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有人說,害怕遇上槓精,害怕被人議論;
有人說,不發了,發了也沒有人懂;
很多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內心是想發的,但又因各種各樣的理由失去了表達的欲望。
朋友圈是雲上公共區域,也是大型人際修羅場。
當一個人越來越成熟,朋友圈越來越廣,就越來越無法隨心所欲地把心中所思、所想和盤託出。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不隨便說話是最基本的修養。
注意以下幾點,不用遠離朋友圈,也可以表達自己。
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位叔叔在市區,買了套房子。
搬家的那天,他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新家的裝潢圖。
圖片拍的是陽臺。
文案只有兩個字:新家。
這條朋友圈剛剛發布,點讚評論蹭蹭上漲。
平時不聯繫的好多人,都跑過來明示暗示地打聽:
房子買在哪裡啊?房子多少錢啊?
這位大叔統一回答:
房子是在某小區,但是稍微便宜的位置;
房子花了幾百萬,但是背上幾百萬的貸款才買的。
聽到這樣回答,過來問的人都心滿意足地走了。
我聽完後很不解,問叔叔為什麼要這樣做,房子明明是全款買的。
這位大叔接下來說了一段讓人受用一生的話。
他說:
" 親戚之間既要報喜又要報憂,你買了一套房子,他們表面上祝賀你,實際上內心是極其不舒服的。
假如你加上一句話,欠了幾百萬,他們的嫉妒心就得到平衡了。儘量做到財不外露,沒人希望你過得好。"
年紀越大越明白,朋友圈裡炫耀是很沒有格局的。
之前有位姐姐,朋友圈曬了一隻 LV,雖然贏得了一票的恭維與讚許。
誰知沒過幾天,閨蜜就過來跟她借包背一下,這位姐姐沒法拒絕,只好充大方借給了她。
等到還回來的時候,她仔細檢查才發現,包的折角處被燙了一個孔。
這位姐姐當即被氣得幾天幾晚睡不著。
人性都存在攀比的一面,沒有希望別人比自己過得好。
你的炫耀,只會刺傷其他人可憐的自尊心,甚至激起別人瘋狂的嫉妒欲,反過來又對自己造成損害。
正如有人說過:
"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人的起飛上升。"
你對人性了解的深度,決定了人生的厚度。
淺知度己,深知度人。
順應人性,不要忤逆它,既可以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又防止別人傷害你。
有段時間,朋友圈有位女生小 A 天天散播生活中的負能量。
不是吐槽上班的計程車遇上事故,就是斥責新來的同事能力太差;
再就是抱怨老闆對自己不公平。
後來跟朋友聊天,聊到這位女生,朋友吐槽:早就把她屏蔽了。
" 朋友圈天天發些負能量,本來挺開心的,一看到她的朋友圈,仿佛全世界都欠她一樣。"
" 誰生活沒有糟心事,也沒見著大家都把不順心往外說啊。"
女生小 A 讓我想起另一個女生小 B。
小 B 也是一個普通人,打開她的朋友圈,充滿了小確幸。
養花、看電影、熱愛美食、去郊區旅行,這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但是熟悉小 B 的人會知道,她的生活並不是順風順水,她只是選擇把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給所有人。
悲觀的人總是向外界索取安慰,樂觀的人懂得,你對生活微笑,它才對你微笑。
別讓你的朋友圈總是烏雲密布,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看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蔡康永曾經說過:
" 我的情緒從不發表在朋友圈,是因為我怕會麻煩到人家。"
因為你一發不開心的東西,朋友就有義務過來安慰你。
長此以往,過來安慰你的人就越來越少。
況且,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不幸只會讓無關的人笑話、甚至鄙夷。
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自己。
朋友圈裡抱怨無濟於事,還是要靠自己把日子過好。
朋友圈裡,能夠活得開心,就別活得負能量滿滿。因為,生活總是偷偷獎勵,那些樂觀的人。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單位招聘了一個很有才華、但是性格比較直的新人小婷。
同期錄入的還有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是找關係進去的,業務能力基本啥也不會。
工作期間,時常需要小婷帶著這個女孩,雖然小婷表面上沒有怨言,但是內心不免犯嘀咕。
有一次,小婷負責的項目出了一點問題,上級領導把她破口大罵了一頓。
後面查出是那個女孩造成的,小婷就心裡很委屈。
於是,便到領導那裡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
雖然不是她的問題,但是聽了她的一番陳述,領導臉色就變了,打發她說:" 這件事我知道了,雖然是她的錯,但是你也沒有審核一遍就交上來了。"
小婷覺得領導只是在偏袒她而已,而是在朋友圈暗搓搓地發言:
有關係可真好,做錯事都能抓住頂包的。
小婷以為這只是一條普通的朋友圈,沒想到同事都在背後議論。
後來整件事鬧得沸沸揚揚,變成了領導偏袒關係戶,給小婷穿小鞋。
後來領導就很生氣,還沒有結束試用期,就把她開除了。
聽過這樣一句話:
" 能吞下多大委屈,就能撐下多大格局。"
如果一點小事都承擔不起,非要把場面弄得難堪,怎麼承擔更重要的事情呢。
作為一個成年人,朋友圈絕對不是口無遮攔之地,說出一句話,多想想這句話造成的後果。
朋友圈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話:
" 做一個大場面的人,清純地往大的格局開拔行進,而不是被卑微、勾當、宵小、短視、糾結、狗屁倒灶和雞零狗碎下降頭。"
一個人越豐盈,越能體恤他人的感受。
一個人越大氣,人生的格局才越開闊。
你的朋友圈,能夠活得大氣,就別那麼彆扭。
以前認為,發不發朋友圈是一個人的自由;
現在覺得,成年人的朋友圈,有所發有所不發。
隨著朋友圈人數的增多,朋友圈早就不是純粹的朋友的圈子,有領導,有同事,有夥伴,也有陌生人 ……
華麗的炫耀會得罪身邊人;
委屈的牢騷並沒有人感同身受;
評價別人有可能被人舉報;
但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從此不再發朋友圈了。
成年之後,若要享受朋友圈的愜意,務必要遵守朋友圈的人性規則。
不炫耀,不牢騷,不彆扭,與自己更好地相處,又能與周圍的世界和諧共生。
用最舒服的方式,過好屬於自己的一生。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
不懂你的人,沒必要解釋
歲月不語,卻會給你最好的回答
責任編輯 | 張亞君
值班主任 | 崔凌雲
來源 | 十點讀書(蘇善書)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