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後堌堆村

2021-02-07 濮陽地方文化


濮陽縣五星鄉王寨村人、書法、國畫雙科教授王石礅題寫


咱老家在哪裡?村名咋來的?有多少姓氏?出過多少名人?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孔  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編委會

總策劃 楊理躍

主  任  高政顯

副主任:

          王彥力 石養奎 王二合 

          張宇東 溫九真 張聚磊

委   員 

          劉紅霞 化建華 張劍鋒 

          邱愛華 郭修恆 王燕燕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編輯部

主      編 王彥力

副 主  編 溫九真 張聚磊 劉紅霞 

              化建華 王立旗

編      輯 王立旗 張少華 楊   梅 

              楊金秀 王石剛 謝德群

              劉曉芳 肖永國 馮鐵軍

圖片整理  侯利才 胡亞寧 王翀

參與人員  常同立 魏可巖 張梅瑜 

               徐   斌 張翠芳 王豔豔

               崔麗韞  杜雷建 劉榮勝 

               晁曉龍 馬天雨 張濮生

               趙  越   王學樂 郭   勝 

               李建茹 郭志冰 馮業新

               高永超 裴曉川 趙麗娜 

               高衍飛 李天俊  趙  輝


 

 

 


航拍五星鄉各村



【地理位置】

後堌堆村位於濮陽縣城南9公裡,距五星鄉政府駐地西1.5公裡。東與五星集接壤,東南鄰前堌堆村,西南與安家寨接壤,西依濮渠路,北與義井村接壤。

【村名來歷】

據史料記載,堌堆村原名為「負夏」,《孟子·離婁下》:「舜……遷於負夏。」「負夏一作瑕丘邑」。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黃河泛濫,衝成大平原,古人就把這個大平原比成潔白的玉璽,丘就是玉璽上的一個點,這個點叫做「瑕」,故取名為「瑕丘」。嘉靖《開州志》:「瑕丘在州南十八裡,高五丈,縱橫十五丈」 後有「金水橋,銀水橋,十八裡堌堆萬丈高」的傳說,堌堆村是瑕丘所在地。明永樂年間,董氏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開州南瑕丘堌堆東側,故名堌堆村。1943年分居為兩個村,因該村在北,故名後堌堆。

【民族人口】

後堌堆村姓氏主要有朱、李、王、趙共四姓,全部為漢族。其中朱姓人口居多,佔全村總人口的90%。全村共412戶,總人口2129人,耕地2138.7畝,人均約1畝,12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堌堆村歷史悠久,成村歷史可追訴歷史上的「負夏(瑕丘)」。歷史上還叫過「胡丘莊」,「前胡丘」、「廣生寨」、最後才有「堌堆」之名。

胡丘,約從元代開始。因村內當時有胡、邱兩大姓而得名。現在有邱姓而無胡姓。胡姓可能外遷或已絕後。此名約延至清中後期,據清光緒《開州志》記載「胡丘莊獨莊至州二十裡。」這個前胡丘莊是否與現在的前堌堆村有聯繫無法考證。

廣生寨,此名系清末形成的。當時村民為躲避兵、匪與洪水,村周圍建了土砦(寨)因此而得名。在清光緒《開州志》瑕丘圖右下角有「廣生寨」這個名字的記載。現在的前堌堆村和後堌堆村當時同屬堌堆村。

1949年至1955年,歸濮陽六區管轄;1955年至1957年,歸五星區管轄;1957年至1958年,歸五星鄉管轄;1958年至1983年,歸五星公社管轄,1967年,後堌堆與安寨、前堌堆村合併為東方紅大隊;1971年與安寨、前堌堆村分開,更名為後堌堆大隊;1983年至今,歸五星鄉管轄,稱西八裡莊村民委員會至今。

【經濟發展】

後堌堆村在20世紀60年代,水力條件極度匱乏,糧食產量較低,群眾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70年代,全體社員努力生產,大幹快幹,每年向國家交售「愛國糧」。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群眾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改善。90年代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新世紀後,農田機井和灌溉渠建設,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旱澇保收,初步形成現代農業格局。2009年開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優質良種培育、養殖、麵粉加工、瓜果種植等為主導產業。

