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師、自習室社長、電競顧問……正在上海年輕人中時興的這些新職業,你聽說過嗎?
最近,滬上年輕人熱衷的全新職業新模式走進大眾視野,而新興玩樂消費的背後,是一群敢於嘗試的青年人。
作為「五五購物節」的年輕人專場,上海團市委推出的2020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設立了「新青年 新趣玩」主題活動,發現和展示一批最青春、最時尚的新行業新業態。這些新業態,不僅拓寬了行業邊界,也為當下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新路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了四位滬上年輕人,看他們如何「玩轉」新興職業。
尹慧璇 設計
自習室社長:為愛學習的青年而存在
高夢君所在的付費自習室自2019年12月開始運營。這一年,付費自習室是學習圈的熱詞。
自習室社長高夢君 團市委供圖
這間位於陸家嘴東方大廈的黑族自習室,佔地300多平方米。小黑屋、陽光屋、沉浸屋……自習專區的三間自習室共有80多個工位,裡面的學員幾乎都在備考學習,很難看到有人埋頭刷手機。高夢君站在黑族自習室前臺,跟來自習的學員打招呼,同時也忙著會員電子檔案管理工作。
成為自習室社長之前的幾年,高夢君自學日語,但和很多人一樣,她也遇到在家學習抵抗不住手機、零食誘惑的困惑,學習注意力被外界分散。
怎麼辦?她嘗試過去咖啡館打卡、佔公共圖書館座位,甚至想過在共享空間租個單人辦公室學習,但每個環境都並非她靜心「神殿」。而後不久,因咖啡館的嘈雜、圖書館佔座風潮徒增「心塞」、共享空間租單人辦公室每個月要幾千元支出,她盤算下來不是長久之計。
偶然間,韓劇中《請回答1988》裡的橋段讓她振奮起來,主人公會經常光顧一家公共自習室。這時,她開自習室的衝動在心中醞釀開來。
懷著給更多人一張安靜書桌的設想,她開始組建團隊開工。漸漸地,來學習的白領多了起來,有的需要考證、有的需要系統化學習,更有不少上班族晚八點加完班,還會趕來再學兩小時,學習氛圍「爆棚」。來自修室的人多是80後和90後,學員可以在系統上選好座位,無需通過前臺辦理。
高夢君告訴記者,「很多客戶跟我們就像朋友一樣,每天進來的時候和我打打招呼,平時聊聊天,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會給我們說。」有白領學員對高夢君說,在這裡少了職場人的浮躁心態,像回到了學生時代。
【行業觀察】
「黑族自修室社長充當了『店小二』的角色,對學員的學習計劃做出進價的詢問,幫助他們把學習計劃定時推進。」高夢君說,目前門店招聘了三名「店小二」,所有服務都會定期做。
除了線下崗位,她們也有線上團隊,包括運營、渠道、宣傳、廣告、美工等,針對自修室做宣傳方面的配套推廣。高夢君透露,以後會再拓展幾家店鋪。
高夢君認為,這個行業當前發展很不錯,能發展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應聘「店小二」之前,應聘者需要具備服務、營銷、市場分析、推廣等和崗位相符的能力。她介紹,專業性要求可以放寬限制,後期會有培訓,能讓應聘者更好地進入職業。此外,對員工而言,親和力、價值觀和健談程度至關重要。
【導師評價】
對於自習室社長這一新興職業,上海財經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生涯教育部主任潘傑表示,從創業者個人來講值得鼓勵,社會上有不少人找不到安靜的地方學習。能夠從自身體驗和需求出發看到潛在的需求,這是年輕人可以去尋找的一種小眾領域。但他同時指出,自修室有存在的必要,但這並不是持續的。從職業來講,自修室管理員在市場上的崗位和推廣都較少,但可替代性空間較多,缺乏商業價值。
收納整理師:通往整齊生活的一條路徑
衣櫥狹小,穿過的婚紗騰出專門的儲藏空間又不現實,婚紗到底扔還是不扔?也許,普通人會為此大傷腦筋,但生於1988年的整理收納師林傑瀟卻對此遊刃有餘,她會立刻做出「診斷」。
收納整理前後對比圖。受訪者本人供圖
林傑瀟用「斷舍離」和系統的收納,直面生活的「小刁難」。在每天整理收納至少八個小時的工作日中,她把專業體現得淋漓盡致。
前期,她會觀察和詢問主人家的信息,從早上到晚上五六點鐘,就像跟一戶人家要相處生活一天的感覺。然後從生活方式、職業習慣發現造成雜亂的原因。
整理收納師林傑瀟。團市委供圖
她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發現,去改變。
比如,判斷需求聆聽客戶心聲。她從女主人的需求中得知她的衣櫥空間不夠大,為婚紗專門騰一個地方也不現實。扔,捨不得;不扔,家裡沒地方放。
