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統計的是截止到2015年的登記資料,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年,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統計的是截止到2015年的登記資料,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年,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除了數據驚人之外,一次次明星患癌事件,也將人們對癌症的恐懼推到了頂點。很多人甚至每天都在擔心:得了癌症怎麼辦?如何科學就醫?
確實,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確實是難點,今天,小艾總結了幾個腫瘤專家的治療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結直腸癌:大部分患者都能保肛
結直腸癌的誘因有自身病變因素導致,也有家族遺傳的表現,病變因素的結直腸癌,往往跟我們的現代生活有很大的關係,現代人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吃的太多,而這些精細化的食物往往會導致便秘等一些腸道方面的問題,進而對結直腸癌的發生留下的隱患。有些便秘患者會出現腸道息肉,而腸道息肉又會逐漸演化成癌症。
此外,遺傳也是結直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有直系親屬患病,自身患病的風險就遠遠高於其他人群。
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在發病的時候沒有典型症狀甚至無症狀,等到患者發現便血或者排便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腫瘤往往已經是中晚期。而且由於結直腸的部位在下半身,很多患者需要手術,如果部位比較特殊的話,患者術後的性功能、排便以及排尿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靠近肛門部位的腫瘤,肛門在手術後受到波及的影響最大。
不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外科首席專家汪建平表示,目前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之後,如果能夠進行手術的話,手術前通過輔助的放化療治療,先是腫瘤縮小,而後再進行手術,這樣就不會波及和影響到其他的器官。簡而言之,就是可以保住肛門。
所以,患者在確診後,需要進一步做CT和核磁共振掃描,用以判斷腫瘤對於腸繫膜、周圍淋巴結、遠處器官有無轉移,通過對疾病精準的把控,而後再制定相對精準的治療方案。想要保肛的患者,首先就要確定病情的進展,最終通過個人化的治療措施來達到目的。
肺癌:晚期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肺癌目前在我國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於前列的惡性腫瘤,肺癌5年總體生存率只有15%。而經過醫學界的不斷努力,目前這個數據正在提高。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目前就是我國肺癌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晚期肺癌患者,從確診到死亡,只有一年甚至半年的時間。由於肺癌在早期發病階段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多患者確診的時候都是中晚期。隨著靶向藥物的出現,吳一龍在臨床上不斷探索用藥的機制,如今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延長到39個月,在吳一龍教授看來,晚期肺癌通過吃藥的方式,有望在將來變成慢性病,能夠使患者與癌細胞長期共存。
鼻咽癌:早期可以直接通過放療治癒
鼻咽癌相對於那些常見的癌症來說並不多見,但是在我國的廣東省,卻是不折不扣的鼻咽癌高發地區,甚至還被稱為廣東癌。鼻咽癌在廣東高發的一個因素是遺傳易感性,鼻咽癌自身雖然不會遺傳,但是發病卻有種族和家族聚集的現象,這是因為同一個族群內的人,缺失了與鼻咽癌相關的腫瘤抑制基因,從而出現同一個家族出現多個患者的情況。此外,EB病毒和鼻咽癌的發病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是感染EB病毒卻不一定會患鼻咽癌。再者廣東地區靠海,由於長期吃鹹魚,也是鼻咽癌高發的一個原因。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主任、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馬駿表示,由於鼻咽癌早期的症狀容易和一些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70%到80%的患者在確診後已經是局部的中晚期。有的患者在確診後不明就裡,希望馬上開始治療,但事實上,鼻咽癌的治療,嚴格按照腫瘤的分期等級來進行治療的。
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療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早期的鼻咽癌患者,單純的放療就可以了,而中晚期的患者需要採取放療和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放療對口腔黏膜和皮膚會有一定損傷,治療開始前要先處理好口腔隱患,放療期間要注意口腔保潔,多喝水、漱口,保護頸部皮膚,應該穿著寬鬆低領、棉質吸汗衣服。而且隨著精準放療技術的出現放療產生的副作用已經大大減少了。
肝癌:阻斷「三部曲」,可以防住大部分肝癌
我國是B肝病毒的感染和攜帶大國,光是攜帶者就有一個億的基數。而且B肝病毒導致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是臨床上典型的肝癌三部曲。
肝癌在發病階段沒有典型症狀,很多肝癌患者在早期沒有任何感覺,只有少數患者會出現食慾下降、上腹悶脹以及乏力等症狀,但即便如此,這些情況也非常容易被人忽視。一旦出現了肝區疼痛、黃疸、消瘦、發熱甚至腹水等情況,這就已經到了中晚期。
所以,阻止肝炎演化成肝癌的必要步驟,就是先要做好B肝病毒的預防。
胰腺癌:手術是延長生存期的重要法寶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因為其早期難以被確診,5年生存率不到10%。如果不做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的檢查,早期難以確診胰腺癌。胰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與胃炎、膽囊炎、消化不良的症狀很像,患者可能表現出茶飯不思、胃脹痛、食慾下降等症狀。這些和消化道系統症狀相混淆的情況,更容易導致誤診。
而且胰腺癌的位置比較深,普通的手術根本不能完全切除胰腺腫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長、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沈柏用在治療胰腺癌的時候,對於惡性程度不高的患者,採用機器人微創手術,不需要開腹,在患者身上打四個小洞,就能操控機器人手臂進行腫瘤切除。
目前,沈柏用所在的醫院已經實施過250例胰腺腫瘤微創手術了,其中200人是機器人手術。
總的來看,不同的癌症治療,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都有相對精確和對症的治療方法。而且最關鍵的是,患者的情況應該和具體的治療方案對接。得了癌症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治療不及時、不準確。
參考資料:
[1]《【乾貨】11位頂尖腫瘤專家告訴你,什麼是癌症治療?》 廣州日報 2016.5.3
[2]《「癌症之王」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 南方日報 2019.7.23
[3]《肝炎到肝癌到底有多遠?》 新華網 2020.7.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