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渠村鄉青莊村

2021-03-01 濮陽地方文化


(濮陽地方文化 姜愛國 書)

 

咱老家在哪裡?村名咋來的?有多少姓氏?出過多少名人?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渠村鄉

航拍渠村1

航拍渠村2


【地理位置】

    青莊村位於濮陽縣城南39公裡,距渠村鄉政府駐地東南2公裡。東、南兩個方向與山東東明高村鄉宋寨村隔黃河相望,西鄰大芟河村、北鄰陳寨村、西北鄰渠村集。

【村名來歷】

    青莊村原名青冢。據傳:明洪武年間,七戶居民(李、田、盛、趙、劉、張、江)自山西洪洞遷居黃河灘中青冢旁,開荒定居。後來人戶漸增,形成五個自然村落,因黃河變遷形成一村,故取名青莊。

民族人口】

    青莊自建村以來,先後有盛、趙、劉、張、江、馬、董、曹姓在此定居,李姓為人口居多,約佔全村總人口的40%以上,盛姓佔全村總人口的30%以上,其他姓氏佔全村總人口的30%左右。總人口1400人,均為漢族,耕地1200畝,7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青莊村自明洪武年間初始建村。民國時期,青莊(青塚)村歸東明縣所轄,地處東明縣城北18裡處。1940年至1945年屬冀魯豫邊區濱河縣三區所轄;1946年至1949年屬長垣十區所轄;1949年至1952年歸濮陽縣海通13區所轄;1953年至1957年海通區所轄鄉渠村東區陳佔農莊(小鄉)所轄(包括陳莊、青莊、大芟河、前元、後元、莊6村)。1958年撤區並鄉成立渠村人民公社,本村歸渠村公社所轄。1965年-1969年文化大革命時期,青莊、大芟河兩村合併為紅鋒大隊。1970年與大芟河分隊,青莊村更名為青莊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設立鄉政府。青莊歸渠村鄉人民政府所轄,並將青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青莊村民委員會至今。

    青莊村原有分布在黃河灘中六個自然村組成,即李青莊、盛青莊、趙青莊、江莊、鄒莊、劉青莊六村。在三十年代,因黃河泛濫,灘區行洪,俗稱「漂莊子」。村民失去家園,四處逃離。洪水過後,六村村民大部分回來灘區住居在一處,形成了一個村落即大青莊村。1950年至1955年黃河多次泛濫北滾,土地村莊落河,村莊兩次北遷。

【經濟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協同安陽黃河修防處濮陽縣修防段於1956年春,駐紮青莊村南筑壩治黃。並在青莊建立了治黃工程青莊工程班駐地大院,通過黃河治理,村落固定下來。由於青莊原村落及土地落河,本村也便成了濮陽縣有名的落河村。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青莊南岸土地落河,北岸土地沙化,因治黃工程取土部分土地變成坑塘,生產條件極差,年年有種無收,村民吃糧靠統銷,用錢靠救濟,常年不得溫飽。村裡幹部群眾在原村黨支部書記盛仁義帶領下大搞深翻土地,淤塘造田。69年在黃河灘區首例成功打機井三眼,改變了本村生產條件。72年以後農業逐年獲得了豐收,解決了群眾溫飽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村裡展開了航運、渡口、運輸、加工等門路,百業興起。群眾經濟收入倍增。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本村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時期。歷任村幹部和村民為改變村容村貌等基礎條件都做出了積極努力。2000年至2016年,村多次被縣鄉政府評為「綜合管理」「平安建設」「信訪穩定」等先進村。

【教育文化衛生】

民國時期,由本村李同朝創辦了「私塾學堂」,土改後改為青莊小學,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給青莊小學派來了公立教師董聚松等人。青莊小學最高入學人數達到110名,2005年青莊小學撤校與大芟河村合併。但在2014年修建了學前班(幼兒園)。自恢復文考制度至今,全村本科以上大學生10名,大中專畢業生15名,研究生4名,高初中畢業生80名。縣村建有文化大院一所、中老年活動室、閱覽室個一所、衛生室一所、自來水站一所、村裡環境衛生得到進一步改善,村保潔員3人,垃圾池9個,垃圾箱15個,衛生好了村民身體健康得到了提高。

