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託茶葉資源優勢打造230億產值 雲南臨滄實現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共贏
古茶樹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地區之一、世界公認的茶樹起源地理中心和核心地帶……這個天然與茶緊密不可分的地方就是雲南臨滄。
臨滄市處於瀾滄江和怒江兩水之間,位於橫斷山系南末端,屬雲嶺山脈和怒山山脈的南延部分,境內山巒重疊,河谷縱橫,山區面積佔總面積的98%,是「滇紅」茶的誕生地、雲南普洱茶、蒸青綠茶的原產地。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臨滄茶葉資源優勢,利用這些優勢,臨滄市不斷推動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從綠色有機茶園基地建設,抓好古茶樹資源地方立法保護,提升茶葉精深加工能力,抓初制產品質量,培育加工企業,研發創新產品,推進公共倉儲建設,打造綠色臨滄茶品牌等方面入手,實現了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大幅增加。
如今,臨滄市共有栽培茶園164萬畝,其中擁有百年以上古茶樹的古茶園11萬畝,茶葉產量15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230多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市茶園面積將發展到170萬畝,茶葉產量達到17萬噸,茶葉綜合產值達到420億元;到2035年,全市茶園面積發展到200萬畝,茶葉產量達到20萬噸,茶葉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
為發揮資源優勢,實現產業脫貧,臨滄市採取「茶產品+市場+公益+合作社+茶農+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方式,於2017年2月4日正式啟動了「10·17牽手號」扶貧臨滄茶的推廣工作,每賣出一餅茶,就提取相應數額的資金進入公益基金,用於精準脫貧事業。
2019年底,臨滄市94357戶36894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28個貧困鄉(鎮)全部退出,提前一年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村清零目標。
資源豐富古茶樹遍布
群山疊翠,河谷縱橫,林海莽莽,茶香四野。11月16日到19日,長江商報公益記者從武漢來到相隔2000多公裡的雲南臨滄,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
行走在臨滄遮天蔽日的雨林中,一層層大自然鋪就的天然屏障將人隔絕在凡俗之外。隨處可見茶農挑著扁擔,裝滿了剛剛從山上採下的新鮮茶葉,承載著一年的豐收和喜悅。
臨滄曾被著名氣候學家呂烔先生譽為「生物優生地帶」;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分析臨滄茶葉生產條件後,也曾撰文呼籲在臨滄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園。
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四季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使臨滄成為茶樹種質資源豐富、品質卓越、最適宜茶葉生產的區域,成為「滇紅」茶的誕生地、雲南普洱茶、蒸青綠茶的原產地。
在這樣的天然優生環境下,當地村民幾乎家家有茶園,茶葉成為重要的經濟收入保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臨滄就是靠茶葉生活。」村民們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一年純靠茶葉就能有幾萬元收入,如果家裡有茶樹,產量更穩定收入也會更高。
村民口裡所說的茶樹遍布整座臨滄山上,這些歷經了千百年風雨洗禮的大茶樹,枝葉縱橫,蒼勁有力,散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臨滄是雲南省古茶樹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南起滄源縣單甲鄉,北至鳳慶縣詩禮鄉,綿延200多公裡,在海拔1050m至2750m之間,8縣(區)的9000多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茶樹分布。
臨滄馴化栽培茶樹歷史悠久,現存百年以上古茶園達11萬多畝。群眾世代有採摘習慣的野生茶林超過40萬畝,主要群落分布點達35個。
「我們的茶葉都是生態種植,不打農藥。」臨滄市臨翔區螞蟻堆鄉螞蟻堆村村委會主任字紅梅告訴長江商報公益記者,全鄉14個行政村目前有2.4萬多畝茶葉,螞蟻堆村就有2870畝。目前村裡栽種的的茶葉都是古樹茶,和一般的臺地茶不同,這裡的古樹茶長期堅持不打農藥,也很少修剪,堅持生態種植,因此茶葉的品質非常高。
在臨滄眾多的優良茶中,昔歸茶因口感蘭香清甜、茶樹歷史悠久、收藏價值高受到眾多茶人的鐘愛。
臨滄市臨翔區商務局局長彭蓮萍向長江商報公益記者講述了「昔歸」普洱茶的故事:「崔灝的詩裡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昔人駕鶴一去不復返,他到底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其實昔人駕鶴歸去,於是把找到他的那個地方叫做昔歸。而我們臨滄邦東鄉有個地方恰好也叫做昔歸,昔歸也許真的是崔灝所說的昔人就到了這裡,找到了蓬萊仙境。」
「所以說臨滄和武漢幾千年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彭蓮萍笑言,自己一喝上茶便愛上了,還慢慢從品茶變成了研究茶。她告訴記者,自己也有武漢的朋友,都很愛喝茶,她經常會跟他們交流分享臨滄茶葉的故事和小知識,尤其是這個黃鶴樓的故事。「希望大家遠隔千裡也能感受到臨滄茶業的魅力。」
塑品牌重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外界都知道雲南盛產茶葉,茶葉好,但提到臨滄的茶葉可能就陌生了。酒香也怕巷子深,臨滄的好茶也需要走出深山,讓更多的人知道。
「臨滄茶葉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必須要塑造品牌,品牌是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提升茶產業市場競爭利器。」 彭蓮萍說。
