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推行火葬行嗎?看看農民怎麼說吧

2020-12-13 鄉村信息服務

「生老病死三千及」,人這一生不管是成功居多,還是失敗居多,最離不開駕鶴西去,人駕鶴西去以後,城市裡一般埋葬方式為火葬和水葬,農村基本上是土葬,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基本上了解土葬的流程,我這個半吊子就不班門弄斧了,但隨著土地政策變化,各地農村預留的墳墓地已經用完,農村就將亡故的親屬埋葬在自己承包的土地裡;還有許多山區丘陵地區的農民,將亡故的親人埋葬在山區任意坡地,這樣造成了很大的土地資源浪費,不易於土地成片作業管理。所以有些人就開始呼籲在農村推行火葬,但在農村遭受到了極大地反對,據三農調研員調查,農村有將近有70%的人反對火葬,這裡面有什麼原因那?

原因一,與我們傳統的殯葬文化有關。

中國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土葬是多年的文化,已經在人們的腦裡根深蒂固了,農村的老人們都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後,還能有完整的身體入土,還有一點是落葉歸根,無論如何是在外的農村人,還是在外打拼積累了大量財富的人,都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後,可以回到自己的故鄉。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來說,火葬這種殯葬文化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在百年之後進行火葬,就無法轉世投胎,因為會魂飛魄散。

原因二,火葬流程麻煩

火葬麻煩其實並不是農民非常忌諱火葬,而是火葬真的麻煩,如今農村地區的火葬場數量非常少,有人去世之後火化過程非常麻煩。首先要將死者拉到當地的縣區的火葬場,然後還需要交各種各樣的費用,農民嫌麻煩,所以都不願意火葬,反而土葬儀式簡單。

原因三,火葬成本高

土葬並不需要耗費太多的金錢,對於農民們來說,土葬大多都是只需要買一副棺材然後行葬禮,接著就可以讓親人入土為安了,如果是火葬的話,就需要一大筆錢來完善後事,然而對於這些淳樸人民來說,這一大筆錢他們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夠支付得起的,所以他們會更願意選擇土葬的方法。

全國誠招 「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三農普法維權、課題調研活動、法律服務活動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網下載相關資料

