畝產980.43公斤 青島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2021-01-11 半島網官網

  

  作為其「總理基金項目」的收官之作,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級稻刷新世界紀錄,創下最高緯度雜交水稻平均畝產980.43公斤的數字。據介紹,這意味雜交水稻種植有可能向北推一個緯度,將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其實,超級稻畝產從700公斤到800公斤,期間歷時十年之久,而今連續三年高緯度試驗更朝近千公斤邁進。下一步,他們將在青島研發海水稻技術,未來可期灘涂、鹽鹼地上的雜交稻種植 。

  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超級雜交稻「百千萬」工程百畝片基地,就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的閻莊鎮。從稻田間樹立的指示牌可以看到,該基地的規劃面積達105畝,攻關品種為超優1000,由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實施。

  記者從基地看到,農田裡的稻子谷穗已泛金黃,收割機剛從田間轟鳴著開出,留下三塊不相連的光禿禿的稻田,這三塊稻田恰好是實打實測的選樣點。數名工作人員圍在地頭的電子秤前,正統計著收割回來的稻穀重量。通過與常規稻稻穗的粒數對比,當地農民張歷山告訴記者,這些雜交稻一穗的顆粒數比常規稻多出一倍。當天,經過專業部門的測算,該基地雜交水稻平均畝產達980.43公斤,刷新最高緯度雜交水稻的高產世界紀錄。

  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說,今年是該超級稻項目的收官之年,他們對今年的畝產數極為期待,將從百畝稻田中按高中低選定三畝,實打實測這三畝水稻的產量,將其作為該雜交稻基地產量的參考。從當天實打實測的三塊地看,畝產量分別為907.36公斤、964.70公斤、1069.22公斤,核算出該基地平均畝產980.43公斤。他說,該基地將雜交水稻種植向北推了一個緯度,達到36.1°N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有更多地區可以種植該種雜交稻。

  雜交稻北種,每畝增收600元

  對於基地選擇日照,張國棟說,這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親自選定的。該緯度歷史上曾有高產水稻紀錄,日照地區的光照也相對充足,再往北的區域會顯得冒進了,袁隆平認為出現高產水稻可能性較大。按照他們的目標,該基地三年試驗畝產期望達到千公斤。

  張國棟坦言,雜交稻種植北移的難點之一是氣候,一旦遇到倒春寒的天氣就會影響產量;另外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水。在此之前,超級雜交稻主要在南方種植,北方關於雜交水稻種植記錄較少。他們選擇日照作為超級稻推廣基地,也是想試驗高緯度是否能推廣雜交稻。經過3年,驗證了雜交稻可以往北推廣,北方低產田可能轉變成高產田。

  他為記者算了一筆帳,與畝產500公斤左右的常規稻相比,超級稻每畝估計增收200公斤,如果按照稻穀每斤1.4元到1.5元計算,老百姓每畝地可以增收600元錢,這對於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是很可觀的。

  雖然超級稻試種獲得了高產,但是張國棟告訴記者,相比南方等其他區域,該處基地的雜交稻生長期有待優化。從4月1日播種到10月1日收穫 ,這些雜交稻生長周期達到170多天,造成接茬的農作物無法種植。張國棟說,按照當下的品種,這種雜交稻在北方只能種植一季,可能更適合東營的鹽鹼地,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組合,將生長周期控制在150天左右,這樣才能在山東或北方大面積種植。其實,適應北方種植的組合已經有了,他們正在向相關部門申請審定,預計兩年內就可在北方推廣,屆時,北方區域就可以實現一季稻一季麥。

  畝產增加百公斤用了十年

  作為超級雜交稻「百千萬」工程,今年是日照基地「總理基金項目」的收官之年。其實全國共設置了81個同類型的點,從目前統計情況看,雲南地區的項目點畝產達千公斤,這跟該地區的氣候條件是息息相關的。「今年青島的氣候條件不是太好,甚至出現了連續性的高溫天氣。這對水稻生長難免有所影響。」而且,莒縣閻莊鎮則是目前維度最高的項目點。

  記者當天從青島袁策得到了項目點的三組數據,2014年畝產達到968公斤,2015年統計數字為971公斤,今年更是刷新紀錄,平均畝產達到980.43公斤。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佳音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原本預計畝產可超過千公斤,但今年的氣候條件並不給力。「雖然有所遺憾,但總體產量算好。」

