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谷幽蘭育兒
下班一回家,公公又抱怨道:「老大每天偷偷在房間玩手機,一玩玩一下午,說他還不承認!」
兒子委屈地說:「我沒玩,我就是沒玩,我在上網課呢!」
老公也開始責備兒子不該玩手機,兒子更加激動了:「你們總是冤枉我!」說著把自己鎖進了房間,怎麼敲門都不打開。
我上網找了下關於禁止孩子玩手機的新聞,還真是嚇了一跳:
2017年9月的一個晚上,一名14歲男孩手機被媽媽收走後,媽媽還訓斥了孩子幾句。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竟然一氣之下當著媽媽的面跳河了。
可憐的母親在河邊幾乎崩潰了,嚎啕大哭:「我只是想讓你早點睡覺啊!」
全家人緊急搜救得要發瘋的時候,孩子卻自己回了家。原來孩子水性一直很好,自己遊到了對岸,坐到了凌晨才回家。這可把一家人嚇得不輕。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擔心孩子的視力受損,擔心影響孩子學習,擔心影響孩子睡眠…
可是家長們的方式往往比較過激,如果濫用家長的權威,認為「我是為了你好,你就必須聽我的!」
也許這種方法對6歲以下的孩子可能短暫有效,但是對年齡越大的孩子,越讓他們不能接受,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家長的強烈制止甚至斥責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氣頭上的孩子難免做出過激的行為。
第一, 不要以老服人,雙重標準
有些家長自己手機不離手,卻要求孩子不能手機,孩子反駁說:「你憑什麼玩手機呢?」家長會說:「你跟我比啊?你多大,我多大了?我能養活自己了,你能嗎?」
這種說法,哪個孩子能接受呢?很多家長生活在一種沒有追求的心理狀態之下,認為人到中年,生活安穩就好。
不提高自己,整天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對自己和對孩子雙重標準,家長的手機癮潛移默化地傳染給了孩子,怎麼能怪孩子玩手機呢?
第二, 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孩子
其實現在學校利用到手機作為學習工具的地方也很多,比如上網課,發送學習複習資料等等。有時候孩子可真是在利用手機學習,家長卻說孩子在玩手機,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
一個對家長產生反感情緒的孩子,怎麼可能聽從家長的教導呢?
因此家長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孩子,孩子都有貪玩的本性,但是在責怪孩子用手機時,一定要調查清楚孩子用手機在幹什麼。
第三, 陪伴式學習
當孩子學習時,很多家長在房間看電視,玩手機,孩子心理難免會有些不平衡的情緒。可家長會認為,我工作了一天多累啊,為什麼不能放鬆下?
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會天生「出汙泥而不染」,孩子如果長期在各種誘惑中生活,難免會分心走神,家長在責怪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反省下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學習時,家長最好能在一旁陪伴式學習,哪怕做自己的工作或者做做家務,都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誘惑。
如果一個回家只會用手機來放鬆的家長,一定是沒有廣泛的興趣愛好的,這也引出了第四個方法。
第四, 從小培養孩子的知識廣度
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孩子,他們是不會沉迷在手機或者電子遊戲這種誘惑之中的,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小就得到了正確的薰陶和培養。
2020年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爺爺就是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老人,唐楚玥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初中開始一直住校,沒有家人的監督,仍然自覺學習,因為她就是一個知識面廣,興趣多樣的孩子,從來不用擔心他們輕易被電子產品所誘惑。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知識的廣度呢?
讓孩子從小學習國學知識就是最好的方法。
國學覆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含了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等。可以從小給予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自然觀、宗教觀等方面以正確的引導。
那麼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學好國學呢?
兩個關鍵點必須把握好,即對書籍和工具的選擇。家長需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國學教材,以便於孩子理解。另外,國學資料很多是文言文著作,需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工具書,來幫助孩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