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變了味,你是不是老師的傳聲筒?

2020-12-16 紅網

開學了,學校又開始「熱鬧」起來。相信「家委會」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家委會的成立原本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營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便於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監督,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確保各種教育渠道的暢通和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

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的家委會慢慢變了味!某些學校每個班級都成立了家委會,並且分工明確,有負責管理班級經費的,有負責教室衛生的,有負責孩子學習的,有負責各種活動排節目的。看似合理,但是裡面卻有很多問題。

家委會成員都是老師「精挑細選」的,儼然成了老師的傳聲筒,有什麼老師不方便的話、不方便做的事,都由家委會的說出來、做出來了。公開違反相關規定收取每個家長上百甚至幾百元的班費,原本學校就能複印的一些試卷,硬要安排家委會去外面印刷,一年級就訂閱各種書籍、練習冊。更有些家委會直接從班費中拿錢為老師買教師節的禮物,其他家長也是敢怒不敢言。負責衛生的家委會成員則是安排了一張清潔值日表,也不和其他家長商量,也不管其他家長有沒有時間,每天在QQ群裡面提醒,哪幾位家長明天放學來搞衛生,一個學期一個家長要被安排好幾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老是為這事向各自的單位請假吧!學校的衛生不應該是學校負責嗎?還有更過分的就是老師布置一些試卷啊、閱讀練習什麼的幾乎從來都不批改,直接做一個標答給負責學習的家長,由該家長在QQ群裡公布,再由各自的家長對照答案批改,這樣老師似乎除了上課和布置作業就沒什麼其它事情了。

看起來很過分的事情,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究竟便利了誰?我想應該不僅是讓一小部分群體受益,更應該讓所有人受益。家長和教師應該是合作關係的,不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這樣下去,教師和家長只會慢慢走向對立面,最後受傷害的只會是學生,更會給中國教育留下一道道傷疤。

多一份理解與合作,少一份指責與傷害。只有建立在有效的溝通上,相互理解才能合作共贏。站在教師的角度,總覺得孩子作業做得差,就是家長監管不到位,自己的孩子都不管,憑什麼讓我去管他的孩子?而家長則會認為老師把什麼事情都往家長身上推,極不負責任。老師也好,家長也罷,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為把孩子教育好。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就必須達成共識,在思想上和目標上統一戰線,這樣才能為孩子排憂解難,孩子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多一份責任與監督,少一份漠視與混亂。無規矩則不成方圓,立於天地間,不管各行各業都會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也有為自己、為社會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與此同時,還要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的監督。教師行業的監督應該建立第三方督查機制,成立專業的第三方隊伍,建立完善健全的評價管理制度。這樣的評價可能更加公平,多一份事實,少一分人情,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合理構建,有利於緩和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更有利於教育事業的長期健康的發展。

多一份正能量和鼓勵,少一份消極與詆毀。社會媒體和大眾對教師應該多一份包容,不要因為幾個教師的不良行為就否定了所有的教師,而大肆報導一系列不利於教師的內容,殊不知教師更多的時候卻是在默默的奉獻,勤奮的耕耘。社會需要更多的宣傳正能量,教育需要更多的鼓勵,而不是出了什麼事情就一味對教師進行詆毀。社會大眾對教師更應有一個包容的態度,讓我們的人民教師能夠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教學,這樣才能良性循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基礎,只有我們全社會同心協力才能真正地辦好讓大家滿意的教育。

