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相片很熟悉吧?它記錄了清朝末期一個生活場景,一門現實裡已快消失不見的修腳職業——至少,現在沒有人再帶著工具走街串巷了吧。但若問看過的朋友,你記得這照片的作者是誰嗎?估計很多人就要木然了。
今天這組照片,都是約翰·湯姆森拍的。這位英國攝影師在1860-70年代,僱七八人,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在中國走南闖北,從東到西,拍下了大量照片。雖然當時像他一樣的外國人不少,但他的照片,無論從現實性還是藝術性來講,都是很強烈的。
在中國的照片,結集成《中國和中國人》在倫敦出版,奠定了他西方紀實攝影開創者之一的地位。
他後來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會員,又在倫敦拍攝很多照片,他的中國街拍與倫敦街拍,成為攝影史上的經典。他不但拍人,還有其它更廣泛的興趣。
這張照片拍攝於1870年,英文備註說是墳墓,不過我看起來,更像是鄉村小土地廟。但也不確定,畢竟,人家是親歷。而且,南方客家人,確實有二次拾葬的習俗。他們會在親人過世三五年後,拾骨入「金罌」,也就是一種陶罐中,再放入如屋的墳墓裡。
當然,也有像廈門這種沒有建墓的。客家人之所以有此習慣,查了下,乃因千年遷徙,要帶著祖宗一起到新居地,以庇佑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