  從數據上看,三年畝產數據均有上升,但增量只有幾公斤。劉佳音坦言,這在農業上不算小數字了,增產也需要環境等多方面支持,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良法良田良態。最初,超級稻從畝產700公斤到800公斤的跨越,他們用了10年。張國棟說,雜交水稻畝產量過千公斤比較難,南方只有10%畝產能夠過千。其實,全國水稻的畝產量大約在四五百公斤,北方管理較好的能達五六百公斤,而他們的雜交水稻已經可以達到九百多公斤,相比之前已經算多了一倍。

  海水種稻目前畝產約百公斤

  青島在大沽河、即墨等區域也有水稻種植,由於環境、水資源等條件的桎梏,種植面積始終無法得到擴大。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說,省內最大的水稻種植區集中在臨沂和濟寧。值得注意的是,青島正謀劃建設一個產業中心,未來將實現海水稻的研發種植。

  「這個項目目前處於研發階段,但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張國棟告訴記者,在各方面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實現水稻在海水中的種植,只是產量和株型還不算理想。在千分之十的海水條件之下,當下畝產達到百餘公斤。

  但是,他們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更新海水稻的品種和種植技術,使海水稻得到產業化推廣,未來可期畝產達到兩三百公斤。張國棟說,中國的鹹水湖資源和海域較多,他們選育出了適合該環境的水稻,找到了耐鹽的東西,這也是他們目前最得意的技術。劉佳音介紹,他們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可以在海水澆灌20天條件下正常生長。不過,作為吃螃蟹的海水稻種植技術,也得進一步規範種植工藝,並對水稻品種進一步改良。

  袁隆平將在青島做海水稻研發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當天接受採訪時介紹,今年超級稻畝產在山東突破一千公斤還是有希望的,他們在莒南還有一個百畝片攻關點,目前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已經調查了兩次數據,和當地自測的數據是吻合的,估計這次產量是能突破1000公斤的。他也發出了邀請信邀請了國外專家一起見證驗收測產,其中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國際水稻所的專家。

  如果突破1000公斤,他會建議在山東立項發展推廣超級雜交稻。下一步,袁隆平將在青島做海水稻研發。他說,9月25日,海南大學羅教授來中心和他見面說,他們那裡品種測試結果抗鹽性已經達到了千分之九,超過了他們之前測試的千分之八。他計劃在山東開展研究海水稻的育種。同時在超級稻攻關方面,加大山東南部臨沂、日照更高產量的攻關。目前,有一個新品種生育期比超優1000早7天,其實也是可以廣泛推廣的,該品種大田種植就可以達到800~900公斤,比現在品種600公斤可以每畝增產200~300公斤。

