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二代,工薪家庭,父母賣了一套房供我出國讀書,我是大三的時候轉學出國的,美國南部的一個大農村。自己DIY出國,就是沒有找中介,全部都是自己看學校,寄文件,弄成績證明的。
以上是我的基本情況
之前有寫過一篇關乎留學回國之後賺不回花的錢,看到很多評論,感覺大家還是對留學生在美的真實情況可能有些誤解。以下是連結,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上學期間:不敢花錢,能省則省,吃飯是剛需,社交就不要奢望了。
沒有收入的時候,想著家裡也沒有很有錢,的確是能省則省的,在第二年我找了學校的餐館工,有了點工資,還解決了大部分的吃飯問題,那一年的確好很多,不過是真的累。美國的本科是很辛苦的,因為不僅要學專業課,還要學必修課,作為藝術生的我要重新學回生物化學數學。然而這不是最難的。最難的就是,本來英文就不是母語的我們,還要學習很多文科課,整個本科,我要上7門歷史!藝術史,世界史,美國歷史,世界文學!那個學期的我,每周打工四天,每次下午5點到晚上10點,5個小時,上完最後一門課到下午4點,趕緊回家換衣服去打工,打工到10點晚上回家洗澡,拿上課本作業,然後去圖書館寫作業到凌晨3點,早上8點起來去上課。有的時候,還要被黑人欺負,把垃圾故意留給我去收拾,弄得很髒很亂。那個時候坐在門口給爸爸打電話哭,說自己的委屈,可是也不敢多說,怕他們擔心,要爸爸不要告訴媽媽,媽媽比較不能接受這些。
現在回頭想想,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當時就想著畢業,我想趕緊畢業找工作掙錢,這個學上的真的不輕鬆,每天都背著巨大的壓力,生活從來都是不易的,有幾次我都躺在床上想要放棄,但是又覺得折騰這麼一大圈,爸爸媽媽都付出這麼多,我不能就這樣放棄。不過那個時候也是很感謝室友,一直鼓勵安慰我,說著一切都會有回報的,美國社會就是,你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幾次甚至開始覺得活著好累,人為什麼要這麼累的活。室友說:只要活著,就什麼都會有的。
工作之後:依舊很辛苦,但是總算是有收入,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
畢業之後我就來到了舊金山,我喜歡的城市,可能是因為背著很大的壓力,我找工作找的很瘋狂,各種面試,我能去的都去了,很努力地跟面試官談,一次又一次,那個時候很絕望,不是名校出身,也不是工科專業,其實並沒有太多優勢。但是也不能這樣一直耗著,於是先說找個餐館工作做著。找了一家韓國餐廳做廚房工,每周3天,周五,周六周日,每次也是5個小時,就是最忙的5點到10點。
比不過說來也是巧,在找到餐館工的第二周就收到了offer,是做前端搭建的工作,因為之前在學校學過,所以也知道一些關於網站搭建,就是最簡單的一些代碼。當時不好意思說餐館工不做了,就改成了周末兩天。我挺感謝我的第一個老闆的,是一個美國人,他給我時間,也給我機會去學習,他有一個學習網站,規定我每周要看完多少課程,然後在白天工作的時候直接實踐,還有一個資深的前端帶著我。
那個時候的我,每天8點半上班,5點半下班,回家之後就開始看教學視頻,看到12點睡覺,第一個月,我每天都是秒睡,太累太困了。周末的晚上還要去餐館打工。就這樣堅持了3個月,我把餐館工辭了,其實第二個月我就基本能夠處理工作上的一些問題了,也就越來越少問那個資深的前端了,基本都是自己解決問題,感覺自己那幾個月的進步是真的很大,但是前端也是一個費腦子的活,外加我也不是工科出身,很多時候下班我也要去思考工作怎麼去完成。不過是越來越好了。也沒有一開始那麼累了。
那個時候,我才真正開始感受到,付出會有回報的回報。我開始有底氣,因為我會技術了。
就這樣工作了一年,因為工作抽籤沒有抽中,然後那個時候國內網際網路也風生水起的,我最後決定回國,離家四年半了,其實真的也挺想回去的,這四年裡,為了省錢,我就回了兩次家,每次都不超過一個月。
在快回國的前一個月,我媽來看我,我陪她在美國玩了一個月,也算是最輕鬆的時候了。
雖然決定回國,但是在離開舊金山的那天,安檢過後,回頭再看一眼舊金山的天空,我還是哭了。我超喜歡這個城市,喜歡市中心的藝術氣息,南灣的科技感,不緊不慢的節奏,」四季如冬「的氣候。我可以不看導航繞著整個灣區走一圈,我知道哪裡的粵菜好吃,哪裡的鹽酥雞好吃,哪裡開了臭臭鍋。哪裡可以看到最美的海景。只不過可能我暫時還不夠資格留下來吧。算是遺憾,也算是一種激勵。因為我知道我必須要變得更優秀,這個世界還是有你真的很想追逐的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