古今人物

李玉峰(1921—1995),原名春興,曾用名田玉竅。本鄉青莊村人,1940年參加革命。曾任東明縣偵察、交通聯絡員,濱河縣一區組織委員,長垣九區抗聯主任、組織部幹事、開封修防段段長,黃委人事處幹部科科長、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政治部主任、三門峽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長至1982年離休。在黃河歸故和劉鄧大軍渡河南下作出了突出工作成績,受到過劉、鄧首長的表揚和獎勵。

李孟漢(1923—2004),中共黨員,解放前入伍,曾任解放軍某部團長,後轉業任西安建築工程總公司工會主席。

鄒建春(1923—1998),中共黨員,曾任山東省鄄城縣委辦公室主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出版有《鄒建春詩集》。

趙軍民,1957年生,中共黨員,曾任濮陽縣審計局副局長,縣科技局局長。

村中故事

青冢傳說

       青莊是濮陽縣渠村鄉一村名,緊鄰黃河,在老渠(蘧)村南邊,地界相接。據傳蘧伯玉墓葬在老渠(蘧)村南地,墳墓高大,墳草茂盛。人們慕其賢,蘧伯玉墓周圍逐漸居住了遷民,村莊叫做青冢,冢為墳墓之意,為了吉利,村民叫成青莊。三國的中山王曹袞也看到過蘧伯玉墓,2000多年後李符清說找到過遺蹟也派人修整過蘧伯玉墓。

黃河古渡口

    青莊村民古居黃河灘中,為了生存發展,除開墾耕種黃河灘地之外,為溝通黃河兩岸交通增加兩岸經濟物質交流,村民3-5聯戶造船擺渡增加家庭收入,規模逐年擴大,青莊黃河渡口也聞名於黃河兩岸。

    為了禁止亂擺亂渡,1936年,民國東明縣政府縣長萬啟宜蓋章行文,發給青莊渡口負責人李書強、穆履安、認捐,發給執照管理渡口,便成為官渡。

    解放以後,青莊渡口得到黨和政府的認可,直接受濮陽縣交通局管理。並設立了壩頭渡口管理站。青莊渡口聞名於黃河兩岸,在解放戰爭時期為北(京)-大(名)-蘭(封)紅色革命路線的軍事要道。曾為祖國解放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

   80年代,青莊渡口為中原油田在黃河兩岸開發也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得了中原油田的大力支持,於1984年中原油田曾出資75萬元,在青島建造船建造「中原號」和「中州號」兩艘雙身渡輪給青莊渡口,從此渡口由木船擺渡變為輪渡。

    東濮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渡口一度消失,但於2008年8月,濮陽縣地方海事處重新確定和命名了「青莊渡口」,並建停立碑,重建水泥碼頭,古渡逢春。

    由於時代的發展,以山東航運局為首協同濮陽東明兩縣社會富商,於2012年在青莊渡口碼頭架設大型浮橋至今,黃河變通途。

黃河歸故

    1938年,日軍侵佔中原,6月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大堤,黃河改道南流,黃河乾涸。青莊以南呈現廣闊黃河灘地。1946年國民黨堵復花園口,黃河水流入濮陽縣境故道。青莊村南行洪成河。

日偽暴行

    青莊村1943年已是冀魯豫解放區的邊緣地區,黃河對岸的山東省東明縣卻是日寇佔領區。當時黃河尚未歸回故道,中共黨組織聯手青莊地下黨成立了紅色聯絡站,聯繫地點北至海通稱灣村,南至東明縣高村。

    1945年春,青莊為解放區,東明縣由日偽杜徐蘭團部盤踞,為敵佔區。杜徐團部經常來解放區搶掠抓人騷擾,青莊、大芟河民兵在黨組織和農會組織下成立了聯防大隊,開展拉鋸式保衛戰。一天晚上,敵人來村抓人搶掠,本村農會幹部李章啟(共產黨員)、馬道成(共產黨員)、盛發啟(農會通訊員)被杜徐團部抓到東明,進行拷打審訊,三人堅貞不屈,從沒透露黨的機密。在敵人監獄住守三個月,等東明縣被解放軍攻破解放,三人才被救回家。

