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09:49
「今天排名落後了,得再多走點。」椒江市民王鵬每天走路兩萬多步,一直穩居微信運動步數排行榜的首位。最近王鵬有了「危機感」,因為他的微信圈裡冒出了一位競爭者,多次佔領了排行榜封面。增加運動量的同時,王鵬發現自己的膝蓋開始有腫脹和疼痛感,而且過了一周也未見好轉。
類似的病例,台州市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方虎最近也接診了不少。因運動量過大、走路頻率過快,有些市民患上了滑膜炎,有些則導致半月板損傷。對此,陳方虎建議市民,「健步走要結合身體實際狀況,量力而行,控制好時間與頻率,以免過量運動導致身體受損傷。」
運動過量導致膝關節疼痛
王鵬是一名上班族,工作時間也都基本坐在辦公室。「缺乏運動,不僅體重開始飆升,也讓我的生活靜止到有點乏味。」
自從微信計步運動流行起來,王鵬就和圈裡的朋友們開始了一場無形的競爭。為了能搶到第一,並保持運動效果,他給自己制定了一條運動路線,保證每天走路兩萬步。「每次看到自己排第一,都很有成就感。」
一開始,王鵬覺得健走挺輕鬆的,運動的酸脹感過幾天就能消掉。「但現在,膝蓋疼痛持續了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好轉。」王鵬說,應該是由於持續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增加而導致的。
70歲的張奶奶家住下洋潘小區,每天傍晚她都要繞著小區外圍走幾圈。這兩天,張奶奶走路時發現膝蓋有點痛,就想著先休息下,隔幾天再走。
「但是隔壁李大爺告訴我,痛就要多走走,活動開就好了。」張奶奶聽了李大爺的話,繼續走了兩天,可膝蓋痛得更厲害了。「去看了醫生才知道,關節磨損後,越活動越痛。」
運動方式要適合自己
「讓運動更安全,身體才能更健康;若運動方式不恰當,身體就會受到損傷。」陳方虎介紹,從門診接診情況來看,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也有一些年輕人。「有些傳統觀念認為越動越靈活,從而盲目地進行運動,這其實是不科學的。」
「一般情況下,如果運動後出現酸痛症狀,過幾天就能好的,問題都不大。」陳方虎提醒,如果過了一兩個星期還沒好,那就可能是滑膜炎或者半月板損傷導致的。
陳方虎說,年齡段不同,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運動處方,運動方式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改變。比如,20歲左右的青少年,為了增強體魄,促進肌體更好發展,適合進行籃球、羽毛球等這樣的對抗性運動;而人到了30歲時,身體機能已經達到最好狀態,之後將開始逐漸衰弱,此時適合走路這樣的非對抗性運動。
「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馬拉松,它雖然是一種蠻好的運動理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市民如要參加,需根據自身情況慎重選擇。」陳方虎說,對一般人而言,5公裡的迷你馬拉松就足夠了。
調整健步走的時間和頻率
市民林肖對於朋友圈一味追求步數的行為並不認可,「運動是為了鍛鍊身體,要量力而行」。
當面臨體重增加、血壓升高,需要依靠健走來鍛鍊,但又遭遇快步走導致了膝蓋疼痛時,走還是不走,要如何選擇?陳方虎給出的建議是,市民可以折中處理,特別是老年人,將健步走的強度減小,時間延長,頻率降低。也就是說,原本半小時的快步走,可以轉變為一小時散步,這樣就不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了。「如果已經出現了韌帶或半月板損傷時,市民需要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運動。或者可以採取遊泳這項既能消耗體力,又能增加肺活量的運動。」
陳方虎表示,健步走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方式,市民可以利用上下班及飯後等時間,運動量控制在每天一萬步左右。
此外陳方虎提醒,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和年紀較大的健走人群,最好選擇在市區街道或公園裡散步,不建議登山,以免發生緊急情況耽誤救治時間。
浙江新聞+
走路才是最好的藥,但姿勢走不對,效果全作廢!你要好好看看!
