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國家高端智庫論壇發言摘編

2021-01-10 中國軍網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國家高端智庫論壇發言摘編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研究員 蔡 昉

美國對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大打貿易戰,不僅是一種針對他國的霸凌行為,而且極大地危害著全球經貿秩序,造成巨大的負外部性,旨在阻擋甚至逆轉經濟全球化。然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和獲益者,所以,這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國際關係中的霸凌行為也不可能使自己「再次偉大」。

當前這一輪經濟全球化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的全球化,以往從未有過。

首先,貿易不再是東西之間、南北之間割裂下的發達國家內部貿易,而是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依據比較優勢進行的貿易。例如,高收入國家向中低收入國家出口的比重,從1990年的12.9%提高到2017年的29.1%,進口則從14.8%提高到34.2%。

其次,經濟趨同現象第一次發生。1990年至2017年期間,從各收入組別的平均水平來看,低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偏下國家和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實際增長速度都顯著高於高收入國家。結果是中低收入國家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2%提高到35.3%。中國在中低收入國家GDP總量中的佔比,則從9.9%提高到36%。全球經濟趨同也創造出全球減貧的顯著成績。

美國和其他高收入國家也從全球化獲益。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和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使資本所有者,包括跨國公司、全球投資者和華爾街金融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美國製造貿易爭端並不斷升級,試圖打擊中國經濟,阻撓中國的發展,必然極大損害世界經濟增長,甚至可能使世界從迄今為止取得成就上倒退。美國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巨大負外部性,在傷害其他國家之後,終究會形成反向的影響,必然使美國經濟反受其害。

美國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傷害世界經濟增長,乃至阻擋經濟全球化不得人心。美國不斷升級貿易爭端,會給世界經濟帶來破壞作用,不僅造成中美雙方損失,也直接傷害其他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這種行徑必然激起各國的反對,維護國際經貿秩序、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發展中國家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不想戰、不怕戰,以戰反戰是合理的做法。同時,做好自己的事情,推進改革,用改革紅利穩定增長,用社會政策穩定民生,進一步對外開放維護經濟全球化。

「美國吃虧論」本身就是彌天大謊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研究員 李 揚

美國有人就中美之間巨額貿易逆差發難,聲稱美國每年都要「輸給中國5000億美元」「美國損失了數百萬製造業崗位」等等。就其本質而論,「美國吃虧論」不過是十餘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時風靡一時的「全球經濟失衡」概念的世俗版而已。

將美國出現貿易赤字視為美國「吃虧」,本身就是彌天大謊:

首先,國際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國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該國國民超出本國的生產能力,享受了更多的物質財富,由於享受了質量高、價格便宜的產品和勞務,該國國民的福利得到顯著增進。

其次,貿易赤字偶一為之,固然可以增進國民福祉,但若長期化,則對經濟發展不利,因為,該國最終必須實實在在地拿出本國的真金白銀去平衡貿易赤字。然而,此處所說的負作用,對美國並不適用,因為,美國用以交換別國財富的,只是美國中央銀行的紙質憑證,甚至,用美國經濟學家L·蘭德爾·雷的說法,只是「在計算機上多敲了幾下鍵盤」,充其量只是在帳務本上增加了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債務。

再次,債務如果積累,對一國長期發展不利,因為,債務國最終仍須拿出真金白銀予以歸還,而且還要帶上利息,這些都是對本國財富的扣除。然而,這一弊端再次不適用於美國,因為,美國仍然可以用其央行的鈔票或在其央行的計算機上多敲幾下,去平衡其高達天文數字的對外債務。

以上種種,恰如L·蘭德爾·雷在當下風靡美國的《現代貨幣理論》中直率指出的:「整個世界被美國耍了兩次:一次是美國用美元過度進口,另一次是美國用美元支付債務利息。」「美國向外國人支付的利息率和利潤率極低,卻因為持有國外投資的債權獲得高額的利息和利潤。」

顯然,要知曉「美國吃虧論」之謬,我們不僅要列示美國從長期貿易逆差中在實物層面獲得的巨大好處;還要分析其貨幣金融體系對其實物層面的國民經濟操作給予的支持;更要條分縷析,揭示出該國利用其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特殊地位,將其實體經濟和貨幣金融體系彼此映照、相互支撐,並據以形成由其主導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由此獲得的獨一無二的超額利益。

霸凌政策無助於解決美國發展失衡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吳白乙

「道不辯不明,理不爭不清」。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雙方對經貿問題存在不同見解本屬於正常事態,可以通過平等協商來加以解決。但美方卻一再動用加徵關稅等非理性手段,竟然將自己描繪成貿易受害者。其荒唐說法不僅罔顧事實,也不合乎國際經濟交往的正常邏輯。

近年來,美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以及貿易赤字不斷攀高。一方面,勞動密集型、中低端產業加速向國外轉移,甚至中高端製造業的部分生產環節也通過外包形式分配到東亞地區;另一方面,美國低技能勞動者在承受產業空心化帶來失業等後果的同時,也享受到廉價消費來自全球各地進口產品的好處。說到底,是美國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技術資本拿到了全球化紅利的大頭,而普通消費者也能從國外低工資勞動中得到一定的受益和補償。

美國政府把著力點放錯了地方,沒有專心致志地清理國內積弊及其背後的制度成因,而是將國內問題國際化,向貿易夥伴國家發難,一味地將其產業競爭力下降和部分社會群體的貧困歸咎於後者的發展和全球競爭,甚至採取加徵關稅、限制投資、技術封鎖等惡劣手段進行極限施壓。

