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鬼節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其實關於鬼節,還有一些地方是過七月十四的,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呢?
據查,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四,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節,即鬼節。
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過節,是因為以前外敵入侵,為了避免因過節而被敵人一網打盡,先人們就把節日提前了一天。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
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儘量早回,而真正的燒紙祭拜是在七月十五。
以前,民間過「七月十四」的氣氛是相當濃厚的。應節的時辰是中午,在廣東、廣西的許多地方,是用鴨子來祭祀祖先的。
據傳說,鴨子是背祖先靈魂過河的靈物,殺鴨子過節是為了讓它完成這一使命。
「七月十四」的重頭戲是晚上的「支幽」,「支幽」的意思是「支開幽靈」,也可以說是「給幽靈一點日常開支」。當晚,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擺供品,燒紙錢、花衣,插香火、蠟燭。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鬼節的來源: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