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裡玄策(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陽人,與當時高僧玄奘同鄉,漢族。唐初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間三次出使印度的使節。曾為融州黃水縣令,後升為朝散大夫。
貞觀21年,王玄策帶領使團出使印度,當時的印度中天竺大臣阿羅那順篡位,這阿羅那順做賊心虛,於是半路伏擊大唐使團,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被捕,其員使團成員全被被殺,王玄策和蔣師仁趁夜色越獄而出,這兩個人沒回大唐直接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以大唐名義向尼泊爾借了七千騎直接出發滅阿羅那順,王玄策自為總管,蔣師仁為先鋒,兵不卸甲的直奔中天竺,與阿羅那順的十萬大軍展開了激戰。到公元648年,阿羅那順兵敗城破直接棄城而逃,王玄策追擊,途中誰幫阿羅那順就揍誰,最後活捉阿羅那順,中天竺宣布滅亡。
2、百裡守約(裴行儉)
裴行儉(619—682年),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唐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
公元679年,突厥聯合吐蕃集中二十萬兵力準備進攻中原,當時唐玄宗就問「誰去給我往死裡揍他們」,這裴行儉就說「皇上,我去。不用出兵輕鬆擺平」。第二天,裴行儉以護送波斯王子回家的名義,就帶了幾十個人出發,到了西域之後呢這裴行儉就開始忽悠西域周邊的部落首領,以打獵為名義成功忽悠了一萬多人呼呼啦啦的跟著他去「打獵」趁著夜色,裴行儉帶領著一萬多人直接殺到突厥可汗阿史那都只的大營去了一番血戰,直接活捉突厥大汗,西域各部也是聞風喪膽,紛紛投降。
3、裴擒虎(韓擒虎)
韓擒虎,隋朝名將,原名擒豹,字子通,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
這韓擒虎一生中一共幹了三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他十三歲那年生擒了一隻猛虎,於是呢就由韓擒豹改名韓擒虎。第二件大事,公元588年隋滅南陳之戰開始,當時50歲的韓擒虎作為先鋒大將,率領著當時的敢死隊趁夜色渡過長江,然後領著隋軍兩萬多人,直撲南京城,當時由於韓擒虎的威名太大了,那些守將一聽說韓擒虎來了,全部放棄了陣地直接跑了,而這韓擒虎也是依靠著自己的威名第一個攻進金陵城,生擒了陳後主「陳叔寶」立下了攻滅陳國的首功。第三件大事,也是正史所記載的韓擒虎55歲那年,病重的要死了,他府邸的門口突然來了一大隊的儀仗隊,吹吹打打的儀式很隆重,說是來接他們大王回宮。府中的人就問「哪個大王",這個隊裡的人就說「是閻羅王」然後人就不見了。第二天這韓擒虎就病死了。民間也因此傳說,說這韓擒虎是去地府當了閻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