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炯:今年上海書展要「破圈」
文|金鑫
8月12日至18日,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如約而至,開啟這座城市的盛夏讀書時光。
今年是第十七屆上海書展。日前,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上海書展要「破圈」,以更大力度推動書展轉型升級,「我們一直講,上海書展為讀者而變,回應讀者需求,回應市場變化,這是上海書展始終的一個追求」。
形式:線上線下延伸書展邊界
近年來,各類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技術正快速改變、重塑圖書出版業的各個環節,上海書展也正在積極探索運用這些技術,改變自身傳統形態,適應讀者對展會體驗的新需求。
基於「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的練兵,「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將於2020上海書展開幕前夕全新亮相。「雲遊」書展、「雲首發」、書展攻略、活動日曆、直播薦書等線上功能一應俱全,形成實體書展的線上鏡像。
「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看看新聞、新華一城、世紀天貓、騰訊視頻、B站、喜馬拉雅、抖音、拼多多、小紅書、一條、樊登讀書、趣頭條、悅悅直播等眾多新媒體和網絡文化平臺,將共同組成「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線上線下閱讀資源,實現線下活動線上直播,同時,同步策劃舉辦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活動。
上海電視臺融媒體推出「雲上領讀人」,網絡徵集愛閱讀普通人的誦讀自拍視頻,製作「雲閱讀」分享會全媒體傳播。小紅書推出上海書展「線上種草→線下打卡拔草→再線上推薦種草」的觀展和推廣專題。趣頭條與大隱書局合作,推出「閱讀換閱讀」活動,連通線上「快讀」和線下「精讀」。
「在技術上今年肯定是跨出了一大步,另一方面,今年參與的這些平臺、網站各有特點,它所覆蓋的人群也不一樣,幫助我們『出圈』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受眾能接觸到一些不同的閱讀內容。」徐炯如是說。
而在線下,本屆上海書展除在上海展覽中心設立主會場外,將在外埠設立50家分會場,借力大眾書局、言幾又、曉風書屋、育才書店、鍾書閣、上海三聯書店、光的空間新華書店等在全國的連鎖書店,走出上海,將上海書展「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的理念傳達到全國。
上海全市16個區也將繼續設立100家分會場。靜安區繼續打造靜安理想書房和靜安讀書周;長寧區聚焦「上海文化地標故事」等主題,推出20餘場閱讀活動;金山區啟動「文進萬家·書香金山」閱讀服務項目,把讀書會和流動書展送到基層社區……「書香地圖」分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書店、圖書館及各類文化空間,讀者都有可能邂逅上海書展。
圖說: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 網絡圖
內容:上遊下遊打通壁壘跨界融合
書,仍然是上海書展上最核心的內容,但又不僅僅是書。今年的上海書展將創新性引入「街區」概念,全新規劃實景版「實體書店品牌館」,打造一個匯集特色、品牌書店的沉浸式「書香主題街區」,呈現「書店+」的融合多元業態。
「早期,我們希望通過書展提高實體書店的能見度,這兩年,我們逐漸把書店的一些新概念,包括對『書店+』『閱讀+』的探索在上海書展上有所呈現,希望對同行有所啟發,對整個行業有所帶動。」徐炯說,今年上海書展將大力推動出版文化跨界融合餐飲、旅遊、文化消費等相關行業,彰顯新閱讀的豐富多彩。
此外,本屆書展將設立未來閱讀展區,從數字出版領域的全產業鏈出發,集中展示數字閱讀的渠道平臺、內容產品、技術形態、IP文化周邊等,展示大出版產業發展新可能。
樊登讀書將進駐「未來閱讀」展區,把樊登讀書的書籍精華解讀和人們在日常生活裡的場景相結合。蜻蜓FM將圍繞「聽遊」這一概念,展出不同維度的有聲文化內容,包括蜻蜓FM與上海市文旅局合作的「建築可閱讀」和「聲遊博物館」的兩大合作內容。