相關焦點

  • 為何農村有很多農民喜歡提前祭祖?專家不明白,看看老人怎麼說
    文/隨風飄散為何農村有很多農民喜歡提前祭祖?專家不明白,看看老人怎麼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今距離清明節已經遠了,每到清明節前後,很多農民都會回鄉祭祖,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節日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有些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去祭拜烈士陵墓等等,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 農村免費安裝的路燈,農民說「面子工程」?一起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以前,農村的夜晚總是黑燈瞎火的,做什麼都不方便,但是城裡就不一樣,到處的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城市,讓農村人好生羨慕,而如今,農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好了,國家也開始關注到了,農村夜晚了情況,對此,就有了農村免費安裝路燈這一個項目,這讓很多的農民都開心了起來,以後村裡也可以亮堂堂了,但事情總是不盡人意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去國外打工,看看農民都是怎麼說的
    在農村,家庭收入的來源很有限,沒本事的自己種點地,有本事的就做點小買賣。現在農村的農民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選擇外出打工。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去國外打工而不是國內呢?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但是這個收入依然是不能滿足農村一個家庭的支出。為了能夠多掙一些錢,只選擇去國外打工,在國外,平均一天的收入能有500塊左右,比國內要多一些。②、國外比國內打工要靠譜一點很多農民工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頭來卻遇到了結算難的問題,年底基本上什麼事情也不幹,就是去「討薪」。
  • 2021年,農村「一戶一田」將全面推行?3個問題,農民早了解
    說到「一戶一田」,怕是農民兄弟首先想到的是「一戶一宅」這個十分類似的詞語。是的,「一戶一田」和「一戶一宅」有著很深遠的密切關係。如果說「一戶一宅」是針對宅基地自建房的話,那麼,「一戶一田」就是對農民手裡的耕地的新規定了。那麼,在2021年,農村將全面推行「一戶一田」嗎?
  • 農村有種雜草叫拌倒驢,農民也叫它油葫蘆草,看看村裡人怎麼說
    農村有種雜草叫拌倒驢,農民也叫它油葫蘆草,看看村裡人怎麼說文/猿飛日月想必大家對於農村都有所了解,有很多人甚至經常會到農村裡玩,在農村這個地方有很多新鮮好玩的東西,就比如說那些雞鴨魚鵝就是在城市裡很難見到的
  • 農村回遷房屬於什麼產權?看看專家怎麼說吧
    現在我國有很多的農村開始了大規模的出現回遷房,這也正是代表著國家如今在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這一塊的工作已經邁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可是農村的回遷房都是直接修建在集體土地上的。所以會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農村回遷房是屬於什麼產權?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作一個解答。
  • 農民為何無法擺脫貧困,看看老農民是怎麼說的?
    這幾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村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依然有一些農村地區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農民的生活依舊過的很艱難。農民們辛辛苦苦勞作,到頭來卻依然沒有一個好的收入,依然逃脫不了菜賤傷農、谷賤傷心的怪圈。
  • 農村做飯燒大鍋!將全面被取消?看看老農怎麼說!
    現在,農村地區雖然有很多人做飯時,都已經不再燒大鍋,但是,一些老人還是習慣使用大鍋做飯, 大家都知道,使用土灶做飯是需要樹葉、樹枝、玉米杆等等做燃料的,而這些物品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煙霧和大量的漂浮顆粒,影響空氣品質。
  • 農民為何不願意「火葬」?看看老農民怎麼說的就明白了!
    然而這樣的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對於土地的合理使用國家越來越重視,畢竟這關係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推行火葬是勢在必行的。因此現在國家鼓勵農民進行火葬,可是農民卻不願意,這是為什麼呢?
  • 新農合又漲價,這次漲到250元,農民該繼續交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新農合又漲價,這次漲到250元,農民該繼續交嗎?看看專家怎麼說每年到這個時候小編都要感慨一句,時間過得真的是太快了,沒想到一晃2020年的春節都要來臨了。年復一年,日子就這樣匆匆忙忙地過完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踏上了返鄉的旅途,當他們下車的那一刻,都要被眼前的變化驚呆了。
  • 新農合真是「窮了農民,富了醫院」嗎,聽聽農民怎麼說!
    近年來,農村惠農政策在不斷加強改善,其中衛生問題最被農民們關心,近段時間,農民們相聚在樹蔭下,談論的話題恐怕也就是新農合了,因為再過十來天就要開始新農合的繳費了,眾所周知,新農合作為一個民心工程,一直以來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為目的!
  • 花生價格上漲,農民增產又增收了嗎?看看農民怎麼說
    花生價格既然這麼好,那麼花生產量要是再上得去,農民是不是大豐收的一年?咱們看看各地的農民怎麼說!五叔是河南周口扶溝縣這邊的農民,今年種植了十畝地的麥套花生,經過向他了解得知,去年種植的花生畝產在800多斤,今年的花生畝產卻只有550斤左右,五叔說他今年種植的花生長勢也挺好,花生莢果結的也不少,就是花生飽果率太差,秕果太多了,所以花生總體產量才上不去。同村的很多種植戶花生產量還不如他,大多數都在400-500斤。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原因就是他們比農民過得好,從幾千年的發展史來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從事最繁重體力勞動的農民或者農牧民,他們都是生產製造最底端的那一層,然而他們又是最重要的,試問,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又能離開農民這一階級,農民的地位,文化素養確實不怎麼高,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今日的中國,農民佔到了9億之多,農民的力量偉大吧!
  • 農村土地新變化:地籍調查已開始!時間也明確,3個好處,農民了解嗎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2020年,農村迎來的變化太多了,這一年來,除了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之外,關於土地方面的新措施也不斷出臺。比如說: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村民建房要按照「建新需拆舊」的標準進行;又如;在耕地制度方面,我國即將開展新一輪的耕地排查工作,重點整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等現象。
  • 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看看內行人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農小專欄,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三農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看看內行人怎麼說在農村常見的「雷公屎」你吃過嗎?味道如何?
  • 「村村通」新的改變,農村生活更安逸?聽聽農民怎麼說
    聽聽農民怎麼說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和改變,近年來農村人的生活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大家的生活變好了,出行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地區都從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農民出行越來越方便。為了更好地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針對農村發展也有著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並在農村實施了「村村通」,如今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人的生活品質,讓農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接下來還將對農村實行「公交」村村通。
  • 生活在農村,對農民了解,也想開個農資店賣肥料,可以嗎?
    對於生活在農村,對農民非常了解的人來說,在當前疫情下,想出外面有點不合適,開個農資店賣點肥料,這樣行不行呢?這是幾個朋友問過我的。對農民了解,那就做點農民相關的工作吧我認為這得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大環境,一個是個人方面。從環境上看,當前國家對於三農非常重視,有好多的政策傾斜,特別是對於農資產品,國家都有相應的補貼和支持。
  • 農村集市上的粉條,究竟是用什麼做的?看看攤主是怎麼說的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作為北方的農民,一般會在家裡屯上很多的白菜,以供整個冬天食用。在冬天的吃白菜的時候,一般喜歡放一些粉條和豆腐一起燉著吃,畢竟天天吃白菜也會有點單調。在東北地區,冬天最喜歡吃的就是白菜燉粉條了,因此,粉條也是一種比較重要的食物了。
  • 過去農民需上交「公糧」,和現在的社保有何區別?看看專家怎麼說
    過去農民需上交「公糧」,和現在的社保有何區別?看看專家怎麼說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上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國家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們國家建設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主力便是農村人,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當中。
  • 2020年起,這5種進城買房的農民還得返回農村,快看看有你嗎?
    為了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都紛紛選擇了進城買房。對於農民朋友來說,雖然進城買房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如果最後不得不重新返回農村,這豈不是白折騰嗎?在此,小編要說的是, 2020年起,以下這5種進城買房的農民還得返回農村,快看看有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