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近代史上屢次發動侵華戰爭,劫掠的中國文物珍寶不計其數,很多國寶都散失到海外,僅僅在大英博物館,就有約23000件中國文物,從玉器、青銅器、瓷器到古籍書畫幾乎包含了各個種類的文物。
國寶遺失海外讓人心疼不已,但是,有一批文物卻安然無恙地從海外回到了中國,其間曲折的歷程聽上去仿佛像個傳奇,這一切都要從一個叫趙泰來的人說起。
公元1954年,趙泰來出生在了廣東東莞,幼年的趙泰來生活也還算愜意。家庭還算比較的富裕,雖然沒有經歷過什麼大富大貴的生活,但是也算是生活無憂。童年的趙泰來就接受了很多比較先進的教育,也有著一顆熱愛國家的心。但是好景不長,在他十五歲那一年,他的父母相繼離世了,本來幸福快樂的生活就這樣戛然而止,就這樣他自己一個人度過了一段孤苦伶仃生活。但是那個年紀的趙泰來還是沒有什麼能力一個人過活,沒辦法他只能去他鄉尋找自己的親人,畢竟還是一個孩子尋求一點家人的溫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他沒有此番遠行,那麼後來的故事也就不可能發生了。
他獨自一人坐上了前往香港的輪船,來到了香港尋找他最後的一個親人也就是他的姨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不一樣,姨媽的生活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的富足,甚至還有一點清貧。可能也是因為姨媽是一個人住所以才會顯得生活簡單一點,姨媽這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所以一直都是一個人,活潑的趙泰來來到了姨媽的家中,也算是給這個安靜的地方帶來了很多的熱鬧。仿佛姨媽的生活也被點亮了。
他們彼此都是對方唯一的親人,所以他們的相處也是十分的融洽,感情非常的好。姨媽非常的寵愛趙泰來,趙泰來也十分的孝敬自己唯一的長輩,就這樣他們二人一起度過了很年的幸福歲月,趙泰來也長大成人了。公元1981年,趙泰來的姨媽病重,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了,於是就向趙泰來交代了一些後事。在他們最後的一次交談中他們說了很多的話,已經連說話都有點費勁的姨媽還笑著說到:「要不是你能夠來香港陪我一起生活,我的後事還不知怎麼處理呢。」
聽到這一切的趙泰來哭的沒了聲音,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程媽扮演了太過重要的角色,面對這個事實一時有點無法接受。姨媽還告訴趙泰來,遠在英國的一個地方,有著家裡留存下來的資產,作為家裡最後一個後人的趙泰來應該去繼承。
那裡有幾棟別墅,和一片農場,並且還給予了趙泰來這個地方的圖紙。告知他這裡的別墅和農場他可以去繼承,但是如果農場裡的財富被他找到了還希望他能夠妥善的處理,姨媽也相信他的品質會指引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就這樣姨媽在交代完一切後離開了人世。中國小夥繼承英國農場,從中挖出十萬件珍貴中國文物,價值數十億。他將這些文物悉數上交給了國家,甚至還賣掉房產協助運輸。
在處理完姨媽的葬禮後,遵循姨媽的遺願趙泰來踏上了去往英國的飛機,根據圖紙和姨媽留下來的各種信息,他成功的找到了姨媽所說的農場,這個農場已經荒廢的很多年了,但是根據不動產的登記信息,這是確實是屬於姨媽家的土地和農場。在農場的一處馬房中,趙泰來找到了一處通往地下的通道,他隨後進入到了這個地下倉庫中。在這裡面有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箱子,而箱子裡面放著很多的瓷器,書法作品,以及其他器具。他沒有古董研究的研究經歷,只是能夠看出來這些東西一定是屬於古代的文物,但是具體的價值他並不是十分的有把握,由於物品的存量實在太大,光是整理和清潔這個倉庫就花了幾天的時間。
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他總算是將大部分的文物全部搜集整理出來了,但是他一直無法確定這些東西的來歷,於是在他一次回香港的路上,他順便去拜訪了幾個該領域的朋友,以求在他們這裡清楚的理解這些文物的價值和來歷。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逐漸了解了這些東西的由來以及自己的母方祖籍,這些文物大多都是乾隆時代的東西,有很多的瓷器和書畫作品,其中還有很多東西是當時皇家御用的器具,可謂是價值連城。自己的外曾祖父竟然是伍延芳。這些寶物也應該是他們家族在英國生活的時候收集的,最終沒有能夠帶回來,他們前往英國的時候沒有透露太多的信息,所幸這些東西都沒有被他人盜取,誰也想不到這麼一個農場裡會有這麼多的寶物。
知曉這一切的趙泰來首先是非常的驚訝,其次就是想要如何保存這些文,這些東西價值如此的重大全憑自己一個人保留肯定是不切實際的,所以說將這些東西帶回祖國讓它們得到足夠的保護也許才是辦法,再者這麼一些文物對相關歷史時期的文化研究也一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於是他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將這批文物一個一個的送回了我們國家,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獨特的歷史文物,所以運輸費用也是非常的高,他還賣掉了英國的別墅來支持這個事情,最後他將10億價值的文物悉數捐給了各地的博物館。
伍延芳在英國期間從英國各地收集了這些流落他國的歷史文物,無奈那時國內時局混亂,沒有辦法帶回來,這個任務就這樣在他的家族中一代代的傳承著,到了趙泰來這裡算是將祖輩們的夙願給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