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修4第一章的內容裡,焓變的計算是高考的熱門,通常有以下幾種計算方式:
①∆H = 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
②∆H = 反應物鍵能總和-生成物鍵能總和
③通過蓋斯定律計算
這裡要說一下,①③是最準確的,②是有誤差的,有時候②甚至是嚴重偏離實驗值的,下面先對②進行討論
首先舉兩例:
例1、對比2018年2道高考題,天津卷和全國卷II
(1)2018天津卷10
則該反應的ΔH=_____________。
答案為+120kJ∙mol-1
(2)2018全國卷II
則該催化重整的ΔH=________ kJ·mol-1
答案為+247
(3)用化學熱力學的方法計算一遍,ΔH=生成物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總和-反應物的標準摩爾生成焓總和
查閱傅獻彩《物理化學》第五版上冊附錄得到標準摩爾生成焓(298K)如下,單位kJ∙mol-1
CH4(g)
CO2(g)
CO(g)
H2(g)
–74.81
–393.509
–110.525
0
ΔH=(–110.525)×2+0–(–74.81)–(–393.509) = +247.269 kJ∙mol-1
同一個反應,都是高考真題,一個用鍵能計算結果為+120,一個用蓋斯定律計算結果為+247,一個用化學熱力學計算結果為+247.269,鍵能計算結果相差太大,這不能叫誤差了吧。
例2:CH4(g)+ Cl2(g) → CH3Cl(g)+ HCl(g)
查閱邢其毅《基礎有機化學》第四版上冊P21得到鍵能如下:
化學鍵
C—H
C—Cl
Cl—Cl
H—Cl
鍵能/kJ∙mol-1
414.2
339
242.7
431
ΔH=414.2+242.7–339–431= –113.1kJ∙mol-1
查閱傅獻彩《物理化學》第五版上冊附錄得到標準摩爾生成焓(298K)如下,單位kJ∙mol-1
CH4(g)
CH3Cl(g)
HCl(g)
Cl2(g)
–74.81
–80.83
–92.307
0
ΔH=–80.83+(–92.307)–(–74.81)–0= –98.327kJ∙mol-1
同一個反應,兩種方法計算的結果一個–113.1,一個–98.327,差距也大,這個也不能叫誤差了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用鍵能計算的焓變有誤差,有時候誤差甚至大的驚人?
問題出在鍵能這個數據上,對於「鍵的能量」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解離能」,另一種為「平均鍵能」,我們通常查表查到的是該化學鍵的平均鍵能。舉個例子,依次斷開CH4的四個C─H鍵的解離能分別是425、470、415、335kJ.mol-1,它們的平均值才等於C─H鍵的鍵能(411kJ.mol-1)。而且就算是同一個C─H鍵,它在不同環境中,鍵能也是不一樣的,比如C─H鍵鍵能順序為乙炔 > 乙烯 > 乙烷。
再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羥基中O─H鍵,CH3OH、H2O、H2CO3、H2SO4、FSO3H,根據酸性強弱就能知道他們鍵能的大小順序,其中甲醇CH3OH和超強酸FSO3H中O─H鍵鍵能相差是非常大的。
對於H─H鍵、H─Cl鍵、Cl─Cl鍵這種只有一個解離能的來說,鍵能與解離能理應一樣,用它們的鍵能計算焓變理應沒有誤差,但是,我們來看看人教版選修4教材中關於反應熱與鍵能的內容
依然有1.6 kJ∙mol-1的誤差。原因何在?
為此,本人用邢其毅《基礎有機化學》第四版上冊的數據再計算一次,數據如下:
計算結果為ΔH=435.1 + 242.7 – 431×2 = 184.2 kJ∙mol-1
這個數據跟實驗值184.6就非常接近了。
結束語,利用鍵能計算焓變存在誤差,尤其對於類似C─H鍵這種有多個解離能的,誤差大的驚人。當然教學中不必那麼較真,高考也這樣考,我們就這樣教就行,至少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只是作為師者,有必要知道一些本質的東西,學生問起也好解釋。
對於這個問題,有2篇文獻值得參考,其中一篇為張祖德教授的,需要的可以在後臺回復「鍵能與焓變」獲取。
關注公眾號,後臺回復「鍵能與焓變」,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