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脫貧增收 雲南景谷全力打造肉牛養殖產業

2020-12-22 雲南網

3月24日,由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雲南省雲嶺牛純種擴繁場」正式在景谷掛牌。據悉,此舉為景谷肉牛產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標誌著景谷全縣肉牛良種化繁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邁出了新的步伐。

 「雲嶺牛」入圍上海採購準入目錄

「雲嶺牛」是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精心培育的新品種,是雲南省首個自主培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繁殖成活高的特點,可生產高檔的雪花牛肉。在上海市對外合作交流辦、上海市商務委等多家單位主辦的滬滇合作成果推薦暨雲南「百縣百品」入上海評審會上,「雲嶺牛」贏得了專家評委和嘉賓的高度認可,併入圍了上海採購準入目錄。

普洱金孔雀綠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刀光富介紹,目前,該公司正在規劃建設「勐臥雲嶺肉牛莊園」,集精飼料生產、「雲嶺牛」擴繁養殖、屠宰加工、品鑑體驗為一體,是「雲嶺牛」的示範基地和雲南省現代農業肉牛產業體系景谷試驗站示範基地。項目總投資2.5億元。

牧場 周潔 攝  目前,基地已經引進400頭「雲嶺牛」種牛進行種牛擴繁、示範養殖,擴繁場牛隻存欄數1000餘頭。企業正規劃建設產品展示和品鑑體驗中心,最終將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面延伸產業鏈,通過「雲嶺牛」種牛、肉牛、牛肉產品、精飼料、營養舔磚、有機肥的銷售,預計產值超過10億元。

在發展過程中,普洱金孔雀綠色牧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公司旗下共有天賜牧業合作社等10家養殖專業合作分社,依託「雲嶺牛」產業,科學謀劃,以產業扶貧幫扶模式助力扶貧,即「公司+合作聯社+合作分社+建檔立卡戶」模式。通過訂單種植、訂單養殖和勞動就業等方式,帶動1724戶建檔立卡戶實現增收。2019年,通過收購農戶種植的青貯飼料約1萬噸,支付勞務費、青飼料收購等各類款項5200餘萬元。

打造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基地

在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永平鎮黃草嶺養殖基地,藍天綠草下,每天天亮就出門的黃牛們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據悉,為提高林業資源綜合利用率,將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雲景林紙積極探索發展林下肉牛生態養殖,通過林下「掘金」,走出了一條依託資源稟賦將綠色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的路子。

目前,黃草嶺養殖基地項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400多萬元,建成山地牧場11600畝,可滿足1000頭肉牛、2000隻山羊養殖載畜量需求。

該項目是目前普洱市規模最大的林下生態養殖基地,2016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肉羊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建植的優質人工牧草已通過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所養殖的山羊、黃牛已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下一步,雲景林紙將積極研究探索經營承包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公司為龍頭,充分發揮公司的示範帶動作用,建成以優良品種培育、加工、市場營銷等為一體的標準化、品牌化產業鏈,打造普洱乃至雲南著名林下養殖品牌和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基地,做大做強林下生態養殖產業。

肉牛養殖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產業

普洱景谷縣自然條件優越,熱區資源豐富,水利灌溉條件好,耕地面積大,擁有草山面積320多萬畝,每年累計可產新鮮飼草250多萬噸,同時,景谷縣是普洱市主要糧食產區,飼料糧供應充足,玉米秸稈、甘蔗蔗稍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發展肉牛產業得天獨厚,潛力巨大。

