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倍首相普及慰安婦問題的基本常識」,這是東京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舉辦的一場慰安婦展的主題。針對安倍政府妄圖否定「河野談話」,否認日本強徵慰安婦的做法,日本民眾多次抗議,要求政府正視歷史、深刻反省。《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探訪了這家日本首個戰時性暴力資料館。
穿過西早稻田車水馬龍的路口,一座白色小樓佇立在鬧中取靜的小路上,這裡就是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資料館正舉行的展覽原定命名為「為安倍舉辦的慰安婦展」,由於擔心過度刺激日本右翼勢力,更名為「中學生慰安婦展」。展覽在小樓二層舉行,迎面是一面掛滿150多名慰安婦受害者黑白照片的紅牆。受害者幽怨而堅定的眼神無言控訴著日軍的罪行。僅110平方米的展區布滿了各類展板、實物資料和審判記錄。展覽先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為參觀者解答「何為慰安婦」「日本慰安婦制度」等問題,並列舉首相安倍和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等人的謬論,逐一批駁。展覽還展示了3名日本老兵和12名來自亞洲多國的慰安婦的證詞,指認日軍建立慰安所的惡行,講述她們戰時被凌辱、戰後被歧視的經歷。中國受害者萬金花寫道:「不必尋死,尚有未竟的大事。要以我的老弱殘軀,鬥爭到底。」展覽開設了教科書問題專區,用餅狀圖和實例圖板直觀地介紹日本中學教科書中有關慰安婦的解說逐年減少,至2012年徹底消失的現狀。
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展館比較冷清,整個下午僅有十多人觀展,以大學生居多。日本和光大學社會學部大一學生森楓乃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年輕人幾乎沒什麼途徑了解慰安婦歷史。她在一場韓國歷史講座中偶然聽說慰安婦問題。森楓乃說:「以前一直很相信歷史書,沒想到政府竟擅自刪除了如此重要的史實,非常震驚。」明治學院大學社會學部學生龜井美織說:「日本年輕人對歷史漠不關心,缺乏相關知識,與教科書有很大關係。」當被問及是否會因展覽中批評日本的內容感到不快,早稻田大學法學部學生松阪充訓說:「既然做錯事,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為防止悲劇重演,日本國民應正視歷史。」
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是根據日本慰安婦維權活動家、著名女記者松井耶依的遺願於2005年建立,除了進行展覽,這裡還舉辦研討會並組織慰安婦維權抗議活動。該館館長池田惠理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建館之初就不斷有右翼分子前來挑釁,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但資料館並不懼怕右翼分子的威脅。池田說,辦此次慰安婦展的目的「一則想對慰安婦問題一無所知的安倍等政客普及最基本的知識,二則希望為那些已無法從教科書中了解慰安婦知識的青少年介紹慰安婦史實。」池田有些失落的說,資料館的運營主要靠松井女士的遺產及少量會員費、門票維持,「但遺產有限,會員人數也有減少趨勢」。據稱,該館為節約開支,9名工作人員中僅有2人領工資,其餘7人均為志願者。資料館每年有近500萬日元赤字,但池田館長仍堅定地表示:「只要我們在一天,就要為慰安婦受害者呼籲一天。」 (楊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