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餐飲界的馬雲--白老師,拍的中國美食竟然比舌尖3還地道!

2020-12-12 小楠說八卦

中國的街頭美食文化歷史悠久,在很多人的記憶深處都會保有幾樣街頭美食,這部記錄好就好在,他非常尊重我們的街頭文化。這種態度值得肯定。出色的美食拍攝鏡頭,準確的飲食文化傳達,優秀的攝影構圖手法。慢鏡頭的使用和背景音樂的穿插恰到好處。白老師一直給人和藹親切,吃東西很美味的感覺,美食介紹不主觀無偏見這在韓國美食綜藝裡很少見了。關鍵人家為了在世界各地方便點菜,學習中文日文英文的精神值得每一個吃貨學習!差點以為白叔是中國人了!比起舌尖上的那種食物崇拜來講,我更喜歡這部接地氣的隨意的街頭美食鬥士,舌尖精緻的稍顯作秀,對食物本身的理解成了一種信仰,而不是飲食本身。

又一慢綜藝 早就有人該拍街頭了 油管都地氣一遍了啊拍的真是好啊 不愧是tvn啊 絕對十年內會繼續有人看的 舌尖太央視了 該接地氣了吧 看看人家 油管熱點加tvn電視優點 加紀錄片加真人秀 拍攝剪輯 多接地氣又專業 又好看好吃好聽 又有歷史.白胖子真的是個非常專業的吃貨,精通烹飪技巧,對美食懷著開放之心,而不是韓國人偏執自大。光這兩點已經讓我非常欣賞了。拍攝角度非常煙火氣,貼近大眾生活,準確把握到每個地區美食的集精華大成之所在是街頭,是地道的百姓日常,而不是一上來就奔著最豪華的飯店酒店,最資深的廚師。討厭舌尖這種強調專業精英的風格,成績卻直線下降,只留下華麗的鏡頭,內容空洞無力。相比之下,陳曉卿老師真的算不上大師了。

這一部《街頭美食鬥士》(又譯《街頭大胃王》)完全是吃貨小夥伴的福音!這部將中國《舌尖上的中國》和日劇《孤獨的美食家》融合到一起的綜藝才播出了三期,就已經在豆瓣上得到9.4的高分評價,無數網友點評想跟隨白大叔逛吃逛吃~.韓國餐飲界的馬雲--白老師,背著雙肩包走在成都夜晚的街頭,直奔成都夜市。用心的攝影、剪輯和配樂,讓整個節目都透著一股子俏皮又瀟灑的別致感。同一條街道,白晝與黑夜,全然不同,倒放的創意,讓食物的科普變得趣味橫生。如果說是節目組把街頭美食拍出了小清新的浪漫和接地氣兒的生活氣息。那麼白老師就是讓觀眾感受到「吃」的魅力的靈魂。

烤羊肉串,炸土豆,雞蛋炒麵,紅糖發糕,豆漿,豬肉鍋魁,麻婆豆腐,回鍋肉,肥腸粉(+冒節子),擔擔麵,魚香茄子,宮保雞丁,腦花豆腐,(豬皮湯,沒吃到,23333),花茶,豬腳拼鴨肉蓋飯,麻辣串兒傳統鍋(+花甲)……這些還只是67分鐘第一集成都篇中裝進白鍾元的胃中的食物,他真的是除了吃就是吃啊。我的口水和羨慕的心,萬分期待香港篇!

真的很感謝白叔能把中國的美食拍得那麼好。看到有些彈幕裡說這個拍得比舌尖好,這我就不能怎麼認同了。外國人拍中國的美食,只能拍出來食物的色香味。但中國人拍自己的美食,除了色香味,更多的是我們中國人藉由美食而傳達出來的情感,即使經由多少年也不會改變。這部綜藝著實是一部好綜藝,白叔沒有站在國家的角度上對食物有所偏頗,而是以一個美食家的角度來公正的評判每一樣食物。沒有嘉賓,至始至終都只有白叔一人行走在各個地方,隨心所欲,看到什麼想吃的就坐下來細細品嘗。這大概也是這部綜藝最打動我的地方。ps:裡面的配樂也真的是很合時宜

