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個神奇的東西,看似無形,實則有形。而伴隨時間而產生的,那便是歷史。萬物皆有源,萬物的發展軌跡,對於我們來說,便是歷史。
人類,沒有鋒利的牙齒,也沒有迅捷的速度,在原始叢林中,他們在與猛獸競爭中,處於極度不利的地位。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祖先在叢林中並沒有佔據什麼優勢,許多猛獸都在以捕食他們為生。
古人很想搞明白,人類到底是如何來的,於是,他們塑造出了女媧這一形象,他們相信人類是天生的孩子,是女媧用泥土捏成了人,地球上便開始出現了最早的人類。這只是古代人類對於未知事情進行的強加解釋而已。理智的來思考,愚以為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更能切實的解釋人類是從何而來的問題。
人類,並不是上帝、也不是女媧創造的,而是通過自然界的選擇,一步步進化而來。人類的祖先,最早便是生存在森林中的古猿,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的生存條件都極其艱難。地球存在了這麼長的時間,見證了無數種生物從興盛到衰亡。也驗證了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人類祖先也和其他生物一樣,無數次面臨艱難的處境,但很幸運的是,他們都完美的克服,並且迎來新生。
早在2500萬年前,地球上便已經進化出早期的猿類,到了距今約55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個物種,後被人稱作南方古猿,是人類共同的祖先。叢林生存,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樹上食物的種類與數量,將極大的限制他們的發展。
為了能夠擴大食物採集範圍,他們從樹上來到了樹下。高回報便意味著高風險,地面上他們可以採集的食物多了,但他們丟失了在樹上的視野優勢,地面上野獸橫行,他們本就不強壯的軀體,加上視野方面的劣勢,導致種族數量銳減。
其中有一群猿,又重新回到了樹上,繼續以前的日子,另外一群,他們用後腿支撐起身體,用以取得視野優勢。他們撿拾地面的骨架,吸食裡面的腦髓。不知道是直立行走刺激了大腦,還是由於吃啥補啥導致的,南猿的智商越來越高。
直立行走之後,南猿的後腿變得愈發強壯,爆發力雖然比不上四肢,但耐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閒置下來的雙手,變得更加的靈巧。配合著聰明的大腦,一些簡單的工具便被開發了出來。拿起武器的猿類,終於有了對抗其他動物的優勢。
在這時,成群結隊的南猿開始往食物鏈頂端前行,一般的動物早已不是南猿的對手,但唯有「恐貓」還是個意外,它依舊位於南猿食物鏈的上方。「恐貓」是貓科動物的祖先,也擁有著如劍齒虎一般的牙齒,但要比劍齒虎牙齒短。「恐貓」善於隱藏,爬樹,奔跑都不在話下,嘴裡的牙齒,就像是兩支匕首一般鋒利。
「恐貓」就好像是躲避在暗處的刺客一般,突然竄出,打出足夠的輸出,一套傷害將獵物斬殺在地。單純按照難度係數來講,靈長類的南猿無疑是最佳的目標。他們沒有厚厚的皮毛,並且爆發力不強,沒有鋒利的牙齒,恐貓可以突然發動攻擊,用鋒利的牙齒結束獵物的性命,簡直不要太簡單。
恐貓經常在夜間捕獵,突然發起攻擊,瞬間咬斷南猿的脖子,拖到洞穴中便是美美的一頓。但為何南猿生存了下去,而恐貓滅絕了。有人說是因為氣候原因導致的,而我認為,便是食物的原因。
恐貓以靈長類為主要的捕食對象,夜間捕食為主,我想應該是人類發現了火,並且熟練使用火之後,恐貓無法正常捕獵,食物匱乏導致了恐貓大面積死亡。除此之外,他們還將面臨人類祖先瘋狂的報復,作為人類祖先的主要威脅者,他們沒有理由不對其趕盡殺絕。
團結起來,手持武器,靈活使用火,恐貓焉有不滅之理?恐貓在滅絕之後,人類祖先逐步走向了食物鏈的頂端。在之後的生產生活中,為了更好的生活,便著手馴養一些可以與人類共存的動物,經過幾千年的選拔培育,便有了與人類共同生活的貓、狗、豬、牛等動物。
恐貓雖然滅絕了,但貓科的其餘一支認清了局勢,他們的體型更小,只有歸順人類才能生存,也就成了現在我們的家貓。這在一定程度上,人類由最初被恐貓支配,再到如今養育恐貓的後代,人類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如今講究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地球只有靠大家,才會發展的更好,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相信在人們的努力之下,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