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2020-12-13 央視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5月9日、10日、11日連續刊播題為《談談打打,或許成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關稅大棒損人害己》《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等4篇有關中美經貿摩擦評論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陸續轉發。

5月9日至12日,《歐洲時報》德文網、英國Al Araby TV(英國Al Araby電視臺)、義大利Radio We電臺網站(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德國Tagesschau 24(德國每日新聞24電視臺)、《德中匯報》德文網、《俄羅斯報》網站、奧地利ORF2 Bundesland(奧地利廣播公司第二頻道)、葡萄牙裡斯本彩虹調頻臺網站、捷克NovaTV Czech HD(捷克Nova電視臺)、捷克Prima(捷克Prima電視臺)、斯洛伐克TV Markiza(斯洛伐克馬基薩電視臺)、土耳其經濟觀察網、阿爾巴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網站、日本Record China網站、日本Niconico網站、日本Oricon網站、日本NewsCollect網站、韓國OBS(韓國京仁電視臺)、印度《每日晨報》網站、伊朗即時消息網、伊朗人民之路網、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網站、巴基斯坦中巴友誼網、約旦環球電臺facebook帳號、尼泊爾Capital FM92.4都市調頻臺網站、緬甸意見領袖媒體facebook帳號、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巴西聖保羅世界中波臺網站、奈及利亞《領導者報》、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北歐時報》網站、歐聯華文網、《非洲時報》網站、西非在線網、日本華商網、《香港商報》網站等數十家境外媒體廣泛轉發。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也刊發了相關文章。

《國際銳評:談談打打,或許成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內容如下: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星期三(8日)宣布,擬於本周五(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對此,中方迅速做出回應,指出升級貿易摩擦不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對此深表遺憾,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將中美雙方的聲明對比一下,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美方聲明裡上調關稅的內容與其前兩天釋放的信息差不多,但重點在於「擬」,也就是「打算」。既然是「打算」上調關稅,這意味著將來也不排除有改變主意的可能性。

二是中方回應很快,大約兩個多小時後即作出反應,言簡意賅,但態度明確堅定。中方80多字的聲明,包含三層意義:首先,指出美方此舉的負面影響「不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接著表明中方態度:「深表遺憾」;隨後,中方亮出行動「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當然這個前提是「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

在中美即將舉行第十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之際,雙方發表上述聲明,耐人尋味。美方的施壓要價意圖明顯,而中方回應迅速、態度淡定,說明中方早有準備,體現出一貫原則立場,即: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從中,人們應該看出:談談打打、邊談邊打,或許已成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模式與常態。

從去年2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中間也多次出現過反覆。這一次,雙方還沒有開談,美方就突然宣稱要升級關稅,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類似的情況以前多次出現過。中方早已見怪不怪了,自然會從容面對,見招拆招,該談就去談,該反制就反制。

事實上,在宣稱要升級關稅時,美方還對外表示:雙方仍有機會達成歷史性協議,並說雙方正在籌備協議達成後兩國元首的會晤。這看似矛盾舉動的背後表明:中美雙方正通過談談打打這種解決經貿摩擦的模式和常態,不斷地調整接觸,來縮小分歧,擴大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就不難理解面對美方的關稅施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為何仍決定應邀赴美,參加9日至10日舉行的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了。這不是中國害怕了,甚至要被迫做出讓步,而是中方早就洞察並適應了談談打打這種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常態,因而不為一時一事所擾,反而能從更高層面把握磋商進程的大方向。

通過談判解決矛盾分歧,是中方一貫的原則立場。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已歷經十輪,雙方在貿易採購、結構性問題、實施機制等方面已取得諸多實質性進展,很不容易,需要加倍珍惜,但同時仍有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因此,在第十輪高級別磋商結束時,雙方約定,本周將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一輪磋商,繼續討論。儘管美方不按常理出牌,給此輪磋商製造了極大困惑,但中方不能因此受影響。按計劃赴美磋商,是中國對談判規則的尊重,也是對過去16個月雙方達成共識成果的尊重。

中國人做事講究理性而不是任性。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結構、經濟制度也大不相同,雙方經貿存在摩擦是很正常的,磋商過程中出現各種波折也在意料之中。

如今,美方稱要升級關稅,說明它現在變得有些焦躁了。儘管美方反覆稱中國在為美國關稅買單,但美國議員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比如,共和黨參議員詹姆斯·蘭克福德稱,美國進口商目前已向政府支付了超過160億美元的關稅,關稅的承擔者並非中國出口商,而是美國公司。