大叔很可愛(也很能吃),對中國美食了解頗多 成都那一集,可以看出真的沒有去網紅店子 ,而是隨意的街頭小攤 比較吸引我的兩點: 和舌尖比真的很綜藝範兒(畫風不如舌尖精緻,但也饞人),配樂是歌舞廳感與交響樂交織,輕鬆好玩。 每一道菜端上桌再倒放製作過程與醬料來源這一點別具一格。

1、白叔三連:「多少錢?來一份!好吃!!!」 2、剪輯自帶鬼畜光環,鏡頭好cult;神配樂,搞得笑點好密集,容易嗆飯。3、白叔吃起飯來太香,這才是孤獨的美食家最該有的樣子,看他吃飯就很下飯——嗯嗯別說了我再添兩碗。

拍的真是太好看了,老白就像你身邊的街坊大叔一樣親切,知識淵博又無比幸福的詮釋了吃貨的真諦。攝影后期剪輯音樂全都一流水準,這是一部邊咽著口水又停不下來的美食攻略。製作相當精良,看出來節目組做了很多功課,再加上白老師渾身幸福快樂喜慶簡直要溢出屏幕的吃貨專屬的人格魅力,所以給五星。另外聽韓國人講中國飲食非常有意思。

在《街頭美食鬥士》節目鏡頭裡面最可貴的是:不論多麼普通、日常的食物都顯得很誘人和美味。即使它從不用「料理」、「食材」這樣的專業詞彙,但在熱愛美味的白大叔面前,「食物」兩個字就已經足夠了。不知道此刻的你是不是也看餓了,如果餓了就勇敢的去吃吧,畢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啊。五星推薦了!TVN真的超級會拍!主角是一個男人+無數街頭小吃,第一集去的成都,第二集去的香港,白老師不僅中文10級而且很會吃+很懂飲食的來源。拍攝沒的說,後期剪輯很獨特(BGM基本都是古典or搖滾,想像一下它們配合著街邊小吃的感覺)!做飲食的過程收音都是ASRM級別的,CG也很棒

