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十世紀,大多數人會想到那個頻繁戰爭,動亂不堪的年代,但除了戰爭,這個年代還曾留下玫瑰的花,「少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趙一荻就是其中最絢爛的一對。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二八年華面容姣好的少女趙一荻第一次遇見風流少帥張學良。兩位年輕人四目相對便是今後72年相伴相隨的的依戀。當時不乏有才情卓越的女子,但趙一荻更是才情了得,樣貌了得,家世也了得的。而這樣的女子卻不是弱柳扶風,逆來順受的深閨女子。這支玫瑰自有屬於自己的鋒芒。
一見知君,芳心已付
趙四小姐,是家中最小的幼女。家世優渥且學識出眾,憑藉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燕京大學的英文系。那時候的她配得上頂好的年輕男子。她這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將一身寵愛付一人。那年她芳齡16,剛剛出落得嬌豔欲滴,明媚動人的趙一荻只為一人放棄了所有人都以為適當的男子。
在蔡公館的舞會上遇見了她輩子不知道是劫難還是緣分的風流多情的少將。或許是26歲少將身上散發的氣宇軒昂的氣場,亦或是談笑風生的姿態與她平時接觸到的青澀男子截然不同,更是在四目相對時的心跳加速難掩羞澀,她的臉上浮起了兩朵可愛的紅雲。人影搖曳,宴會的眾多英年才俊都恍如不見,她的眼睛只跟隨著這位風華正茂的青年。如此,芳心已付,縱身情海,無以自拔。
背棄後盾的愛戀,不顧一身的奔赴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1928年,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亡故。失意的張學良寫了一封信給趙一荻,邀她是否願意來陪伴他。一心為愛的趙一荻毅然決然地選擇奔赴自己的愛情。只憑藉一封信,沒有任何名分,更加沒有一句承諾。她還是固執地選擇了愛情。甚至她一離開家門,父親就登電報要與她斷絕父女關係,她也毫不猶豫。可當她來到他的身邊時,他卻將她拒之門外。將她安置在了自己名下的別的房子裡。可她依舊為張學良誕下一子,那時她還是年僅20的一位年輕母親。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見其不忍,安置回屋中。
張學良遭囚禁,她依舊相守
1936年12月12日,睿智果斷,才華非凡的英武將軍從雲端跌入地獄。他不再是自由的鳥,翅膀的毛已被剝落,自為魚肉,他人為刀俎。趙一荻將兒子託付於朋友,便奔向張學良。他被禁錮於方寸之地。幽禁的地方時常更換變更。多為窮鄉僻壤,人煙稀少的地方。環境自不用說,住在普通的小木屋中,可謂是家徒四壁。但趙一荻卻不曾抱怨,對於她來說,只要能陪在自己心愛之人的身邊,飲水亦可飽腹。
曾經那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她學會了做各種農活,家務。餵雞餵鴨,養育蔬菜都不在話下。她畫地為牢,生活環境雖然潦倒,但她卻依舊不會隨便,即使沒有洋裝,但她也不會讓自己看起來狼狽不堪,她自己裁剪製作衣服仍然是得體漂亮十分的。
身患肺癌,仍為愛做羹湯
因為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裡,她的身體難堪重負,頻繁地咳嗽,甚至咳中帶血。就醫檢查時,發現肺部有手指般的陰影,懷疑是肺癌晚期。得知這個消息,她並不懼怕自己會面臨死亡,香消玉殞,並且仍然在為張學良擔心竭力,怕她不在的時候,無人照顧她心心念念的愛人。彼時,張學良終於決定要娶她,她們得到了長居國外的于鳳至的祝福,辦理了低調樸素的婚宴。
此時,她53歲,而張學良64歲。她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為自己的病情憂愁嗎?還是喜悅更多嗎?是否曾經後悔過年輕時自己的固執?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她用光了自己的青春韶華,甘願沒有名分以秘書的身份陪他幽禁了28年。最後趙一荻肺癌晚期,身體早已經難以支持她正常生活,可88歲的她仍舊支起殘身為張學良做一頓他喜歡的飯菜。迷離之際還對張學良說:「我最放不下的還是你」。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相伴72年之久。
結語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古時便有的警語,女子過多的沉迷愛情,便難以脫身。這樣不顧一切的愛情是否能就是良配?追隨所愛或許食苦覺甜,但一生卻如浮萍,顛沛流離。自斷後路,不顧一切地豁出去便早已將別的選擇置之度外了。一生痴戀,其中滋味便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