兩助大軍過黃河

   1947年7月,黃河歸故,對岸仍是國民黨統治區,劉鄧首長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在西起河南濮陽縣青莊渡口東至山東東阿縣300多裡的黃河上。強渡黃河天險,千裡躍進大別山。完成了由內線作戰到外線作戰的戰略轉折,掀開了把戰場推進到「國統區」的序幕。青莊渡口是劉鄧大軍渡河的十多個渡口其中之一,當時劉鄧首長率先頭部隊從臺前孫口渡河,青莊因大軍的右翼後勤部隊和輜重在此渡河,歷史上又添了光輝一頁。

    1949年4月底,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已成燎原之勢。第四野戰軍也從這裡跨越黃河,乘勝追擊國民黨殘餘部隊,加速了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進程。《濮陽縣誌》華世出版社1989年版第50頁記載:迎接東北大軍過境;1949年2月,濮陽縣委接到地委指示:第四野戰軍(即東北野戰軍)途經濮陽渡河南下作戰。濮陽承擔修築平(北平)大(大名)蘭(蘭封)公路。架設黃河浮橋和部分糧草供應任務。濮陽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發動公路沿線約2萬名民工,日夜趕修平大蘭公路。濮陽段北起清豐縣馬莊南至渠村青莊渡口。全長60公裡,路面寬7米,歷時倆天完成任務;同時在黃河激流中架設浮橋。時間緊、任務重,加之缺工少料,在極困難的情況下,周圍群眾紛紛趕到工地獻計獻策,並下水協助施工。群眾卸下門板,拆掉房梁,刨倒院中大樹主動獻料,有船的群眾則把船隻送往工地,僅用5天時間,完成了架設浮橋任務。二十萬大軍歷經倆個多月順利過境,順利渡過黃河。

