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2020-07-21 寶寶好萌

網路遊戲,一個讓很多家長深惡痛絕的東西。如果要網路遊戲的出版製作公司明天倒閉,我相信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舉雙手贊成。「網癮」就像泥沼一樣,孩子一旦陷進去,掙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雖然也有很少一部分的孩子可以做到網路遊戲與生活學習的平衡,但他們的自控力本身就是超乎尋常的孩子的,而世界上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平常人,自然家長出於擔心和害怕,對網路遊戲畏之如虎。可現在因為手機、電腦等一系列電子產品的發達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禁不住誘惑,沉溺在了網路遊戲世界裡。

我的同事老劉家的孩子就很喜歡玩網路遊戲,還在上小學一年級,就把幾乎所有的手機遊戲玩過一遍了,遊戲打得那叫一個溜。小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就是找爸爸媽媽要手機,之前老劉和他老婆工作都是比較忙,回家還得做報表等等加班,沒辦法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說要用手機查查題,老劉就把手機給了。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孩子作業寫完了,老劉和他老婆也累得完全不想動了,癱在沙發上也都懶得動彈,沒有精力再和孩子一起皮,加上孩子作業也寫完了,就當成獎勵吧,讓孩子自己和手機玩,用手機牽制住孩子的無窮精力。孩子這一玩,好傢夥,就一發不可收拾,各大熱門遊戲都成了孩子的「心頭好」,遊戲越打越有癮,孩子也日漸沉迷在網路遊戲之中。

直到這次,老劉發現他兒子居然在一款遊戲裡瘋狂買裝備,一下子花了他微信裡的2000元,他這才發現大事不好,孩子已經完全迷上遊戲了。老劉開始後悔,四處打聽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的好辦法。有!充分利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戒掉遊戲癮。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阿倫森效應」的兩面用法

「阿倫森效應」是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

關於「阿倫森效應」的驗證,有一個實驗:找到五個人為一組,其中一個人站出來面對四人,其餘四人依次對他進行評價。第一個人對他始終說些讚揚的話,第二個人始終對他說些批評貶低的話,第三個人先說他好再說他壞,第四個人先說他壞再說他的好。

然後問那個單獨站著的人:哪一人在說的時候,他的心裡最舒服,一般第四個人就會被選擇。哪一人在說的時候,他最煩躁厭惡,一般第三個人會被選擇。如此反覆數十次,我們都會發現單獨站出的人們普遍都更喜歡第四個,討厭第三個。這其實就是「阿倫森效應」在作用人的心理活動。有種寫人物的寫作手法叫「先抑後揚」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獎勵增加意味著鼓勵、引導,孩子就會隨之一步一步陷入沉迷,並且他們還會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和認可。獎勵減少的同時也給人帶來了挫敗感,從最開始的高獎勵到後面的零獎勵,這中間會不斷的消磨人的積極性和鬥志,使之慢慢的放棄。出現懲罰,就會讓人既挫敗又反感,逆反牴觸情緒陡增。

遊戲廠商利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落入遊戲陷阱

說實話,每一位遊戲廠商都是心理大師,他們懂得如何充分的利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進入他們所布置的遊戲陷阱裡,漸漸沉迷於遊戲,給他們提供大量財富。

但凡是玩過遊戲的人都知道,遊戲的本質框架其實就是引導人一步一步的進行通關升級,不論是小的益智遊戲,還是大製作大水平的高端遊戲,他們的實質都是為了升級,從青銅到星耀,一級比一級需要的經驗值多,一級比一級需要的升級金幣多。

升級通關的榮譽感和快感會不斷的刺激人的感受,在遊戲世界裡覺得自己就是王,就是所向披靡,然後花大量的錢買金幣和裝備用以升級,不斷的打下去,就為了走到後面,最後人終於對遊戲徹底上了癮,開始不吃不喝的專心打遊戲,沉迷到遊戲裡。

而且最開始的一級很簡單,每過一級你就會得到金幣或者裝備的獎勵,越到後來越難,獎勵也越誘惑人,誘惑到你覺得如果你不得到你的前面就白費了,得不到就抓心撓肝的難受。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家長們要學會反利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擺脫遊戲癮

1. 謹慎!不要把玩遊戲當做給孩子的獎勵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接觸到網路遊戲,都是因為父母,比如有些爸爸媽媽偷懶,沒空或者不想帶孩子的時候把手機、平板給孩子自己玩。我之前到我表妹家吃飯的時候,就看到大人在收拾衛生、聊天吹牛的時候,表妹就給我三歲的侄女一個平板電腦,只要小侄女乖乖坐好、不哭不鬧,就有遊戲可以玩,小侄女抱著平板電腦可開心了,專心玩著上面的小遊戲。

另一方面,有一些父母還心存僥倖,沒有意識到遊戲的殺傷力,覺得自己能控制住手機遊戲,孩子也可以,把玩網路遊戲當做對孩子做事的一種偶爾獎勵,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孩子很難不會把網路遊戲當成一種追求,並且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心裡騷動,這也就是網路遊戲上癮了。所以,抓住源頭,讓孩子遠離網路遊戲的第一步,拒絕把玩網路遊戲當成孩子的獎勵。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2. 用好「阿倫森效應」,孩子不再覺得遊戲美妙