相比之下,中方對中美經貿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與艱巨性有著清醒認知,不會因一時一事而偏離原有軌道。過往經驗證明,硬性打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而且,越是有分歧,越是要當面溝通,中方按計劃赴美磋商,就是要解決彼此的關切,推動談判重回理性的軌道。

更重要的是,中國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大國關係事關全球戰略穩定,中美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肩負著重要責任。一年多來,中美經貿摩擦不僅損害了兩國利益,也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分別下調了0.2%和0.1%,至3.5%和3.6%。

每當中美經貿磋商傳出積極信號時,中美及全球股市就會得到提振,而每當磋商遇挫受阻時,股市就必然出現振蕩。這反映出,中美握手言和,全球都會受益;中美談判破裂,全球勢必受到拖累。

面對美方關稅施壓,中方依然從容赴約,這既是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負責任,也是在維護世界各國民眾的發展利益,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更多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很快,中美第十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將在華盛頓舉行。中方依然會一如既往盡最大努力、以最大誠意推動磋商重回正軌。不過,談判是雙方的事情,需要美方相向而行,才能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美方早就清楚中方的底線所在,那就是:對貿易戰,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中國也願意採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雙方分歧,但合作的底線是不得損害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

無論未來兩天磋商結果如何,中方都會從容淡定地面對一切可能性,繼續辦好中國的事、走好自己的路。過去16個月,中國經濟、社會和民眾心理早已在美方不斷升級的關稅戰中經受住了考驗,抗壓能力大大增強,更何況現在有利於中國的積極信號更多了。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抵擋住任何風浪,並在與風浪的搏擊中變得更加堅韌,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的發展合作機遇。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此文: 

《俄羅斯報》網站5月9日轉發

日本Record China網站5月9日轉發

香港《大公報》5月10日刊發

香港《文匯報》5月10日刊發

《國際銳評: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內容如下:

美國聯邦眾議院星期二(7日)通過所謂「2019年臺灣保證法」和「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這是美國再次利用臺灣問題粗暴幹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和平發展的一次極其危險的政治行動,再次暴露出美國某些勢力玩弄政治的極其惡劣行徑。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嚴重損害中美在重要領域的合作、嚴重危及臺海和平穩定。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1979年1月1日,在美國總統卡特任期內,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在今年中美建交4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卡特先生就曾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警告說,在兩國關係進入敏感時刻,雙方任何誤判、誤算以及不遵循精心制定的行事規則的做法,都將產生「世界範圍災難」。美國會的政客們必須清楚,任何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行為都將是一條死路。因為:它已經犯了三大嚴重錯誤:

錯誤之一:徹底損害了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發展的基礎。當今世界,國與國的交往都須遵守一定的原則和準則,這是雙邊關係得以維繫、穩定和提升的基礎。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政治力量,兩國關係基礎越穩定、越牢固,就越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這一基礎早在有關中美建交的三個聯合公報中加以明確,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眾議院將之前「對臺灣關係法」升級到「臺灣保證法」,企圖與臺灣提升只針對主權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這完全背離了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了基本的國際法準則和國際義務。如果失去這一基礎,發展中美關係還有什麼可支撐呢?!

錯誤之二:企圖用打「臺灣牌」來試探中國底線。中美關係一出現波折或困難,臺灣問題總會被美國搬上桌面,作為談判、要挾、遏制中國的籌碼。這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客慣用的伎倆。坐在談判桌前的兩國,手握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為各自國家爭取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臺灣問題從來不是、將來也絕對不會是解決中美關係的一個籌碼。因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事關中國國家核心利益、十四億中國人的民族尊嚴和感情,由不得任何外來勢力插手幹涉,更不能拿來交易。可以正告美方的是,企圖用臺灣問題試探底線,沒有未來。

錯誤之三:造成臺海局勢動蕩,危害地區和平穩定。2018年以「臺獨」為理念的民進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失了氣勢,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景黯淡。美方在這一敏感時刻祭出「臺灣牌」,試圖給「臺獨」勢力一棵救命稻草。某些美國政客應該認真拜讀卡特先生在《華盛頓郵報》的那篇文章,認識到如果臺灣問題處理不當,有上升為地區衝突的可能性,給世界帶來災難。此話並非危言聳聽。

今年4月,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曾打電話給卡特先生,向這位前總統請教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據報導,卡特的建議之一就是「別打仗」。如果美國政客們試圖突破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最後紅線,包括派軍艦登陸臺灣,那就將是中國統一臺灣的衝鋒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強調,中國致力於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期待大國和睦相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沿著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向前,這一點不能變,也不應該變。美國某些政客不要在臺灣問題上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此文:

《俄羅斯報》網站5月9日轉發

《德中匯報》德文網5月9日轉發

阿爾巴尼亞國家廣播電視臺網站5月9日轉發

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5月9日轉發

歐聯華文網5月9日轉發

《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5月9日轉發

《國際銳評:關稅大棒損人害己》內容如下:

華盛頓時間10日0點01分(北京時間10日12點01分),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作為回應,中方在北京時間10日12點03分發表聲明,幾乎同步宣布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究其原因,在於美方無視中方富有誠意的態度與行動,始終奉行「美國優先」,漫天要價、極限施壓,這從根本上違背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談判原則,從而導致摩擦升級。

談判是雙方的事情。中方已經用實際行動表現出最大誠意,盡了最大努力,但也需要美方相向而行。其實,中美經貿磋商談了一年多,中方對美方的做派早有領教,美方也應該很清楚中方的原則和立場,那就是:對貿易戰,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雙方經貿分歧和摩擦問題,中方願意採取合作方式加以解決,但這種合作是有原則的,就是不得損害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

今天,人們必須看到,美方在多次宣稱美中將達成歷史性的協議之際,突然執意升級關稅,公然違反了其在世貿組織的國際義務,是對多邊貿易規則的公然挑戰,將進一步損害中美雙方與全球利益,遭到了包括美國民眾在內的全球民眾強烈反對。美國商會會長湯姆·多諾霍明確表示,不支持通過加徵關稅發動貿易戰,因為繳納關稅的是美國家庭和美國企業,而不是外國人。一個代表美國150多家貿易協會的遊說組織--「關稅傷害美國腹地」也發表聲明,指出上調關稅會損害全美近100萬個就業崗位,懲罰的是美國農民、企業和消費者。

美國再次舉起關稅大棒,企圖阻擋中國發展的步伐,但是不會得逞。人們看到,過去一年多來,中國應對得當,經濟、社會和民眾心理的抗壓性都大大增強。現在各方面有利於中國的積極信號更多了,中國將會更加從容淡定地應對,更加有信心、有能力經受住風浪的考驗。辦好自己的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將給世界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此文:

義大利Radio We電臺網站(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5月10日轉發

土耳其經濟觀察網5月10日轉發

華人PT門戶網站5月10日轉發

日本華商網5月10日轉發

西非在線網5月10日轉發

香港《大公報》5月11日刊發

香港《文匯報》5月11日刊發

《國際銳評: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內容如下: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當地時間星期五(10日)在華盛頓結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磋商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雙方進行了比較好的溝通與合作,談判並沒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這只是兩國談判中正常的小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中方對磋商未來審慎樂觀。他同時透露,雙方經貿團隊商定,將很快在北京見面,繼續進行溝通,推動磋商。

此前,在華盛頓時間當天0點01分,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作為回應,中國兩分鐘後發表聲明,幾乎同步宣布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從去年2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談了十一輪,雖然取得重要進展,但是也幾經反覆,談談打打或許已經成為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本輪磋商之前,美方就稱要升級關稅,導致外界擔心中美談判會破裂。頂著這樣的壓力,中方代表團依然如約赴美參加第十一輪磋商,本身就體現出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以及對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高度負責。

但是,美方指責中方想就協議中的一些內容重新談判,是試圖將談判未果的責任歸咎於中國,顯然有失公允。

一方面,談判本就是交換意見、解決問題、達成共識的過程,雙方有不同的觀點是正常的,在協議達成之前有變化也是正常的。正因此,雙方更要進一步進行討論來解決分歧、擴大共識,而不能將談判過程中的分歧與變化作為加徵關稅的理由,這顯然是反應過度,用錯了藥方,使錯了力,人為地給談判進程設置障礙。

另一方面,美方指責中方立場出現「倒退」,給中方貼上「背棄」、「失信」等標籤。但到目前為止,中方「承諾」過什麼,都是美方一面之辭,中方「被承諾」的成分恐怕很多。一直以來,都是美方在談中方是否滿足其經貿關切,對自身是否滿足中方的關切卻閉口不談,有違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談判原則,這也是本輪談判未能取得進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中美經貿磋商,中方有自己的核心關切,在這些原則問題上是不能讓步的。首先是取消全部加徵的關稅,使雙邊貿易恢復正常。關稅是中美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達成協議,關稅當然必須全部取消。在產業鏈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徵關稅勢必對中美兩國經濟都會造成衝擊,也會傷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過去一年多來,中美經貿摩擦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證明貿易戰沒有贏家,加徵關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目前,包括美國民眾在內的全球反對強徵關稅的聲音越來越強。美方應該尊重中方的訴求,顧及全球民眾的利益。

