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留守少女抗婚之後,她去鎮上舉報了自己爸媽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留守少女抗婚之後

  舉報

  從家到鎮上的路大約4公裡,少女王慧依(化名)走過很多次。回想那天去鎮上舉報自己爸媽,她覺得「挺玄幻的」。

  今年6月1日,廣東茂名高州市雲潭鎮,一個晴朗的夏日,大塊雲朵壓在山頭。17歲的王慧依藉口出去玩兒,騎走了父親的電動車。家裡正籌辦20桌酒席,一盤盤扣肉已經備好,第二天就是她的「婚禮」了。

  茂名靠海,往它的東北腹地走就是雲潭,小鎮被山包圍。不管是補課、趕集,還是坐車去深圳,王慧依都要經過這條路。沿途稻田碧綠,山間煙霧繚繞,這一次,她的目的地仍是鎮上。

  十幾分鐘後,她和一位初中同學在鎮上見了面。兩人吃完飯,來到鎮政府門口。還沒到下午的上班時間,她們在日頭下等了一會兒,敲開了鎮婦聯的門。

  父母逼婚,女兒未成年——這是發生在王慧依身上的事,話卻是由她同學說出口的。

  當初,她告訴同學自己不情願這門親事時,同學更是強烈反對,建議她去向婦聯反映。如果「婚禮」如期舉行,這位同學本該是她的「伴娘」。

  事件進展很快。婦聯找到司法所,司法所找到村委會,村委會找到王慧依的父母,「婚禮」在這個下午被叫停。據云潭鎮分管婦聯工作的工作人員回憶,當天下午六七點鐘,經過調解,雙方父母均表示尊重婚姻自由,取消「婚禮」事宜,並當場籤了承諾書。

  對於這場破釜沉舟式的舉報,王慧依表示,「對父母沒有感情了,沒想後果。」

  爺爺也支持她退婚,去好好求學。對於這場「婚事」,他曾經翻了幾遍黃曆,也沒有找到「好日子」。

  「結婚」

  今年春節後,王慧依在母親的安排下見過兩個相親對象,第一個25歲,只見過兩次面,第二個見了5次。在她看來,與這兩個男子的交往,「不是我跟他談戀愛,是我父母和他父母在談。」

  最終定的「結婚」對象是鄰村一名22歲男子。舉報事件發生後,對方把她拉進了微信聯繫人「黑名單」。

  根據王慧依爺爺的回憶,男方第一次來到家裡時,沒有提前打招呼,但王慧依的父母很開心。對方帶了一箱餅乾、一箱飲料,還有糖果。男方家長介紹,孩子沒有談過戀愛,膽子小。

  爺爺說,男方知道這個女孩不滿18歲,「可能想著找一個媳婦回來就可以了」。他了解到,男方就住在附近山腳下,有一輛7座轎車,家庭條件不錯。他的職業是開「貨拉拉」,準備了9輛接親婚車,其中兩輛是車隊裡的貨車。

  王慧依從未想像過自己將怎樣步入婚姻,但一切來得突然。那段時間,男方家長天天來,要帶她「一起去買衣服」,「你想買什麼我們買給你」。

  兩人還拍了「婚紗照」,至今留在她的手機裡。照片裡,她有小麥色皮膚,笑起來眼睛彎成了月牙,她解釋,那都是苦笑。她逃了婚,但不捨得刪照片,「這是第一次有人給我化妝,給我燙捲髮。」

  她說,之所以同意拍婚紗照,是拗不過幾個大媽喋喋不休勸說4個小時,「當時我好累,想睡覺,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答應。」

  王慧依打心裡不想「結婚」。她認為,父母就是利用自己,拿彩禮錢。爺爺算過,男方給的禮金是3.4萬元,其中,金飾1萬多元,衣服1000元,喜酒5000元,還有各種紅包。

