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隨風飄散
為何農村有很多農民喜歡提前祭祖?專家不明白,看看老人怎麼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今距離清明節已經遠了,每到清明節前後,很多農民都會回鄉祭祖,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節日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有些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去祭拜烈士陵墓等等,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明明清明節哪天才是祭祖的時間,但是農民總是會提前兩三天卻祭祀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在清明節當天去,這是為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專家也是不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吧。
根據農村老人的說法,我們總結出以下三點原因,看看你們認不認同,第一點原因就是工作太忙了,雖然清明節這天有些公司是可以放假的,但是很多假期都是在清明節次日返程的,所以他們在清明節這天祭祖時間明顯是不夠的,所以為了不耽誤工作的時間,很多人都會選擇提前祭拜先祖了。而第二點就是有些農民認為如果清明節給先祖「燒紙錢」的話,那麼先輩是不能及時收取的,所以他們也會選擇提前祭拜,這樣也可以讓自己圖個心安。
第三點原因就是先輩們流傳下來的習俗了,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曾經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是中國的寒食節,不過在後來的時候,寒食節已經和清明節融合在一起了,但是儘管是這樣,因為寒食節吃曾經是中國第一大「祭祀」的節日,所以很多農民都會在寒食節祭祀先祖,即使後來融合在一起了,農民也沒有特意改正這個習俗。
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有什麼想法?你們在清明節這天會選擇回鄉祭祖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