【教育文化衛生】

堌堆村在1945年創辦了第一所學校——堌堆完小。1983年「堌堆完小」改名為「堌堆中心小學」。2006年以來學校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選擇新校址,建成了遠近聞名的村級小學,學校改名為「堌堆明德小學」。自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全村一本以上大學生22名。新建了衛生室,一般疾病不用出村。修建了12個垃圾池,環境衛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截至2016年,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了2129人,參合率100%。村裡新建了融閱覽室、健身器材等於一體的文化廣場。

【古會廟會】

幾百年來,堌堆村為弘揚帝舜德政為和傳承孝道文化,每年的3月8日(陰曆正月十八),帝舜的生日這天,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這天會有幾萬名群眾從周圍齊聚瑕丘,共同緬懷帝舜的豐功偉績。廟會於陰曆正月十七開始、十九結束,連續三天。廟會上有「萬人同吃一鍋飯」的特色場景盛大空前,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瑕丘大會始於清代嘉慶年間,文革期間因故停了十幾年,1983年重新恢復,延續至今。         

【文物古蹟】

瑕丘遺址

瑕丘遺址位於濮陽縣城南9公裡五星鄉後堌堆村西,2000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瑕丘」呈丘形臺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經鈷探該遺址系人工堆積而成,高於地面10米,採集有周代泥質灰陶盆、鬲、鼎等器物殘片。

《禮記・檀弓篇》載「公叔文子升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也。」後人立「瑕丘古蹟碑」亭,以志此事。據《開州志》載:「瑕丘在州南十八裡,高五丈,縱橫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嘉慶十年(1805年)知州李符清建二賢祠於東丘,又建「與樂軒」三楹於小丘,並作《瑕丘記》立石碑紀念。」如今大小丘俱在,丘上有清代石碑兩通,大殿一座。並有大佛殿、舜帝廟、鐘鼓樓等建築。群眾傳有「十八裡堌堆萬丈高」。如今該丘三面環水,春夏季節丘下碧波蕩漾,蓮花爭相開放,丘上綠樹石碑林立,雄偉壯觀。

瑕丘遺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根據採集到的陶片分析,應是一處龍山到周代的古文化聚落遺址。國內外史學專家推斷此處為舜帝遷居地——負夏。

據考證,「五帝」之一的舜長期活動於濮陽,《史記》中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就時於負夏」的記載。通過省、市史學家多方考證,於2000年底確認該村為「帝舜故裡」。

   瑕邱景區,佔地面積50畝,內有瑕邱遺址,帝舜故裡碑。

瑕邱(又曰負夏)突兀而起,周圍環綠,種植荷蓮,鴨戲其間。拾階而上,石獅迎門,左右兩碑,一曰「瑕丘古蹟」,一曰「瑕邱記」,皆清嘉慶九年知州府李符清所立,中有小廟,內塑觀音。庭院樹蔭覆蓋碑碣林立,東西兩廂,內塑十大閻君彩像,後有碧霞宮大殿,進深三間,高簷石柱,雕紋精細。殿內帷幕低垂,三尊女神,鳳冠霞帔,端莊秀美。善男信女膜拜不斷,香菸繚繞,西附小丘,建有舜帝宮,舜帝塑像高大莊嚴,餘壁彩繪其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故事,栩栩如生,賞心悅月。

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文物保護單位。 

【古今人物】 

    朱春成,藝名「二膠泥」,豫劇名人。1933年在內黃學藝,代表作《鍘西宮》。

朱長平,藝名「三花臉」,豫劇名人。朱春成得意弟子,擅長白臉,代表作有《韓信拜帥》、《天波樓》、《趙氏孤兒》。

朱相傑,曾任濮陽市豫劇團團長。

朱相奪,1968年生,自幼隨父親從醫,擅長中醫婦科,在濮陽市城區開辦雙德堂中醫診所。

【村中故事】 

 成語舜日堯年的傳說

毛澤東主席曾用「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詩句來高歌中華民族進入太平盛世。這詩句的意境是從「舜日堯年」這一成語引申而來。

相傳,帝堯治理天下五十載,國家富有,社會安定,且路不拾遺。堯帝七十五歲時,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又見自己的兒子丹朱不成材,就想尋找一位賢士接替自己。當他把這一想法講給四嶽(四個部落酋長)時,四嶽不約而同地推薦了虞舜,說虞舜年二十,以孝聞名於諸侯,耕歷山,歷山農民學其術,陶河濱,那裡的陶器更精緻……住負夏,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帝堯聞言,龍顏大悅,急命四嶽前去考察,果真如此便將帝位讓給舜。四嶽領旨,不日起程前往帝丘。