  婚事泡湯了,男方要求退還全部禮金,此外還要就已經處理的豬肉、新房的裝飾物、燭臺、桌椅、餐具和媒人紅包等,再額外索賠5萬元。

  「你自己吃的豬肉還要我賠?」爺爺爭論。後來對方將豬肉賠款從7000多元改為3500元。包括彩禮在內,他們最終賠給男方5萬多元。

  退回彩禮後的一天,王慧依的爺爺和她母親大吵一架。根據他的描述,兒媳覺得他護著孫女,把事件鬧大,氣得撿起燒水壺就往飯桌上一摔。「都是你!都是你!」

  他也舉起了塑料椅子,責怪兒媳把孩子「像垃圾一樣丟出去,當他(男方)家是香港李嘉誠啊。」

  這是兩人第一次激烈爭執。王慧依的爸爸站在旁邊,一聲不吭。水壺掉在地上,底座摔碎了。

  打工

  如今在雲潭鎮,未成年女孩「結婚」並不多見。當地村民表示,現在那種重男輕女、女孩早婚現象已經很少了,男孩女孩都一樣當作寶貝。

  住在她家隔壁的叔婆說,她家兩個人打工,每月少說也能掙大幾千元,家裡一兒一女也不算多,怎麼會不讓姐姐上學?

  這個問題暫時找不到答案——記者嘗試撥打過王慧依父母的電話,一直未能撥通。

  她爺爺說,此事之後,兒子兒媳就回到深圳打工,孫子也過去了,此後他們的號碼就打不通了。

  2017年中考結束後,王慧依帶著弟弟去深圳找父母。由此,她有過兩年的打工生涯。她父母在一家鐘錶廠組裝零件,以前到了暑假,她也常去廠裡「幫忙」。等到暑假結束,弟弟被送回老家上學,她卻繼續留在工廠,「那時我就猜到,我應該不能繼續上學了」。

  王慧依說,她那次中考成績很差,不敢跟父母說,到了開學,沒有人提讓她回去上學的事情了。她的姑姑則從她媽媽那裡聽說,是她自己不願再讀書了。

  爺爺提醒孫女,「可以上學就回來上學」。但他並不清楚報考高中的流程,不知道孫女能不能上、去哪兒上。

  雲潭中學一位副校長告訴記者,現在的學生一般上完初中就讀高中或是職業學校。即便要去打工,也鼓勵他們讀完高中再說。

  身高1.59米的王慧依,在鐘錶廠開始了兩年的女工生活。母親隱瞞了她的年齡,14歲的女孩成為車間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組裝手錶零件是重複動作,日復一日。每當手指快要磨出繭子時,她就換一根操作,大拇指不動,其他手指頭輪著來。工作時間從早上7點45分到下午5點,中午休息兩小時。有時加班會到晚上10點多鐘,這種強度令她頭昏。

  王慧依的媽媽今年39歲。她看到,車間工人跟媽媽的年齡差不多,都有白頭髮。「這些人工作起來都沒我快,可是媽媽總說我慢。」

  她記得,自己沒有工位,是在堆放機器的桌臺上幹活的,媽媽距離她只有一兩米。晚上,她回到集體宿舍,和同住的幾個阿姨沒話說,只能自己玩會兒手機,跟網友聊天。

  父母兩人租房住,到了周末,工廠食堂不提供飯菜,就把她叫到出租屋去住。

  她回想,在深圳那兩年,媽媽給她買過的最貴的東西是一件黑色漢服,145元。媽媽轉帳給她,她自己在網上下單。在她手機裡的一張自拍照裡,她給自己編了頭髮,穿著漢服,笑得很開心。

  兩年間,她不清楚自己賺了多少錢,工資會直接打到媽媽卡裡。她只知道,三個人加在一起,每月能拿一萬六七千元。每個星期,媽媽會給她100元,她拿這些錢買些零食。

  業務高峰期,她最渴望睡眠。不吃早飯,可以睡到7點半,然後直接去車間。

  她誇張地形容:「那個時候,光是心跳就已經花了我一半的力氣,我都沒有力氣工作了。」

  她向媽媽抱怨過「太累了」。但在她印象裡,大人們只會說,「我們都做得到,你怎麼就做不到呢?」

  到了2019年5月,王慧依決定不再打工。她計劃好了,要重新求學。談起此事之前,她掙扎了幾天,在心裡預演了很多遍,想在父母面前硬氣一點,「因為他們說話一激動,語氣衝一點我就會哭。」

  據王慧依回憶,當她提出這個想法後,媽媽問她,「你不想在這裡打工了嗎?我去找找別的廠給你做。」王慧依表示,「我想讀書。」接著媽媽就罵了起來,最終答應:「你要是不喜歡這裡的生活,可以回去玩一個月。」

