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有一村屬於兩省三縣管,村民同吃一井水,和睦相處一家親

2020-12-20 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 王天定文/圖

  濮陽市的黃河南岸有一個蘇莊村,村裡雖然只有1000多口人,卻分別歸河南省的濮陽縣、範縣和山東省的鄄城縣管轄。(從濮陽去這個村要過黃河)

  村裡沒有明顯的省界、縣界之分,村民們戶挨戶、門對門,卻分別是兩省三縣的人。(村民的房子都建在避水連臺上)

  據村裡老人講,因清末黃河水泛濫,這裡很多村民都是從黃河北岸的大蘇莊遷徙過來的。(村民同祭關公保平安)

  該村兩省三縣的村民們同吃一井水、同走一條路、同趕一個集,他們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男人外出務工,女人在家加工毛髮)

  酷暑時節,渡過黃河走進蘇莊村,只見婦女們在鑼鼓聲中翩翩起舞,很多老人在樹蔭下「啦呱」,淳樸和諧之風撲面而來。

  一個大門前,兩省三縣人在一起聊天

  「兄弟分兩省三餐同聚高堂,鄰裡劃三縣長年和睦相居」村頭石碑上這幅對聯,就是蘇莊村的真實寫照。祝這裡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

相關焦點

  • 寧夏中衛這個黃河第一村,梨花香韻浮動,是西夏後裔最後的隱居地
    在寧夏與甘肅兩省交界處的深山中,有一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神秘村落,不僅保留著史前巖畫、古代水車等歷史遺蹟,而且擁有「三個寧夏第一」:寧夏黃河第一村、寧夏黃河第一渡、寧夏黃河第一漂。這個村落就是南長灘村。
  • 老榆樹下各族村民一家親
    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兩河片區馬家莊子村,還沒走近那棵700多歲的老榆樹,一陣陣阿肯彈唱的歌聲就已飄到耳邊:「我們的時代幸福祥和,我們的家鄉有美麗的新居,城市和田野都是公園,各族兄弟一家親。
  • 靖遠縣閆寨社村民圓了百年夢 家門口吃上了甘甜井水
    本報記者薛長明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薛長明)對於位于靖遠縣偏遠山區的高灣鄉高崖村閆寨社的村民來說,「能在家門口喝上一碗水」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夢想。5月9日,隨著300米的深井打成出水,村民們百年來的夢想終於成真,放鞭炮、扎彩燈……他們用當地最隆重的禮節向這口井以及打井人表示敬意。
  • 晉江五裡工業區汙水滲入 村內井水發黑髮臭
    穿村而過的小溪,溪水黑如墨汁【村民困擾】井水發黑髮臭一周 涉及半個村的村民昨天一大早年輕人小何家住在穿村而過的小溪邊,有一天他專門蹲守在家門口的溪邊,看到溪水變紅、變綠、變黑,甚至還有奶白色的。而到了晚上,溪水又發出一股刺鼻的臭味,用力呼吸一下,感覺腦袋暈暈的,像喝醉了酒一樣,甚至半夜三更都被臭味燻醒了。何阿伯說,所幸村裡大部分村民都用自來水煮飯泡茶,井水只是用來洗澡洗菜洗衣服等。何阿伯和小何站在村道上一說,引來七八名村民圍過來討論,說的都是井水這個問題。
  • 魯豫交界,黃河岸邊的鄉村民宿,一天900元你會住麼?
    小編骨子裡也是個浪漫主義者,帶著好奇想去體驗一把黃河邊的小村莊,隔著窗戶看黃河的的鄉村民宿啥感覺。10月末的一天,趕到位於黃河岸邊的這個小村,已經是下午5點。秋日漸段。生怕到村裡轉悠觀察民宿,耽誤了看黃河。小編先跑到黃河岸邊,俗話說,不到黃河不死心,黃河沒離近一次,只要條件允許,沒條件創作條件也要近距離眺望一下黃河。
  • 自來水變「果汁」,這水村民不敢吃!新過濾設備操作不當,導致井水...
