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磊(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副總經理)
2019-08-01 09:44
上海書展,不知不覺已經有15年了。15個炎夏的精神饕餮盛宴,逐漸形成了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個節目,而自己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一個讀者,到一個工作人員,到一個板塊的承擔者。15個夏天滋味各異,感受不同。
起初三四年,我只是一個普通讀者,雖然在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工作,但並不在書展第一線。平生酷愛讀書,所以有了上海書展,我從來不肯落空,當時的書展沒有夜場,所以我起碼要泡上雙休日才過癮。當時,公司參加上海書展的攤位並不大,中圖攤位的標準色是普藍,在展館中也並不特別顯眼。由於零售業務開展剛起步,所以圖書選品也比較單一,再加上進口書相對昂貴,所以光顧的讀者並不很多。我更多的時間會花在一些文史類、經濟類的大社展臺前,心滿意足地翻閱各種新版的圖書,聽聽感興趣的講座,每每最後還會採購一大摞,沉甸甸地抱回家。當時只是覺得很熱鬧,像一個讀書人的大PARTY。
後來三四年,上海書展開始固定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這確實是個重要的決定。無論是便捷的交通,還是優秀建築營造的隆重的氣氛都給書展的定位帶來了提升。書展畢竟不同於各色商業展,高品位的氣氛營造是成功的一半。書展整體提升了,我們公司的參展活動也開始了進步。首先,中圖的展位裝修風格基本定型,開始呈現個性特色,依舊是藍色主體,但新配上配鋼結構框架,深色書架,一下子撞入視野,如一股海風輕揚,可以讓人心情一爽;其次,隨著場地的擴大,書展人流的增多,需要更多的人員參展服務。所以當時作為財務,我也參加了書展的收銀工作。整個書展期間,我大概會輪到一兩個整天。當時是非常開心的,因為覺得自己愛這個活動,如今能親身參與,自然很興奮。真的一天收銀下來,又是比較累的,畢竟日常辦公室工作基本都是安坐,無需整天站立,這樣我更體會到了一線營業員的辛苦。此外,成為了工作人員,視角跟讀者相比開始變化。無論是當班期間,還是自己閒逛路過,都止不住會研究一下我們的展位,尋找一下跟兄弟單位的差別。第一年,覺得很不錯;第二年,開始覺得有點不舒服,但又說不清楚;後面兩年,逐漸覺得可能色系搭配有點違和,燈光效果有待加強……現在回想,那幾年上海書展的參展元素越來越豐富,展商們也紛紛進行水平不俗的特裝,以至於自己的欣賞水平也被夾帶著提升,會慢慢發現自己公司展位風格的缺點。
2011年起,我進入了公司的領導班子,分管大眾零售工作。這樣每年的上海書展籌備參展就成為我的專項工作了。我們和上海外文書店共同擔綱進口館的工作,外文書店的展位整體感、出樣圖書品種和工作人員服務能力都比較出色,所以,我們也不能落後,作為一個板塊,要整體為上海書展爭光。於是,我跟同事一起,對上海書展的參展準備進行了精心的籌劃,也前後花了三屆書展的時間,才把各種要素調整到位。
首先是確定主色系,中圖的LOGO色是藍色,所以主打藍色是歷屆書展一以貫之的傳統。可藍色還有很多變化,之前我們可能有點簡單了。我們的LOGO藍可能在白光下面比較悅目適合,而書展走廊的燈光是黃色的,所以傳統普藍並不出挑,難以一下子抓住讀者的眼球。我們前後試了各種藍色在燈光下呈現的效果,也請了專業設計師幫助,最後選定了一款深藍中帶些紫的色譜,作為我們的主打色系。門頭、立柱、宣傳圍板在這種藍的映襯下,顯現出活力、時髦的效果,雖然傳統的寧靜感減弱了,但是更適合書展整體熱烈的氣氛。
其次,我和同事們根據幾年的零售實踐積累,精耕細作,仔細研究市場潮流和風向,慢慢摸索了自己主打的圖書品類,並根據日常的銷售數據和書展的銷售表現,在下一屆籌備工作中進行篩選和強化,總結出選書邏輯,努力進行客戶畫像。並且,我們在把關方面也絕不含糊,堅決不讓有毒有害出版物流入書展,確保文化安全零事故。2011年起,我們的銷售開始起飛,2016年的銷售實洋,足足是2010年的五倍。可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還有,我們隨著零售事業的發展,專業的營業員隊伍已經逐漸建立起來,並很好地承擔了書展的突擊任務,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大量辦公室的同事臨時參與書展服務了。我比較認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才會有更高的效率。雖然近些年的書展的時間延長為每天12小時,並且還不斷遇到大客流疊加高溫天,甚至發生過有讀者在我們展位中暈倒的情況,我們的服務人員很好地處理了各種突發情況,圓滿地完成了書展任務。當前書展需要人員支撐在逐年減少,但服務質量卻是不斷提高。只是比較可惜的是隨著專業化水平提高,其他愛書的辦公室同事,就很少有機會直接參與一線書展服務工作了。跟我的經歷相比,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回首15年,驀然發現,上海書展的成長,不就是我自己的成長嗎?何其有幸趕上這樣火紅的時代,何其有幸,自己的工作和愛好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展望未來,我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為上海書展的興旺發達繼續努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