美國挑起貿易戰將給美國企業和家庭帶來生產、生活成本的實際升高,就業崗位進一步減少,破壞既有的全球價值鏈,造成美國商品外部市場份額降低等嚴重後果。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頑固推行貿易霸凌政策,不僅無助於其變得「再次偉大」,反而會使企業、百姓深受其困。

相關焦點

  • 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貿易戰沒...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中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在6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專家學者們表示,美國無視中國多年來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改善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對中國作出諸多不客觀的負面評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必將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
  • 貿易霸凌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
    作者:本報記者 曹元龍 張斐曄 何思陽   6月5日,主題為「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的主持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 社科院美國所所長被舉報剽竊,真有其事還是公號炒作?
    齊魯晚報訊(記者 範佳)6月10日,微信公號「太陽照常升起」「慕峰」發布一篇聲明稱, 社科院美國所所長吳白乙剽竊其公眾號觀點。聲明中說,6月2日,「太陽照常升起」公號發表《深度全球化與中美之爭》一文,此文直接準備時間超過4個月,其中僅對Fortune 500 數據整理,就花費了慕峰超過3個月的休息時間。「對一個只有業餘時 間可以寫作的人來講,可謂字字艱辛,誰都無法了解其中的難處。該 文包含我過往十餘年工作與閱讀的思考,同時也有對我國社科學界不 思進取的批評。」慕峰在聲明中說。
  •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來源:《求是》雜誌認清本質 洞明大勢 鬥爭到底——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一、中美經貿關係是「零和博弈」嗎?
  • 回顧發展 總結經驗 探討問題 尋求出路 2018年全國社科院系統社會學所長會暨青年論壇在成都舉行
    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2018年全國社科院系統社會學所長會暨青年論壇」在成都舉行。
  • 真理愈辨愈明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 傅瑩出席紐約大學「中美論壇」
    傅瑩出席紐約大學「中美論壇」 (1/3) "← →"翻頁
  • 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
    新華社首爾5月25日電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田明針對持續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當前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轉折。中美經貿關係的主題是「互補」,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並不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性加強而互補性下降。他認為,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方面基於「301調查」提出的500億美元加稅清單很有可能落地,中國需認真對待。
  • 第三屆清華全球發展論壇:中國對美應堅持鬥爭與合作並存
    論壇開幕式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致辭中指出,此次論壇以「新時代的中美關係與全球發展」為題,討論當前全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和學術意義。在「新時代的中美關係」專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中美關係發表意見,強調新時代的中美關係競爭性、複雜性增強,中國應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努力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資中筠在點評時指出,未來中美關係發展取決於各自內部,中國應在堅持和國際接軌的同時,發展出自己的解決世界問題的道路,重視科技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學習歐洲先進經驗,持續提升自身實力。
  • 中方重點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十問 稀土、聯邦快遞都談到了
    如果美方想通過極限施壓、升級貿易摩擦的方式,逼迫中方屈服作出讓步,那是決不可能的。經貿摩擦對美方影響不大? 中方:貿易戰沒有贏家問:美方稱,在中美經貿摩擦之中受損的主要是中方,對美方的影響不大,您對此怎麼看?答:貿易戰沒有贏家。
  • CCG智庫動態季度回顧(5月-7月)
    ■ 5月16日CCG理事長出席2019當代中國與世界論壇:與各方專家共同探討亞洲國家的治國理政5月16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博士應邀出席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承辦的2019當代中國與世界論壇,並於亞洲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分論壇上,就命運與共的亞洲未來為主題進行發言探討
  • 中美經貿合作,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專家解讀來了!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欄目報導)6月2號至3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帶領中方團隊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美方團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了磋商。雙方就落實兩國在華盛頓的共識,在農業、能源等多個領域進行了良好溝通,取得了積極的、具體的進展,相關細節有待雙方最終確認。
  • 第七屆中山大學自貿區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
    近日,由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廣東省重點智庫)主辦的第七屆中山大學自貿區高端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辦。論壇以 " 制度集成創新與高質量高標準自由貿易港(區)建設 " 為主題,中國社科院、商務部等單位相關領導和專家,復旦大學、海南大學等國內高校(包括中國高校自貿區研究聯盟成員)的知名學者,以及國內 21 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代表共同出席,圍繞制度集成創新與高質量高標準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新思路與新舉措,為中國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出謀劃策。
  • 《國家智庫》特邀專家於洪君:中美關係發展態勢與雙方的歷史責任
    6月30日,由美國卡特中心、《環球時報》社、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年第五屆中美青年學者論壇」正式開幕。本文為於《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特邀專家、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長於洪君在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授權中美印象進行發表。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5月9日、10日、11日連續刊播題為《談談打打,或許成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關稅大棒損人害己》《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等4篇有關中美經貿摩擦評論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陸續轉發。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1)
    (原標題:(「中美經貿摩擦」白皮書)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 新華網評中美經貿摩擦:讓「投降論」成為過街老鼠
    眼下,全球正密切關注由美方霸凌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動向。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此,絕大多數中國人立場和決心非常堅定,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無數事實表明,中美經貿摩擦以及中美在其他問題上的角力,本質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中國站在國際道義和時代潮流這一邊。「投降論」者無條件吹捧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霸凌政策以及強權政治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將中美貿易戰的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指責中國「恩將仇報」「不具有抵抗美國貿易霸凌的合理依據」,是阿諛奉承的諂媚之舉,是顛倒黑白的荒謬之論。
  • 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怎麼理解?
    2月15日,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北京釣魚臺落下帷幕。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帶領各自團隊,在此前華盛頓磋商的基礎上,展開了新一輪的磋商。中美經貿磋商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兩天時間裡,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對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實施機制等共同關注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並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了具體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