四嶽一行人帝丘界,便見百業興旺,鳥獸和鳴,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有所司。及至負夏城下,便見每路口都立有一木,名日「納諫木」,說舜讓子民指責自己的過失,一進城門,觀懸掛一面鼓,說是「進諫鼓」。四嶽見此,更知虞舜賢德。未至虞舜殿堂,又聽到歌聲傳來。駐足傾聽,原來是虞舜在彈琴高歌:「南風散發著花草的芳香啊,可以解除我的百姓的怨恨。南風及時地吹來啊,可以使我的百姓財富殷盛。」四嶽聽後相互拽襟扯肘,同聲說:「已見全豹」。於是,四嶽未見虞舜,便撤出負夏城,返回復命。

四嶽返回國都平陽,面君交旨,齊奏曰:「臣等入舜境,別是一番洞天。臣等在帝丘一日所見所聞比過去一年中見到、聽到的還多。虞舜真是我們理想的天子人選啊!」

帝堯一聽後十分高興,即刻下詔,委以國事,又命二女為舜妻,於是有了「舜日堯年」這一成語。

劉晏春避難

有一次,劉晏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劉晏春,原冀魯豫邊區黨的負責人之一。)到濮陽縣五星區(當時區委會設在瑕丘北邊不足一公裡的東義井村)檢查工作。行蹤被駐守在蘇家樓的日軍發現。劉晏春一方面布置區委會負責人劉秀鐸書記迅速轉移,一方面從容不迫地上了瑕丘。

日寇在漢奸的帶領下,追趕劉晏春同志一直追上了瑕丘。

日本鬼子先在大邱上搜了一遍,也沒有找到。最後,鬼子來到了小邱上,見有一個破爛不堪、四面透風的亭子(清朝開州知府李符清所修的「與樂亭」)。日本鬼子估計亭子也藏不住什麼人,通過結滿蜘蛛網的破窗戶向裡看了看,端著槍轉了一圈,回到蘇樓據點了。

其實,當時劉晏春就藏在「與樂亭」二層樓的一個佛龕裡。和尚道士都知道,但是他們不動聲色,照樣撞鐘擊磬敲木魚,盡心盡力做法事,對日軍不理不睬。日本人對中國的神廟很敬畏,一般不很放肆,在瑕丘上轉了一圈兒,愣是沒發現劉晏春同志。  

瑕丘與帝舜

瑕丘亦稱負夏,是帝舜故裡,位於今濮陽城南堌堆村。《讀史方輿紀要》:「瑕丘在開州東南二十裡。」嘉靖《開州志》:「瑕丘在州南十八裡,縱橫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紀》日:「帝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華,字都君,有聖德。始遷於負夏(瑕丘),販於頓丘,債於傳虛,家本冀州,每徙則百姓歸之。」

2000年11月,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在瑕丘立了漢白玉「帝舜故裡碑」。其碑文是:

虞舜,名重華,號有虞氏,中華人文始祖五帝之一,生於古冀州之姚墟,即今濮陽縣徐鎮集。因地為姓,謂之姚舜,卒於蒼梧,葬於九嶷山。

舜母握登早逝,父瞽叟繼娶,生弟象。其父頑,母囂,弟傲,屢次害舜,皆化險為夷,後被逼遷居負夏。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販於頓丘。舜天姿聰慧,善於貨殖,富於創造,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胸懷寬廣,性格剛毅,誠為孟子言:「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動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由是,人皆仰慕,光若日月,歸之若父母,四海擁戴,堯乃令舜攝行天子之政。堯與之語禮樂,而不逆;語政至簡而行;語道廣大而不窮。妻以二女,以觀其內;任以百官,以觀其外。考山川、察江河,首當治水重任,一統江山,國泰民安,堯乃禪位於舜。闢四門,廣納言,整綱紀,刷新政,訓耕織,勸孝義,除奸邪,正民風,物阜民康,歲及耄耋,禪位於禹。其功德與日月同輝,英名同天地共存。(河南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朱紹侯撰文)

  

