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什麼都曬朋友圈,微博VS朋友圈,你怎麼選?

2020-12-16 峻宇網絡

最近「別什麼都曬朋友圈」這個話題得到了大家的熱議,很多人微博、朋友圈兩不誤,每天都玩的風生水起、不亦樂乎。但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同一個人在這兩個地方的畫風完全不一樣。一個文靜優雅,另一個簡直就是精神失常,還有人說,反正微博又沒人關注我,我想怎麼浪就怎麼浪!

其實微博和朋友圈各有各的好處吧!先說朋友圈,很多人的微信中基本上都是熟人居多,所以發朋友圈的時候會有所顧慮,畢竟太過於「親民」,發條雞湯,有人會覺得你矯情;發條沮喪的消息,家人會擔心,不停的問;發張自拍,還有人刺激你。哈哈哈,反正非正常狀態下,小編是不敢曬朋友圈的。但是朋友圈可以積極和朋友進行互動,偶爾可以溝通一下感情也是不錯的。

再說到微博,與朋友圈相比較,就像是一個私人空間,而且是那種大領域的私人空間,你可以獲取你比較關心的社會新聞,還能關注自己的愛豆,當然不開心的時候還可以發洩一下,但是這也只是對於平凡的我們而言,反正沒幾個人關注,偶爾沮喪頹廢一下也是可以有的,也不用怕別人嘲笑,更不用怕家人擔心,但是正常情況下小編覺得還是傳播一些正能量比較好。但是對那些影響力比較大的大V號來說,有時候朋友圈會更安逸一些吧。

無論是微博還是朋友圈,如果讓小編選擇的話,小編就顯得比較貪心了。這兩個都是小編比較喜歡的社交軟體,所以就非得兼得不可。儘管在很多人看來微博和朋友圈中的自己放在一起像個精神分裂,但是缺少哪一個小編都表示接受不了。

微博VS朋友圈,如果讓你進行選擇的話,你會怎麼選呢?

