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農曆七月十四才是過節的日子嗎?

2020-12-22 芝芝莓子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在我們老家,今天是「鬼節」。今天大家有沒有在家吃大餐啊?

中元節

按傳統習俗,一年中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又稱三大「鬼節」。

而在北方地區的鬼節一般是農曆七月十五。這是為什麼呢?

小時候,聽老人家們說,農曆七月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月份。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七月十五一到晚上鬼門就要關門,所以七月十四是鬼們最瘋狂的一天。老人家說,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要儘量早回。

後來長大了,歷史老師告訴我們宋朝的漢人逃往南方時,為了帶走祖先的亡靈,決定在七月十四過節,從北宋到南宋,漢人多次倉促南逃,從中原逃到江浙福建一代。宋末元初時,又由福建逃到潮州和雷州半島,在逃走前夕,他們遇到一個難題,如何把祖宗帶走?

按傳統,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陽和中元節祭祖時,祖先們的亡靈才能聚攏回家,跟著靈牌。此時離中元節只有一天,但他們已經等不及。為了聚攏祖先們的亡靈,他們決定提前一天在七月十四過中元節,趁著鬼門未關,把祖宗的亡靈聚集起來,然後帶著祖宗牌位逃向南方。

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逃往南方的漢人就把中元節改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四過,現在七月十四鬼節已經是許多南方漢人和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在老家,每到農曆七月十四家裡人都會準備豐富的大餐祭祖。上次提到白切雞是我們拜神祭祖必備。然而這一天,我們不用雞來祭祖了。這一天的主角是鴨子。

為啥呢?這老人家說,雞屬陽,鴨屬陰。神是屬陽的,拜神就是用雞來拜,這鬼屬陰,拜鬼呢,就得用這鴨子來拜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外地一個人過節,這一個人也得過得像模像樣。下了班,去超市買了鴨翅,做了個簡單的滷鴨翅。

自製滷鴨翅

買回來的鴨翅,先放冷水裡,加入薑片,焯水。再用料酒,醬油,鹽和糖,八角,桂皮和香葉,醃半小時,最後丟到電飯鍋,按煮飯鍵。簡簡單單的滷鴨翅就做好了。最適合我這種下了班只想邊吃邊刷劇的人。

吃著自己做的鴨翅,想著我媽做的啤酒鴨。我媽媽做的啤酒鴨可是太好吃了。而且非常簡單易學,我告訴你們,我就看了一遍,眼睛就會了。(不過手不會),這不影響我教你們,你們一定比我聰明比我強。

話說這啤酒鴨相傳起源於清代,一次康熙到臨武縣微服私訪,遊玩中雅興大起,酒醉之時一不小心把杯中的酒倒進沸騰鴨肉鍋中,頓時奇香四溢!

要做這個啤酒鴨,材料也不複雜,只需要1隻土鴨(4斤左右)、1聽啤酒、蠔油、生抽、老抽、排骨醬、花生油、大蔥、洋蔥、生薑、紅辣椒

1.首先,將鴨子洗乾淨,檢查表面有沒有細毛,看看鼻孔裡有沒有雜物,最後去除舌苔。

2.把鴨砍成5公分長、兩指寬的塊狀

3.4斤的鴨加入1勺鹽、1勺生抽、1勺老抽、1勺蠔油、1勺排骨醬和適量胡椒粉,攪拌均勻後醃製10分鐘。

4.鴨肉醃好後就可以下鍋烹煮了,我們今天選用的是砂鍋,它的保溫性能比較好,特別適合做這道菜。

5.把鍋燒熱,鍋底鋪一層薑片去除鴨的腥味,再放一層大蔥、適量紅辣椒和半個洋蔥,洋蔥可以增加鴨的甜味,辣椒的量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增減。

6.把醃製好的鴨肉放在這些食材上,沿著鍋邊加1勺花生油,再倒入能沒過食材的啤酒

7.大火燒開,注意不要翻動食材,讓啤酒完全沸騰,淹沒食材的表面。

8.改中小火加熱,蓋上蓋子煲25分鐘。

9.25分鐘後,開大火收汁,這道超簡易的家常版啤酒鴨就做好了。

嘗一口,鴨肉鮮香嫩滑,一點腥味都沒有,醬汁的味道完美滲入了鴨肉的每一絲肌理,特別過癮!

