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丁茹是陽穀縣城區人,因為身邊親人遭遇的緣故,她從小下定決心學習醫護專業,為更多的病人減輕痛苦。
原本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學習康復護理專業,畢業後在大城市裡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高薪工作。家人希望她能安安穩穩的工作,以後能定居在大城市生活。
2013年她回到陽穀老家探親,一次偶然的交流,她了解到陽穀當地不少特殊兒童不能向正常孩子一樣上學,甚至接受不到康復教育,只能「封閉」在家裡。
為了給家鄉的特殊孩子帶來改變,今年上半年,丁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陽穀老家開辦特殊兒童培智園。
「我無法讓他們成為正常人,但是我要通過康復教育,讓他們獲得獨立生存的能力,能夠真正融入到社會中。」近日,記者來到陽穀紫石街星語培智園,見到了這位富有愛心的女孩丁茹。
緣起
因為身邊親人的遭遇
她選擇康復護理專業
丁茹從小就是一個樂觀陽光富有愛心的女孩,深受長輩的疼愛。因為身邊親人遭遇的緣故,她從小就希望學習醫學專業,幫助更多人減輕痛苦。
丁茹告訴記者,小時候最疼她的人就是叔叔和嬸嬸,但他們都是殘障人士,長時間躺在床上,行動非常不方便。
在丁茹的記憶裡,小時候見得最多的場景就是嬸嬸拿著板凳往前挪,行動十分艱難,連基本的康復器械都沒有,摔跟頭是常有的事情。她暗暗下定決心,長大後學習醫學專業,幫助叔叔和嬸嬸做康復訓練,雖然不能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能達到生活自理。
2005年,丁茹填報高考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康復護理專業,也獲得了家人的支持。大學畢業後,丁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濟南康復中心實習,憑著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加上耐心嚴謹的性格,她很快獲得了單位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在濟南單位工作時福利待遇不錯,一個月能領四五千元錢的工資,還給繳納保險費用。」丁茹告訴記者,那時候父母就想讓她安安穩穩地上班,然後找個對象,以後能定居到大城市。
決定
一次偶然交流
她決定回家鄉創辦康復學校
可是,事情發展並不像丁茹父母希望的那樣。
有次,丁茹回陽穀老家探親。在與一位智力發育存在障礙孩子的母親交流中,丁茹了解到,孩子已經八歲了,因為智力障礙不能到正常學校去上學,只能在家裡待著。
這位孩子母親告訴丁茹,在陽穀這樣的特殊孩子有不少,因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有些孩子年齡偏大,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康復治療階段。
聽到這個消息,丁茹馬上去殘疾人聯合會了解情況,並回到家鄉實地考察。這次考察,深深觸動了她的內心,丁茹決定回到家鄉給特殊孩子帶來改變。
丁茹在考察時遇到一個名叫川川(化名)的小孩,出生時因為腦部缺氧導致智力發育存在障礙,暴力傾向嚴重,經常咬人。父母平時比較忙,無法照顧孩子,又擔心孩子摔倒或者走丟,只好把他栓在家裡。
「看到孩子被拴在家裡,既心痛又可憐。」川川的父母告訴丁茹,孩子暴力傾向嚴重,正常學校都不願接收。康復中心能做些肢體康復訓練,但是智力方面幾乎不涉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經常為孩子以後的生活發愁。
讓這些特殊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得到良好的教育,學門技術,孩子的家長從來沒有奢望過,因為他們周邊沒有這樣的地方。
作為康復治療師的丁茹看到這一切深受感觸,她決定辭去濟南的工作,回到家鄉創辦一所康復學校,讓這些智障兒童有個「家」,能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