該縣一直以來都有肉牛養殖的傳統,以前大都停留在零散養殖狀態,規模小效益低。近年來,景谷縣把肉牛養殖作為群眾增收脫貧的一項重要產業,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以扶持,使養殖模式從傳統的粗放飼養向專業化、科學化養殖提升。2016年以來,景谷縣統籌提升肉牛產業發展規劃,不斷科學擴大養殖規模、著力打造「雲嶺牛」品牌,探索走出了一條「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業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為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出臺了產業扶貧小額信貸、扶貧項目貸款貼息、支持產業發展擔保基金、金融扶貧擔保基金管理辦法四項措施,通過扶持上規模、科學化、規範化的養殖大戶,帶動周邊群眾或者合作社社員發展壯大肉牛養殖產業,然後再輻射到全縣各個鄉(鎮),使肉牛養殖成為推動群眾脫貧增收的產業,全縣肉牛養殖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的方向發展,肉牛養殖大戶不斷湧現,為景谷脫貧摘帽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末,景谷全縣累計建成人工草山3.1萬畝,肉牛凍精改良點5個,肉牛常年存欄在50頭以上規模養殖大戶51戶,其中: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3戶,草料加工企業13家,累計發放種公牛116頭。全縣肉牛存欄57378頭,出欄16267頭,產量0.15萬噸,產值1.34億元。