相關焦點

  • 一句話 說說怎麼看朋友圈曬娃
    曬寶寶,相信各位當爹媽的都不陌生。朋友圈作為一個社交平臺,是現在大家最普通不過的的交流方式,大家都喜歡發個朋友圈啥的來分享自己的生活。於是,一大波愛娃愛得深切的父母,率先掀起了各種曬娃風,大至萌寶的時尚大片,小至萌寶的吃飯睡覺便便走路照,都引來了無數點讚。  不知道你有沒發現,正是這股低調又奢華的曬娃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育兒生活,有人稱讚,也有人弱弱吐槽。
  • 大過年的,這些千萬別曬朋友圈,已經出事了!
    但你知道嗎,這些行為間接洩露了個人的相關信息,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利用,將造成家中或個人財物被盜竊,甚至危害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根據安全人員的研究,朋友圈越來越成了敏感信息洩露的「重災區」。為了不成為黑客、騙子、小偷的「業務對象」,你在曬朋友圈的時候要控制、控制、再控制。在朋友圈曬個人相關信息有何利弊?有什麼東西不能曬?如何曬才不會洩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呢?
  • 朋友圈曬恩愛、曬消費、曬孩子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看你選擇攤開在家裡還是攤開在文學展覽廳,不同選擇不同身份咯。這個答案簡直說到我心裡去了。首先,朋友圈是私人的,發什麼、怎麼發、什麼時間發等等,都有各人的自由。從私人角度出發,可以選擇給自己看、給親友看、給所有人看。
  • 廣東人的朋友圈,真的是什麼都可以曬
    因為他們個個都是寶藏男孩and女孩 朋友圈裡藏著比美食還吸引人的東西 朋友圈裡的廣東人 都喜歡發什麼?
  • 夜讀丨千萬別把什麼都曬到朋友圈
    之前有位姐姐,朋友圈曬了一隻 LV,雖然贏得了一票的恭維與讚許。誰知沒過幾天,閨蜜就過來跟她借包背一下,這位姐姐沒法拒絕,只好充大方借給了她。等到還回來的時候,她仔細檢查才發現,包的折角處被燙了一個孔。這位姐姐當即被氣得幾天幾晚睡不著。
  • 太過真實,朋友圈VS微博內容,哪一個才是花樣曬新手機的你?
    在朋友圈和微博曬東西是在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相信大家在微博和朋友圈的內容完全不一樣,朋友圈的內容看起來斯斯文文,但是一旦到了微博上就開始放開自我暴露出了本性,這種現象相信不止小編一個人。10月27日一加官方微博也對這種過於真實的現象發了一條微博,不少網友看完之後表示內容太過真實,內容是關於朋友圈VS微博曬一加8T的各種內容,其中有一張圖片是關於等一加8T物流信息的吐槽內容,朋友圈則是佛系女孩,嘴上說著靜待快遞小哥把真香機送到手上,在微博則是重拳出擊,為啥快遞到了配送點還不配送,留著管飯啊,迫切想收到快遞的心情,是我本人沒差了。
  • 寶媽在朋友圈刷屏曬娃,被親友吐槽:別曬了,不是誰都愛你家寶寶
    可在朋友圈內頻頻曬娃,並非所有人都很滿意,也有朋友並不高興。艾米升級當媽後,看著自己的骨肉一點點長大,內心很是興奮,每天都會將孩子寵在懷裡,感受為人母的充實和滿足。她也會整天分享自己的朋友圈動態,起初,親友們看到孩子後,都會誇讚上幾句。
  • 戲精演繹朋友圈照片是什麼意思?真實的你vs朋友圈的你 是不是中槍了
    最近,一名加拿大的戲精小哥生動的演繹了,為了吃飯而做沙拉的自己vs為了發朋友圈而做沙拉的自己。雖然形象上比較浮誇,可是不得不說小哥所表現的正是很多朋友發朋友圈照片背後的真相。戲精演繹朋友圈照片,你的朋友圈照片也是這樣拍的嗎?
  • 媽媽,不要在朋友圈曬我了
    對生活寡淡的中年夫妻來說,朋友圈是用來曬娃的秀場。秀,收穫的並不總是贊,也有可能是懟,還被踹。臨近開學,有家長在朋友圈曬娃遭diss,有家長在群裡曬娃被踢了出去……一時間,「朋友圈該不該曬娃」,在微博熱搜上吵成了一鍋粥。
  • 朋友圈曬結婚證、婚紗照都用什麼文案?
    吃了一頓大餐,朋友圈裡曬一曬,出個國遊玩,朋友圈裡曬一曬……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總要時不時在朋友圈裡冒個影兒,好讓大家知道你最近做了啥。而在自己的終身大事上,當然也要在朋友圈裡「濃墨重彩」的宣告一筆。所以,曬結婚證、曬婚紗照該如何「低調奢華有內涵」得秀一波狗糧呢。小金金來手把手教你,寫出一款殺傷力十足的狗糧文案。一、明星同款版「官宣」今年超級火的官宣體,簡單的兩個字,濃濃的情意。
  • 「別曬了,你家娃真的不好看」,你覺得朋友圈曬娃,會妨礙他人嗎
