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2020-12-20 農夫也瘋狂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文/農夫也瘋狂

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

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其中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而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七月十五則是中元節,在這個節日期間有祭祀先人的民俗活動。因為在民間認為在七月份中元節期間,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得以重新回到陽間看一看親人。所以人們會在這個期間舉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其中主要有上墳、燒香、燒紙等,在不少地區還有七月半「燒包」的習俗,這也表達了活在陽世的親人們對已亡故依依眷戀之情。那到底哪一天燒包比較合適呢?

在我們當地,七月半中元節從農曆七月初十就開始了,這天稱之為「接老客」,當天的傍晚時分,一般是在天黑之前就會準備好一些酒水、水果、食物等來迎接過世的親人回家來看看。在這後的幾天,每天中午和傍晚的時候都會準備食物來祭祀。但是「燒包」這個習俗一般是在農曆七月十三才開始,多數是在七月十四這天,反而在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燒包的卻很少。

按理來說,農曆七月十五才是「中元節」,為何多數都是提前就燒包了呢?這是因為民間普遍認為農曆七月十五這天的半夜時分「鬼門關」就要關閉了,而「燒包」之後也是需要郵寄的。如果燒包太晚了,那就可能祖先們領不到包封及錢紙了。也是由於這個原因,雖然「鬼節」稱為「七月半」,但實際上七月十五這天卻很少有人燒包了。

關於七月半「燒包」祭祖,在民間的說法也比較多。其中一個就是時間的選擇,一般從農曆七月十一至十四這幾天的黃昏和夜晚是燒包的最佳時節,普遍是在天黑之前進行。可能有些人也發現了,不少地區有在七月初就燒包的習俗,在我們當地一般認為這是在燒給新亡之鬼的。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我國的地域遼闊,在各地的風俗習慣也是不同的。如果當地可以提前燒包祭祖,那就要尊重當地的習俗提前進行祭祀活動。

