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心理學專家為你支招!

2021-03-02 新銳少年
孩子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引導和教會孩子處理這些問題呢?最近小銳在看一本幫助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技巧的書,是美國兒童心理發展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的著作《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能很好地融入進去,而不是魯莽的用暴力解決問題或哭著求助父母。

可是在現實中孩子們有的是用暴力解決,有的遇到問題是大哭大鬧或大喊大叫,父母也在試圖想很多辦法解決問題,可是發現下次遇到問題孩子還是這樣,並沒有成效,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父母一直在思考怎麼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決以及如何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在思考中解決問題。

教會孩子一些有選擇空間的連詞,和孩子一起練習字詞遊戲

我們日常對話中常常用到的這些詞,「是、不、沒有」,「和、或者(還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後(稍後)」,「相同、不同」;這些詞都是一些有選擇空間的詞,當孩子掌握了這些詞之後,他有選擇的空間和餘地,他就不會那麼無助,孩子遇到問題為什麼會哭鬧?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只能用哭鬧或暴力解決。比如:在家裡,姐姐經常會說妹妹是個累贅,是個小煩人,當妹妹學會了是與不是後,姐姐說她時,她會說我不是小煩人,我是小可愛。作為成年人覺得這些字詞很簡單,但是對於幼兒來說,他會說這些詞但他並不是完全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的和他練習,他才會真正的理解掌握,最後在解決問題中使用這些詞。這些詞可以隨時隨地和孩子一起練習。可以問問孩子打人是好還是不好?當你正在打電話時,孩子要你陪他玩,你可以問他:「我能同時打電話和陪你玩嗎?你現在先找一些不同的事情來做,稍後我打完電話再陪你玩。」這只是一些簡單的例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來幫助孩子練習這些字詞遊戲。

教會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培養他的共情能力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一些表達感受的詞語,如「開心、傷心、生氣、沮喪、驕傲,孤獨」等等這些表達情感的詞語。在看動畫片或故事書時,讓孩子根據裡面人物表情來判斷這個人是開心的、難過的、沮喪的等等,這樣做不但幫助他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同時也有更多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給孩子講《瑪蒂娜騎車遇險》這本書時,瑪蒂娜騎車摔傷被送到醫院時,你問孩子瑪蒂娜這個時候是什麼心情呀?孩子會說很難過,因為她受傷了。到後面瑪蒂娜和小朋友一起在醫院過狂歡節,又問她瑪蒂娜現在什麼感受?孩子就會說她很開心之類的話。

要讓小朋友理解別人的感受,首先家人要做到不忽略小朋友的感受,只有你理解他的感受,他才會理解他人的感受。可是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會忽略孩子們的感受,就像在現實中經常遇到:孩子被欺負或者犯錯時,委屈的去找家長,家長不僅不去安撫孩子傷心難過的情緒,反而打罵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

你忽視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會忽視別人的感受。我們工作當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人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們都會說這人很自私,大家都不願和這種人交朋友。這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孩子在和他的好朋友玩耍時,經常會因為爭玩具而打架或爭吵,他們在發生爭執時,你應該問孩子:「你不讓你的朋友玩這個玩具,他會是什麼心情?」孩子一般會說他的朋友會很生氣、很難過,你接著說:「他因為沒得到玩具打了你,你是什麼心情?」孩子會說告訴你很傷心之類的話。最後再問孩子:「你能不能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讓朋友和你都能玩玩具呢?」這樣做讓孩子在考慮別人的感受,同時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家長有時用自己的方式的來解決孩子之間的爭端,或者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或那樣做,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傷自尊,當孩子學會「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他就會自己思考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事情,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大的增強,他會覺得被尊重,同時也意味著他對生活有一定的掌控感。

一件事可以讓孩子想出好多個解決的辦法,在孩子說這些辦法的時候,家長不要對孩子的想法用自己的觀點去評判,當你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可以時,孩子就被你打擊的失去信心了,不會再去想辦法了,因為孩子會認為我說什麼你都會去否定我。可是孩子有些方法確實不可行,怎麼辦呢?要讓孩子學會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當想到解決辦法後,還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後果

