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公主!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他們的美麗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個國家的電影工作者,幾乎一致地開始拍攝一些反戰題材的片子,來控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鋼琴師》、《布穀鳥》、《老槍》還有名聞天下的《辛德勒的名單》,這些影片都一致的控訴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美麗人生》是羅伯特貝尼尼自導自演,於1997年上映,作為一部非英語片,卻在奧斯卡和全世界獲獎無數。以及,力壓《辛德勒名單》,豆瓣top250第六位,都已經不足以呈現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和光環。時隔22年,義大利經典老片《美麗人生》將於1月3日全國上映,並以全新4K修復版本的面貌與中國觀眾見面。
正如有些東西熬過了平淡就是極為精彩的部分。電影的前後兩部分給觀眾心理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個片子開頭確實有點煩,但浪漫的愛情,無謂的追求其實也讓我很喜歡,後半部分講述集中營中的事情,男主父親真的讓人超級感動,用盡全力守護孩子,不僅是生命,還有靈魂。
電影的開場,男主與他朋友的互動,男女主的相遇,男主為和女主熟悉製造的各種巧合邂逅,以及男主為討好女主用的各種小技巧,這些在我看來都略帶喜劇色彩。在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裡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樸、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臺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裡的多拉。
之後他們走在了一起,並生有一子。但是,正沉浸在他們一家三口的小故事中時,轉折出現了。轉折應該是從女主的母親再次出場開始的,說大一點這像是一個轉折預警。從小朋友的反應來看,女主的母親應該是第一次在她結婚之後出現,至少是第一次在小朋友出生以後出現。母親應該是從某個官員那得知會對猶太人進行清理,所以用讓女兒回家接她的理由避免女兒作為猶太家屬被帶走。但,誰讓這位公主如此的「不聽話」,最中她還是選擇和他的家人在一起。
接著,就可以說說積分遊戲的事了。善意的謊言,謊言,一旦開始了,就需要一個又一個的謊言支持。男主用了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讓兒子從一開始的半信半疑變成完全相信。只要在兒子看得到的地方,男主都在進行謊言維護,甚至在生命的最後幾分鐘,他與兒子的隔空交流,他也依舊這麼做著。這樣的行為,不僅為兒子保護著他的天真童趣,更是為兒子保證了一個美麗的童年,仇恨沒有在他幼小的心靈埋下種子,他依然保持著對世界的美好看法。
或許男主並沒有很堅強,但由於有了妻子,兒子的存在,他被賦予了無限的力量。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為了你,丈夫,父親可以付諸一切只為護你周全。說到對妻子的愛,男主確確實實是一個浪漫主義,在艱苦的環境也不忘表達對公主的愛,看到那張兩人一起聽過的黑膠唱片,也要放給公主聽聽,傳達的是愛,收到的是堅持。
影片用了一個很自然的鏡頭,連接起了婚前與婚後的生活,也區分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狀態。男主用儘自己全部的樂觀去對抗人類文明史上最骯髒不堪的記憶。有好幾次,男主在向兒子編造謊言時,那種笑容夾雜著悲傷,足以看出他的隱忍與無奈。他卻一如既往地向兒子掩蓋事實,去展現出人類社會那最美好的且不存在的一面。
貝尼尼第一次讓我們在法西斯主題的影片裡,在一對父子於集中營的生活裡,看到了希望和愛。 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記憶猶新。 這個義大利的男人,這個樂觀浪漫的爸爸所做的一切,可以照亮孩子一輩子裡所有黑暗的地方。
人生很美麗,愛一個人,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