瑕丘在濮陽縣南9公裡處的固堆村,俗稱「十八裡固堆」。其地有兩個大小不等的土丘,東西並峙,林木蓊鬱,殿宇櫛比。臺階盡處有清代嘉慶年間開州知府李符清樹立的碑刻,上書「瑕丘古蹟」。瑕丘一名,最早見於《禮記》一書。瑕,小型紅色的玉。許慎《說文解字》說:瑕與「霞」通。丘,也作邱,本義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屬於會意兼指事字。甲骨文「丘」字象地面上並立的兩個小山,這與瑕丘地貌驚人的相似。「瑕」也有汙疵和墳墓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瑕丘作為衛國一個風景如畫,文人士大夫頻頻樂往的好去處,絕不會說是一個瑕疵或丘墓的地方。幾千年來,瑕丘衍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故事,其中,作為孝文化的發源地,「以孝治國」理論的濫觴之處,在中華傳統文化豐厚的層壘積澱中,一直具有主流意識潛動力的支撐作用。

孝,根在瑕丘

我們知道,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中華民族道德思維的底線,是百善之首,百德之先。有人認為,孝與不孝,是人與「非人」的重要標誌。那麼,孝文化浩浩湯湯,何以與瑕丘有著不解之緣呢?

這還要從虞舜說起。

虞舜是中國的「孝道之聖」。在上古傳說和先秦文獻記載中,虞舜「二目重瞳」,意思是說他每隻眼睛裡都長有兩個瞳仁,所以,有的地方描繪虞舜的形象是四隻眼睛,和造字聖人倉頡相似。虞舜生於姚墟,即古濮地方,孟子說他是「東夷之人也。」有專家考證,虞舜的家鄉就在瑕丘,認為瑕丘就是負夏。稽考古籍,確有瑕丘亦名負瑕的記述。瑕丘被稱為「帝舜故裡」,近年來海內外舜裔來此祭祖者絡繹不絕。

舜有重瞳,故名重華,他屬於有虞氏部族,所以又稱虞舜,是顓項的後裔。舜的父親瞽叟。瞽,盲人;叟,老者。舜父是一個眼睛很不好使的半瞎老頭兒,而且脾氣非常乖僻。舜的母親去世早,父親續娶,繼母刁鑽,生了個桀傲不馴的兒子名叫象。父頑、母囂、弟傲,虞舜的日子非常難過。後來,父親、繼母和弟弟串通一氣,要加害虞舜,幾次都想把虞舜置於死地。舜什麼都知道,但他依舊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也十分友善,並且多年如一,始終沒有絲毫失禮的地方。

虞舜一生顛沛流離,他在歷山耕種農田,在雷澤捕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在壽丘製作家用器物,還到頓丘做過小生意,最後遷於負夏,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在20歲的時候,虞舜就以孝行而聞名。他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都讓給他田地、地界;他在雷澤捕魚,雷澤岸邊的人都讓給他好的地方居住;他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帶動河濱的人都燒造高質量的器物。他所到之處,一年成聚,有上百人跟著他;二年成邑,有上千人和他在一起;三年成都,受到上萬人的追隨和擁戴。在他30歲的時候,四方「諸侯」向帝堯推薦,讚揚虞舜的孝行和德才。帝堯通過考察,了解到只要是虞舜勞作過的地方,人們都願意追隨他。帝堯很高興,不但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配給虞舜為妻,還通過禪讓的形式把帝位讓給了虞舜。

帝舜即位以後,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帝舜很快就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他的治世才能和主要功績記載在《尚書•堯典》裡。在古文獻中,敘述帝舜治國的理念主要是弘揚孝行禮讓,他從自身做起,克盡孝道,他的家庭也由父頑、母囂、弟傲,轉變成父慈、母賢、弟和,人們都說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地。虞舜孝仁開明,寬容和合的美德,對中華民族淳厚民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帝舜是中國最早的孝子,是孝文化的首倡者和踐行者。瑕丘是帝舜的故鄉,在這裡,他的家庭完成了從「傾軋」到「和合」的大變化,這其中,孝悌起到了關鍵作用。瑕丘又是孝道文化的發源地。

「樂哉斯丘」

早在春秋時期,瑕丘就已經成為衛國公侯達官心儀嚮往的樂遊之處。在瑕丘,人們可以登高望遠,臨風憑弔,可以發思古之幽情,足暢斯懷。說瑕丘是從春秋到現在,長達兩千多年持久不衰的遊覽勝地,並不過分。

嘉靖《開州志•古蹟》記載:「瑕丘在州南十八裡,高五丈,縱橫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這或者是450多年前的真實記述。但從考古資料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瑕丘應當是高大巍峨,如同山陵一般,在廣袤平坦的沃原上突兀而起。其上林深鳥鳴,古亭隱現。尤其在晚霞映照之下,紅雲縹緲,如同大小兩堆赤玉依偎在瑞靄之間,感覺是天帝神祇居住的仙境。那時候,可不是「高五丈,縱橫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的情形。那時的瑕丘究竟有多麼高大呢?

