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童年經歷對性格塑造的影響,有以下三種

2020-12-15 優美而低回

你如何理解自己的童年,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觀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童年將影響他的一生」。

童年,是一個人全部人格的基礎,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性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副畫,那麼童年時期就是白板上最初始的幾筆,也許成年後你再也看不清這個初始的顏色,可所有這副畫都是圍繞著這最初的幾筆來進行的。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最開始睜眼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童年的時候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善意的,這個世界就是善意的,童年的時候你認為這個世界充滿危險與邪惡,那麼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是危險與邪惡的。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的書《自卑與超越》裡系統的講述了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

一個人,童年裡對性格塑造影響最大的三種經歷是:生理缺陷、溺愛、忽視。

01

生理缺陷

如果一個人童年有生理缺陷,那麼他很難擺脫被其他人歧視的目光。

具有生理缺陷的人一生都與自卑作鬥爭,因為童年他們飽受歧視,即使身邊人善意的同情都會讓他們難以忍受。

他們內心中最希望得到平等的對待,成為一個平凡的不被人關注的人已經是一種奢望。

有生理缺陷的人並不都會變得自卑和敏感,當他們在與自己的自卑心理對抗並最終勝利的時候,往往能表現出更突出的內在潛力和更強大的心理素質。

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經曆本身並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人性格的是對經歷意義的解讀。

同樣是具有生理缺陷的人,有些人因為童年的歧視一生都活在自卑之中,變得怯懦和消極,不敢與異性交往。

有些人卻因為生理缺陷而鍛鍊了心智,變得比普通人更加的堅韌和勇敢,表現出了比常人更強大的自信和能力。

生理缺陷並不是個人的錯,背負著巨大壓力生活的人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童年,重新面對自己童年遭受的歧視,撫平心中的創傷,放下對自己和世界的憤怒,正視自己的能力,重獲新生,你將擁有超越常人的力量!

02

溺愛

溺愛對一個人的人格有決定性影響。

一個人童年的時候如果被過分寵愛,那麼他慢慢就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世間所有人對他好就是理所應當的。

童年被溺愛的人很難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每當自己不如意,只要發脾氣表達不滿就立刻得到滿足,這樣的人一旦步入社會,會有很大的挫敗感和強烈的疏離感。

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具有強烈的自戀情節,過於自我的行為方式讓他們很容易受到挫折。

當受到挫折的時候,他們不理解自身的問題,他們會把問題歸到別人身上,進而產生強烈的怨恨。

溺愛對兒童也是一種傷害,做父母的沒有為孩子提供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沒有給孩子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樣子,你為他包上了厚厚的糖衣,讓他與世界隔絕,等進去社會,糖衣褪去,裡面是嬌嫩的身心,在現實社會中必然傷痕累累,扭曲成長。

被溺愛的孩子一樣可以成長,只是需要比別的孩子付出更大的努力與代價,如果能重新解讀自己的童年,在挫折與傷痛中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悟道的過程,什麼時候都不晚。

03

忽視

世界上最讓人絕望的事就是被忽視。

兒童時期本應是父母的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頭肉,是家裡萬眾矚目的明星。

如果一個人的兒童時期被長時間的忽視,對一個人的性格影響最為深遠。

被忽視的人不會理解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在他們的記憶深處從沒有被別人重視過,他們從來沒出現在別人的心上,他們怎麼可能理解世間還有人會為了他人去奉獻自己。

習慣了不被愛,那麼慢慢的就會失去愛的能力。

習慣了被忽視,再紛繁複雜的塵世中也不會有存在感。

被忽視是使人絕望的力量,就像植物沒有了光,始終生活在灰暗的角落,即使勉強活著,也沒有生機和活力。

要想在被忽視的絕望中奮起,需要異乎尋常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也需要人性中的光,照到這個陰暗的角落並被理解和吸收。

總結: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的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一生至關重要,童年的經歷影響著我們的人格。

擁有什麼樣的童年我們沒法選擇,可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去解讀自己的童年,回朔自己的童年時光,重新認識自己,在記憶中修復創傷,在回憶中感悟人生,我們終會獲得勇氣前行!

