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海書展緣分不淺。去年書展一周前我膝蓋疼寸步難行,抹了女兒買的膏藥,可以走路了,竟然趕上書展最後一天!
進入上海展覽中心沒走幾步,發現展臺上擺放著各種精緻的書籤,讓我挪不動步子,一位志願者告訴我這是銅製書籤。髮絲般精細鏤空的花朵在燈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書籤下方標著「讓閱讀成為一種藝術」幾個小字,我一口氣選了五種:兩朵玫瑰雍容大氣;一枝銀杏飄逸灑脫;一片紫羅蘭呼之欲出;一葉百合清新脫俗。我要把書籤送給愛書的親友。
往前走幾步,看到「可攜式文房四寶」,含硯臺、墨、圖章各一枚,兩支純狼毫小楷筆,微縮的文房寶貝,真是開了眼界。抬頭仰望「博古齋」三個字,不由肅然起敬。滿眼的舊版線裝書。泛黃的一冊冊古籍,不用翻閱,仿佛就能感受到厚重的歷史。
我像個小學生,更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吸引我的除了書,還有書展裡新鮮的玩意兒。「百年傳承,活字生香」,1915年的上海字模一廠的手工拓印,留住了孩子們的步伐,也吸引了諸多大人的目光。我踱過一個個展臺,貪婪地瀏覽古今中外名著,尋覓自己鍾愛的作家,覺得自己瞬間成巨富。忽然,瞥見身邊一個六七歲小女孩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新版《小學語文字詞通解》。她怎麼不看童話、神話呢?我問她的媽媽:「小姑娘幾歲啊?」「幼兒園大班」。我注意到插圖有象形字,問道:「這是一本激發孩子學習漢字和母語文化興趣的書。從字形、字義、詞語、科學各個方面展示漢字邏輯和豐厚內涵,她看得懂嗎?我教了一輩子書,這樣孩子真少見!」「她對象形字很感興趣!」媽媽挺自豪。「聽口音,你是?」「我是河南來的,新上海人!」這位媽媽加重了「新上海」三個字。上海書展不僅影響著上海幾代人,也影響著全中國愛讀書的人。
我興衝衝滿載而歸,見大門口「快遞服務」窗口人滿為患。路中央,幾個年輕人正喜滋滋地將整摞新書小心裝進拉杆箱,像是得了一箱子珍寶。
回到家,意外發現當天《新民晚報》夜光杯「十日談」刊登了自己的徵文《書與夢》,令我驚喜萬分。
這麼多年,我在上海書展偶遇了一些書友,夜光杯編輯因由書展徵文一年來與我通過郵件和電話多次交流……一個又一個故事且珍藏給暮年的自己。慢慢回味……
2019年上海書展即將到來,我充滿期待!(董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