    作為一個媽媽,也會偶爾在朋友圈曬娃,曬娃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就我個人而言,是覺得寶寶的某個瞬間很可愛,或者很好笑,再或者覺得穿著某件衣服很好看,通常曬娃就是出於這幾種心態。「別曬了,你家娃真的不好看」,媽媽曬娃,朋友點評
  • 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別再瞎猜了,真正的原因在此
    前幾天筆者看過幾篇文章,裡面羅列了一大堆的論點去讚美不發朋友圈的人,又是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極其優秀,不發朋友圈的人充滿了自信,有錢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可翻開自己的朋友圈看了看,筆者有些疑惑了,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朋友A:在小區樓下開了間快餐店,平時飯點比較忙,其餘時間都比較清閒。一年幾乎看不到他發朋友圈。朋友B:已婚海王一名,不曬車不曬表,收入不算高,偶爾健健身等等,但是朋友圈也從來沒見他發過。
  • 微信整頓「朋友圈曬英語打卡」,你是開心還是難過?
    朋友圈有人曬娃、曬飯、曬閨蜜、曬旅行、曬自拍、曬加班……還有一群人,他們在—— 曬學習。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英語打卡」變成了一種潮流和趨勢。有練英語閱讀的:有練英語口語的:每到晚上的時候,單詞、口語、閱讀各自為陣,開始霸屏朋友圈,營造了一種「全民都在學英語」的氛圍。但是注意啦!
  • 對不起,你朋友圈曬的Chanel月餅,是假的
    朋友圈裡劃一下都能刷出好些月餅微商曬月餅早變成了大家一個日常其中還不乏借曬月餅暗藏虛榮心的什麼燕窩月餅魚翅月餅蟲草月餅的有人還曬起了買不到的大牌月餅但曬這個可要小心了別炫耀個A貨還覺得自己倍有面呢#圍笑臉首先澄清一個誤區
  • 寶媽在朋友圈「刷屏曬娃」,遭朋友吐槽:不是誰都喜歡你家孩子
    所以很多家長都選擇通過手機,記錄下來並分享到朋友圈孩子的成長動態。有了孩子之後,尤其是寶媽的朋友圈,完全成了一個曬娃的「基地」,被孩子的動態佔滿。但在朋友圈頻繁曬娃,對看到動態的人來說並不是都能接受的,會引起了別人的不滿。
  • 女子朋友圈曬照片 催款人順著照片找上門砸車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朋友圈刷屏曬照,曬自拍、曬美食、曬旅遊……最後收穫朋友們一致點讚,留下美好的回憶。那種感覺真的挺好~!  不過,你永遠不知道照片洩露,會給你帶來什麼危險……  遼陽劉先生的母親,平日裡喜歡在朋友圈曬曬家裡的幸福事。
  • 「別曬你家醜八怪了」,朋友圈曬娃遭「嘲諷」,寶媽曬娃有錯嗎?
    幾乎每天打開朋友圈,相信很多人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不是什麼產品又火爆全球了,就是各種花樣曬娃,再加上名車名表,朋友圈可謂「豐富多彩」,不少人反應「讓人看了就倍感壓抑」。 然而,同學乙卻對同學甲的刷屏曬娃娃有了另一番見解,她在同學甲的朋友圈下留言,並且是每一個動態都留了一樣的評論:「別再曬醜八怪了,謝謝!」
  • 你的朋友圈裡沒有人,全都是人設
    接著很快發現她每天都在朋友圈曬甜蜜的戀情,曬美食,曬旅行,曬在健身房打卡,工作到深夜為自己鼓勵加油的正能量的照片…… 直到前幾天,和她越出去見面時,擁有完美「人設」的阿晴向我翻開了硬幣的另一面。
  • 中青報:在朋友圈曬書就是「裝」嗎
    原標題:在朋友圈曬書就是「裝」嗎 讀完新買的詩集後,覃用了10分鐘在手機上狂敲屏幕,刪刪改改寫出上百字的讀後感,但幾番猶豫之後,她還是將這條未發出去的微信朋友圈動態刪掉了。 「我現在都不敢在朋友圈曬讀書了,怕朋友說我『裝』。」覃無奈道。
  • 人窮的時候,這些「東西」別曬到朋友圈
    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發朋友圈,因為「朋友圈裡,也許沒有真心朋友」!特別是人窮的時候,就少發朋友圈吧,以下幾樣「東西」,千萬別發,對自己沒好處。1、自己的「傷口」。一個人窮的時候,總是曾經受過傷,說多了都是淚水。但你要忍著,別到處揭開自己的傷疤。你的朋友圈裡,可以發開心的事情,但落魄的事情,就別發了。比方說,你窮到需要借錢度日,發朋友圈借錢,別人只是「繞到而過」,假裝沒有看到,不會 幫助你。甚至在背後,會說「看看那個人,現在倒黴了,活該」。傷痛要自己扛,而不是和 別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