為了及時改掉老劉兒子的遊戲癮,我給他出了一個主意:當他的兒子玩遊戲的時候,就給他錢說這是爸爸獎勵給你玩遊戲時專注認真的,第一天給20元,第二天說兒子沒有第一天認真給10元,第三天說不如第二天給5元,每天都隨之前一天減半,到後來一分不給,再向兒子逐漸要回。

打遊戲的獎勵越來越少,到後來沒有,甚至變成了倒罰。孩子漸漸的就不開心了,他把對遊戲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對獎勵和懲罰的身上。漸漸的,「先褒後貶」的挫折感使他也就失去了玩遊戲的興趣,當然這時候的孩子還是因為比較單純的。

孩子沉迷遊戲不愛學習?善用「阿倫森效應」,輕鬆幫娃戒掉遊戲癮

孩子沉迷遊戲不能硬來,畢竟孩子都是越不讓他做他偏要做。義大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臺梭利《兒童的秘密》裡所說:

孩子像一棵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悉心照顧。我們要保護他們,如同自然之神保護胚胎一般小心謹慎、細緻入微以及持續長遠。

面對孩子沉迷遊戲的情況,家長們要善用「阿倫森效應」,讓孩子自己擺脫遊戲癮。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深度分析「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戒掉遊戲癮
    其實,讓孩子如此沉迷的網路遊戲與阻止孩子玩遊戲的父母一直處在對弈中,雙方都用了「阿倫森效應」,但遺憾的是,網路遊戲一方一直善於運用「阿倫森效應」的積極面,而父母無形中也掉入了它的積極面,被動地激發了孩子對遊戲的興趣並直至痴迷。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有時候強制孩子不讓玩,孩子就越愛玩,經常用幫助家裡做家務的事情來換取玩遊戲的時間。這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就會用對孩子來說有誘惑的事物來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比如打遊戲。現在這個時代,遊戲開發商為了抓住客戶群體,把遊戲畫面設置的十分精美、在內容的構造上也非常有趣,這對孩子來說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 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善用「阿倫森效應」,引導孩子改掉不良行為
    其實,孩子喜歡玩手機很正常,畢竟手機的魅力也確實很大,不過只要不影響學習,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孩子適當的接觸一下手機,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手機已經產生了壞的影響,那麼家長就應該制止了,具體該怎麼解決呢?家長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什麼叫「阿倫森效應」。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想真正幫他戒掉「遊戲癮」,家長要這樣做
    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遊戲的人給予不同的「獎勵」,比如:首先用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動畫吸引人的關注,然後利用遊戲裝備、遊戲排名等「獎勵模式」誘惑人沉迷其中,所以無論小孩、大人都是無法抗拒的。但是對於很多沉迷在遊戲中的孩子來說,究其根本並不是遊戲吸引了他,而是當他開始產生「厭學」情緒,或是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敗感時,卻在遊戲中得到了慰藉。
  • 兒子沉迷電腦遊戲,馬雲用了這一招,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適合孩子們玩的遊戲也都遍地開花了。不過由於孩子們的自控能力太弱,有的迷失在了網路遊戲裡了。馬雲的兒子也不例外,由於馬雲他每天都很忙,因此他對於孩子是疏於管教的。當馬雲發現自己的兒子沉迷電腦遊戲之後,他只用了一招,便幫助孩子成功的戒掉了自己的"遊戲癮"。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家長束手無策,怎麼才能幫娃戒掉「手機癮」
    現在越來越多人已經成為"低頭族",無時不刻都在抱著個手機,就連孩子也不例外,整天沉迷在手機遊戲當中,讓很多家長感到束手無策。回到屋後孩子感到無聊就會玩手機,通過遊戲來滿足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手機當成自己的"夥伴",從而沉迷在手機遊戲當中。
  • 孩子愛玩遊戲?做對這三件事不僅能戒掉遊戲癮,還能提升邏輯思維
    家長除了抽時間陪孩子以外,藍莓媽媽推薦三個方法,不僅能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還能在不經意間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歸根結底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癮」帶來的後果。媽媽:但是媽媽還是很擔心,因為手機遊戲玩久了會看不清東西,會看不清爸爸媽媽和你最愛的動畫片哦,而且戴上眼鏡就不好看了呢。
  • 孩子愛玩手機遊戲?做對這三件事不僅能戒掉遊戲癮,還能提升邏輯思維
    家長除了抽時間陪孩子以外,藍莓媽媽推薦三個方法,不僅能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還能在不經意間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01 語言調動代替負向反饋 孩子沉迷其中,歸根結底是因為孩子不知道「癮」帶來的後果。 怎樣讓孩子意識到這個癮的危害呢?
  • 孩子沉迷遊戲成績倒退?家長不妨這樣做,輕鬆幫娃戒掉遊戲
    經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你就知道玩遊戲,學習成績退步這麼大,都是玩遊戲給耽誤的!」「你明明答應說只玩30分鐘,現在一個小時都過去了,你怎麼還沒放下手機?說話一點都不算話!」「你再沉迷遊戲,你這輩子可就完了!」
  • 如何用逆向思維來戒掉孩子的遊戲癮?
