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著力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創新和改進鄉村治理體系,多舉措加快美麗幸福鄉村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依託「四個清單」建立項目庫和資料庫。以自然村為單位,創新人的資源、物的資源、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四個清單」工作機制,自下而上把每個村的家底摸清楚,把當地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產業找出來,把制約地方發展的最大問題研究清楚,把當下最想做、最有條件做的事情列出來。通過梳理匯總,全市共查擺問題5.15萬個,形成規劃項目1.1萬個,初步形成覆蓋市、縣、鄉、村的「四個清單」資料庫,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摸清底數。
以「我的村莊、我規劃」為主題,紮實開展「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組織市內2.64萬名臨滄籍公職人員,利用節假日回到農村,通過精確梳理現狀,明確發展定位,找準規劃重點,集體討論表決的方式把絕大多數群眾的想法、願景統一體現到規劃圖上,編制完成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有特色、有溫度、有感情、可實施的村民自己的規劃。目前,全市6511個自然村已全部完成規劃,群眾參與人數達30多萬人次。
學習借鑑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結合臨滄實際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在全市選定100個鄉鎮駐地村、100個公路沿線村、100個產業村、100個旅遊村、100個特色村,全面啟動500個示範村建設,發揮政策示範、機制示範的引領作用。探索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機制、農村「三變」改革機制、鄉村治理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等一批可借鑑、可推廣的好機制。全市68個非城關鄉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73.52%,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為74.48%,1769個自然村生活汙水實現有效治理。全市累計完成建設(改造)農村衛生戶廁445149座。自然村100%建立衛生保潔制度和垃圾收費制度。累計建成美麗鄉村2000個,潔淨村莊6200個,潔淨庭院80248個,鮮花盛開的村莊320個;省級美麗村莊15個,市縣級美麗村莊50個。
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精品化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緊扣高速公路、鐵路帶來的發展機遇,統籌解決「點線面」「近中遠」「地錢人」等問題,謀劃和推動實施鄉村旅遊,全面推進臨滄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和「美麗縣城」建設為重點,以美麗公路為軸線,以鄉村振興示範村、鮮花盛開的村莊、沿邊小康村為依託,加大鄉村資源整合力度,推進旅遊示範村建設,建成4A級景區2個,4個示範村達到國家3A級景區標準,18個示範村達到A級景區標準,有雲南省旅遊名鎮2個、旅遊名村8個。
堅持以開放、創新、改革為引領,圍繞「三套系統」,全力推進沿邊小康村建設。圍繞構建「路網、村莊和組織」三套系統,打造「產業村、旅遊村、較大村、口岸和邊境貿易村、遂行軍事任務村」五種形態的村莊,整合33.71億元資金,加快沿邊小康村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基本實現30戶以上村村內、戶外道路硬化;產業村、較大村、6條沿邊旅遊路線、12個邊防控制點全面建設,打造提升33個旅遊景點和15個旅遊村寨;建設7個通道邊民互市點;建成1個抵邊新村。統籌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固邊興邊,成立3個縣級和10個鄉鎮級國門黨工委、44個邊境村(社區)聯合黨總支(支部),初步建成一批美麗邊寨。
堅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任務,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打牢基礎。加強統籌謀劃,保持攻堅定力,著力抓好整市脫貧和鞏固擴大成果兩件大事,全市實現整市高質量脫貧。目前,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0.4億元,重點用於貧困鄉鎮、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每戶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貧困戶都獲得1個以上產業項目扶持。
記 者/周正華
編 輯/宮 明 責 編/楊 雁
監 制/張紹勤 總監製/王立松
溫馨提示:如轉載請註明「今日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