雲南網記者 彭錫 通訊員 周潔

相關焦點

  • 隆陽區:肉牛養殖產業促農穩定增收
    剛剛賣了一頭肉牛的隆陽區瓦窯鎮大寨村村民肖豔美高興地說。在瓦窯鎮,像肖豔美這樣的肉牛養殖戶很多。為推進肉牛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瓦窯鎮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並運用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肉牛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全鎮肉牛產業提質增效。
  • 大龍:肉牛養殖讓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喜開顏-新華網
    正在忙碌的管理人員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大龍開發區圍繞扶貧產業下功夫,立足轄區各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採取村支兩委主抓、企業運作、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參與的方式,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持續增收推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穩固脫貧成效。  近日,筆者走進大龍開發區大龍街道鰱魚塘村肉牛養殖場,聽到陣陣「哞哞哞」聲——養殖人員投放青飼料,肉牛正在回應。  「11月8日,肉牛才入欄。
  • 雲南龍陵肉牛養殖「牛氣」沖天
    8月21日,雲南東方皓月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龍陵縣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籤訂育肥牛收購協議,楊敬榮和廣大養牛戶吃下了「定心丸」,煩惱得到了化解。 山區面積佔98%的龍陵縣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2018年2月,該縣引進企業以「公司+示範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肉牛養殖業,投入資金25億元,全力打造肉牛產業產學研、產供銷一體化全產業鏈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 讓農民日子「牛」起來——隆陽區大力發展肉牛養殖促增收
    在瓦窯鎮,像肖豔美這樣的肉牛養殖貧困戶有很多。為了推進肉牛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瓦窯鎮積極宣傳肉牛養殖業發展的大好形勢,增強農戶發展肉牛養殖的信心;同時,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運用貼息貸款等方式,引導和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肉牛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全鎮肉牛產業提質增效。
  • 寧縣湘樂鎮瓦窯村:特色養殖產業引領群眾脫貧步伐
    瓦窯村靠近子午嶺腹地,境內氣候溫和,植被資源豐富,過去群眾以種植傳統小麥、玉米為主要經濟來源,種植結構單一,收入沒有保障,村上還被列為寧縣60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要甩掉貧困這頂「舊帽子」,就必須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
  • 保山隆陽:17萬頭肉牛養殖產業 讓百姓生活牛氣沖天
    在瓦窯鎮,像肖豔美這樣的肉牛養殖貧困戶很多,為了推進肉牛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瓦窯鎮積極宣傳肉牛養殖業發展的大好形勢,增強農戶發展肉牛養殖業的信心;重點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並運用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金融部門加大對肉牛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全鎮肉牛產業提質增效。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了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 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發展中的卓福土雞產業。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做有志青年引領產業文章。8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孟季巍,是牧三鳥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 麗江寧蒗新營盤鄉: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路
    「2700蘋果」產業示範園(3月17日攝)。新華網 和紅豔 攝  近年來,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新營盤鄉通過抓牢特色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產業脫貧步伐,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新營盤鄉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戶種植蘋果,由公司負責品牌宣傳、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線上銷售。該鄉成功打造的「2700蘋果」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優質蘋果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村民正在覆膜,準備種植辣椒產業興,群眾富。近年來,七星關區撒拉溪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建立利益聯結,全力推動該鎮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利益聯結助農增收近段時間,天氣晴好。撒拉溪鎮搶抓農時開展辣椒移栽,放眼望去,辣椒種植基地鋪滿了一條條黑色地膜,村民們忙著覆膜、打洞。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撒拉溪鎮計劃種植1200畝辣椒,目前村民正陸續移栽,預計8月可以採收。
  • 為農業產業集群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安丘農商銀行助力肉牛養殖產業...
    導 讀山東安丘農商銀行針對當地肉牛養殖產業區域性發展特色,通過落實利率優惠政策、降低融資門檻、深入推進「便捷獲得信貸」行動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對肉牛養殖產業集群客戶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通過做好「金助理」,帶動肉牛養殖戶「擴產增收」;搭建「金紐帶」,實現區域聚集產業「抱團發展」;落實「金舉措」,助力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 縱向合力推進 橫向全力攻堅
    原標題:縱向合力推進 橫向全力攻堅 本報記者 謝進 李春林 文/圖 熱點關注 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後,耿馬縣有未脫貧貧困人口5842戶22794人、貧困村18個、貧困鄉1個、貧困發生率11.31%。按計劃及標準分批次如期實現脫貧退出目標,這是擺在耿馬各級黨委政府面前重中之重的工作。
  • 彭水三義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持續穩固群眾增收渠道
    中國網1月13日訊 近年來,三義鄉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發展思路,在鞏固原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打造羊肚菌、黑豬、中蜂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全鄉基本實現村村都有特色產品,戶戶都有增收門路的產業發展目標。日前,彭水三義鄉五豐村土豬肉入圍市級「一村一品」示範名單,成功將當地生豬養殖打造成為特色品牌,為全鄉養殖業發展樹立了榜樣。
  • 雲南廣南發展「高峰牛」產業 成為脫貧致富「好幫手」
    如今,文山牛成為了廣南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經營管理著這片牧場的是雲南谷多農牧業有限公司,這裡也是中國農業農村部確立的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李順東是該公司的董事長,他養殖高峰黃牛12年,成為了一名養牛鄉土專家。自身發展起來後,他主動帶動眾多少數民族群眾發展高峰牛養殖,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 「雲發布」狠抓產業多渠道增收 看雲南玉溪市銅廠鄉如何探索脫貧...
    8月7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玉溪市專場在昆召開。記者 黎鴻凱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黎鴻凱 期俊軍 楊苑)銅廠鄉曾是玉溪市九個貧困鄉鎮之一,整鄉脫貧是如何實現的?近年來,銅廠鄉舉全鄉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7年全鄉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2019年底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123」產業發展中的「1」,是搭建一個聚集產業產品的平臺。建好一個農村農產品交易市場。為解決山區群眾農產品無交易場地、價格低、流通難的問題。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秉一顆赤誠之心 服務一方群眾...
    發展產業,以一顆信心為民促增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和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歐宗鑫通過因地制宜發展本地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習近平總書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重要講話精神宣講他通過統籌各方面的資金髮展了烏慢村肉牛養殖基地,建設面積2085平方米,其中牛棚設計面積1131平方米,飼料池面積100平方米,目前存欄肉牛60餘頭。
  • 安丘農商銀行「金」字工程 助力肉牛養殖產業「大發展」
    ,對肉牛養殖產業集群客戶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助力肉牛養殖產業實現「大發展」。做好「金助理」 帶動肉牛養殖戶「擴產增收」「從開始養牛到現在11年了,一有資金困難我就找農商行,農商行對咱的貸款支持沒斷過。」
  • 林口縣:柳樹鎮柳毛村——強產業夯基礎 引領脫貧奔康新路子
    抓產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二是抓高效產業,帶領農民致富增收。為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高效產業,村「兩委」幹部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努力穩定烤菸種植面積,2019年發展烤菸1400畝,農民畝均效益2400元。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近年來,該鄉在脫貧攻堅戰中,著力產業先行,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如今,透過一個個頗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項目,盤古正用特色產業託舉群眾的小康夢。產業先行 群眾心安小澎村系沅陵縣五強溪庫區移民大村和懷化市深度貧困村。
  • 特色產業激活脫貧「動力引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我區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大力發展肉牛、灘羊、枸杞、釀酒葡萄等高效種養業和馬鈴薯、小雜糧等區域特色產業,助力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