世紀出版集團也將在書展中設立數字館,重點展示集團工具書數位化轉型發展的最新成果——「世紀聚典數據開放平臺」。集團也將首次設立「世紀出版直播間」,首次大規模集結營銷旗下出版、印刷、藝術品經營、實體書店四大產業板塊創新研發的上千種文創產品。
此外,書展期間舉辦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暨長三角民營書店座談會,也將目光聚焦新技術、新經濟,以「實體書店疫後重生」為主題,探討新經濟時代下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要素給實體書店帶來的變革。透過上海書展,我們可以看見一張「大出版」產業版圖徐徐展開。
覆蓋:圈裡圈外觸及更廣人群
「作家餐桌計劃」是今年上海書展上的一個新創活動。上海文藝出版社依託優質文化內容,聯合滬上7家品質特色餐廳,跨界策劃打造「作家餐桌計劃」,通過實體餐桌和文化空間的拓展,加深融合文學閱讀與美食的文旅體驗。
徐炯說,這個活動代表著上海書展的一個新的著眼點:閱讀是一項生活內容,同時又與其他生活內容相互融合,人們通過閱讀追求高品質生活,讓生活更美好。
「尤其是現在很多實體書店開在商圈,不但跟其他商家恰好在一起,還要探索如何融到一起,希望『作家餐桌計劃』能產生示範效應。」徐炯介紹,今年上海書展也將深入對接全市約10家商圈和20個社區,力推上海書展「進商圈」「進社區」,讓閱讀活動與基層特定人群打通,助推實體書店及周邊產品的經營復甦。
位於長寧區龍之夢購物中心的分會場,結合商圈特質,設立「愛書遊樂園」展區,通過輕鬆的遊戲互動,推廣閱讀;徐匯圖書館邀請戲劇學院教授擔任走讀主講人,用文化名人和經典電影故事穿起城市走讀;徐家匯街道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旗下故事旅遊廣播,匯總徐家匯街道內的紅色文化、歷史資源,打造「聽得進、記得住、玩得來」的紅色內容和活動產品。
「不是簡單地在商圈、社區裡搞一些活動、賣點書,閱讀推廣要『破圈』,走出閱讀愛好者的小圈子,觸及並惠及更廣人群,這是我們今年特別強調的。」徐炯說。
2020上海書展:線上線下聯動 打造文化盛宴
文|張君成
「我愛讀書,我愛生活。」今年是上海書展的第十七屆。在創新方面,上海書展步履不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本屆書展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時代主題,對辦展思路、方式和具體項目進行了調整優化,努力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場高品質、多維度、線上線下聯動的閱讀文化盛宴。
主題出版館傳承紅色基因
位於東一館入口處的主題出版館一直是讀者關注的焦點,今年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今年主題出版館重點陳列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著作及論述、「深入學習四史 堅守初心使命」——學習四史主題教育圖書、「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為人民」主題圖書、融合發展 面向未來——「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圖書。此外,還將展示「打贏脫貧攻堅」「攜手同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疫事跡」等主題出版成果,以及「學習強國」聯合推薦書架。
去年上海書展的「七系列」活動好評不斷,進入「七系列」活動的第二年,上海新華傳媒策劃《回望,為了更好地前行》——2020上海書展「四史教育」七天七講系列活動,活動精選《初心之地》《紅色弄堂》《新中國70年》《科技成就中國》《中國傳奇》《馬克思的20個瞬間》及黃文秀系列等「四史教育」優秀圖書,邀請作者來到書展現場與讀者互動。
重點打造「新書雲首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上海書展特別策劃「新書雲首發」活動,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社的150餘本新書首發活動首次採用視頻形式在上海書展雲平臺和新華一城書集線上平臺亮相,同步在線下進行現場薦書,發售籤名本。屆時將有近百位作者、名家、嘉賓、社長總編等通過短視頻為讀者推薦新書。新華一城書集(上海書展雲會場)、「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新書雲首發」頻道欄目推送發布,同時提供該首發新書籤名本供市民讀者在線下單。
