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雖說這些電子產品能給我們帶來一些便捷,但同時也是慢慢地"侵蝕"著我們。現在越來越多人已經成為"低頭族",無時不刻都在抱著個手機,就連孩子也不例外,整天沉迷在手機遊戲當中,讓很多家長感到束手無策。
面對孩子整天沉浸在手機遊戲當中,很多家長採取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對其阻止,他們的眼中只剩下了電子遊戲。什麼作業?什麼睡覺?都被他們拋在腦後。看到這一情況,家長進入到兩難的境地,說道理也沒有,還不能打罵,弄的是很多家長都頭暈眼花。
受父母的影響
很多家長結束了一天疲憊的工作後,回到家中,首先就是往沙發上一躺,自己掏出手機在一邊"愉快"的玩耍,給孩子做個一個錯誤的示範。當孩子看到父母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時,內心也就會產生這種想法,甚至有一種想和父母"開黑"的衝動。假如這時你對孩子玩手機的行為進行制止時,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現象。
孩子缺乏陪伴
父母平時工作繁忙,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後,也不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吃完飯就各回各屋,當有什麼事情時才會與孩子說上幾句話,導致孩子嚴重缺乏父母的陪伴。回到屋後孩子感到無聊就會玩手機,通過遊戲來滿足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手機當成自己的"夥伴",從而沉迷在手機遊戲當中。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堅決制止孩子是最"笨"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要多抽出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並與孩子溝通。父母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內心產生安全感,這時我們再去解決孩子玩手機的現象。讓其遠離手機遊戲,這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很多時候你越不讓他愛玩他就會越想玩。我們要告訴孩子,玩可以玩,但一定要有時間觀念,慢慢的對其引導,從而讓其戒掉。
家長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孩子往往都是受到家長的行為所影響。首先,我們自己要改掉一回家就玩手機的現象,給孩子做一個榜樣。當我們可以忍住不玩手機時,再去引導孩子戒掉,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壞處,自己因為知道玩手機有許多壞處都不玩了,讓孩子產生同理心,這樣可以更快的幫助孩子戒掉手機遊戲。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往往孩子沉迷在手機當中的原因是,孩子感到無事可做,內心特別無聊,就會下意識的去玩手機,讓自己達到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時,我們可以在周末時,帶孩子去戶外進行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組織一次野炊,讓孩子也參與到準備食材的過程中,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玩手機,家長多帶孩子去戶外玩耍,就可以避免孩子在家玩手機。
缺乏早期閱讀經驗的孩子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吸引。一旦他們沉迷於電子遊戲與網絡,再想讓孩子回歸閱讀就難了。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萬萬不能為了省事,讓孩子看動畫片或玩手機。
閱讀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讓孩子愛上閱讀,對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智商情商的培養都有極大的幫助,在這些行為習慣繪本中,《3-8歲行為習慣教養繪本》是我家孩子非常喜愛的繪本。
《3-8歲行為習慣教養繪本》全10冊,包括《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讓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這套繪本因為畫面簡單易懂,且高度接近啾啾所接觸到的生活場景,所以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共鳴。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平時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默默的進行模仿,所以,在要求孩子的前提下,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多與孩子互動,忍耐過孩子學習我們身上的良好品質。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很多的,有好也有壞,家長一定要選擇正確教育方式讓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