她反覆觀察得知,女主人捨不得扔婚紗的背後,是潛意識中無法拋棄東西本身帶給她的價值和意義,至於東西本身以怎樣的形式存在並不關鍵。但這一點,女主人自己沒有意識到。
隨之,林傑瀟提出婚紗大改造方案,了解女主人注重實用的需求,她判斷,婚紗改造一定要置於生活細節中。於是,她建議女主人把婚紗改成抱枕或幾個小墊子。這樣,既能保留婚紗本身的意義,也能讓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於家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女主人聽後欣喜,也接受了轉「不實」為實的作風。改造後的婚紗在家裡沙發上和飄窗都能遇見,她還將多餘量的布料給寵物狗做了睡墊,墊在狗狗的窩裡。
【行業觀察】
林傑瀟告訴記者,國內目前的整理服務主要是上門整理收納,工作模式分為三種。一是對企業進行整理收納培訓,服務涉及街道或者企業合作,整理收納辦公室。二是成為家居博主,在線上跟大家分享整理收納心得,通過直播和帶貨推薦好物。她認為,通過直播和線上新媒體,分享整理業務,可以起到宣傳業務的作用,也可以通過渠道和品牌合作做推廣,達到變現。三是上門整理收納服務。她表示,這不只做代勞,而是給大家提供一體化的整理方案,比如幫助有整理收納方面需求的家庭,根據生活習慣、家庭人口等因素具體規劃如何整理收納。
在林傑瀟看來,目前收納還是新興行業,市場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工作本身需要一定技術含量。勝任該工作需要經過專業培訓,且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如果自己想要成立工作室,還需逐步提升培訓和講課能力。
市場對於收納職業的接受度有多高?她從收納行業的發展中看到,現在很多人越來越能夠理解整理收納師的存在,認可這種以服務付費的模式,願意為設計付費。她透露,收納師的工資並不像外界所說月入十萬、百萬,相反每個月訂單量有限,她們也是靠勞動賺取時薪,「有時時薪兩三百一小時,但這個行業更能吸引到像自己一樣做生意、全職媽媽一類時間靈活的群體。」
【導師評價】
潘傑認為,當下從個人、生活、空間來說,收納整理師的確是從家政服務分離出來的獨立需求,是一個新方向。在社會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需要有專業的高端服務。雖然這一職業看似對教育背景沒有特別的要求,但不代表沒有技能的要求。這就要求年輕人首先要感興趣,可以去接受專門的訓練,培養一項技能,且要有良好的溝通和展示能力,比如掌握直播、小視頻、訂閱號的技能,「因為要長時間去經營這件事,驅動力更重要。」
另外,這個職業尚未規範化,「學完這個技能就能找到客戶?」「有多少個訂單才能實現收支平衡?」這些實際問題還未有可參考的案例。
漢服造型師:把熱愛和事業有機結合
從多倫多大學金融系畢業,在紐約一家醫藥投資基金負責過融資渠道,在香港一家國有銀行裡做過私人銀行……擁有如此多高含金量的職業,在家人朋友眼中,歸國後的蔡倩筠理應成為一名金融白領,但這個江蘇姑娘卻偏偏選擇了從小就熱愛的中國傳統文化。
漢服造型師蔡倩筠。團市委供圖
金融行業讓她見識了高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卻並不讓她眼饞,光鮮的背後需要承受不為人知的壓力。對她而言,如何不被社會浪潮催促,如何在多元業態下站穩腳跟,才是該考慮的。穩步而樂觀地將熱愛和事業有機結合起來,是她的職業新規劃。
漢服慢慢由小眾變成大眾文化的趨勢,她想抓住這次風口,飛翔一次。
生於1993年的她,重新選了一次職業,成為了一世長安漢服體驗攝影館的「掌柜」——一名漢服造型師。其實,「入坑」漢服圈七八年,她早已是漢服「死忠粉」。
一世長安漢服體驗攝影館內 受訪者供圖
從第一套曲裾至今,她已擁有漢服三四十套。她的攝影館內,掛著百迭裙、馬面裙、交領琵琶袖襖裙、齊腰襦裙等100多套漢服。
蔡倩筠把店鋪選在靜安,主攻小眾細分市場。在她的客戶群體中,年齡15到25歲的客戶居多,有很多情侶和閨蜜前來打卡。她分析,年輕人抱團過來多,反倒單人過來拍照的少,但偶爾也迎來「特別」的客人。
蔡倩筠接待過一位45歲剛離婚的單親媽媽,孩子又出國,她處於情緒低落期。
找到蔡倩筠是因為自己的女兒很喜歡漢服,她想通過漢服了解女兒的內心世界。這位媽媽微胖,蔡倩筠就為她做了一個適合她的妝容,為她挑選了合身的服飾。原本沒有自信的媽媽,對著鏡中的自己覺得煥然一新,連聲讚嘆,「我也可以這麼好看。」
【行業觀察】