  文/圖 記者 劉金震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相關焦點

  • 平均畝產達980.43千克 青島超級稻創世界紀錄
        晚報訊 9月25日,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照市的超級稻百畝高產攻關基地傳出喜訊:最高緯度雜交水稻畝產量達到980.43千克,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據了解,2014年和2015年高緯度雜交水稻高產世界紀錄分別是每畝968.37千克和每畝971.66千克,本次紀錄又將畝產量提高了8.77千克。
  • 畝產1000公斤!「超級稻」在東海縣試種成功
    10月23日,平明鎮年年豐家庭農場收穫第一次試種的「超級稻」「湘兩優900」,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物栽培指導站站長劉巧說:「經我們現場測產,百畝攻關方中的3畝核心方畝產達1039.55公斤,超出我們預期的目標。」
  • 畝產1噸,已實現!袁隆平「超級稻」連續4年畝產超2200斤,創新高
    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又創新高了,並且是畝產超過1噸。據新華社的報導,今年9月14日,專家組在位於雲南省草壩鎮的「超級稻」種植示範基地裡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結果顯示:在抽選的三塊地裡,測量得出超級稻的畝產高達2270斤,並且是連續4年畝產超過2200斤。
  • 袁隆平超級稻德昌示範區:專家連續三年奔走田野中,向畝產1200公斤...
    在這希望的田野上,他們不斷創新,改進水稻性狀,把超級雜交水稻實現每公頃18噸(畝產1200公斤)當作不懈追求的目標。核心百畝片海拔1350公尺左右,安寧河水自流灌溉,低緯度、高海拔,屬於超級稻高產攻關的最適宜區域。
  • 浙江超級水稻不比袁隆平的差 單季晚稻畝產紀錄再刷新
    浙江水稻畝產新紀錄的創造者,林德陽和佔才水。兩人經過3年努力,晚稻畝產終於突破了1000公斤。由寧波農業科研人員自主選育的超級稻品種「甬優12」再次創造了紀錄!幾天前,衢州江山石門鎮泉塘村超級稻百畝示範方測產結果公布——高產攻關田畝產1024.13公斤!這一產量打破了保持了4年的紀錄,創造了浙江省單季晚稻畝產新紀錄。產量不比袁隆平的超級稻低,屢創紀錄的「甬優12」,到底有何神奇之處?生產的大米何時能夠盛進人們的飯碗?錢報為你揭秘。
  • 雜交稻雙季畝產超1500公斤 九旬袁隆平院士興奮飈英文
    央視網消息:昨天(11月2日),袁隆平團隊研究的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兩者相加,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被袁隆平視作突破水稻畝產「天花板」的關鍵,於2011年開始選育種子。本次晚稻平均畝產911.7公斤,此前,專家於7月對這個基地的早稻進行測產,測得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兩者相加,雙季畝產達到1530.76公斤,突破了袁隆平團隊定下的「畝產1500公斤高產攻關」的目標。
  • 隆回百畝秈粳稻「甬優1540」創畝產958.2公斤紀錄
    邵陽新聞網訊(通訊員 賀上升)9月27日,邵陽市農業委員會受省農委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委託,組織專家組對隆回縣羊古坳鎮雷峰村秈粳雜交稻「甬優1540」百畝示範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產達958.2公斤,創歷史高產紀錄。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020年11月2日電 11月2日,在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內,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晚稻測產結果出爐,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刷新紀錄!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 畝產353.45公斤!「齊黃34」創我國夏大豆高產紀錄
    10月11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對該省菏澤市東明縣的2萬畝「齊黃34」大豆綠色高產田進行了實打驗收,實收地塊最高畝產353.45公斤,刷新了該品種2019年在山東德州創下的畝產341.6公斤的山東省大豆高產紀錄,同時創我國夏大豆高產紀錄。
  •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袁隆平高興到大秀英文
    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雙季稻屬於重大突破。
  • 「寧粳43號」登優質水稻峰頂 畝產高達750公斤
    「打敗」世界公認的頂級優質水稻「越光」,每公斤售價逾80元熱銷北京、廈門等大中城市。寧夏農科院歷經18載潛心研究、培育的「寧粳43號」水稻新品種,質優產量高,打破了「優質稻不高產、不抗病」的結論,更為種植戶和加工企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效益。
  • 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 袁隆平:more than excited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至此,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破1500公斤!聽到這個消息,袁隆平說:「非常激動,more excited!
  • 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袁隆平高興得像個孩子:大秀英文
    據國內媒體報導,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雙季稻屬於重大突破。測產過程中,專家通過抽籤確定三塊測產田,全程監督測產驗收,並通過去雜稱重、測量水分後計算出結果。與此同時,袁隆平院士遠程視頻實時參與測產過程。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還記得袁隆平90歲生日時許下的生日願望嗎——「(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11月2日中午,正在測產的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水稻基地,傳出好消息: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此前7月,該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 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得、excited」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衝擊雙季稻畝產紀錄成功! 面對遠超預期的測產結果,袁老在現場激動地表示:「excited、要得!」 雙季雜交水稻「超級」在哪?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龍山縣秈粳雜交中稻千畝示範片畝產突破900公斤
    秈粳雜交中稻示範奪高產 龍山千畝示範片畝產突破900公斤 華聲在線10月12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張尚武)在傳統一季稻區,推廣秈粳雜交中稻增產潛力大。據省農委最新測產驗收,龍山縣秈粳雜交中稻千畝示範片畝產突破900公斤。 落實農業部「北粳南移」的計劃,省農技推廣總站今年在全省創辦54個秈粳雜交稻示範片,包括2個千畝示範片和52個百畝示範片。10月9日驗收的龍山縣秈粳雜交中稻千畝高產示範片,屬於省裡重點主抓的兩個千畝示範片之一。該千畝示範片位於龍山縣石羔街道甘比村,由種糧大戶曾祥勝等農戶種植,面積1011.5畝。
  • 畝產7500公斤!青島即墨姜農迎來大豐收
    移風店鎮女兒村位於青島母親河---大沽河沿岸,有著100多年種植大姜歷史,是即墨區名副其實的「大糧倉」和「菜籃子」。今年,女兒村的很多農戶種植的露天大姜畝產量也都超過了7000公斤,一畝姜收入6--8萬多元。
  • 畝產614公斤!重慶交大在沙漠中種的高粱豐收了
    12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力學治沙」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試驗基地上種植的「晉糯3號」高粱,經過專家田間測產,平均畝產為614公斤。這一測產數據是全國高粱平均畝產的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