(圖片來源網絡)

燭影搖紅,瘦盡燈花,用最平實的語言為你講述情感故事。點擊關注我,一起書寫你我的樂府。

相關焦點

  • 【人格心理學】童年經歷對你的人生有影響嗎?
    在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學派,經常強調一個詞,叫做童年早期經驗。就是在人很小的時候的經歷。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童年的時候的一些經歷,雖然你可能記得不清甚至忘記了,但是它們仍然在你的潛意識裡發揮作用,影響甚至決定你的一生
  • 《唐山大地震》方登:淺析童年經歷對人性格塑造的影響
    小方登(張子楓飾)但是一個人凡做事其實都是有動機的,今天我就透過方登的童年經歷,來分析下她做這三件事的動機。究其根本,還是她在童年時經歷的一些事情,以及她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簡單來說,她去杭州一是為了逃離原生家庭,二則是為了逃離生母和那些地震中的回憶。二,未婚先孕,堅持把小孩生下來方登在大學時與一學長談戀愛,並且意外懷孕。
  • 「人格心理學」童年經歷對你的人生有影響嗎?
    在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學派,經常強調一個詞,叫做童年早期經驗。就是在人很小的時候的經歷。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童年的時候的一些經歷,雖然你可能記得不清甚至忘記了,但是它們仍然在你的潛意識裡發揮作用,影響甚至決定你的一生。
  • 「性格影響命運」,三種性格的孩子長大會走極端,12歲前可改正
    心理學大師說「性格即命運」,在個體發展中,影響其獲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這其中性格所產生的影響是最為不可忽視的當人們以為成功的根源是抓住了某個成長的契機時,其實這一切的發生追根究底完全是性格使然。而性格的形成除了孩子身上天生所具備的個性氣質外,在年少時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等等也會對性格的塑造產生明顯的影響。
  • 心理學:你的命運,早在童年時期就已註定了
    童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對人的一生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認為:你的命運,早在童年時期就已註定了。父母的性格和行為,影響孩子一生。童年經歷,對你的影響遠比你想像的大。我就是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人,如今做了母親,越發覺得原生家庭重要,我不喜歡自己父母的相處方式,不喜歡他們的暴躁脾氣和性格。
  • 童年經歷之殤 | 《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有一些人卻做不到或者無法做到。為什麼?因為人格受內外環境的制約,特別是童年經歷的影響。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沃茲沃思(William Wordsworth)在他的《彩虹》一詩中寫下了這句話:「兒童是成人的父親。」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兒童的純真是我們成人應該學習的,二是成人後的表現是由童年經歷所決定的,兒童是未來的成人。
  • 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多大影響?
    加關注我們的成長,是經歷了時間的灌木叢,而童年紮根在灌木叢的最底端,一刻不曾離去。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張愛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在心裡築起一道堅硬的屏障,把她與世界隔開。無論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個人長大後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這件華麗的袍子充滿著時間的蝨子,它們牢牢地抓著,怎麼也甩不掉。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
  • 心理學的「原因論」和「目的論」之爭:過往經歷對現在有沒有影響
    只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大。如果父母重男輕女,男孩在家庭中被過分重視,而女孩總是被認為「不行」,難以成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女孩總會變得猶豫不決,自我懷疑。如果一個家庭有多個孩子,最小的娃通常是強勢的。因為年長的孩子總會害怕競爭,更在意父母的評價,最小的孩子因為有著年齡優勢,即使競爭失敗也「情有可原」,所以他們「無所畏懼」,因此他們會有造反傾向,不把權力或權威放在眼裡。
  • 心理學:原生家庭對婚外情的影響有多大?童年經歷與婚姻關係
    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過很多人有過出軌的事實經歷,這也讓我的三觀被顛覆,刷新了對男女對道德的認知。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類在認知上具有先天的「完型」傾向,將具有缺陷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加工使其變得完整。我們期待他能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多重身份的滿足,我們希望父親寵著自己,希望能有崇拜者崇拜自己,希望能有個女兒自己去教育她等等,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身份需求。陳奕迅在《世界》裡唱:原來愛情的世界很大,大到可以裝下一百種委屈。
  • MBTI性格測試:童年性格陷阱測試,你延續著哪些來自童年的性格陷阱?
    美國心理治療家傑弗裡·E·楊(Jeffrey E.Young)發現並提出了18種性格陷阱,比如:過度屈從、自我犧牲、被遺棄感、過度警惕、失敗感、無力感、情感隔離、自制力不足、社交困難等。這些性格陷阱通常是在我們童年時形成的,並在我們成年後仍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些性格陷阱就好像是電腦程式一樣被寫入我們的大腦,心理學將其稱為圖式,其影響著我們的三觀與行為模式。