文/楊凱

相關焦點

  • 家委會成員的孩子會被特別照顧嗎?有老師說:會多注意
    家委會代表在抽測學校鋪設塑膠跑道的用料。 採訪對象供圖家委會成員的孩子會被特別照顧嗎有老師說:會稍微多注意下,但也談不上多照顧杭州有學校早在30年前就有了家委會,聽聽這個學校怎麼說2012年,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力主推動中小學幼兒園成立家長委員會。
  • 加入家委會能讓老師重視孩子學習,班主任坦言:好老師不會這麼做
    臨近開學,家長們有很多困惑和焦慮,孩子的學習問題、暑假能不能做好銜接、開學後的分班、考試、是不是換了新老師、要不要加入家委會?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是需要家長仔細斟酌的,決策一旦失誤,可能就影響孩子的學習了。家長們當然焦慮,針對家長朋友們反映的問題,小島老師想從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該不該加入家委會?給廣大家長朋友們做一個分析,從老師的角度,幫助家長做好選擇。
  • 家委會變「劫」委會,家長:家委會有存在必要嗎?
    」,學校老師不理解,總是讓家委會來「背鍋」,那麼這樣的家委會工作幾乎是不可能做的好的。「主任,孩子班主任是副科老師,你覺得能行嗎?」「主任,哪個輔導班好?」……我從不管別人怎樣,我自己這五六年的付出我覺得對得起良心,對得起我孩子,對得起我孩子的所有同學及其家長們,更對得起學校、老師的信任和支持!如果重新來過,我還是會這麼選擇的。
  • 家長打破頭都要往裡擠的家委會,在國外是「香餑餑」嗎?
    據說,有些家委會成員,競選總統的班底都夠。家委會其實是「舶來品」,近年來才在中國學校裡盛行起來,但很明顯這種「名利秀」的競選讓家委會變了味。國外學校的家委會什麼樣?也是這麼「拼爹」嗎?英國:需配合學校時間,最好有特長英國家委會一般由校長、任課老師、家長代表、地方教育委員會指派的代表以及當地社區人士組成。多數家長代表都是志願參選,將個人背景告訴校方,校方會做權衡。校方會告訴家長,參與家委會是志願工作,和他們的孩子在校學習生活,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
  • 變味的家委會!教師節快到了,你是否又在煩惱是否要給老師送禮?
    以前是個別家長再搞,現在是偉大的家委會在搞,以前的私下現在變成了明目張胆,各種理由也是層出不窮。某些家委會的家長,在家委會裡有一席之地後,更是囂張跋扈,呼風喚雨,明面裡說著些客套話,說啥要感恩老師,可是他們自己本身就真的很敬重老師嗎?
  • 家委會圈子的那些事……
    家委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家委會又有多大的權力……圍繞著家委會形成的班級圈子,家長們或自在,或糾結,或無奈……家長表示有壓力家委會成員群裡竟討論送禮程先生的孩子讀初中,孩子班裡的所有家長和班主任都在一個QQ群裡。平時,QQ群裡挺熱鬧,除了有學校發布的信息外,家長和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也頻繁。程先生每天都會關注群裡的動態,偶爾也會發言。
  • 《今夜現場秀》鍾漢良秒變「粉絲傳聲筒」自曝不演壞男人
    鍾漢良秒變「粉絲傳聲筒」自曝不演壞男人。圖片由節目宣傳方提供現場面對「巨星訪問間」裡的「八卦記者」,三人機智作答,鍾漢良更是秒變「粉絲傳聲筒」自曝不會演壞男人,引發現場陣陣尖叫。「小太陽」鍾漢良秒變「粉絲傳聲筒」自曝不演壞男人作為圈內公認的「小太陽」,鍾漢良不僅唱跳俱佳演技出眾,平時接人待物更是暖心無比。本次節目中,鍾漢良與導演劉淼淼一同接受訪問就大秀暖男本色。
  • 家校傳聲筒|家委會競選變成「比拼名利場」 對履行好職責是利還是弊
    ——徐女士 家委會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也是為大家辦實事的地方。對於孩子作業多又難的情況,通過家委會與老師溝通,老師嚴格控制作業量,讓問題得到了解決。此外,家委會確實是出力的地方,繁瑣的小事有時比本職工作還要多。
  • 為啥幼兒園老師喜歡這類家長進家委會?這裡的「套路」你要弄明白
    但很多家長不明白自己本身也很優秀,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喜歡,不推薦自己加入家委會呢。其實每位家長都是很優秀的,但對於幼兒園的家委會來說,你的優秀並不一定適用幼兒園。首先我們知道了幼兒園家委會的目的和作用,其次對於家委會的成員來說,我們是不是能做好處理家長裡短的瑣事。
  • 教師節到了,家委會通知,收100元班費給老師買禮物,合適嗎?
    去年有一個事,是家委會提議,每位家長集資300元,集體就餐,當然也請了所有任課老師到場。飯畢,有家長發現,每桌餐費高達兩千多元,部分菜品價格明顯不合理,於是氣憤地說,這是某些家委會成員花大家的錢討好老師,要求退款。