1、全身都鍛鍊
大步走路時,人體的60%~70%的肌肉參與活動,對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關節靈活性,促進四肢及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改身體有氧能力,調節精神心理狀態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2、減少心臟病、糖尿病
經常堅持行走鍛鍊,可以減少1/3的心臟病,1/2糖尿病的患病機率,還可以促進機體免疫系統功能,推遲免疫器官的老化。
3、輔助降血壓
長期堅持走路鍛鍊,就可起到輔助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的作用。人體腳底共有100多個穴位,多走路可以刺激機體穴位,也能達到輔助降低血壓的效果。
4、輔助降血糖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曾公布一項實驗分析結果,某些情況下,有些降糖藥一片的控糖效果還不到1,而一項有效運動的降糖效果可達1.8。快步走就是不錯的有氧運動。
5、強壯骨骼
攝入鈣不足會導致缺鈣,卻很少人知道運動過少也易導致缺鈣。
防止中老年骨質疏鬆,我們除了從年輕時開始多喝牛奶外,還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相對於一瓶瓶補鈣劑來講,走路是個經濟方便的保鈣運動。
姿勢走不對,效果皆作廢!
走路的好處這麼多,但這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會走路!
很多人會說,走路還不會嗎?事實上,我們很多人真的不會!
走路姿勢沒走對,不僅起不了很好的養生效果,反而帶來一系列傷害!
1、含胸低頭:影響心肺功能
這種走路方式最容易帶來疲勞感,而且會影響心肺功能。因為低頭含胸時,原本胸腔中肺部用於換氣的空間受到擠壓,使肺部的換氣功能受阻。長期下來,人體會很容易因此而造成缺氧而頭暈。
2、內八字:變成O型腿
內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壓力積聚在腳外側,從而增加了腳外側和地面接觸的機會,改變了腳部接觸地面的原有路線,增大了關節的壓力,長久下來會導致腿部骨骼變形和疼痛,形成O型腿。
3、外八字:傷害膝關節、加速關節退化
如果走路是邁著外八字腳步,就說明腳趾向外的角度過大,久而久之會讓膝蓋外移,雙腿變成X型,甚至導致膝關節疼痛以及加速關節退化。
4、腳掌拖地:造成足弓勞損
有的人因為太累、或穿著太重的鞋子、或是個人習慣,雙腳走路時無法從腳後跟到腳趾輪轉起來,而是過早離地向前邁出,導致腳掌拖地。這種走姿緩衝較差,容易造成關節和足弓勞損。
5、步子太大:拉傷韌帶
當一個人走路時想要加快速度,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加大前進步伐。這會導致你的步伐不協調。更重要的是,這樣走路容易拉傷大腿內側的韌帶,使雙腳抽筋,而且無法達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另外,對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會加重關節損傷。
走路姿勢對,效果才翻倍!
1、頭部
頭部擺正,不要盯著腳下看,將視線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像自己像玩偶一樣,有一條繩子連接你的頭髮,把你往上提拉。
2、胸部
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將胸部挺起來,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這樣能讓全身線條收緊。
3、手臂
手臂輕微彎曲,隨著步伐自然擺動,體現出韻律感。
4、肩膀
讓肩膀放鬆,既不要向前聳,也不要向後塌。如果想要檢測一下效果,可以讓朋友從側面看看,這時你的耳朵、肩膀、髖關節、膝蓋應該在一條直線上。
5、呼吸
走路時可以有意地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然後走三步呼氣一次。
6、步幅
每一步比平時走路多向前邁10釐米。同時配合充分的上肢運動,前後擺動雙臂。
7、頻率
保持每分鐘100~110步,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全身都參與進來。
推薦:五種特色走路姿勢
1、踮腳走路
對付前列腺增生
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前腳掌走路。每天按此法行走百步,可以鍛鍊小腿後側肌肉,有利於暢通足三陰經。對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大有裨益。還能起到補腎壯陽的作用。
2、轉腰走路
「甩」掉腰部贅肉
中國國際健走協會秘書長、健走教練張弛告訴大家,走路時,有「啤酒肚」和「水桶腰」的人更應多做些轉腰動作,才能更快地「甩」掉贅肉。雙臂要自然擺動,用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步,保持腳跟先著地,從腳跟滾到前腳掌,再用腳尖彈起前行。
3、扭著走路
減少直腸癌的高發
有點類似於競走,在走路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扭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奏地扭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減少直腸癌的高發。
4、敲著走路
減掉腰圍
走路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帶脈的位置不需要費神去找,它環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半小時,保準腰圍能降下來。
5、交替走路
緩解肌肉疼痛
辦公族及腰腿不適的中老年人,推薦走法——交替走。交替走即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進行,同時配合鼻吸氣、嘴呼氣。交替走可以減少磨損,緩解肌肉疼痛,促進機體自我康復。
據中國台州網、健康時報整合
1465264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