瑕丘東不數裡有高城遺址,就是春秋時期的衛國都城帝丘。這座城池是從顓頊時代開始修築,然後歷代增修不斷,形成「城摞城」的格局,總面積960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所知考古發現最大的古城遺址之一。由此可以想見帝丘城的高大雄偉。但是,它沒有瑕丘嶢嶢高聳,不如瑕丘觸天拂雲。多少次的黃河蕩決,今天的帝丘已經被深埋地下,在十餘米的深處才能看到古城的頂端。而瑕丘儘管只剩下「高五丈,縱橫十五丈」的孑遺,卻依然拔地兀立,可知它當初要比帝丘城高得多。至今在瑕丘一帶仍有「十八固堆萬丈高」的俗語,誠然,這裡的「萬」其實是「五」字的訛讀。遙想在黃河淤積之前的瑕丘,捷足登臨丘頂,東望帝丘都城,接坊連巷;西瞻大伾浮丘,起伏披雲;南北大地蒼茫,一望無垠;近處周遭楊柳,半圍荷塘,碧水彎彎,蓮葉田田,「詢足樂矣」!難怪衛國都城裡的王公權臣們頻登瑕丘,流連忘返呢。

2500年前,衛國靈公時期有一個大夫叫公叔發,他是衛獻公的孫子,諡號文子。公叔文子和另一個衛國大夫蘧伯玉很要好,二人都是衛國有名的賢者,孔子對他們都有很高的評價。《禮記•檀弓》記載:公叔文子和蘧伯玉一起登瑕丘。公叔文子四方遙看,高興地說: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啊!我死了以後就要在這裡安葬了。蘧伯玉說:我的朋友高興的地方當然是個好地方,我也喜歡啊!我願意死在你的前頭,先葬在這裡。兩個有名的賢士哲人爭著說「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可知當時確實是個極好的去處,否則,他們為什麼活著經常來此遊玩還不盡興,就是死了還要葬在茲處,永伴斯丘呢。

其實,在春秋時期,還有兩個著名學者也非常喜歡來瑕丘登高望遠,追思先賢,一個是曾參,字子輿;一個是言偃,字子遊。兩個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古籍記載,兩人曾經同遊瑕丘,恰逢曾子的一個朋友去世,曾子前去祭弔。當地人景慕曾子的名望,對喪儀有所變動,並由此引起曾子和子遊關於喪葬禮儀的不同看法。這雖然是「曾子吊於瑕丘」的一段軼事,從中可知孔子的弟子也常來瑕丘,並且在當地交友,當地對曾子是很敬佩的。由此,我們推斷孔子居衛時也應來過瑕丘。雖然史籍未見記載,瑕丘距孔子居住的衛都不遠,不足十裡,又是有名的勝地,孔子和公叔文子、蘧伯玉是同時人,說孔子也曾登瑕丘,觀遠景,懷故土,抒豪情,當在情理之中。

             萬人同吃一鍋飯

考古發現,瑕丘有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時期的陶片,可知這裡曾經是遠古聚落,文化積年從顓頊、帝舜所處的龍山文化時期,歷經夏商周三代,內涵豐厚。根據現有文獻及瑕丘碑刻考證,明清時瑕丘頂上「有宮有廟有樓閣」,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入門大殿是佛殿,至今卻屬於道家的「碧霞宮」,大殿前仍有道光二十一年雕制的方形石簷柱,上有一副對聯:「妙相莊嚴如操金繩開覺路,行深般若廣施寶筏渡迷津。」在東石柱上部還陰刻有一首五言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很明顯,這裡充滿典型的佛家語。《瑕丘記》中的「立寺門,四野空曠,千裡在目」,也與此相印證。清嘉慶九年(1804年)西面的小丘上還沒有什麼建築,開州知州李符清認為瑕丘頂上有宮廟樓閣,就是沒有公叔文子和蘧伯玉的祠堂,也沒有遊人憩息的地方,感到「意甚歉」,就創建了「二賢祠」,並且在小丘上修建了兩層的軒榭,四面開寬闊的洞窗,這樣就「可以安息,可以遊覽,洵足樂矣。」