  回家後,她報了鎮上數學和英語的補習班。爺爺說,她一個人去找過高州市教育局,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入學。

  送她去補課的姑姑覺得,既然去學習了,就要「拿出點認真的態度來」。她記得,當時老師要求大家上課前把手機交上來,王慧依猶猶豫豫不願交。

  「既不想打工,又不想上學,我們教她不聽,那就嫁到別人家調教一下嘛,結婚也是可以理解的。」姑姑說。

  留守

  舉報事件後,在多方努力下,王慧依回到了雲潭中學,以往屆生身份複習了一個月,參加中考。跟3年前比,她從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變成班上年齡最大的。

  班主任鄧老師看得出,她愛學習,聽講比較認真,但仍然內向。「3年過去,她長大成熟了許多,講話接近成年人了。」

  第二次中考,她考了482分,沒有達到高州市普通高中的分數線,只能在鄰鎮高中和職業學校裡選。爺爺想讓她去讀普通高中,以後考大學。

  中考結束後的這個夏天,姑姑想讓她去做零工,替父母分擔一下,「農村人做才有得吃」。王慧依想的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努力學習。

  在談到曾經的求學生涯時,她的語氣會變得輕快起來,「那時沒怎麼學習,成績就很好。」她喜歡數學和英語,初一她在尖子班,不過後來放鬆了學習。至今,她的房間裡,堆放著小學到初中的所有教科書和作業本。

  她得過不少獎狀。爺爺在儲物間堆疊的掛曆紙下翻出了獎狀。爺爺說,2017年年末,她父親從深圳回家時,把她的獎狀從牆上取了下來。如今,客廳的牆上只掛著弟弟的獎狀。

  「他放棄我了。」在王慧依的記憶中,一向沉默寡言的父親曾在電話裡說過類似的話。爺爺和父親在電話裡為她「結婚」一事吵了一架。「爺爺不同意我『結婚』,所以說明他是同意我『結婚』的。」王慧依感到傷心。

  那次舉報事件之後,王慧依的父母轉了3000元到村委會,用於女兒的學費。

  鎮婦聯工作人員聽過村支書的一份通話錄音,通話中,王慧依的媽媽表示只要女兒肯跟父母要錢讀書,他們會竭盡所能。但王慧依不相信。經過協調,為了表示誠意,她媽媽先轉了一筆學費。

  這位工作人員認為:「她家矛盾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溝通。」

  王慧依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只在過年回家時待上十幾天。平時都是爺爺在家照顧孩子。爺爺表示,母女溝通很少,「她媽媽生下她後,帶了一年,後來交給外婆,她出門打工。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一直是我在帶孫女。」

  在六年級寫的一篇作文中,王慧依描述自己:「我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女孩,一張古銅色的臉,扎在人堆中很難被發現。」她提到自己的愛好是電腦遊戲、看書和辯論。她引用了高爾基的話:「我撲在書籍上,如同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實際上,作文中成為新華書店會員、閱讀「哈利·波特」小說這類事情都並不存在。但老師打出了高分。她笑了笑,「當時應該是抄的作文書上的吧。」

  同一個作文本中,一篇寫弟弟調皮令她煩惱的作文得了低分。這符合她認知的評判標準:「老師喜歡大家寫正面積極的,這樣才能得高分,不喜歡消極負面的。」

  她記得有次作業,要寫「媽媽的愛」。她不知怎麼寫。她翻看作文書,有人寫媽媽帶自己去旅遊,很開心。她納悶,別人怎麼編得出這麼神奇的故事,這不是電視上才有的嗎?最後她什麼也沒有寫。她很少走出山外,即便在深圳,也總是在舊工業區裡打轉,「那裡地面很髒,四處是汙水」。她的生活經歷中缺少那些能「拿高分」的作文素材。

  「我想不出來,也不敢編,我覺得我應該撒個謊,要寫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她說。

  王慧依還稱,第一次中考前,她的心情受到父母影響。「因為我媽總是罵我,有一次從吃飯罵到晚上關燈睡覺,我很難過,那時我開始思考,她是不是不愛我?」她說,那段時間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中考就沒怎麼做試卷,很多空著。如今她遺憾,「那麼重要的考試,我當時太天真了。」