你們都喜歡吃什麼鴨呢?快來留言告訴我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民間關於中元節有兩個日子
    在很多地方鬼節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其實關於鬼節,還有一些地方是過七月十四的,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呢?   據查,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四,北方人過的節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節,即鬼節。   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過節,是因為以前外敵入侵,為了避免因過節而被敵人一網打盡,先人們就把節日提前了一天。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
  • 七月十五才是中元節,臨桂人為什麼都提前一天過?
    一個在壯族同胞眼中僅次於春節的節日,不僅全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吃飯,還要進行祭祖、吃鴨等一堆習俗,那麼重大的節日按理來說應該全國同步慶祝,但你知道為啥咱們要提前一天過嗎?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會在這天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7月15才是中元節,廣西人為啥要提前一天過?
  • 農曆七月十四,廣西人過「鬼節」,為什麼一定要吃鴨子?
    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中元節是本是祭祀地官的節日。古人以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到後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們放鬼魂的傳說,於是,中元節漸漸就有了「鬼節」的意味。廣西過的「鬼節」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這裡有一個傳說——以前廣西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廣西老百姓正準備過中元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只好提前一天過節了。後來便一直延續下來。在廣西,中元節是個重大的節日。
  • 農曆七月十四,敬畏鬼神
    在不知覺中,八月悄悄替換了七月,直到了七月十四,田地裡的忙活都忙完了,各家各戶競相宰雞殺鴨祭祖宗,我才倏然發現公曆八月已差不多走 完,而農曆七月的日子到一半。真是忙暈了頭,亂七八糟,七八月不分呀!在生活中,我們常記的是公曆,只有我們民族的節日到了,才想起今天農曆的哪一天,進入了七月,七月十四是鬼節。
  • 為什麼廣西過中元節要提前一天,還把鬼節叫「七月十四」呢
    《沾福七月半》·桂臨塞上中元八桂景勝春,七月十四度亡魂。若問何處尋美食,不妨杯酒呡嘴唇~~今天中元節!想好吃啥喝啥了沒?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中元節。相傳它是中國傳統的鬼節,也是民間祭祖的日子。這一天地宮將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的親人便可回家,再食一回人間煙火。就這樣每年到了這一天,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它成為了一個秋嘗祭祖又表達著祈禱祝福的華夏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了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農曆七月十五日的鬼節,究竟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
    在我們國家有一個專門給鬼過的節日,估計很多人是知道的。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鬼節了,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節也是佛教舉行盂蘭盆會的日子。那麼鬼節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節,你知道嗎?根據《盂蘭盆經》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佛陀有位名叫目連的弟子,他開了天眼。目連利用自己的天眼神通看到他去世的母親墮入了餓鬼道,瘦的皮骨相連,不能進食,日夜痛苦不堪。目連不忍心母親受這般苦難,連忙下到地獄裡,用缽盛飯餵給母親吃,但是因為他的母親由於惡業要受報應的緣故,每當飯到嘴邊就化為了烈火,根本不可能吃到肚子裡去。
  • 今天是什麼日子大家知道嗎?為什麼很多人現在都記不起來這個節日
    今天是什麼日子大家知道嗎?很多人說今天星期六,是休息的日子,小編也是每天盼著星期六,但是今天可不是一般的星期六,今天是農曆七月初十五,就是我們民間說的鬼節,那麼中元節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中元節在佛教中呢叫做盂蘭盆節,在我們傳統道教裡就叫做中原節了,民間說法是七月半,或者鬼節,當然有些地區是十三號或者十四號,相傳是宋末的時候蒙古大軍入侵,人們為了逃難所以提前一天過節,那麼中元節的目的是什麼呢?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 莆仙七月半過節很講究:擺設祭品「接公媽」