蔡倩筠告訴記者,漢服衍生出來的職業眾多。比如,漢服買手主要負責漢服採購,潮流趨勢的把控,找到合理的貨源和渠道引進服裝;採購人員需要有非遺文化團扇、鞋子全系列的知識,還要有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不能對形制或者顏色有錯誤認知,對美學有一定敏感性;漢服造型師,主要給客人做妝發和造型,這個崗位需對各朝代的復原妝容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另外也要有著裝方面的專業技能。
她認為,這個新興職業尚處在發展期。可能剛進入職時,薪資結構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但薪資結構會隨著這個行業成長而加速提高。「因此,早期進入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她建議,學生擇業不僅需考慮當下的薪資水平,還要看行業未來的發展。
【導師評價】
潘傑分析,漢服造型師是一個比較容易發展成規模的職業,職業需求會越來越大,能夠成為有一定市場的職業鏈條。「圍繞和漢服有關的漢服設計、生產造型、攝影周邊,甚至有體現漢服特點的文藝作品。」他認為,時下最火的動漫、音樂、電影、網劇都可以和漢服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鏈,上下遊有固定的粉絲群體。
電競顧問:在自己的電競「王國」開發培訓課程
「我覺得目前我們這類職業比較小眾,相關政策框架性內容較多,還沒有細化涉及到這一新職業。」陳博詩說。
電競顧問陳博詩。團市委供圖
2018年創業開設「熊貓V電競館」,陳博詩成為電競顧問這一新職業的發起人。
網際網路出身的陳博詩,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從體育運動中得到靈感。他找到競技中不可替代的因素,體育運動會有體育場、場地和教練三者互為補充,電競也是一種競技性的比賽,缺什麼環節一定要補上。
就這樣,電競顧問這一職業應運而生。由於他打造的是一個多元的電競明星聚集地,所以會經常吸引知名選手和解說主持人出沒。
當時他的項目是做全國類型場館運營,他發現場館本身沒有內容,更像一個網咖。電競館提供一對一輔導,也為退役的職業選手提供「再就業」機會。
陳博詩的電競場館
玩家在體驗電競過程
因此,陳博詩的電競「王國」吸引了大批電競愛好者,主要是18歲到35歲熱愛電競的男性群體,他們能在這裡享受最基礎的上網服務和電競顧問教學陪練,衍生品、潮玩、隊服、賽事活動、俱樂部的粉絲見面等服務也都可以在場館裡進行。
陳博詩並不滿足於此,他還開發出一套「電競顧問」培訓課程,包括對遊戲的基礎理解,對學員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培訓能力以及銷售轉化能力的提升。
「我覺得電競顧問這個概念還需相關部門多鼓勵、多引導,一起推廣這個新職業。」他說。
【行業觀察】
對於電競顧問的未來發展,陳博詩非常看好。在他看來,新職業有很大上升空間,可以進行多元化發展。通過電競顧問,可以幫助電競愛好者提升競技水平,並發掘有天賦的人才,推薦給職業俱樂部,還可以藉助直播平臺或短視頻平臺成為意見領袖。此外,電競顧問可以作為電競活動的組織者及參與者,例如解說、裁判、運營電競活動,也可以作為講師為電競教育課程提供內容並授課。
成為電競顧問,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陳博詩告訴記者,雖然行業目前並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但會有自己的招募標準。在技能要求方面,競聘者在該遊戲中的排名須在前5%。理論方面,在研發項目的過程中,其需製作一套系統課程。
「製作課程的人需要對遊戲內核非常精通,基礎理論知識也比較豐富。但理論方面符合要求的人不一定能達到遊戲技能的前5%,所以還是會吸納這些人成為後端工作的輔助。」陳博詩解釋。
【導師評價】
對於電競顧問這一職業,潘傑認為,把電競作為一個體育方向是個很合理的分類。電競本身也有獨立的群體,人數持續增長。但電競顧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寬泛的概念,需要再明確工作內容,要變成一個更清晰的崗位,權職更加明確。
「如果是個教練的角色,需要在遊戲方面有高超的技能。從發展前景來講,圍繞電競會延伸出越來越多的領域。」他建議,需要合理分配時間,適度關注電競,不痴迷遊戲,「自身要清楚,這是否是適合自己當下年齡做的事,從職業選擇的角度來講,哪些角度更有發展前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