    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鎮海溝村 村民 李銀:這肯定得有害,這吃飯咋吃。記者:一直都這樣嗎?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鎮海溝村 村民 李銀:始終就是這樣,有時候比這還黃還紅呢。除了李銀這一家,記者又走訪了這個村子的其他居民家裡,發現每家自來水的渾濁程度並不一樣,其中,李春平家的自來水渾濁程度最嚴重。記者:你家水這顏色這麼重啊?哈爾濱市阿城區料甸鎮海溝村 村民 李春平:經常這樣。記者:一直都是這種顏色嗎?
  • 水管鋪了一年多不通水 三千村民何時才能不喝鹹井水
    」盛夏到來,長豐縣水家湖鎮伍崗村的三千多村民還在為吃水而發愁,雖然自來水主管道都鋪到家門口一年多了,可村民就是沒法吃上自來水。  全村人喝又鹹又澀的井水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長豐縣水家湖鎮伍崗村,崔大姐告訴記者,她平均每個月都要換三到四隻電水壺,「沒辦法,每次燒出的水都是浮著一層白花花的水鹼,又鹹又澀,根本沒法喝。
  •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渠村鄉青莊村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青莊歸渠村鄉人民政府所轄,並將青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青莊村民委員會至今。    青莊村原有分布在黃河灘中六個自然村組成,即李青莊、盛青莊、趙青莊、江莊、鄒莊、劉青莊六村。在三十年代,因黃河泛濫,灘區行洪,俗稱「漂莊子」。村民失去家園,四處逃離。洪水過後,六村村民大部分回來灘區住居在一處,形成了一個村落即大青莊村。1950年至1955年黃河多次泛濫北滾,土地村莊落河,村莊兩次北遷。
  • 【黃河岸邊看小康】開封杞縣:「賢良」託起幸福夢 村民生活富「杞...
    現在俺老兩口一把年紀還能一年收入幾萬塊,俺感謝黨的好政策,更得感謝俺們村的『三不要』書記。」正在日光溫室大棚裡採摘蜜瓜的杞縣柿園鄉萬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杜開紅說起如今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他和愛人兩人在18年承包了村裡6個日光溫室大棚,也正是這6個大棚,使他們家的生活從貧困直接奔了小康,而他話中提到的「三不要」書記正是帶領萬寨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支部書記杜振遠。
  • 濟南最後的黃河灘區村:社區樓拔地起 搬新家成盼頭
    多年以來,黃河滋潤了岸邊的農田,滋養了代代百姓。歲月流轉,時代變遷。在大壩以北,馮塘名郡數棟居民樓拔地而起,村民即將搬入。離開與挽留,期盼或猶豫,這個黃河灘區老村終究是一段深深的記憶。遠處黃河水翻騰著衝過來,以他的經驗判斷,洪水又來了。他趕緊和工友推著獨輪車往村南頭運土,試圖壘起一座土牆擋住來勢洶洶的洪水。「水實在太大,我們一看情況不妙,趕緊往村裡跑,喊著村裡人一塊跑。沒多久,水就把整個村給淹了,房屋絕大多數倒塌了。」老人說,新中國成立後,他經歷過9次大洪水,最近一次發生在1996年,「當時村頭的水有1米多高,還好沒流到村子裡。」
  • 渭南合陽縣黃河岸邊岔峪村婦女敲開「幸福門」
    據村民們講,岔峪村坐落於河灘最低洼地帶,毗鄰黃河,俯瞰徐水,由於地勢較低,時常面臨黃河倒灌、徐水泛濫和山體滑坡等多重威脅。過去村民居住的大多是磚木結構的老房子,土牆院落,常年遭受雨水衝刷,居住環境較為惡劣。2017年初,作為移民避險解困項目重點村,姚斌芳成為第一批搬遷群眾,領到了新家的鑰匙。
  • 廊道建設「加速度」 黃河岸邊「捷報傳」
    廊道建設「加速度」 黃河岸邊「捷報傳」 2020-12-09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連心 溫情一家親 ——浙鄂兩省統戰理論教學師資培訓班成功舉辦
