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家長班級群又開啟了各種刷屏模式,而圍繞著班級家委會的「愛恨情仇」也拉開了大幕。這幾天,渝中區的一名家長王力(化名),在由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市監察局、市糾風辦等聯合主辦的重慶網絡問政專業網站——陽光重慶上發表訴求稱,自己孩子所在班級要求家長每周三到校給教室做大掃除,如此做法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這事是真的嗎?家委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家委會又有多大的權力……圍繞著家委會形成的班級圈子,家長們或自在,或糾結,或無奈……
家長表示有壓力
家委會成員群裡竟討論送禮
程先生的孩子讀初中,孩子班裡的所有家長和班主任都在一個QQ群裡。平時,QQ群裡挺熱鬧,除了有學校發布的信息外,家長和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也頻繁。程先生每天都會關注群裡的動態,偶爾也會發言。
不過,這兩天,程先生發現,家委會成員多次在群裡談論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的事情,一開始,群裡的老師可能覺得尷尬,什麼都沒說。成員們卻討論得越發火熱,禮物也越說越高檔。有些家長一開始沒說話,可到後來也附和起來……最後,還是老師出面,在群裡發了一條教委禁止教師收受禮品的新聞連結,叫停了這次討論。
「對這件事,我所關注的是家委會的問題!」程先生說,家委會的成員算是家長們的代表了,他們如此高調地表態,給了其他家長很大的壓力,也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設立家委會,是為了加強家長和學校的溝通,維護學生和家長正當權益的。現在討論送禮這件事,難道是在履行職責?難道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感覺自己被代表
部分家長對家委會很有意見
家長們對於家委會,普遍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今年,羅先生的女兒小學畢業,家委會基本承擔了畢業活動的所有籌備,但讓其他家長省心的同時,一些人也對相關通知羅列的名目、費用有異議。
羅先生說,該班級家委會列出的幾大名目包括了畢業班表演節目舞蹈培訓費、表演服裝、畢業相冊、學校畢業禮品等。「不可否認,家長們都認為家委會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完全贊成組織以上活動。但少數家長認為個別項目和費用標準有待商榷,也再正常不過。」
然而,對於少數家長的異議,一些家委會成員卻表達不滿,稱嚴重傷害了他們對老師的感情,話說到這分上,反對的聲音也漸漸消失了。其實,在羅先生看來,有不同聲音的家長只是覺得家委會在「代表」家長出力時,方案能否考慮更周全,性價比更高。
「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其上沒有監督部門,其下全是學生家長,家委會該如何使用手中的權力,發人深思。」羅先生說。
家長輪流掃教室
家委會成員建議引軒然大波
4日,王力在投訴中表示,班級「安排學生家長每周三輪流給教室大掃除(擦窗戶等),名曰自願,有幾位家長馬上表態覺得不合理,但得到了幾位家委會家長同意後直接給全班家長安排了輪值表,直接忽視了不願意的群體」。
「難道周三請假,原因是去給孩子學校做清潔?」於是,不滿如此安排的王力將自己的訴求發到了陽光重慶。
重慶晨報記者隨後聯繫上學校校長,他表示,學校已接到相關部門轉來的投訴,不過,根據他們的調查,事實與家長所稱有較大出入。
「班主任老師專門把當天在班級群裡的聊天記錄截屏,證實她並沒有提出讓家長到校做清潔。」校長表示,當天,班主任在班級QQ群裡告知家長每周三有例行大掃除,讓家長們討論如何養成孩子的勞動習慣,家長討論後,老師綜合家長意見做出安排:周三由老師帶領每個小組6名學生做掃除,由於會影響放學時間,請家長在校外耐心等待。
學校認為,這名家長應該是誤解了老師的意思,事後王力也跟帖表示,「是自己沒有弄明白……結果老師沒有因為有家委會個別成員及個別家長的強烈支持就讓家長做清潔」。
幫學校出面收費
許多家長擔心家委會變了味
有的家長對家委會的操作模式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家委會成員們該做的事情會去做,平時和老師拉近關係、增進感情也是應該的。
但也有一些家長並不認同。家長王女士說:「像我孩子班的家委會,對學校和老師的反應有些 太積極了 ,有一次,老師就隨口在群裡說了一句,課堂的燈有點暗,第二天,家委會的人就在群裡湊錢,跑到學校把教室燈換好了。提供適宜的教學設備,不應該是學校的事情嗎?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有不同意見的家長,根本開不了口啊!」
王女士說,更誇張的是有些家長把一些不良風氣帶進了家委會,在家長中搞起了小團體,還論資排輩……
在王女士看來,好的家委會有很多,「變了味」的也有。比如,有的家委會成立後,就像一些小區的業委會一樣,就是個擺設,混到學生畢業,就自動解散了;有的家委會是「好好先生」,學校有什麼事都贊同,甚至是學校不太好出面收的費,都由家委會出面來搞定。
成了會計加保姆
家委會到底靠啥獲家長信任
其實,為了加強家校聯繫,現在每個學校對建立「家校通」溝通平臺以及家委會對話平臺都非常重視,每個班都會成立家委會。家委會的操作模式各有不同,但根據重慶晨報記者的調查,目前很多班級家委會基本處於服務狀態,屬於「會計」加「保姆」。
作為班級家委會會長,家長李麗跟記者列舉了最近一個學期她為班級做過的服務:「運動會後勤,合唱比賽準備服裝和配套飾品,統一購買數學口算題卡等等。」
而在服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金錢問題,這也是部分家委會遭到家長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部分家委會採用「AA制」的管理和收費方式,對於班級事務需要的費用,以家委會的名義收取,統一結帳。但這類操作方式能夠順暢操作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家委會,以及全體家長對這種方式的認同。不然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及投訴。
另一種方式就是「家長之間的輪流坐莊」。「上次我孩子班上搞運動會,我就買了兩箱水去了,另外一個家長買了一些三明治。」
家長陳先生告訴記者,班級有時會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也是家長輪流請客,「都是為了孩子嘛,沒那麼多計較。」不過這類方式存在的前提是班級中已經形成良性相處模式,家長之間甚至有良好的互動交往。
家委會有何作用
學校工作的好幫手和監督者
2012年,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力主推動中小學幼兒園成立家長委員會。
文件指出,家長委員會可以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特別是事關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家委會要向家長通報學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準備採取的重要舉措,聽取並轉達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及時反映家長的意願,聽取並轉達學校對家長的希望和要求。
「老師和家長,就像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大家的目標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少了誰,都會有不足。而家委會,就是為了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彌補而成立的。」童心小學校長秦波說,家委會是否能夠起到作用,需要學校和家長雙方轉變觀念,學校把「家委會」當作協助自己工作的幫手和可靠的監督者,出現問題及時與家長們溝通。家長也應提高民主和參與意識。
首席記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