  青莊渡口兩次承擔解放軍渡河南下,同時青莊村多次遭受國民黨飛機狂轟濫炸的報復,當時本村有23戶村民被炸,燒毀民房1百多間,村民李德元、李雙喜妻子、李金明母親、妹妹等8名村民遇難身亡。青莊村民在歷史上為祖國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焦點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子岸鎮三裡店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子岸鎮三裡店村【歷史沿革】民國時期全縣分十個區,三裡店村歸五區所轄,區政府設在新習;新中國成立後三裡店歸大陳鄉所轄;1955--1956年在劉梁莊設先鋒農莊(相當於鄉),轄十六個自然村,包括:大陳、故縣、三裡店、劉梁莊、梨子園、鄒鋪、東店當、西店當、高莊、西子岸、沙窩、張梁莊、王梁莊、崔梁莊、黃梁莊和閆梁莊;1957年撤區並鄉,三裡店村劃歸子岸鄉所轄;1958年取消鄉建制,成立人民公社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文留鎮尚樓村
    濮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文留化莊範中生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更多的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內容,請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濮陽地方文化」。)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八公橋東街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八公橋鎮航拍八公橋鎮各村1【歷史沿革】1949年至1980年東街與現在的南關、西街、南街合稱為八公橋村,1980年獨立成八公橋公社東街大隊,1983年八公橋撤社改鄉,稱八公橋鄉東街村民委員會,1986年八公橋撤鄉建鎮,稱八公橋鎮東街村民委員會至今。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王稱堌鎮欒莊村
    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王稱堌鎮孟樓村
    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七王廟村
    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後堌堆村
    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於屯村
    (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 每日一村 ┃ 南裡鄉唐村
    【類別名稱】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標準地名】唐村村民委員會【所在(跨)行政區】南裡鄉【地名來歷及含義
  • 錦繡畲鄉 百村一夢——首屆浙江省民族鄉村振興「百村大會堂」活動...
    「錦繡畲鄉·百村一夢」為主題,設置了「民族鄉村產業振興聯盟成立暨民族鄉村旅遊資源對接成果發布會」、「民族鄉村振興『百村大會堂』」和「『百村大會堂』 看、學、比參觀考察活動」等3個環節。作為嘉賓的省民宗委主任樓炳文、省政協民宗委主任朱志泉為「浙江省民族鄉村產業振興聯盟」成立揭幕,並共同見證了聯盟首批4個籤約項目花落龍遊縣沐塵畲族鄉、蒼南鳳陽畲族鄉、龍遊縣詹家鎮浦山民族村和衢江區舉村鄉(4民族村)等民族鄉村,將整場發布會推向高潮。
  • 福建省下發通知,獎勵我市一鄉兩村!
    鄉村振興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公布2019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實績突出村名單的通知》,我市穆雲畲族鄉上榜2019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名單,潭頭鎮漁溪洋村、穆雲畲族鄉下逢村進入實績突出村名單
  • 每日一村|洞源村
    洞源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蘭溪東部,距城區8公裡。境內群峰疊翠,流水潺潺。村落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隸屬靈洞鄉。轄有洞源、梅塢、茶山、高眉4個自然村。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艱苦創業,洞源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走上了一條富裕之路、文明之路。洞源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1986年在村內發現一座漢代墓葬,出土有錢幣、陶器等。證明在漢代以前,這裡已有人聚居。宋、元、明時屬紫巖鄉,清為紫巖鄉江陽裡三十二都一圖,民國初年劃入板橋區,抗日戰爭後歸靈洞鄉。唐、宋間,村民開始用石灰石燒制石灰,因此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徙居於此,洞源逐漸興盛。
  • 盂縣北下莊鄉後川村:「一村一品」興產業 策馬揚鞭啟新程
    (劉俊虎 梁貴如攝影報導)2021年新年伊始,盂縣北下莊鄉後川村百畝果園建設工地機聲隆隆,挖掘機、鏟車正在平整土地。在施工現場,後川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明說:「很快就到三九了,趁著還沒有凍實之前,再加緊整幾塊地」。
  • 開放的樂園——衡水高新區大痲森鄉東桃園村巡禮
    在河北衡水高新區大麻森鄉,說起東桃園村,都豎起大拇指點讚:昔日封閉孤島;如今,開放的樂園。2016年,大麻森鄉建設美麗鄉村之前,一下大雨,該村就是一個封閉的孤島;經過近幾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該村從封閉到開放。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駐村工作隊關懷的「暖心」。
  • 新化曾劃3鄉22都128村,溫塘屬哪個鄉都村?
    至萬曆十六年(1588)編修縣誌時,大陽鄉為11裡,有一都、二都、三都、四都、五都、六都、七都、八都、上八都、九都、十都;永寧鄉為6裡,有一都、二都、下二都、三都、四都八都;石馬鄉為3裡,有二都、三都、五都。 其中永寧鄉有八都而無六、七都,石馬鄉有五都而無一都,大陽鄉之八都、永寧鄉之二都,又均分為上下兩都。
  • 獻縣段村舉行撤鄉設鎮揭牌儀式!
    獻縣段村舉行撤鄉設鎮揭牌儀式!撤鄉換新顏,設鎮譜新篇。10月1日,段村舉行「撤鄉設鎮」揭牌儀式,這是段村三萬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更是段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標誌著段村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 一個純農業鄉的村貌大變樣
    現在,鄉裡12個村莊已全部實現了公路硬化、村容美化、街道綠化、夜晚亮化,並且形成有效的日常管理維護機制,全鄉基本做到了柴草不進村、糞堆不在村,垃圾集中存放、專人定期清理。    這樣的變化,對於經濟實力不弱的地方,難度不算多高,但作為河北省鹽山縣南部最遠的一個純農業鄉,常莊鄉能在沒有任何村集體經濟積累的條件下,從2006年起,以「三年一大步」的啃骨頭精神整治村莊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整體達到目前的村莊公共環境水準,難度確實不小,做法確實感人。
  • 名單公布,固鎮一個鄉、6個村入圍~~~
    現公示如下:    一、肥東縣、泗縣、天長市、東至縣、當塗縣、渦陽縣6個縣(市)創建森林城市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安徽省森林城市標準,擬授予「安徽省森林城市」稱號。    二、肥東縣白龍鎮等68個鄉鎮(街道)創建森林城鎮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安徽省森林城鎮標準,擬授予「安徽省森林城鎮」稱號。
  • 我市一鎮上榜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公示名單
    我市一鎮上榜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公示名單 2020-11-12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