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的小孩,父母都是國企。
而我,也是一普通人,沒有驚人的才華,學習成績一般吧,本科是上了一本的藝術專業。也不能說自己是有很厲害想法的人,就一個不想普通的普通人吧,我覺得我就是大多數人的樣子了。
家裡沒有大富大貴,但是還算小康,也不會憂愁生活的壓力。在國內讀書的時候基本也是想吃啥吃啥,想買啥買啥,並不會太去計劃怎樣用錢的。2011年我決定出國讀書,之後,我們家就開始亞歷山大了。
首先不能否認,出國帶給我了很多很多,也經歷了很多美妙的事情和挫折,讓我真正的開始獨立,獨自思考,獨自解決問題。真的讓我成長了很多。我覺得自己這四年半收穫的不是英語,也不是學位,而是一種把我丟在任何一個陌生地方,我可以生活下去的底氣和能力。
我先大概講一下我的情況吧,我是2011年5月轉學去美國讀的本科,當年轉了一年的學分,所以我是2014年畢業的,之前我是在國內讀的一本大學藝術專業,動畫專業。讀了兩年,所以我整個本科用了五年時間,國內兩年,國外三年。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所讀書的學校的花費狀況:
我的學校是一個美國南部大農村的一所公立學校,就讀這所學校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給我獎學金。而且第一年給了我兩個獎學金,所以其實我的學費是比大多數在美本科留學生的費用要低很多的。(我不是學霸,其實在美國很多東西是要去爭取的,有的時候其實只要你的成績能保持在中上,還是能申請到很多類型的獎學金的,一定不要怕麻煩,要去argue自己的權益)
按照我們當年美國公立大學留學生學費一年大概是1w美金多一點,我們就按照1W美金來算,然後我有減免外州學費的獎學金,減去大約5000美金(美國的外州學費是真的很貴),再減去我有一個president scholarship 1500美金,所以我第一年第秋季的學費大概就是3500美金左右,按照當年匯率平均6.5來算,也就是22750人民幣. 那麼春秋兩個學期一年的費用就是45500人民幣,不到5W塊錢。
然後因為是大農村,其實租房也相對便宜(當時沒概念,後來去舊金山工作之後發現城市的租金是真的貴,學校已經是炒雞炒雞便宜了)我當時和我一個室友一起合租,一房一廳,是超大的一房一廳,可以在家翻幾個跟頭的那種大,大約500美金一個月,所以我們一人250美金。然後算上生活費可能一個人也就300美金左右吧,(大農村沒有什麼休閒娛樂活動,中國人吃飯也都是能儘量自己做就自己做,而且那個時候還有另外兩個男生跟我們一起吃飯,所以吃飯真的很便宜,曾經有一個月,我們算了一下一個人在買菜上面就花了25美金,當然這要除開去外面下館子的費用)按照一個月300美金來算的話,我一年就是3600美金,人民幣大概23400人民幣。
那麼一年學費+生活費= 23400+45500=68900人民幣
而這是第一年,畢竟第二年第三年我就沒有那個president scholarship了,所以要再加上1500美金,人民幣9750,那就是一年78650人民幣,將近8W塊錢
那麼我三年的花費就是68900+78650+78650= 226200,22.6w人民幣
這還是沒有任何遊樂或者其他支出的情況下,光是生活和學費的支出,這對於一個2011年的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所以那一年,我們家賣了一套房,我們家是武漢的,其實那個時候房價還沒有漲起來,所以其實那個時候賣是非常划不來的。但是到底有多划不來也是我畢業以後回國才知道的。
我剛剛講了,以上是理想情況下的費用,但是實際上肯定不止,買書,社交,生活費其實肯定是會遠遠超出這個費用的。