今年,「社科精品館首次引入出版品牌陳列,如未讀、漢唐文化等。「向大師致敬」主題圖書展臺也會在「社科精品館」同步設立,屆時將展銷白樺、林清玄、高玉寶、流沙河、葉永烈、李瑛、王家範等學者和作家的經典著作。另外,《解放日報》推出的「解放書單」向讀者推薦了政治、經濟、歷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優秀著作,例如,張文宏主編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賀雪峰編寫的《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等。
本屆書展,閱讀活動重質不重量。李敬澤、陳丹燕、六小齡童、康輝、王珮瑜等著名作家、文化名人,人氣作家張嘉佳、劉同等,以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等都將應邀來到書展參加活動。
且待申城滿書香
文|李婧璇
每年8月,上海展覽中心,出版單位的彩旗招展,大家或背或抱一摞書時,翹首以盼的上海書展再度如約而至,又一次吹響閱讀的集結號。
上海書展,作為這座有著濃濃海派文化城市的文化品牌和閃亮名片,以其旺盛的讀者人氣、行業的熱情參與,向我們彰顯這座城市所倡導的閱讀價值與品質,更讓我們洞見閱讀乃至文化產業所激發的城市發展活力和動力。
一個具有號召力、影響力的書展,體現在其所展示的圖書、舉辦的活動、邀請的嘉賓等方方面面。好書集中度高、新書曝光率高、重磅嘉賓雲集、「上海首發、全國暢銷」……上海書展以其持續多年的品質和價值追求,獲得讀者、作者、行業從業者的充分認同。
正如多次參加上海書展的出版人潘凱雄曾經感慨:「上海書展是把讀者、作者、出版社三方聯結最緊密的書展——在同一平臺上,讀者以極高熱情前來邂逅好書;作者跨過私人的寫作天地來見一見他們的讀者;出版社有意識地把重點產品、拳頭出版物『憋』在此時此地首發。」
出版人俞曉群亦曾飽含深情地列出自己迷戀上海書展的八個理由:「其一,我迷戀這座城市的文化與出版傳統;其二,我迷戀這座城市的影響力;其三,我迷戀這座城市的生命力;其四,我迷戀這座城市的商業環境;其五,我迷戀上海書展的文化定位;其六,我迷戀上海書展的文化氛圍;其七,我迷戀上海書展,因為那裡是發布新書最好的地方;其八,我迷戀上海書展,我的熱情至今還在延續。」
圖說:2019上海書展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讓人如此迷戀的上海書展,旺盛的生命力源自其對於持續創新、推動融合始終不渝的追求——創設「七系列」閱讀品牌,新增滬外分會場,推出手機端「移動書展」,開設「雲會場」,從常規圖書展示向圖片展、藝術展、文創產品和主題空間轉變……上海書展在探索中實現轉型升級。今年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上海書展,如何實現「雲」端觀展、逛展的深度互動與體驗,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與時俱進,變的是書展的「模樣」;不忘初心,不變的是書展「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的永恆主題。變與不變,彰顯著上海書展的一種堅守與堅持——引領有態度、有品質的閱讀,崇尚有學術導向、價值導向、原創導向的文化擔當。
置身於書展現場,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間的熱情氛圍所感染。這裡的熱度,遠遠勝過場外的氣溫。在上海,「全家老少齊逛展」成為其間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在這裡,書與人是共同的主角。其間,每個人的閱讀熱情都被點燃,每個人都是讀書人,每個人和最好的自己相遇——在這裡,不僅僅是閱讀書籍,更重要的是感受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愛生活,愛讀書。正如作家毛尖所撰文感嘆:「上海書展絕不是一個書的集市,它是這個城市一年又一年向偉大發起的總攻。」
又逢一年書展時,且待申城滿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