按說,瑕丘最為熱鬧繁華的景象是「瑕丘廟會」,俗稱「十八固堆廟會」。屆時四面八方的遊人香客紛至沓來。瑕丘山上煙霧繚繞,旗旌飄揚;殿宇之中唱唯諾諾,鐘磬低鳴,儼然佛國仙界。山下人湧如沸,八方民間藝人競相獻藝,耍龍、舞獅、唱大戲,各種社火、民俗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八卦悠、猴秋兒、套圈射箭等民間雜耍應有盡有。更為壯觀的是「萬人同吃一鍋飯」的宏大感人場面。

瑕丘廟會是在農曆的正月十八,相傳這一天是舜帝的生日。廟會會期3天,即從正月十八到二十,是為了紀念帝舜的功德。瑕丘西側,上百張桌凳荷葉一般擺開,一次幾百人陸續入座,無論認識不認識,大家圍坐在一起,共同感受著「萬人一鍋飯」廟會大宴席的特殊氛圍,並不在乎味道是否適口,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不過,瑕丘大宴席菜品的味道還是蠻不錯的,尤其是「紅燒大鯉魚」,更是別有風味。據說,當年大宴席用的魚,全是黃河大鯉魚,其他如豆腐絲兒、土雞蛋、小柴雞兒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地方貨。

每次廟會上,慕名來品嘗「千人同吃一鍋飯」的遊客很多,需要排隊輪番坐席。等待,並沒有讓人感到不耐煩,因為你看著數千人同吃同喝的壯觀場面,心裡早已醉了。

    民俗專家劉小江說:萬人大宴席是瑕丘廟會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這種習俗流傳數百年了。過去,其他廟會也有大聚餐的現象,時間長了,大都沒有保留下來,只有這裡傳承至今。

在瑕丘,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循著古老的遺痕,去探尋早已遠去的過往。

瑕丘悠久的歷史感人至深,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催人奮進,美麗景色誘人不斷探索,有趣的故事發人深思。瑕丘,怎一個美字了得!    