    孩子如果貪玩遊戲,家長除了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去教導他外,也可以通過逆向思維,採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讓孩子戒掉遊戲癮。就像有些家庭會讓孩子去打遊戲,一是讓他從遊戲中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二是滿足他的興趣,讓他不再對遊戲產生好奇之心。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妨試試馬雲的方法,一招幫兒子戒掉網癮
    不少家長吐槽:孩子本來就喜歡玩手機遊戲,現在上課也手機,網癮越來越大了,還有很多偷偷玩遊戲。手機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孩子們自制力差,抵制不了遊戲的誘惑,常常會沉迷手機遊戲,打罵都不管用。那麼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妨試試馬雲的方法,一招成功幫兒子戒掉網癮。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馬雲的方法你不妨試試,一招幫娃戒掉網癮
    不少家長吐槽:孩子本來就喜歡玩手機遊戲,現在上課也看手機,網癮越來越大了,還有很多偷偷玩遊戲。手機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孩子們自制力差,抵制不了遊戲的誘惑,常常會沉迷手機遊戲,打罵都不管用。那麼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不妨試試馬雲的方法,一招成功幫兒子戒掉網癮。
  • 孩子沉迷遊戲危害大,教你如何戒掉網癮
    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幾乎人手一臺手機,而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也是因為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有很多家長都忽略了沉迷遊戲的這個問題,沉迷遊戲不僅對他們的智力有影響,還對他們身體健康有一定危害。如何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第一做好表率,如果家長愛讀書,愛學習,孩子自然也不會過早接觸網路遊戲
  • 孩子沉迷遊戲不可自拔?了解行為上癮的3個原因,輕鬆戒掉遊戲癮
    遊戲可以,但要適度,孩子沉迷遊戲,當然要管。只是為什麼父母們的一片苦心,在努力改變約束孩子,卻仍然無法改變孩子沉迷遊戲的現狀?孩子到底什麼會沉迷遊戲不可自拔?家長們真的能讀懂孩子的內心,知道真正原因嗎?
  • 如何幫孩子戒掉遊戲癮
    可是,一般狀況下,大人對自身的管束和管理水平還是非常好的,不容易讓遊戲危害一切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孩子就不一樣了,她們迷上遊戲以後,不但學習培訓降低,就連精神實質都是會越來越恍惚之間。以前經歷好多個實例,好多個毆打的青少年,便是把實際和遊戲搞混了才作出的糊裡糊塗事情。
  •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沉迷手機遊戲的原因
    不管什麼原因,孩子一旦不愛學習、學習成績跟不上時,就會沉迷於遊戲。為啥呢?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在現實的校園學習環境裡,已經沒有了他的存在感,沒有了尊嚴,沒有了自信,沒有誰拿自己當回事。而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能隨心所欲,他找到了存在感,甚至有一種成就感,還有可能成為「高手」、「英雄」,體驗到「學霸」一樣驕傲,進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收穫」一份自己的「成績」。
  • 不想讓孩子成為「手機控」?學會這4招,輕鬆戒掉手機癮
    手機不利於孩子學習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習題答案,很多學生面對難題不再查找書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機搜索答案,導致了孩子產生思維惰性。孩子經常玩手機到深夜,上課睡覺不聽課,學習成績下降。用這4招輕鬆戒掉手機癮1、控制使用時長等孩子滿3歲後,可以適當玩手機,但要控制好時間,每次10分鐘。如果孩子要看動畫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為每集動畫片可能要15-30分鐘,甚至更長。
  • 孩子沉迷手機危害多,家長巧用這5招,輕鬆戒掉孩子手機癮
    3、用玩手機來逃避現實壓力很多沉迷手機的孩子,往往在家庭生活裡碰了壁。有一個初中生特別喜歡玩遊戲,他說:我爸我媽就知道成績,其他事情在他們眼裡都是一文不值,手機裡那些從未見過的遊戲好友,都比他們關心我!
  • 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向馬雲學一招,幫孩子戒掉「遊戲癮」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網絡飛速發展到現在,不少人因為網絡而無法自拔,每天堅持做的事情就是玩遊戲上網,孩子們的這個習慣是非常的不好,對於孩子這種沉迷網絡的現象父母不知道怎麼辦
  • 孩子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問題
    而且現在孩子普遍都很喜歡玩遊戲,這點讓家長們很疑惑,不知道遊戲裡到底有什麼&34;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孩子很容易沉迷遊戲之中,大概有以下3個原因。另一方面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受到影響如果孩子沉迷遊戲,有一個最大的危害,家長們不可能不知道,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容易下降,孩子的精力很有限,如果他們把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玩遊戲上的話,他們學習的精力就會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