  她的爺爺和老師分別證實,平時,她爸媽給家裡打電話時,很少問起女兒的情況,也幾乎不跟老師聯繫,是一種「放任自由式的教育」。但會問兒子聽不聽話、成績怎麼樣。

  上個月,王慧依用手機偷偷拍過一組照片。她躲在二樓客廳角落,從取景框裡看著爸媽和弟弟坐在一張沙發上,弟弟依偎在媽媽身旁,媽媽給弟弟餵水,餵完自己再喝,爸爸在旁邊打遊戲。「他們看起來好幸福。」

  姑姑說,她媽媽平時其實很和善。她推測,王慧依是有了弟弟後,看到媽媽對弟弟比較照顧,心理不平衡。對此,王慧依否認,「我是3年前才知道什麼是羨慕嫉妒的,以前根本沒有這種情感,只是覺得弟弟調皮。」

  7月29日晚,王慧依和媽媽有過一次長長的微信聊天,女兒發文字,媽媽回語音。

  在這次對話中,女兒問媽媽,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兇?

  媽媽回覆:「你不要這麼多理由,父母對你有恩,你虧一點又怎樣?我養你這麼多年,你一輩子也還不清。」

  媽媽還告訴她:「做人不要總想著被別人關心這麼多,自己要變強。」

  王慧依記得,有次打工時感冒,她很難受,她問媽媽,「今晚可不可以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媽媽對她說:「做人要懂得堅持,不要這麼弱。」她想的是:死在崗位上,那才叫強嗎?要是有人因為堅持死在崗位上,你會說他強還是弱不禁風?

  爺爺也希望孫女變強,這種強體現在學習上。他長年訂報,以前他會拿著放大鏡,帶著孫女讀報。「我一心想讓她上大學,繼續讀書,努力再努力。」

  王慧依也想求學,她不願以後變成沒有文化的樣子,她還想去大城市。

  在村裡,這是一個普通人家。房子算中等偏上水平,是一棟鑲著白色瓷磚的四層小樓。記者到訪時,客廳桌子上放著3年前的一張報紙。朝上的這面講述了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故事。爺爺在文末畫上波浪線。那是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弱勢者的苦難痛徹心扉的憐憫。」