  • 心理學家:孩子童年有三種經歷,會留下心理創傷,變得怯懦、自卑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如果他們生活在一個家庭氛圍融洽的環境中,就會更容易獲得那些美好的性格特質,比如說自信、樂觀、善良、有愛等等。 再加上父母苛刻犀利的話語,讓小雅一直很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童年的經歷讓她的內心缺乏安全感,才會明明內心是希望獲得愛的,但是行為表達上卻因為害怕求而不得而表現出拒絕。 雖然童年的經歷已經過去了許久,但是小雅無法釋懷,也無法和自己和解,可以肯定的是,父母是疼愛小雅的,但是錯就錯在他們用錯了方式。
  • 心理學家:孩子童年有三種經歷,會留下心理創傷,變得怯懦、自卑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如果他們生活在一個家庭氛圍融洽的環境中,就會更容易獲得那些美好的性格特質,比如說自信、樂觀、善良、有愛等等。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可偏偏有父母不懂得好好表達,那些「跑偏」了的愛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怯懦。
  • 從自身經歷看,童年的經歷是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的?
    ,以及這些經歷造就的現在的性格缺陷。他的童年學習成績比較好,經常是被肯定的,媽媽強勢,爸爸在他成長過程中沒起什麼作用,家裡事情基本媽媽做主。小時候有被打和被罵的經歷。他告訴我,他的媽媽買了一個重要的玉還是什麼東西給他,然後他弄丟了,結果,媽媽發了好大的火。
  • 童年經歷好不好會影響壽命的長短?有科學研究給出了結論
    這些不好的童年經歷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那麼不好的童年經歷會影響壽命的長短嗎?美國的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在2009年10月發表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一、孩子不好的童年經歷不好的童年經歷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壽命。孩子不好的童年經歷包括孩子在身體和情感上受到的忽視和虐待,在性方面受到的虐待。
  • 李玫瑾:3-6歲前是性格養成黃金期,這3招可以幫孩子塑造好性格
    事實上,有句名言:「三歲看老」。他的意思是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未來。這在他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是童年的縮影。就像建造房子一樣,童年是基礎。我們都知道,房子是以堅固的基礎而建造。孩子的童年也是,如果童年快樂,建立完善的人格,那麼孩子以後擁有幸福生活的可能性就更高。如果童年沒有感受到愛和溫暖,那麼孩子的一生都將會受到童年陰影的影響。因為:童年的幸福可以治癒一生,而童年的不幸會用一輩子來治癒!
  • 童年經歷對於人來說,有什麼重大影響呢?
    我老家是閩南地區的,家裡比較重男輕女,從小就沒有什麼家庭地位,有活經常都是我在幹,弟弟在旁邊玩耍。小時候沒有過過暑假,暑假裡都是在忙著割稻子,或者去工廠裡面打工。那個時候特別希望能有一個完整的暑假,然而到了大學畢業後都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已經成了一個遺憾了吧。
  • 你的童年經歷,塑造了你的愛情觀!
    「大人」對我們的愛情觀產生了重大影響。 雖然我們可以選擇變成什麼樣的人,但童年在一定的程度上塑造了我們。 為了跟他們的易怒父母妥協,他們會在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他們安靜的性格和學會怎麼隱藏。
  • 心理學分析:童年受過的傷,怎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為童年與父母相處模式,就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那些童年被傷害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無底洞,怎樣都不能被填滿。02不被愛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心理學有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從小越缺乏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容易變得偏執。但凡長大後擁有這個東西時,就會竭盡全力的去想要更多。
  • 心理學:一個成功的女人,大都有這三種性格,你有嗎?
    心理學:一個成功的女人,大都有這三種性格,你有嗎?第一、有獨立的人格,堅持自我,另闢蹊徑一個成功的女人,大都有這三種性格,你有嗎?第二、成功的女人往往敢於踴躍發言一個成功的女人,大都有這三種性格,你有嗎?在一些以男性佔多數的職場中,女性的意見往往會被淹沒,成為『沒有聲音的人』。女性應該堅信,自己絕對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成功女性發言前有所準備,有條理地陳述意見,並且言之有物,自然能表現出權威感,也較能在同事中被突顯出來。
  • 伍迪艾倫「性侵」養女娶養女,童年經歷是如何塑造我們生活的
    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的這首《這就是詩》將原生家庭中非正常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詮釋的很到位。不同於菲利普拉金憤怒的情感宣洩,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這本書中,則用大量案例以及科學研究來詳細剖析,原生家庭中非正常家庭環境中的童年經歷對個人是非觀、關係模式、自我界限以及現在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