    東南網8月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再過兩天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親人,趕回莆田,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十一十二,金粿嘗味;十三十四,挑來挑去」,這是「七月半」過節方式的真實寫照。在莆田,這個長達六天的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過節方式也很講究。
  • 臺灣人的農曆七月與各地的民俗!
    俗傳閻羅王每年在農曆七月初一開鬼門,將地獄中的無主鬼魂放出來,到陽間享用民間的致祭,並帶回在地獄生活需要的金錢與用品。農曆七月三十,是俗稱關鬼門的日子,各家各戶習慣做尾中元,送走好兄弟。▼2013年,貞子的初現 ▼2014年,貞子的報恩 ▼這個月是陰曆七月十四,鬼節。 假如有人特意打電話來提醒你這一點,未免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可在華南的很多地方,鬼節是民間最隆重的節日之一,甚至比清明節更為盛大。
  • 農曆七月十五為什麼是鬼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鬼節要注意什麼
    農曆七月十五為什麼是鬼節因為中國古代認為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鬼門zhi大開,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所以稱為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並被囚禁在地獄中的悲慘鬼魂出地獄,短期流浪,享受人間鮮血和美食。因此,人們叫七月鬼月。
  • 農曆七月鬼門開 開和關的時間2020
    七月鬼門開和關的時間2020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中元節燒紙五大講究 中元節燒紙禁忌農曆七月鬼門開 在民間傳說當中,農曆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時間。而到了七月十五的時候是高潮,也將農曆七月十五稱為是鬼節。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文化可以說真的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很多民間的習俗和節日,每個節日代表的意義都有很大的挖掘價值,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四,在這一天是祭奠先祖的,來了解一下中國的文化吧!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為什麼隆回人過鬼節要吃鴨子?這些禁忌好多人都曉不得!
    俗話講: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相傳這天鬼門關大開,百鬼夜行,所以七月十四鬼節,這些禁忌你應該知道! 為什麼隆回人喜歡過七月十四?
  • 農曆七月十四滿城鴨肉香 柳州市民3天吃鴨22萬隻!
    燒鴨、白切鴨、啤酒鴨、檸檬鴨……農曆七月十四,柳州人習慣吃鴨子,8月30日-9月1日,據不完全統計,柳州人吃鴨達22萬隻,滿城都是鴨肉香。 9月1日(農曆七月十四)上午,柳州各大農貿市場,都飄揚著「嘎嘎嘎」的鴨叫聲。
  • 鴨肉餘香還在,說說十四節家鄉地方風俗
    農曆七月十四過去了,鴨肉餘香還在,這個節日在桂平很多地方算是個大節日節日晚桂平人一定要早點回家,祭祖吃鴨子!這裡有一個傳說:以前廣西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廣西老百姓正準備過中元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只好提前一天過節了。後來便一直延續下來。不過這也就是一個傳說,並非科學依據,貴港的「七月十四」延續至今,你們那裡過節必做的習俗都有哪些呢?祭奠祖先 :我們常聽說的「鬼節」就是我國每年農曆七月,我們貴港人多數過農曆七月十四。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
    七月十四殺鴨子,中元節吃什麼鴨子菜譜過七月半鬼節又是七月半了,這個俗稱的鬼節七月半十四,豬豬只能在深圳做一隻加班狗,沒辦法,為了生活勞碌奔波。你家的鬼節吃什麼,七月半少不了大餐吧?明天就是中元節了,菜譜呢?豬豬就不說了,食堂安排吃啥就吃啥?我印象中的過節只是在新聞聯播裡,只在朋友圈裡...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過節的感覺了...
  • 盂蘭節始末 七月十四鬼節的由來
    一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只是一個片面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鬼門正式大開的日子,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初二。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