  這棟小樓裡,一樓的房間分別放著一輛銀灰色的鈴木摩託,一個雕花梳妝檯,以及與梳妝檯配套的衣櫃,二樓客廳還擺著淺棕色沙發。沙發上面蓋著透明塑料防塵罩。它們購入不過3個月,花了大約1.6萬元,原本是這個逃婚少女的「嫁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舉報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
    阿慧家住在離鎮上四五公裡的村莊,這裡基本家家戶戶都蓋了兩層以上的樓房,一棟挨著一棟。阿慧家是三層小樓,在她出生前一年蓋好的。家裡條件並不差,當地也沒有早婚的風氣,有人不理解,父母為何不讓她讀書。還有一次作文題目是「媽媽的愛」,她不知道怎麼寫,看到作文書上有人寫媽媽帶自己去旅遊,她依葫蘆畫瓢,寫暑假時媽媽帶她去深圳待了20天,爸媽周日放假帶她去世界之窗,轉了兩次地鐵,「走了很遠的路」,到了世界之窗門口卻不進去,只是看了看就走了。
  • 廣東17歲女生舉報父母逼婚,弟弟正上小學,父母不同意她繼續讀書
    文/海盜君標題:廣東17歲女生舉報父母逼婚,3年前被迫輟學打工,與男方僅見面6次廣東茂名一個17歲的女孩舉報自己的父母逼婚的事情,引發關注。這名女孩才剛剛17歲,就被父母包辦婚姻,並且對她進行逼婚,結婚前一天女孩決定向命運抗爭,將父母舉報。這一事件被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茂名高州,雲潭鎮17歲女孩小依(化名)在婚禮前一天向婦聯「舉報」自己的父母「包辦婚姻」。最終在相關部門的介入下,這段婚約被解除。而女孩心中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上高中,考大學。
  • 17歲少女被父母逼婚,離家後參加中考被錄取,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17歲少女被父母逼婚,離家出走參加中考被錄取,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前幾年有一部非常火的電視劇叫做《歡樂頌》,這部劇主要講述的就是五個不同家庭的女孩,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互幫互助的共同成長的故事,在劇中蔣欣飾演的&34;就給很多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樊勝美的媽媽太&34;了,樊勝美的媽媽非常重男輕女,從小就偏袒樊勝美的哥哥,在樊勝美工作之後總是壓榨樊勝美,要樊勝美每個月都往家裡打錢
  • 舉報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已中考,爺爺將給學費
    7月24日在廣東茂名此前報導今年6月舉報被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她已結束中考此前報導:小慧曾數次和母親抗爭,告知她不想結婚,並且自己未成年,結婚屬於違法行為,均被母親反駁和痛罵。5月,男方邀小慧去購買戒指和拍攝婚紗照,小慧極不情願,又招來母親痛罵。迫於壓力,第二天小慧跟男方拍攝了婚紗照。
  • 舉報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已中考,爺爺將給學費,至於父母……
    7月24日在廣東茂名此前報導今年6月舉報被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她已結束中考
  • 廣東臺山華僑「留守兒童」成不可忽視問題
    廣東臺山有多少華僑「留守兒童」?記者未能從有關部門獲得確切的數據。臺山市教育局黨委委員陳劍萍表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臺山的華僑「留守兒童」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目前,臺山的華僑「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臺城的優質學校和各鎮的中心小學。
  • 從班裡近半學生不會乘法口訣到鎮上數學第四
    受訪者供圖 樂昌市沙坪鎮中心小學教師張麗淇: 新快報訊 記者麥婉詩報導 廣東省樂昌市沙坪鎮中心小學90後教師張麗淇是曾經參與廣東「三支一扶
  • 關注留守兒童:他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兒童俄木克羅小時候也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在她讀小學一年級時外出打工。俄木克羅的童年是跟著叔叔嬸嬸生活,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缺少關愛的俄木克羅內心自卑,變得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直到初中時期爸媽回來,她才改善了許多。「父母在是一種依靠,小時候連被人欺負都不敢反抗。」
  • 紅星人物丨舉報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不後悔舉報,後悔說太多
    或許很久之後,張某依仍會回想起那個勇敢無比的上午。2020年6月1日,17歲的張某依藉口出門逛街,騎上電動車,從家徑直去了4公裡外的雲潭鎮政府。雖然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但她的人生軌跡卻因此發生了改變。如果沒在那天走進鎮政府,向婦聯工作人員舉報父母「逼婚」,第二天,張某依便會出現在她自己的婚禮現場,和年長她5歲、只見過6次的鄰村男子「結婚」。
  • 逃婚少女的心事
    家人和親戚正在準備次日20桌的婚宴,「未來丈夫」在微信上告訴她已在殺豬,誰也想不到,她是去鎮婦聯舉報父母逼婚,阻止這場不合法的婚禮。她只有17歲。小鎮沒有秘聞。這件事很快上了熱搜,媒體頻頻來訪,母親拉黑了她。她也因此得以復學,以往屆生的身份參加中考,被當地一所普通高中錄取。
