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個傳統的人情社會,說「不」會傷及別人的面子,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不論是朋友還是同事的請求,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說「Yes」,因為不想讓對方失望,而且說「不」也會讓自己感到很彆扭。在西方,也會有類似的情況。《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曾寫道,人們為了規避說「不」所帶來的不快,寧願答應一些「不情之請」。 然而,說「Yes」並不代表來自內心的肯定,如果真的一點意見都沒有,對一切甘之若飴,又怎會帶有抱怨情緒?
2014年,《性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刊登過一篇調查研究,美國一個調研小組招募了25名大學生,派他們請求108位陌生人在圖書館的書上塗鴉。儘管很多人指責該行為,或要求學生們對後果負責,但仍有一半的陌生人同意在書上寫字,該比例遠超學生們之前預想的29%這一平均比例。該項目負責人瓦妮莎?伯恩斯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人們覺得,說『不』會威脅到自己的人際關係。」 像這種不會拒絕,又怕被別人拒絕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被拒敏感」。此類人的人際關係看起來很好,熱心助人、口碑好,別人喜歡找他「麻煩」,可內心苦水只能自己吞,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會Say no的後果很嚴重,首先,會被無窮的瑣事累死,其次,會被出力不討好的處境憋屈死。
無原則說「Yes」難以體會到成就感 幫助他人固然沒錯,但凡事都需量力而行。無原則的妥協和順從,不僅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疲於應付,還會被迫改變自己的時間表和任務安排,拖延和最後衝刺就會成為迫不得已的行為,導致自己心情低落,即便工作最後能順利完成,也是剛剛「合格」,難有「卓越」的表現。 無論是礙於情面勉強答應,還是因為害怕批評而唯唯諾諾,難以開口拒絕別人的人,或多或少存在一種迎合他人的心理,這樣雖避免了表面的衝突,卻使自己看起來毫無主張,給人留下「膽小怕事」的印象。敢於說「不」是人生的必修課。一味的『老好人』會讓我們過於受制於人,對周邊的事務難以做到自主。相反,說『不』則會幫助我們優先處理自己的事務。美國心理學家朱迪斯?希爾斯曾說過:「說『不』能讓我們避免向同輩的壓力屈服,保持自己的原則,有時候在不同意別人的情況下必須說『不』。」 活出自己的個性 勇敢Say No
拒絕需要技巧如何優雅地說「不」? 說「不」需要勇氣和膽量,如何在避免雙方尷尬的前提下,讓對方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當遇到讓你難為的事情,不妨嘗試從以下角度回答,或許能幫你徹底擺脫不情願說「Yes」的魔咒。1)短暫地停頓 面對別人的請求時,停頓一會兒,給大腦留出三秒鐘的考慮時間,然後作出判斷。2)「我需要先看一下日程表,然後答覆你。」 這種措辭讓你重新獲得決定控制權,而不是別人一提出要求,就倉促答應。3)帶著幽默感說「不」 相比強硬的拒絕,帶有幽默感的拒絕會更易讓人接受。4)說出你愛能莫助的原因 真誠地表達你的想法,並簡潔、明晰地說清你的原因,讓人感覺你不是在找藉口或是敷衍。同時,也要記得在適當的時候真誠感謝對方對自己的信任,因為別人信任你,才會託付你幫忙。5)「這個我做不了,但是XX可能對此感興趣。」 很多人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幫助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但是人們在提出要求的時候,通常並不在乎幫助他們的究竟是不是我們,只要有人幫忙就行。6)事後保持熱情,才能細水長流 一定記得在推託過後,跟對方主動示好。若是普通同事,見面主動微笑招呼就可以了,如果是關係不錯的同事、朋友,可以請她吃個飯或買個小禮物彌補一下。這樣時間長了,對方就會確信你拒絕的原因不是討厭她,只是有自己的原則或苦衷。學會拒絕,不做職場濫好人,是我們修煉強大內心必須經歷的過程,但需切記,拒絕別人的時候,即便態度再怎麼堅決,語氣也不能過於生硬、帶有敵意。畢竟,山高水長,誰知道哪一天你會不會也有事要拜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