關於貿易採購問題,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擴大自美進口,甚至要求中方承諾具體數額。但是,中方擴大進口要基於滿足國內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貿易採購數字不僅應當符合實際,而且這一採購應面向全球,哪家產品有競爭力,就會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而不能搞「強買強賣」。

還有協議文本問題,它應該既包括美方訴求,也要包括中方主張,體現協議的平衡性。而且,文本表達方式要為中國國內民眾所接受,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只有這樣的協議,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

由於美方執意加徵關稅,中方被迫反制,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這樣的局面令中方遺憾,但也坦然面對。過去一年多來,在美方不斷升級關稅的壓力下,中國經濟雖然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事實證明,這種影響完全是可控、可承受的。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4%,前4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4.3%,就業、物價、收入等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也普遍好於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至6.3%,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被上調經濟增速預期的國家。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最近表示,在中國投資很理想,「未來15年內也許還要做一些大的部署」。

這些信息表明:一年多來,中國應對外部衝擊的舉措得當,落實到位,增強了經濟的韌性、市場的潛力與投資消費的信心。對此,劉鶴自信地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充分,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良好態勢。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會更加從容淡定地應對外部挑戰,按照既定部署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雖然在核心關切上仍存在分歧,但仍商定繼續保持溝通。這表明,在經歷種種波折後,雙方更加清楚對方的底線與原則所在,也都有繼續談判解決問題的強烈意願。畢竟,經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與推進器,雙方都從中受益很多。

未來,中方仍將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與美方繼續溝通,力爭縮小分歧,擴大共識,推動磋商前行。但是,這一磋商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體現平等互利原則。只有這樣,中美經貿磋商才能熬過馬拉松賽跑的最後階段,渡過「黎明前的黑暗」,進而從中摸索出一種管控分歧、擴大共識的相處模式,推進構建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此文: 