所以在第二年,我選擇了打工,因為是大農村,其實給你工作的機會並不多,我拜託一個華人阿姨給我介紹了在學校餐廳的工作,就是收拾桌子,掃掃地,有時候會發一下食物。那個時候是拿的最低工資,我還記得是7.25美金每小時,按照留學生一周工作不能超過20個小時來算,我一個月差不多掙400美金.這份工作的好處就是,打工的時候,學校是包吃的,還能以1美金買一頓所以解決了我很大一部分吃飯問題。
所以其實可以看出,我在美國讀書還是很拮据的,好在周圍的朋友都是研究生博士生,他們大都是做著TA,拿著獎學金在讀,所以我們的整體氛圍其實還是很好的,大家都比較節省然後用功讀書。
舊金山普通平面設計專業,小公司的工資:
畢業之後去了舊金山找工作,真的是找了很多家,算是找到一家做網站的,所以我雖然是平面設計專業,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室前端設計師。做網站設計與搭建的,可以說是偏技術的工種了。一個月2500美金,每隔半年漲500美金,其實還是ok的,是一家小公司。
但是面對舊金山的租金,也是月月光。不能否認我還是會時不時出去social,玩一下的,所以那一年我沒有攢下任何錢,直到回國。可能知道自己會回國吧,而且那個時候國內網際網路風生水起的,很想回國看看情況。我感覺自己在那一年還是玩樂比較多,外加自己也掙錢了。從農村終於來到了城市,自己有些撒歡了,這個確實·····對於我的家庭來說,有點不太懂事。
回國之後的工作情況
我回國之後陰差陽錯的進了房地產行業,美資公司,做市場部的設計。我想說回國之後,行業真的很重要,因為一旦進去,真的就很難出來,出來就需要犧牲掉一些薪酬或者職位。我當時的工資是8500稅前,轉正之後9500,對於一個剛剛回國的人來說,我當時覺得挺少的,後來看了一下同期的一些回國的朋友,也有五六千的,就覺得可能自己還行。
不是每個回國的人都能很順利的找到工作的,身邊就有,學校比我好的朋友,回國之後工作幾年一直沒辦法過萬。優秀的人一定有,但是其實大多數真的還是就這個水平,大家不要覺得留學生就拿的比你的薪水高。可能有些還不如國內畢業大學生。他們可能通過校招進了很不錯的公司,然後之後幾年自己努力 一下就發展很可觀了。
我是因為一直處於房地產行業,我不願意降薪,所以現在也一直在這個行業裡打轉悠。工作五年了,薪水不上不下的,賺不到大錢,但是穩是真的穩。不過我是不太願意去承擔風險的一個人,因為我知道自己身後的家庭沒有辦法支撐我,所以我不能倒下,就算有一絲的可能性也不行。
家裡情況
工作2年之後開始慢慢存錢了,不過那個時候爸媽也沒找我要錢啥的,倒是我每年回家過年的時候一定會給他們包紅包,也就幾千,沒有很多,不過有一年年終發了挺多,我就給他們包了一萬。那個時候感覺自己開始可以給家裡慢慢分擔了。
事後有跟媽媽聊天,她說到,是在我回國之後,家裡才覺得輕鬆了很多。
而且我發現就算換成人民幣,美金掙得多,可是國內存錢比較容易。美國的花銷太大了,房租,車子,保險各個都是大頭。但是國內就是坐地鐵,吃飯,玩樂,沒了。
2020年,家在武漢的我也是遭遇了疫情,家裡這次情況並不好,現在到年中,好不容易好些了,爸爸又電話我說他最近投資出現了些問題,要開始跟他一起還債。我現在每個月要還6k左右,對於我現在的工資來說,也還行,就是存不下多少錢了。
我有時候就在思考,如果我不出國,會不會家裡情況會好些,就不會一直這樣緊巴巴的。但是想到那四年半的經歷也是覺得很寶貴。說到底,我覺得的那些可貴的經歷,都是整個家庭在支撐著我的。爸爸媽媽算是對我真的很用心了,把一切最好的都給我毫無保留。只怪我也沒有辦法就是能夠很爭氣的做到優秀到一下子讓家庭回血。
所以工薪階層家庭出國真的要慎重,我就是一個這樣尷尬的例子。講了好多,希望對跟我同樣情況的朋友有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