相關焦點

  • 豆瓣9.5,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很地道
    最近君君就看了這麼一檔韓國拍的中國美食綜藝,你看到心裡可能有點打鼓,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能地道嗎?   你還別說,人家還真的識貨。   來到成都的寬窄巷子,他卻路過旅遊景區走到附近的小巷子裡尋找美食。   大家都知道,真正地道的美食才不是景區裡,於是彈幕立刻刷了一波,「白社長,很懂嘛。」
  • 《舌尖3》糊了之後,這個韓國男人把中國美食搬上了真人秀
    最近,白鍾元的一檔美食綜藝又成功吸引了網友們的注意。但作為韓國餐飲界的大拿以及一枚頂級「吃貨」,白老師可不止這一檔美食節目,包你們看完吃嘛嘛香。韓國美食屆的大拿白鍾元把中國美食搬上了自己的綜藝節目,多視角記錄他尋找世界各地街頭美食的過程與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3》拍河南美食胡辣湯卻選擇在杭州拍,原因很尷尬
    胡辣湯可是很多小夥伴從小到大早餐必吃的美食,最近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也把這道美食搬上了熒幕,很多人在感慨之餘發現,胡辣湯命名起源於河南,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卻要在杭州拍攝呢?其實拍攝紀錄片是一個細緻活,選材的時候要兼顧很多別的因素,不能光因為這個食物好吃就把它列為候選,之前兩季的舌尖就曾經想過拍攝胡辣湯,但是後來放棄了,因為這種食物不好做、也不好拍。
  •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心態有了,那麼到哪裡去尋找美食呢?在《街頭美食鬥士》第一集成都篇裡,白老師給大家劃出了重點,去稍稍遠離遊客聚集的小巷中尋找。所以,在人潮洶湧的知名景點寬窄巷子看完熱鬧後,白老師更願意來到安靜的街巷,吃上一碗飄著紅油的肥腸粉;在曼谷,白老師跟當地人一起排隊,一同拼桌,只為吃一碗最地道的豬肉米粉;到了東京,白老師更是搭乘地鐵,沿著山手線一路吃吃吃。
  • 力壓《舌尖》的韓國白鍾元美食新作《街頭大胃王》之中國美食行!
    相信了解韓國節目,了解韓國美食家的肯定知道「白鍾元」這個人,絕對是韓國最火美食綜藝人,當然不止要做得一手美食和好舌頭,更要極具綜藝表現力能做得一手好綜藝,兼具兩者,白鍾元得以脫穎而出廣受歡迎白鍾元的韓國美食節目有一籮筐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白鍾元的三大天王》,相信好多朋友都看過吧,優酷現在還有資源哦
  • 廣州拍美食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穿街走巷帶你覓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      據廣州日報報導:香噴噴的彈牙雲吞麵、回味無窮的叉燒飯、令人稱道的一盅兩件……昨日,由廣州市荔灣區文聯、廣州荔灣發布、荔灣區旅遊諮詢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品味舌尖,分享西關」論壇暨「至味西關」紀錄片開機儀式在荔灣區舉行。《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等美食大咖聚焦西關美食,與網友開展互動,熱議荔灣美食特色。
  • "風味"與"舌尖"為何出眾 陳曉卿拍美食"奔著肉去"
    原標題:陳曉卿拍美食「奔著肉去」 我會特別實在地告訴他,從我2011年開始做『舌尖』到今天,我從來不會告訴別人什麼東西最好吃,我只會告訴大家現在吃到的恰恰就是好吃的,告訴大家一日三餐背後有多麼不容易。」日前,在騰訊媒體研究院聯合中國傳媒大學打造的IP課上,陳曉卿總結《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成功經驗時說。
  • 《舌尖上的中國3》沒看夠?「古早味」的泉州美食在這裡
    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但是似乎跟人們期待的不一樣。最近更是口碑一路下滑,引起人們的熱議。不少觀眾吐槽《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味道」變了,節目效果上不再如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評分分別是9.3分和8.4分,而第三季則下滑到5.0分。《舌尖3》第二集中出現的3道美食固然也是泉州的代表性美食。但是除了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外,泉州還有很多極具地方特色,不容錯過的美食。
  • 韓國人拍中國美食,好評率一大片,豆瓣高達9.4分!
