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記憶,不僅僅經受住時間的流失,社會的變遷,歷史的洗禮,經典依舊是每個時代裡特有的標誌。電影也是一樣,一部經典的電影能夠讓人反覆咀嚼,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悟,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咱們就來說一部小語種電影的經典之作,一部讓觀眾含著眼淚微笑的電影作品《美麗人生》。
一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多人可能會想這是一部十分浪漫的電影,電影中的主人公經過自己種種不懈的努力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工作、愛情、家庭上都是豐收。但是這一部電影在故事中卻是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故事。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他滿足了觀眾那種尋求浪漫的經歷。但是在電影的後半段,導演卻畫風一轉,將這種美麗人生傳遞下去。
電影中的故事耐人尋味,層層遞進,一步步的走進了觀眾的內心,來感染觀眾,引起觀眾跟電影中的共鳴。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很多觀眾都是含著眼淚在微笑。在《美麗人生》中,電影導演將故事背景籠罩在二戰的背景下。因為一次美麗的邂逅,讓男主人公圭多跟自己的妻子不期而遇。隨著浪漫氛圍的一步步發展,二人迅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並切他們生下了愛情的結晶。但是好景不長,納粹的勢力慢慢的包圍了這個小城市。圭多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開始給兒子撒謊,不惜在納粹士兵面前出醜,不惜在納粹的面前冒著生命危險給兒子博得歡樂。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個遊戲一樣,隨著一聲槍響之後,整個遊戲結束了。在這個時候真箇氛圍陷入了安靜之中。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在圭多的身上展現了特殊的人性光輝,不僅僅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也有父愛光輝的一面。在圭多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父親的榜樣,一個丈夫的榜樣。為了自己的兒子他捨生取義,為了自己的妻子他給妻子創造活著的機會。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男人,在影片的後半部分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父親。正是這樣一個三好的人。才在觀眾的心目中能夠豎起如此的榜樣。然而在圭多的身上我們還看到了教育的問題。關於子女在電影中我們沒有看到暴力教育,也沒有看到利益教育。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一種情感教育。正好比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感覺。尤其是兒子藏在箱子裡,父子被納粹抓住,路過箱子的時候,那一個片段成為經典的片段。在他的身上讓觀眾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點。
這一部電影的藝術特色十分到位。在電影中無論是音效,音樂,道具都盡最大的可能性為這部電影所服務。電影中音效真實而又震撼,這裡面既有來自戰爭給人造成的心理上的真實感,震撼感,也有當機槍掃射到無辜人民身上的惋惜敢。尤其是納粹在胡同裡衝圭多開的那一槍,雖然只有聽到槍響,但是那一槍將所有的情緒定格在哪裡,將所有的感情在哪裡定格。這一槍是來自與心靈的震撼。電影中的音樂,節奏舒緩,旋律優美,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將那種浪漫氛圍層層的渲染開。讓人看著很輕鬆,讓人看著很陶醉,在那種浪漫的氛圍中感受這電影中所帶給觀眾的美好。而在影片的結尾,又給了觀眾一種希望的感覺。尤其是當圭多的兒子看到坦克之後,給人們心理上的一種平衡。
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特色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一部讓人值得深究的電影。或許我們在電影中能夠找到另一個自己,或許我們能被電影中的人物所吸引。也正是因為種種種種的存在,讓我們能在電影中找到心理上的共鳴,能夠讓我們找到內心的慰藉。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主人公對於生活的態度,看到最多的是主人公對於生活的把握。正如那一句臺詞:「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