  • 家委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家裡有孩子的家長,一定對家委會這幾個字並不陌生。那家委會到底是幹什麼的?有沒有必要加入?今天然然就給你徹底扒一扒。 一.家委會的本質是一場利益交換 家委會的本質其實就是老師與家長間的利益交換。為什麼這樣說呢?
  • 江蘇一小學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校長回應
    當爹媽的不僅要在家裡管好「化骨龍」孩子在學校上學,家長同樣不能耽擱比如當個家委會成員可能你會說當什麼家委會成員,我沒有空「想,但是抽不開身」然而家委會成員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網傳這個名單是江蘇鎮江丹陽正則小學的首屆家委會成員名單
  • 為啥幼兒園老師喜歡這類家長進家委會?這裡的「套路」父母要弄清
    二、幼兒園老師喜歡家委會家長的類型家委會的家長也需要看幼兒園方面的意思,在競選中看哪位家長合適做家委會的成員。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參加幼兒園家委會的選舉。但很多家長不明白自己本身也很優秀,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喜歡,不推薦自己加入家委會呢。
  • 家委會收份錢給老師送禮合適嗎
    2020-09-09 14:27:57 來源:燕趙晚報話題緣由教師節臨近,有家長反映,孩子所在班級家委會決定,每位學生家長出資50元統一為老師準備教師節禮物。對此有家長認為,給老師禮物應該堅持自願原則,家委會此舉不合理;也有人認為,家委會統一辦禮可避免孩子之間相互攀比,家長也更省心。你怎麼看?
  • 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校長回應,網友炸了
    別讓家委會但會有個別家委會成為&34;且變了味。家長們平時工作本來就很忙,去爭取這個名額無非是存在一些&34;。比如說,老師遇到一些學生選拔班幹部或者參加活動時,一般由家委會先&34;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級裡。有的甚至是&34;會在班級群中徵收班費。
  • 你想進家委會嗎?這位全職媽媽的文案無敵了,老師秒同意
    對了,就是幼兒園和小學的家委會。美其名曰家委會貌似還是個領導,但是說白了,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家委會很大一部分的職責就是幫助老師處理好一些老師不方便也挺瑣碎的事情。這年頭還有人討活幹?還真有,這些前赴後繼的家長們為了就是多些機會與老師接觸,從而能夠讓老師稍微關照下自己的孩子。愛子心切,真的哪裡都一樣的。
  • 家委會這種做法對嗎
    昨天中午,一位家委會的家長想方設法弄來我的電話號碼,具體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弄來的,我根本不認識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是初中三年,時間很短,老師為了孩子將來考個好高中,決定利用周日早上的時間補課。聽到這裡,我覺得是好事啊!那沒問題。可是接下來他的話讓我吐血,他說老師都放棄休息了,是不是每位家長都要表示一下呢,每個孩子每個月600元,問我願不願意參加,補習地點不在學校,在私人家裡。
  • 半學期花掉班費18000,家委會是個啥組織?班費都花哪去了
    當然,家委會也公布了班費的收支情況,列出了一張清單,仔細一看,原來這大頭都流向了老師:班主任老師生日,送了一塊手錶,花了五六千,開家長會請科任老師聚餐,花了幾千……真正用於學生買書,搞活動的錢連零頭都沒有。當然,花錢之前,家委會還是象徵性地在群裡通知了一下,送老師生日禮物,請老師聚餐,哪個不開眼的家長會在群裡公開表示反對呢?頂多也就是腹誹一下罷了。
  • 家委會成員非富即貴?校長回應,網友炸了!
    但會有個別家委會成為"名利秀"且變了味。家長們平時工作本來就很忙,去爭取這個名額無非是存在一些"潛規則"。比如說,老師遇到一些學生選拔班幹部或者參加活動時,一般由家委會先"瓜分"一遍,剩下的才到班級裡。
  • 北雅家長投訴學校亂收費,家委會應該背鍋嗎?我要為家委會發聲
    其實有一點大家忽略了,現在如果你身邊有老師朋友的話去問問,現在的老師比以前輕鬆嗎?不可能,只會比以前壓力更大!因為帶班學生成績的壓力比以前大;各種考核,各種評比比以前多;上麵攤下來的各種活動層出不窮;年輕家長對老師的尊重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