  • 留守小孩: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影片《留守孩子》2005年,導演劉君一在投拍另外一部電影時,偶然接觸到留守孩子的一些信息,便被震撼了,當即決定放下手頭的工作,開始了《留守孩子》的創作 ;很快電影《留守孩子》招募演員工作結束,從600多位報名者中選出了
  • 17歲被逼婚少女舉報父母|讀書,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17歲少女,向當地的婦聯舉報自己的父母逼婚,引起了社會關注。這個女孩當年以為自己考不上高中,初中畢業就跟隨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眼看著孩子長大,父母給她訂了一門親事,但是並沒有與她商量,自作主張與男方父母商量。女孩無奈,才向婦聯舉報了父母的逼婚行為。最後在各部門的幫助下,雙方父母協商,該婚姻解除,女方父母退還5萬元的聘禮。在採訪中,女孩表示:我想讀書,不想早嫁。
  • 趁著暑假 15名貴州娃坐飛機去廣東「找」爸媽啦
    15名貴州孩子從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出發,乘機去看爸媽  (曾健 攝) 孩子們即將登機前往廣東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宋玟瑾)8月1日,15名來自貴州大山的孩子從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出發,前往廣東與在粵打工的家人團聚
  • 這群留守的孩子過上了詩一般的日子,我卻看哭了
    小鎖要去鎮上讀初中了,媽媽說給你買部手機吧,小鎖說要不要無所謂。第二天,他離開小牛,開始了不能天天回家的住校生活。晚上回到家,媽媽打來電話,「媽」,看著視頻中熟悉又陌生的面龐,一開始,慶雲發自內心的微笑著,馬上她開始尬聊:「媽,你吃飯了嗎?」「媽,你那邊下雨了嗎?」沉默片刻,眼淚在打轉,手裡握著本子,慶雲鼓起勇氣說:「「媽,我想給你讀一首詩。」
  • 那個舉報父母逼婚的17歲少女,中考成績出來了,現在怎麼樣
    早前,在廣東,就有一名17歲的少女,舉報自己的父母逼婚,甚至表示自己還想繼續上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17歲少女舉報父母逼婚小慧今年才剛17歲,還在上初中,但是她的父母,在今年疫情期間,居然逼迫小慧輟學先後跟兩名男子相親。甚至在5月份時,小慧的父母還直接為她選中了一個22歲的男子,讓她跟男子一起拍婚紗照,並在今年6月2日,敲定結婚日子。
  • 廣西大山裡的早婚少年:留守輟學早戀 奉子成婚
    希望通過關注在校青少年,特別是女生和留守學生的生理、心理、情感成長過程,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男女生交往問題。  2月27日上午9點,廣西馬山縣婦幼保健院,16歲的韋璇躺在床上,睜著一雙大眼睛,盯著病房頂上的黃漬出神,手上滴滴答答輸著液。  如果不說,沒人猜得到她在一天前剛生了孩子——她一臉稚氣,剛上高一。
  • 兒童性侵犯案件頻發 留守女童成高危人群
    ,兒童的安全成長問題卻讓人不得不正視,廣東頻發的性侵犯案件讓留守的女童成為高危的人群,中國之聲連線駐廣東的記者了解詳細情況——  08年廣東省審理的猥褻強姦兒童案件300多宗 留守女童成為性侵犯高危人群  中國之聲:我們知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現狀一直都受到大家持續的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本來就讓人十分的牽掛,現在在廣東兒童性侵犯案件的受害者又指向了他們
  • 北大讀考古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父母已回廣東工作!擬去北京旅遊
    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近日,隨著鍾芳蓉已經離家前往學校報導,她的父母也陸續回到廣東繼續工作。由於開學時未能送女兒去上學,鍾先生透露,他計劃9月底帶著家人一起去北京遊玩幾天。南都此前報導,7月底,湖南耒陽的鐘芳蓉因考出676分、位居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受到關注。不僅因為鍾芳蓉是一名學習自覺的「留守兒童」,還因為她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有聲音質疑考古專業冷門,就業比較困難。
  • 少女毒殺童年玩伴 少女性格孤僻怕生極度不愛說話
    少女毒殺童年玩伴 少女性格孤僻怕生極度不愛說話  2015年6月10日下午,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一個名為界牌的小鎮上,兩小姐妹在放學路上被人投毒致死,後經警方調查,兇手是鎮上12歲的留守女孩陳曉雯。  陳曉雯有著典型的留守特徵,孤僻怕生,極度不愛說話。殺人的動機,在成人看來,不過雞毛蒜皮之事,但在這個無人分享心事的女孩兒心裡,殺死對方,是她的世界裡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除去極端的殺人案件,尋釁滋事、打架鬥毆、藏毒販毒、性侵害等類別的未成年犯罪也有連年上升趨勢。
  • 中國大案紀實:殘殺活埋兄妹的少女——與未婚夫為結婚用房活埋弟妹(一)
    我平時在佛山打工,我太太在鎮上給一家大排檔打工,平時家裡就三個孩子。第二天凌晨1點,我太太回去,發現我家兩個孩子,一個女兒5歲,一個兒子4歲都不在家。我老伴問我家20歲的大女兒劉婉玲「弟弟妹妹去哪兒了?」大女兒說「我怎麼知道?又去哪裡瘋了吧」我老伴就在鎮上找,找了一晚上都沒找到,這是以往從來沒有過的。我太太趕快通知我,我就從佛山連夜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