作為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地區,臨滄在2012年獲得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紅茶之都」地域稱號,2014年被中國國際品牌協會等評為「2014中國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是普洱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滇紅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其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目前,臨滄市確立了「天下茶尊」和「紅茶之都」兩大公用品牌,提升茶葉品牌競爭力,打造了鳳、勐庫、龍潤、瀾滄江、三寧5件中國馳名商標,擁有鳳牌滇紅茶中華老字號1件,鳳慶滇紅茶、鎮康馬鞍山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件,勐庫大葉種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1個,還擁有雲南省著名商標38件、雲南名牌農產品19個。如今,「冰島茶」「昔歸茶」「中國紅」等茶葉產品,已成為中國茶界的頂級產品,名冠全球。
經過多年的品牌塑造,「天下茶倉」「紅茶之都」已成為臨滄茶葉的公用品牌和臨滄對外宣傳、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茶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知名度不斷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國已佔據重要地位。
今年,臨滄還打造了「天下茶尊」茶葉節,除了常規的線下展覽展銷外,還特意安排了線上茶葉節,從11月6日至2021年3月1日,重點圍繞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雙11」、「雙12」、春節和元宵節等關鍵節點,力爭打造永不落幕的臨滄茶葉節。
彭蓮萍認為,臨滄的茶好,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目前臨滄市已擁有獲國家生產許可認證茶葉工企業255戶,CTC紅碎茶生產線30條,茶葉初制所4304個。「未來要建設更多的集專業倉儲、交易、金融為一體的交易平臺,把臨滄的茶葉推廣出去,還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大批企業入臨發展茶葉產業。」
臨滄茶葉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茶農,增產增收讓他們擺脫了貧困,改善了生活條件,逐步邁向小康生活。
臨滄市地處雲南省西南邊陲,所轄8縣(區)均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滇西邊境片區縣,是雲南省市轄全部縣(區)均屬貧困縣的4個州(市)之一。為依託茶葉產業特色,發揮資源優勢,實現產業脫貧,臨滄市採取「茶產品+市場+公益+合作社+茶農+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方式,於2017年2月4日正式啟動了「10·17牽手號」扶貧臨滄茶的推廣工作,每賣出一餅茶,就提取相應數額的資金進入公益基金,用於精準脫貧事業。目前,全市茶園面積143萬畝,居雲南省第二位。
良好的產業基礎不僅讓這裡的老百姓因茶致富,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更讓臨滄茶產業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通過以茶為媒,牽手消費者,牽動社會各界,與精準脫貧相結合,打造臨滄茶葉品牌;同時,與開拓市場相結合,借力全社會公益愛心,把日常的茶產品消費轉化為推動茶產業發展、推動慈善公益的行動,臨滄市為走出一條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致富的多贏之路作出了有益探索。
探索精深加工提升茶葉附加值
茶產業已經成為臨滄的主導產業,「天下茶尊」的品牌也越喊越響,提升茶葉附加值,邁向更高品質的發展成為未來趨勢。
「臨滄作為中國最大的產茶市、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產業資源優勢和低成本優勢,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好茶,也適合作為一個茶葉長期存儲的倉庫。原產地集中存儲後,還可以為商家和消費者節省各種轉運費用。」雲南雲茶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客認為,促進茶葉價值,提升原料、加工、儲存,通過嚴格控制茶葉倉儲的生態環境等,使茶葉內含物質科學轉化,以實現茶葉保值增值的目的。
2016年11月,雲南雲茶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臨滄市工業園區。半年多的時間,建設了7412平方米、倉儲量達1600噸的可視、可控、可追溯、可交易普洱茶專業轉化智慧茶倉,開創了中國茶葉專業倉儲2.0模式,配套建設完成專業倉儲中心、實驗檢測中心、科研中心、雲茶倉文化推廣中心和茶葉展示品鑑交易廳3400平方米,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啟動了倉儲環境對普洱茶化學品質影響的研究。
「雲茶倉」的建設正是按照「一縣一業、一園一特」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以茶葉為主的產業資源精深加工體系,以園區集群化、園區化、專業化、特色化推動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已建成全國第一個以茶葉命名的產業園區——滇紅生態文化產業園,入園茶企業達14家。
在茶葉質量的管控上,臨滄市3572個茶葉初制廠(所)實施規範化提升改造,規範茶葉初制所環境衛生、加工工藝、操作規程、採收管理、購銷行為,茶葉品質不斷提升,為茶產業發展提供紮實的基礎。現在,二維碼掃一掃,茶葉產地環境、生產記錄等,全部一目了然。全市40戶規模以上茶葉企業基本實現產品二維碼掃描追溯,實現「茶園」到「茶杯」可管控。
同時,臨滄積極引導企業創新研發茶產品,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推進公共倉儲建設。支持瀾滄江茶業公司生產茶飲料,支持臨滄天下茶都茶葉有限公司、臨滄佳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茶粉、茶膏、茶籽油等產品開發。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純造普洱」項目研究,利用現代生物科技研發高品質潔淨普洱熟茶產品,建成年產量60噸的純造普洱規模化生產車間。
未來,茶葉作為臨滄最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臨滄市委、市政府將茶葉產業的發展當作「富農惠民」的重要產業來抓,抓住國際、國內茶葉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黃金戰略機遇期,科學規劃茶葉產業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打好「三張牌」的部署要求,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茶葉產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打造千億元大產業,塑造「天下茶尊」品牌的發展目標,不斷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動力。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