德國Tagesschau 24(德國每日新聞24電視臺)5月11日轉引

奧地利ORF2 Bundesland(奧地利廣播公司第二頻道)5月11日轉引

捷克NovaTV Czech HD(捷克 Nova 電視臺)5月11日轉引

斯洛伐克TV Markiza(斯洛伐克馬基薩電視臺)5月11日轉引

英國Al Araby TV(英國 Al Araby 電視臺)5月12日轉引

韓國OBS(韓國京仁電視臺)5月12日轉引

捷克Prima(捷克Prima電視臺)5月11日轉引

《北歐時報》網站5月11日轉發

日本NewsCollect網站5月11日轉發

巴基斯坦中巴友誼網5月11日轉發

緬甸意見領袖媒體facebook帳號5月11日轉發

香港《大公報》5月12日刊發

香港《文匯報》5月12日刊發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相關焦點

  •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國際銳評:中美要共同扛起大國的責任》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4月4日刊播題為《中美要共同扛起大國的責任》的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轉發。facebook帳號、巴西裡約頭條中波臺網站、巴西聖保羅世界中波臺網站、奈及利亞《領導者報》網站、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facebook帳號、twitter帳號)、《歐華聯合時報》網站、歐聯華文網、《非洲時報》網站、西非在線網、日本華商網、希中網、《香港商報》網站等多家境外媒體廣泛轉發。
  • 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境外主流媒體廣泛傳播
    原標題: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境外主流媒體廣泛傳播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
  • 國際銳評批美政客 境外媒體廣泛傳播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新聞聯播》連續播發系列《國際銳評》,國際視頻通訊社發布《新聞聯播》口播畫面和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銳評英文版報導以及多語種版本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24電視臺、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全俄國家廣播公司、卡達半島電視臺以及美國《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英國《泰晤士報》、法新社等100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廣泛轉載。
  • 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新聞聯播》連續播發系列《國際銳評》,國際視頻通訊社發布《新聞聯播》口播畫面和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銳評英文版報導以及多語種版本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24電視臺、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全俄國家廣播公司、卡達半島電視臺以及美國《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英國《泰晤士報》、法新社等100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廣泛轉載。
  • 國際銳評|最終的好結果仍需中美雙方共同努力
    所以,無論有沒有中美經貿摩擦,類似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合作、市場準入、非關稅壁壘等問題,都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必須解決的。中美副部級經貿磋商在這些問題上達成共識,符合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方向。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9個多月後,雙方在副部級磋商層面取得進展,一個很重要原因是雙方乃至全球都越來越感受到貿易戰之痛。
  • 國際銳評三連發 直指莫裡森「神經錯亂」全球多國主流媒體積極轉載...
    12月3日轉引刊發總臺《國際銳評丨倒打一耙的莫裡森把澳大利亞變成一個悲哀的笑話》。4日轉引刊發總臺《國際銳評丨那些給莫裡森撐腰的西方政客真的是「睜眼瞎」?》,5日轉引刊發總臺《國際銳評丨既攻擊中國又想從中國賺錢的莫裡森們難道神經錯亂了嗎?》。艾爾辛達電臺網站是印尼最大的電臺新聞網站。
  • 境外媒體廣泛轉發《國際銳評:在亞太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方案...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11月17日刊播題為《在亞太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方案」指明方向》的文章,多家境外媒體轉載和引用。電臺facebook帳號、菲律賓DZME電臺facebook帳號、奈及利亞《領導者報》網站、美國商業新聞網、《洛杉磯郵報》網站、《美洲商報》網站、《加拿大商報》網站、華人PT門戶網站、華人頭條APP、《葡新報》APP和facebook帳號、《北歐時報》網站、歐聯華文網站、西非在線網站、《非洲時報》網站、日本華商網、匈牙利《聯合報》網站、希中網等多家境外媒體廣泛轉發。
  •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經濟韌性和市場是反制貿易戰的重磅「彈藥」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經濟韌性和市場是反制貿易戰的重磅「彈藥」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19日 22:22 A-A+ 「國際銳評」10月16日刊播題為《中國經濟韌性和市場是反制貿易戰的重磅「彈藥」》的文章,多家境外媒體轉載和引用。
  • 「黨建銳評」推行霸凌主義是開歷史的倒車
    (銳評出品,皆為原創,如蒙垂愛關注轉發,務請註明轉自黨建網,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一【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二【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三>【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四【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五【黨建銳評】 中美貿易摩擦系列評論之六【黨建銳評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1)
    (原標題:(「中美經貿摩擦」白皮書)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來源:《求是》雜誌認清本質 洞明大勢 鬥爭到底——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一、中美經貿關係是「零和博弈」嗎?
  • 中方重點回應中美經貿摩擦十問 稀土、聯邦快遞都談到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日電 6月2日,國新辦就《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情況舉行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出席,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為了中美和世界——全方位解讀中美新一輪磋商結果
    如何看待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多個領域取得的實質性進展,傳遞出的積極信號,以及未來的走勢?中央主要媒體及知名微信公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首先,中美新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緩解了雙方的貿易戰緊張,再次燃起了兩國公眾及國際社會對中美最終達成協議的希望。
  • 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在香港問題上做文章,註定失敗
    20日晚的新聞聯播播發總臺國際銳評《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企圖必將失敗》,嚴厲批駁美國副總統彭斯把香港問題與中美經貿協議直接掛鈎。銳評指出,這是赤裸裸地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公然幹涉中國內政,企圖增加施壓和遏制中國的籌碼,用心極其險惡!
  • 真理愈辨愈明 中美經貿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問題
    一年多來,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係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圍繞這場罕見經貿爭端的是是非非,海內外已發表了大量言論,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經貿摩擦涉及的問題很多,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不少,中國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國人不怕講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 貿易霸凌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
    作者:本報記者 曹元龍 張斐曄 何思陽   6月5日,主題為「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的主持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 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
    新華社首爾5月25日電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田明針對持續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新華網評中美經貿摩擦:讓「投降論」成為過街老鼠
    眼下,全球正密切關注由美方霸凌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動向。中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此,絕大多數中國人立場和決心非常堅定,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無數事實表明,中美經貿摩擦以及中美在其他問題上的角力,本質上是進步與落後、平等與霸權、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較量,中國站在國際道義和時代潮流這一邊。「投降論」者無條件吹捧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霸凌政策以及強權政治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將中美貿易戰的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指責中國「恩將仇報」「不具有抵抗美國貿易霸凌的合理依據」,是阿諛奉承的諂媚之舉,是顛倒黑白的荒謬之論。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當前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轉折。中美經貿關係的主題是「互補」,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並不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性加強而互補性下降。他認為,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方面基於「301調查」提出的500億美元加稅清單很有可能落地,中國需認真對待。
  • 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貿易戰沒...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中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在6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專家學者們表示,美國無視中國多年來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改善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對中國作出諸多不客觀的負面評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必將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