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外的公共體育評價不同,中國的公共體育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智力和身體素質的評價。其中,對身體健康的科學評估值得探索。長期以來,國內高校體育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重視智力評估,運用不完善的體能評估對學生進行單方面評估,使學生的畸形繼續惡化。
我國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仍以傳統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科書為中心的思想指導。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評價已成為傳統的體育技術。教學評估模型的核心是基於體育技術的統一性能。這樣的體育教學評價已成為評價的教學評價範式。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已成為學習的內容,考驗的內容,體育教師的教學和大學生的學習已成為一種機械的重複勞動。
長期以來,對高校公共體育專業學生的評價只注重最終的技術掌握和熟練程度,而過分強調體育技術水平。然而,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成就的內容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基本上,為了檢查學生身體素質的定量指標並達到標準,評價內容具有偏向性。從長遠來看,學生將變得兩極分化。在當今的體育教育中,學生並不被視為一個整體。他們不能一起被提升和同步成長,而忽略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適當的鼓勵,減少他們對學習技術的興趣。
高校公共體育課的評價以百分制為標準,對學生的成績用百分制進行量化。學生表現的分數通常通過定量標準進行評估,而忽略了學習過程中學習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的質性方面。評估。因為僅靠一個百分比無法客觀,完整地評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不完善是影響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應考慮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各個方面,以確保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評價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運動成績,還要考慮他們的學習態度,心理狀態以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當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科學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指導思想是大學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指標。因此,有必要樹立新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指導思想。新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指導思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學生學習,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第二,強調建立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與現代社會和技術發展之間的聯繫;再次,倡導主動,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後,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健康生活為教育起點,培養學生對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將體育真正融入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高校公共體育課評價中,有必要將總結性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具體來說,在評價公共體育課時,必須充分重視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技術能力,還要評價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對學生個人進步的客觀評價。最後,對學生最終參加體育活動的運動表現進行了總結性評估。只有將總結性評估與學生參與的過程評估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公共體育教學評估的真實效果。
在公共體育教學評估中,量化評估具有其固有的優勢,但是對於體育課堂教學而言,量化評估簡化並形成了一個複雜而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過程。量化結果通常會丟失課堂教學中最基本,最基本和最有意義的內容。定性評估著重於複雜而豐富的課堂教學過程,強調過程中完整和真實的表現,不僅要檢查認知水平,還要著重表現水平。因此,從發展性評價的角度來看,體育評價應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才有意義。定性評估提供了定量和趨勢的參考,體育課堂評估的結果是分級的。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實踐中,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必須有機結合,因為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不僅強調對易理化內容的定性評價。例如,身體素質和技能的測試應更加重視對難以量化的內容的定性評估。評估諸如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指標。這也是公共體育教學評估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