    說到關於美食的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個出來打頭陣。標誌性的BGM一起,味蕾就自動回憶到獨屬於中國的油鹽醬醋香味裡,說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也毫不為過。韓國那邊最近也出了一檔關於美食的節目:《街頭美食鬥士》令人驚訝的是,這檔綜藝中的美食都是來自於中國。因為這個原因,它擁有著不小的關注度。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3》時隔4年暖心回歸,在許多人胡吃海喝的春節假期裡,依然看餓了一幫觀眾。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泉州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蹤影?繼蘿蔔飯登上《舌尖2》後,在昨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人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兩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線糊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流下口水。
  • 不下飯的《舌尖3》已播4集,美食拍的毫無食慾,卻火了一口鍋
    《舌尖3》在大年初四開播了,這個大家都知道伐?人家slogan說「大年初四開菜」,作為吃貨,肉肉還特意挑著播出時間吃晚飯,結果第一集播完,我一臉懵筆;第二集播完,我一臉尷尬;第三集播完,開始懷疑人生,確定這是《舌尖3》?
  • 大學生村官拍《舌尖上的高郵陽春麵》
    圖為資料圖高郵陽春麵一直是揚州特色美食之一。昨天,有網友報料,一段主題為《舌尖上的高郵陽春麵》的視頻在朋友圈流傳,引發不少高郵人對家鄉味道的想念。點擊量3萬多《舌尖上的高郵陽春麵》躥紅「高郵醬油麵出紀錄片啦!」昨天,記者在朋友圈看到,一段名為《舌尖上的高郵陽春麵》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出自微信公眾號「我愛高郵」。截至昨晚8點,閱讀量達7188條。
  • 吃喝玩樂在韓國之帶你體驗舌尖上的韓國美食文化
    吃喝玩樂在韓國之帶你體驗舌尖上的韓國美食文化想知道韓劇裡經常出現的塞進嘴裡還在動的新鮮章魚是什麼味道嗎?想知道到了韓國之後哪裡能吃到韓國最全的小吃嗎?想知道韓國的美食文化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體驗舌尖上的韓國文化吧!
  • 韓國「美食」,舌尖上的一言難盡
    本文,就是想從一個原裝純正中國胃的角度,心平氣和的擼一下在韓國吃過的那些記憶比較深刻的當地料理。還有,我們要說的是韓國當地的料理,並不是中國大部分韓餐廳裡根據中國人的味蕾喜好多多少少做過一些改良的韓式料理。如果我對某種食物的感受和你不一樣,還請不要衝我扔高麗參部隊火鍋就從讓我感受最複雜的部隊火鍋說起吧。
  • 韓國的這個美食節目,堪比「舌尖上的中國」,被這些成都小吃徵服
    對於吃貨們來說,美食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是好吃的東西誰都喜歡吃,而且我國的美食那麼多,我們也是毫不吝嗇的介紹給外國的朋友們, 如今有很多老外也愛上了中國的美食,比如說這個韓國的美食節目,就來到了我國的成都和香港等地進行拍攝,拍攝的流程,攝像的技術,以及後期的製作,都堪比我國的美食大片
  • 如果拍《舌尖上的韓國》,會是什麼樣子,一集泡菜就全劇終?
    2012開拍的《舌尖上的中國》陪著我們已經7年了,在這7年裡帶著我們走進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感受著祖國各地的美食文化,把我國的地方特色美食傳遍了全國,傳遍了世界。如果韓國人也模仿著中國翻拍一個節目《舌尖上的韓國》那會會是什麼結果呢?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2018年02月23日 11:05   來源:東南早報
  • 《舌尖2》引爆美食之旅 旅行社紛紛推出美食團
    《舌尖上的中國2》引爆「美食之旅」,旅行社紛紛推出美食團帶上「舌頭」一起去旅行吧!最近,《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各地美食趁勢火了起來。「看到第三集,不僅觸動了我的味蕾,還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片中除了美食外,各地人文風俗、自然景觀也讓人神往,我好想出去旅行吃盡各地美食啊!」在杭州潮王路一家證券機構工作的黃小姐說。去泰國尋訪米其林餐廳、去韓國追韓劇裡的烤肉店,一邊吃地道的美食,一邊欣賞自然風光……氣溫逐漸回升,美食之旅正在開啟。
  • 看看日本人拍的「舌尖上的中國」是如何饞哭島國網友的
    很多網友在看到《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後都忍不住這樣吐槽。果然眾口難調,國人期待已久的這場「饕餮盛宴」,最終在高收視、低口碑中收官。在視頻中,一碗普通的牛肉麵被拍得極其誘人,旁白裡還用了美食番最愛的「描述體」——「藥膳般的湯裡散發著濃香,香菜和牛肉(完美契合)」。
  • 大學生想展現家鄉美食 拍《舌尖上的石碼》走紅
    導演反覆拍攝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透了大江南北,近日,兩集由福建農林大學大三學生拍攝的視頻短片《舌尖上的石碼》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瘋傳。  記者在網友「舌尖上的石碼」和「想要攝影的BAMO」的微博上看到,有關《舌尖上的石碼》的視頻短片共上傳了兩集,第一集播的是「滷麵,滷香」,時長8分多鐘,第二集播的是「燒仙草」,時長7分多鐘。這兩集視頻短片介紹了漳州市龍海石碼鎮的特色小吃——滷麵、滷香和燒仙草。短片展現了極具閩南特色的滷麵、滷香和燒仙草,從食材的選用到配料的製作,再到石碼人的生活方式,都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