其次是燒包地點的選擇,一般都是在十字路口附近,但是也要注意燒包時因為會有火苗,所以要做好防火工作,儘量遠離林地、草地,燒包後一定要等到火徹底熄滅了才離開。

最後一點是在燒包的時候,要記得給看墳的土地神也要擺放供品,並且要單獨再燒一份黃紙,這樣是為了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同時還要留下少許冥錢在別處燒掉,老輩人的說法是這樣是給一些孤魂野鬼的,一面他們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當然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農村裡老輩人都對祭祖上墳是很看重的,這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的大事情。對於與祭祖輕慢或者不參與祭祖的人,都會被認為是不孝敬先人,老人看到見到是會很生氣的,因此如果在家就儘量要參加,而這樣的活動是莊重肅穆,所以儘量不要穿得花枝招展,尤其是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現在人手都有手機了,許多人都喜歡拍照發朋友圈,但是在燒包祭祖時是忌諱拍照的,年輕人可能認為這些沒什麼,可是老人的思想比較的保守,他們看到了還是會生氣的。在你的家鄉,現在中元節還重視嗎?一般是哪天「燒包」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農民卻在七月十四這一天燒包祭祖,為什麼呢
    明天就是中元節了,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通過燒紙的方式來寄託相思。雖然農曆的七月十五才是中元節,但是很多人都會在七月十四這一天來燒包祭祖,這是為什麼呢?說到燒包相信很多人不懂是什麼意思,其實燒包和燒紙比較類似,只是燒包要比燒紙多一道程序,那就是將冥幣裝在一個很大的袋子中,並在袋子上寫上寄送的地址,這是湖南省的傳統。在湖南省中元節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遠在外地打工的打工族,在中元節前都要趕回老家。人們將冥幣放到紙袋子中必須要寫上地址,只有這樣人們才會覺得這些寄託著相思之情的冥幣才能順利到達先人的手中。
  • 中元節是七月十五,為啥很多農村地區七月十四就「燒包」祭祖了?
    七月半,中元節,我們農村叫它「鬼節」,民間非常重視中元節,而「燒包」肯定要在七月十五之前燒的,有些地區是在七月十四晚上燒,有些地區卻在七月十三燒,阿冰老家就是七月十三燒。用「燒包」這種形式祭奠對先人的哀思和孝道,過去很多人在外打工,七月半回不了家就會提前準備好「燒包」,在七月半之前的七月十三、十四朝著祖先的方位燒包。
  • 中元節|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七月半,中元節,節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秋嘗祭祖,是中國追懷先人、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七月十四祭祖節,分別是道教、佛教與民間俗信的三種叫法,因此,這也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節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中元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祭祖感恩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有稱鬼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為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四大祭祖節日,又與上巳節(三月三)、清明節、寒衣節(十月一)並稱為四大鬼節。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中元節怎麼被農民稱為鬼節?農村7月15這天有啥講究?有啥禁忌?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了。人們其實不知道,中元節的叫法其實是道教的說法,農村一般稱這一天是「鬼節」,也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等,一般在這一天,農村都會有一些祭祖活動,像是放河燈,用彩紙剪成各種衣服模樣,燒給已經過世的親人等等。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十五才是中元節,臨桂人為什麼都提前一天過?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會在這天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7月15才是中元節,廣西人為啥要提前一天過?
  •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民間關於中元節有兩個日子
    在很多地方鬼節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其實關於鬼節,還有一些地方是過七月十四的,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呢?   據查,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四,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節,即鬼節。   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過節,是因為以前外敵入侵,為了避免因過節而被敵人一網打盡,先人們就把節日提前了一天。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
  • 中元節祭祖是封建迷信嗎?我們該怎麼過中元節呢?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有很多叫法,現在來說比較常見的是中元節,但也有直接叫七月十五以及盂蘭盆節的,此外還有鬼節、瓜節(因為祭祀必須有西瓜而得名)、敬孤節等等不同的名字。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前面三種。一個節日為啥會有這麼多名字?這得從中元節的來歷說起。以七月十五祭祖薦新這個活動來說,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
  • 「中元節」這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你知道「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呢?祭祖超度佛教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回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在家門庭前,塑立三寶佛像(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中央沙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聘僧念經,張燈結彩為祖先祈求冥福。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民國時的七月半,河燈順湘江而下
    燒包祭祖是我們的傳統民俗,雖然現在出於環境保護和安全的需要,禁燃禁放,但「鮮花祭祀」「網上祭祀」「家庭追思會」等文明祭祀方式仍可以把我們中元節祭祀祖先的傳統繼續下去。 在新的文明祭祀的方式尚未成為習俗之前,且讓我們看看曾經的中元節是怎樣的。
  • 2020年中元節燒包時間有講究嗎?中元節為什麼要燒包?
    馬上要到7月半中元節了,雖然中元節不是法定節假日,但也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國民間對中元節是非常重視的,中元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就是燒包,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中元節燒包時間有講究嗎,中元節燒包有什麼講究。
  • 祭祖、團聚:漫話七月十五中元節習俗
    相傳, 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裡,地獄之門大開,鬼魂四出,民間有「七月半,鬼亂串」的謠諺。俗謂人死後靈魂不滅,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孫的祭拜,無祀者容易飄蕩為害。據說,如果親人死去不足一年,他的家人在這一天把兩片綠葉放在眼睛上,就有可能看到自己已故的親人。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死後升天為神,下地為鬼。
  •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這些注意事項你不能忽視!
    中元節的習俗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我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節日的意義在於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傳達思念之情。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節」,為三大鬼節之一。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公元2020年9月2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老祖宗的傳統,到了你這裡是否還可以繼續傳承?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豬豬就不說了,食堂安排吃啥就吃啥?我印象中的過節只是在新聞聯播裡,只在朋友圈裡...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過節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