在一次次的解決問題的練習中,孩子慢慢地學會思考並說出一些辦法,這些辦法有合適的、有不合適的,比如:我把我的玩具搶回來或者是我打他,我躺地上哭鬧、我大叫等等,這些我們不認同的方法,一開始我們目的是鼓勵孩子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我們不要做過多評判,後期孩子一個問題可以想到多種解決的方法之後,要引導孩子學會思考這個方法實施後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這時候孩子需要學會更多的字詞,如「合適、不合適,公平、不公平,如果、那麼、 可能」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用因果思考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思考他想到的辦法實施之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學會因果思考的方式解決問題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因為這是一種合理的負責任的方式在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後期孩子上幼兒園、小學、甚至後期參加工作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平時和孩子在家沒事就可以以玩遊戲的形式來練習,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聽不進去,可是你要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孩子會樂此不疲的,在玩這個遊戲的同時也是在和孩子編接龍故事。那如何來玩這個遊戲呢?

1.首先提出問題,大人或孩子都可以。

假設有個小朋友拿了一個很漂亮的娃娃,你很想玩,你會怎麼做?

2.引導孩子想出多個不同的想要得到這個娃娃的解決方法。

假設孩子說:「我想要我去搶過來;或者我跟他商量看他可不可以讓我玩;我拿我的玩具和他交換;我問她我們可不可以輪流玩?等等。」

3.在孩子說完這些辦法後,你要慢慢地引導孩子這樣做可能會有什麼樣後果發生。

你把玩具搶過來時:「小朋友可能會生氣;可能會打你;可能會大哭大叫;可能會求助大人;可能會說走開;」

和他商量時:「可能讓你玩;可能不同意;可能會讓你和他交換玩具;」和孩子玩這個遊戲的目的是鼓勵孩子思考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每一種方案都有可能發生的後果,要讓孩子儘可能多地考慮這些可能發生的後果。然後再讓孩子考慮每種後果後面可能會發生的連鎖反應,然後如何處理?

通過思考這些方法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以及連鎖反應,最後讓孩子明白哪個辦法是比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這個他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實施起來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時,他會另外想辦法,因為他學會了思考。「我能解決問題」教會孩子如何思考?並最終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小銳把解決問題一個完整的過程總結起來就是:知道問題所在,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預估解決辦法的後果。