相關焦點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七王廟村
    濮陽縣五星鄉王寨村人、書法、國畫雙科教授王石礅題寫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於屯村
    (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王稱堌鎮欒莊村
    欄目名厚重濮陽由中書協會員、濮陽市書協副主席孟豔麗 題寫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王稱堌鎮孟樓村
    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中國舒體書法四俊之一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顧問    張宏義 孫慶偉 田建引 王淑娟            楊豔虹  張滿飈 王志讓            翟   偉  王德英《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文留鎮尚樓村
    濮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文留化莊範中生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更多的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內容,請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濮陽地方文化」。)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子岸鎮三裡店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子岸鎮三裡店村歷任村幹部和村民為改變村容、村貌都做出積極努力。2011年被濮陽市環保局評為「生態村」;2013年被子岸鎮政府評為「綜合工作先進村」。【教育文化衛生】解放前村裡沒有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村成立了三裡店小學。二十世紀90年代末,隨著生源減少,學校撤併到大陳小學。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渠村鄉青莊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渠村鄉航拍渠村1航拍渠村2民國時期,青莊(青塚)村歸東明縣所轄,地處東明縣城北18裡處。1940年至1945年屬冀魯豫邊區濱河縣三區所轄;1946年至1949年屬長垣十區所轄;1949年至1952年歸濮陽縣海通13區所轄;1953年至1957年海通區所轄鄉渠村東區陳佔農莊(小鄉)所轄(包括陳莊、青莊、大芟河、前元、後元、莊6村)。1958年撤區並鄉成立渠村人民公社,本村歸渠村公社所轄。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八公橋東街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八公橋鎮航拍八公橋鎮各村1【歷史沿革】1949年至1980年東街與現在的南關、西街、南街合稱為八公橋村,1980年獨立成八公橋公社東街大隊,1983年八公橋撤社改鄉,稱八公橋鄉東街村民委員會,1986年八公橋撤鄉建鎮,稱八公橋鎮東街村民委員會至今。
  • 濮陽這些景區、遊泳館、KTV、健身房……將對全市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二、濮陽迎賓館,自遊泳館恢復開館至2020年5月31日,全市醫務工作者憑醫師證、護士證免費遊泳、健身;自遊泳館恢復開館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憑醫師證、護士證免費遊泳、健身。  三、範縣濮城鎮名泉溫泉度假村,自恢復營業之日起至5月31日,全市醫務工作者憑醫師證、護士證免費泡溫泉1次,同行人員享受前臺價5折優惠。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菏澤鄄城葵堌堆村:黃河灘區「空殼村」大變樣
    編者按:為生動展現山東人民美好生活變遷,講好億萬齊魯兒女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故事,即日起,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融媒體專欄,通過記者蹲點將鏡頭和筆觸對準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區縣和村莊,分享脫貧攻堅成功經驗,講述基層一線的奮鬥故事。
  • 濮陽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牌坊,你去過麼?
    濮陽緊鄰宋朝國都開封,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古至今,歷史古蹟太多太多,有距今已有6400多年中華第一龍,御井甘泉、徐鎮長樂亭村的春容寺,古洪洋山前瑕丘遺址,濮陽縣的明清一條街,也有近代史上的革命根據地舊址等等,同時小編也了解到,在咱們大濮陽還保留著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牌坊,牌坊作為一個很獨特的牌坊
  • 聚焦 | 2018感動濮陽十大人物評選,濮陽縣3名典型入選
    01.陳全保陳全保,男,25歲,家住濮陽縣徐鎮鎮東習城村,濮陽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班學生,班級生活委員,殘疾運動員,在河南省殘聯和濮陽市殘聯組織的各項比賽中勇創佳績。09.商榮錦商榮錦,女,41歲,濮陽縣黃灌局職工,愛心人士。自2007年起,商榮錦「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持續幫扶7年,每月資助其生活費200元,直到上大學。2015年,她又幫扶一名孤兒胡某,現就讀於濮陽縣一中。商榮錦多方協調,為胡某解決了住房、上學和生活中的困難。
  • 宣州區劉福村榮獲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稱號
    宣州區劉福村榮獲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稱號 2012-12-25 13:24:33   來源:宣城新聞網
  • 賞明月、觀歌舞,濮陽這個音樂節約定您!
    賞明月、觀歌舞,濮陽這個音樂節約定您!在本次活動期間,參會群眾憑本次音樂節門票購買該卡為980元,同時送260元的一節私教遊泳課。購卡聯繫電話:18539321718。濮陽迎賓館每張「扶貧助農」卡拿出80元捐贈本次參會的駐村第一書記所在村。三、駐村第一書記產品展銷,日常購買駐村第一書記農特產品可撥打15539373937諮詢。
  • 菏澤100多個村莊以「堌堆」命名!堌堆分布之密全國獨一無二
    堌堆上有一重修青丘寺碑,碑文記載:「春秋魯僖公元年,齊桓公率諸侯同盟於葵丘。宣公十二年,齊人、宋人、曹人、衛人盟於青邱。青邱生即葵丘也。」據文獻資料,東周時這裡是齊、魏、曹、宋等國交界處,當時戰爭頻繁,各國又時常進行會盟,青邱地處中心位置,自然是理想之地。
  • 黃河岸邊有一村屬於兩省三縣管,村民同吃一井水,和睦相處一家親
    濮陽市的黃河南岸有一個蘇莊村,村裡雖然只有1000多口人,卻分別歸河南省的濮陽縣、範縣和山東省的鄄城縣管轄。(從濮陽去這個村要過黃河)  該村兩省三縣的村民們同吃一井水、同走一條路、同趕一個集,他們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男人外出務工,女人在家加工毛髮)
  • 濮陽縣桃園村的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段寶生通訊員黃立峰    韓湘紅,1973年2月生於濮陽縣清河頭鄉桃園村,2005年8月從濮陽市華龍區一石化企業離崗,任桃園村村委會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至今。他心繫群眾,解百姓之憂,排群眾之難,受到群眾歡迎。近日,記者採訪了他。
  • 濮陽最新安置拆遷信息曝光
    前漳消村我想諮詢一下前漳消村是不是已經納入拆遷安置範圍了回復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 經查,經開區於2019年7月將前漳校村納入「千億千村」規劃計劃,目前正按照臺帳推進濮陽縣五星鄉東八裡莊村濮陽縣五星鄉東八裡莊村鄭濟高鐵拆遷戶安置遲遲無法落實,事情毫無進展,多次詢問,事情依然沒有解決,馬上就要兩年了,望領導給予重視,督促五星鄉政府儘快給予問題的解決。這是涉及民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