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自己的高考成績後,瀘州高中文科考生李佳敏回復了幾個朋友的問候,也安慰了幾個覺得考得不如意的同學。面對語文123分、數學146分、外語146分、文綜244分,總分659分的成績,佳敏說,這是自己正常的發揮水平。儘管高考後,她甚至從沒估過分。
李佳敏
聊假期生活:高考後擁有自己第一部手機 刷劇放鬆也兼顧興趣愛好
7月23日晚上,四川高考成績放榜,李佳敏還在淡定追劇,她準備寫個劇評。高考結束後,爸爸給她買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這段時間,她補了好些自己想看的電視劇。晚上9點40分,父親李遠東用自己手機查得女兒最後成績告知她後,李佳敏也只是淡淡回應,一家人均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高考結束後,不管是家人還是佳敏自己,都沒有去刻意估分,大家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不過,家人對孩子的這般放心,還是得益於佳敏多年來的自律。
進入高中後,作為教師的父親,李遠東對女兒每一次考試成績的單科分數、總分及排名等,都會整理在一個表格中。在李遠東整理的這份表格裡,女兒高中三年的成績一直都比較穩定,分科後的李佳敏,幾乎都穩居全校前十名,還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對於659的分數,不管是李佳敏還是她的家人來說,都認為在其正常的發揮水平。
談及這個暑假的安排,佳敏說還沒有想太多,除了刷劇放鬆,佳敏已經把自己喜歡的大提琴重新練習起來,為了以後有機會參加馬拉松又積極練習長跑,每天還會堅持健身……
談學習經驗:多閱讀積蓄學習力量 勤思考將知識內化為自己能力
上學期間,每天晚上11點10分以前,李佳敏必須關燈睡覺,每天早上6點30分起床。在李佳敏看來,只有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休息好,才能以更好的狀態學習,因此,高中三年,她從未熬夜刷題或者學習。「要不是有太多作業,我還可以睡得更早。」李佳敏玩笑道。
雖然高中課業繁重,李佳敏還是將自己小學以來養成的習慣堅持下去,每天入睡前,她都會閱讀半小時左右的課外書。佳敏說,這也是他給學弟學妹們的學習建議之一,即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課外的東西,不管是哲學,歷史還是科幻方面都可以涉獵一下,不要將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天地裡。「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星星,月亮和泥土。這樣機會讓自己有更大的格局,也會為自己在後續的學習當中積蓄更多的力量。」
李佳敏的書櫃
佳敏不喜歡將自己置身於題海中,平時練題,她會適時停下來,加入許多自己的思考。除了明晰解題思路,她還會將這個題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揣摩出題人的意圖,將一道題徹底看通、吃透。這也是佳敏對學弟學妹的第二個建議,即要勤思考,對一道題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老師講過之後還要反覆地去琢磨,命題人的意圖解題的方法和自己的薄弱點,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自己內在的能力,有自己的思考和方法,不人云亦云。
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李佳敏還有自己的一個小技巧。她會將一張草稿紙分別對摺,形成多個小格子,每一道題的草稿計算,都在對應的格子裡整齊地列出來。佳敏說,這樣能方便回頭檢查,具體到哪個步驟算法錯誤可以快速識別。同時,還可以節約紙張,一套完整的數學試卷,佳敏往往半張A3紙打草稿就足夠了。
李佳敏的草稿紙
談志願:大學目標瞄準清北通識教育
當大多同學覺得高中苦高中累時,李佳敏是很享受整個學習過程的。她從未給自己定下嚴格的目標一定要考到多少分,只是做到自己最好就行。因此,在高三的起起伏伏中,佳敏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方向,不因為一點點挫折就亂了手腳。
關於專業,佳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的專業比較多,法學、經濟學、新聞、考古等都挺喜歡。」而對於大學,佳敏的目標十分明確:「目標是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的通識教育,應該是新雅學院或者元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