如果家長多一點耐心和愛心,一定能幫孩子養成這個對他終生有用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高校學生如何處理就業壓力、畢業壓力和科研壓力?心理學專家給出四...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專家給出7「心」建議:專家為你解答心理學教授為你講解聽心理專家分享建議:疫情當下如何向孩子解釋新冠肺炎?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防疫期間與家人有矛盾如何處理?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會遇到很多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有一天我兒子突然回來跟我說:「媽媽,有個小朋友打我了,怎麼辦?我順嘴就說了一句:「那你就打回去啊?」他又說:「那他打我更用力怎麼辦」?問完我這個問題,我瞬間語塞。我發現,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兒,僅僅用一句「打回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孩子從小就自私?分析「兒童認知理論」,培養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但是對於2~7歲的孩子,信息的抽象化處理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就是常說的孩子處於的「我見即世界」的階段。心理學上把這個階段稱之為「前預算階段」,將孩子存在的這種現象稱之為「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生活中的表現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分享」會產生抵抗情緒,這並不是他們天生「自私」,而是他們不具備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是質的區別而非學習等量上的差異。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會遇到很多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有一天我兒子突然回來跟我說:「媽媽,有個小朋友打我了,怎麼辦?我順嘴就說了一句:「那你就打回去啊?」他又說:「那他打我更用力怎麼辦」?問完我這個問題,我瞬間語塞。我發現,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兒,僅僅用一句「打回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孩子為何鬧情緒,兒童心理學為你解密如何疏導
    也許孩子說不出什麼緣由。但家長們這樣做,是為了緩和當下的緊張氣氛。等待孩子的理性意識被調動起來。當孩子們安靜下來後,他們會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遇事會比較冷靜,處理問題也不會偏激。
  • 家長如何幫高三學生緩解壓力?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專家給出7「心」建議:專家為你解答心理學教授為你講解聽心理專家分享建議:疫情當下如何向孩子解釋新冠肺炎?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防疫期間與家人有矛盾如何處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心理專家為您支招
    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 小狸AI: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科學證明,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高手。與生俱來的學習動力讓他們生來就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有些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則會相對減退。因此,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有意識地幫孩子從小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甚至懂得要為孩子搭建成長生態。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科學地幫助孩子培養主動學習力呢?
  • 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閱讀從小開始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和孩子兒童時代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當今許多的孩子寧願看電視或者打遊戲也不願讀書。讓您的孩子開始閱讀也許是一種挑戰,但是如果用高質量的幼兒書籍,並採用正確的方法,讓您的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也許可以輕鬆實現。其步驟如下: 1. 應當在你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讀書給他聽。很多人對孩提時代父母講過的故事記憶猶新,給您的孩子閱讀將會有助於培養他們對文字和閱讀的熱愛。 2.
  • 培養孩子處理問題與壓力的能力
    培養孩子處理問題與壓力的能力眼下備受寵愛的孩子,往往被剝奪了自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出生之後,所有生活瑣事都是父母或長輩代勞,自己幾乎不用動手。我們都知道,成熟的人掌握自己的人生幸福,也都聽過:「決定人生幸福的,不是命運,而是抉擇。」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只需4個步驟,教會孩子解決衝突
    由此, 我想到了培養孩子如何應對衝突和與人相處, 實在太重要了! 孩子不會解決衝突可能會變成熊孩子, 成人不會解決衝突可能就去犯罪了。剛好,有一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講的就是如何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他人相處的技巧。
  • 兒童心理學專家:小學時期更適合學習!要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心理暗自打算為高考打好基礎。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博士、也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她專門研究過孩子學習問題,有了如下闡述:所以提成高品質的注意力已經成為教育專家的一大重要任務。平時要給孩子創造安靜的空間,不要隨意打擾孩子,還要提升其抗幹擾的能力。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父母或許會說城市會得到他人的善意、友好、理解等,但是不會每次都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善意的謊言」,什麼時候遇到危險可以「不誠實」。非常多的事情本質後面都有適用範圍的,考慮適用範圍就是思辨的問題。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心理學專家談焦慮:引導孩子用積極視角看待危機,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2月21日晚,瑞思舉辦關注兒童心理主題沙龍,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賈新超,著名演員、主持人、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碩士、《我愛我家》賈圓圓扮演者關凌,資深少兒英語教育專家、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一起探討停課期,家長應如何科學引導孩子安排好生活與學習。直播吸引過萬名家長在線觀看,並受到一致好評。
  • 家教微課堂| 專家支招,幫你解決孩子玩手機問題!
    家教微課堂| 專家支招,幫你解決孩子玩手機問題!葉建靈甘肅卓越教育特聘專家青少年行為訓練師中國學盟副理事長中國青少年心靈成長導師中國職業經理人研究會秘書
  • 殷老師薦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舒爾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
    關於作者:默娜·B.舒爾,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她為家長和老師們設計的一套「我能解決問題」訓練計劃,以及她和喬治·斯派維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開創性研究,為她榮獲了四項國家級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1984年、1986年、1994年)。
  • 孩子的問題源自父母《成長不煩惱》幫你解決兒童的負面情緒
    基本上,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而意味著我們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意識到這一點,才是改變的開端。若你發現孩子的問題源自你,請停止沒有用的內疚和自責。要知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因為不懂孩子使用了錯誤的溝通方式。所以,嘗試去做改變就好。如果你不先寬容自己,接納你和孩子之間的現狀,那麼提再多的建議,也是無用的。
  • 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一天養成的,心理專家為你支招,試試這3種辦法
    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別著急,心理專家為父母支招,可以試試這兩種辦法。父母的脾氣暴躁如果父母脾氣暴躁,處理問題經常使用暴力,孩子會認為解決問題,用這種方式有效,也會導致情緒失控,或者情緒波動很大,孩子表現好是一種態度,表現不好,是另外一種態度,那麼孩子也容易情緒失控。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甚至有的孩子走極端,給家庭帶來天大的災難。由此看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具備有抵抗來自生活的挫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健康呵護你的孩子成長
    功能型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告狀現象在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很普遍,他們常常會感到,如果沒有大人幫忙,有些問題自己就是處理不好。《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一個告狀的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是需要告訴家長的大事,什麼是自己能夠解決的不事。&34;中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喜歡告狀,以及如何幫助他們自己解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