    【院訊】浙鄂心連心 溫情一家親 ——浙鄂兩省統戰理論教學師資培訓班成功舉辦 2020-12-18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陽一樁命案牽出另一起兇案:女紀委書記遇害,村民稱行兇者離婚獨居,被害人「很少回家」
    11月15日,河南原陽縣靳堂鄉婁鳳鳴莊發生一家六口被殺命案,嫌疑人孫恆飛駕車逃逸,此後其所駕車輛在黃河北岸一處堤壩被找到。警方懷疑孫恆飛跳黃河自殺,於是派出警力在黃河河道內打撈,11月16日,警方在黃河內打撈出一具屍體,但不是孫恆飛,由此牽扯出另一樁案情。
  • 行記黃河灘②|搬上這個最大村臺,生活方式變了樣,村民和集體也
    11月30日,鄄城縣舊城鎮三合村村臺迎來最後一批入住的居民,至此,來自周邊6個村的6526名灘區村民全部搬進新居,開啟了新的生活。這個村臺是山東黃河灘區遷建中已建成的最大村臺。搬上村臺村民和村集體都有增收新渠道原來灘區群眾建房,需要先把房臺墊到幾米。高成本建房和頻繁建房,是灘區致貧的重要原因。如今,灘區群眾搬進新村臺。
  • 黃河岸邊第一村——清澗高傑村!
    公元2018年10月1日至3日,高傑村女客回娘家聚會活動如期舉行,圓滿收官。我的學生、族弟白安強告訴我,這次聚會活動期間,他寫了100多首詩歌,想出個集子,要我寫個序言,我欣然應允。(一)高傑村人傑地靈,歷史悠久,自明代至清末幾百年間,一直是黃河、無定河沿岸一塊著名的文化高地。
  • 實拍:邯鄲西部太行山區,人去村空10年後的村莊,是啥模樣?
    清漳河發源於山西左權縣,流經涉縣全境,到合漳鄉和發源於山西平順縣的濁漳河匯流,形成漳河,是目前河北河南兩省分界線。這裡科普一下:河南河北兩個人口大省是以漳河劃界,並非黃河劃界,黃河北還有新鄉、安陽、鶴壁、濮陽、濟源,五個地市,屬於河南管轄。依山傍水的下廟底村的環境還是不錯吧!
  • 搜捕滅門案疑兇撈出女屍,村民稱黃河拋屍案不光是感情問題,45歲疑犯說一不二,夫妻感情好,辦過磚瓦廠
    11月15日,河南原陽靳堂鄉婁鳳鳴莊村一家6口遇害,警方在黃河堤岸邊摸排同村的嫌疑人孫某飛時,意外打撈出一具女屍,11月17日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濤。 11月27日,李某濤同村一位知情村民向華商報記者證實,「他出這檔事,我起初都不敢相信,平常沒聽說他作風上有啥問題。」華商報記者從接近警方的信息源獲悉,兩起命案均發生在原陽縣,涉及的嫌疑人和受害者都是原陽人。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五星鄉後堌堆村
    有多少姓氏?出過多少名人?有啥傳說故事?一切盡在《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這個前胡丘莊是否與現在的前堌堆村有聯繫無法考證。廣生寨,此名系清末形成的。當時村民為躲避兵、匪與洪水,村周圍建了土砦(寨)因此而得名。在清光緒《開州志》瑕丘圖右下角有「廣生寨」這個名字的記載。現在的前堌堆村和後堌堆村當時同屬堌堆村。
  • [Q]河北滄縣紅色井水事件調查:村民反映多年無果
    新華網石家莊4月8日電 (記者王民)河北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地下水變紅已經超過10年,村民懷疑與化工廠汙染有關,多年來,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無果,村民無奈只好買純淨水喝。面對媒體採訪,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竟然用「水煮紅小豆」類比解釋「紅色井水」,引來「炮轟」,隨後被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