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的領讀
嗨,早上好,親愛的小夥伴們。歡迎收聽麥家理想谷陪你讀書欄目。
谷主麥家說:讀書像交友,一本好書會讓我們的心靈少一分孤獨。讀書的長度是需要鍛鍊的,當你每天多增加一點閱讀量,你自然會習慣。
今天我將和各位一起品讀J.D.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其中的一門知識就是,你將發現對人類的行為感到惶惑、恐懼、甚至噁心的,你並不是第一個。」
在開篇部分,塞林格主要描寫了主人公霍爾頓與潘西中學老師、室友相處的故事,對主人公霍爾頓的性格和生活現狀進行了敘述。這部分在全書中主要起一個背景鋪墊的作用。
作品一開頭便以「我」的口吻指出:
「我並不是要告訴你我整個的自傳。我想告訴你的只不過是我在去年聖誕節前所過的那段荒唐生活。」
全書的時間跨度並不大,作者將很多筆墨都用在了對生活細節的描寫上,因而初讀可能會略顯枯燥乏味,所以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更耐心一點哦。
故事開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書的作者塞林格。
對很多讀者來說,塞林格就是那個叛逆又脆弱的「霍爾頓」最佳代言人。他就像小說裡的霍爾頓一樣,一直在逃離這個世俗的世界。
1951年小說出版後,塞林格一夜成名,一時風光無限。但他自己卻很不滿意,他甚至還抱怨印在書上的照片看起來「病怏怏」的,他要求經紀人燒掉所有讀者來信。
後來他乾脆隱居在新罕布夏州的一鄉間小屋中,成了著名的遁世作家。
沒有人知道塞林格在隱居期間幹了些什麼,直到1998年女作家喬伊斯•梅納德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其中詳細記錄了她和塞林格持續8個月的羅曼史。
喬伊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塞林格堅持吃安全食品:葵花子、半生不熟的羊肉。這令喬伊斯終日半飢半飽,塞林格要求喬伊斯像他一樣與世隔絕。幾個月後,塞林格覺得她難以抵制俗世的誘惑,將她逐出家門。
2000年,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未經父親同意出版了回憶錄《捕夢者》,在書中她將自己的父親描述為令人不快的遁世者,他喝自己的尿,語言含糊不清,以自我為中心,經常辱罵母親,還對禪宗、印度教吠檀多派、基督教科學派等充滿狂熱。
他的鄰居則稱,塞林格曾透露他家保險柜裡至少還有15本未出版的作品……這段話激發了人們的無限猜想,但是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清這到底是真是假。
歷史上似乎從來沒有一位作家像塞林格那樣至死都如此神秘。他是叛逆的代名詞,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成了全世界幾代年輕人的精神讀物,安撫著那些年輕又躁動不安的心。
據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剛在日本面世時,村上春樹還只是一名高中生,在班上一位女同學的極力推薦下,讀了這本書。據村上春樹回憶,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故事一開始,我們的主人公霍爾頓獨自爬到山頂去看自己學校(潘西中學)的主場球賽,但其實他一點也看不下去,因為他遇到了一些麻煩:
作為擊劍隊的領隊把全隊的比賽用具落在地鐵上而使全隊失去比賽資格以及因為四門功課不及格還不好好用功而將被學校開除。後者也正是整個故事發生的契機。
在霍爾頓將被開除之際,他的歷史老師斯賓塞先生表示想見一見他。於是霍爾頓在山頂看過一小會兒球賽後便離開去找斯賓塞先生了。在這裡,霍爾頓吐露心聲:
嗯,我當時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門混帳大炮旁邊,看著下面的球賽,凍得我屁股都快掉了。只是我並不在專心看球賽。我流連不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跟學校悄悄道別。
我是說過去我也離開過一些學校、一些地方,可我在離開的時候自己竟不知道。我痛恨這類事情。我不在乎是悲傷的離別還是不痛快的離別,只要是離開一個地方,我總希望離開的時候自己心裡有數。要不然,我心裡就會更加難受。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我們有時候因為討厭別離而不願意待在現場難過,可當我們真正對離別釋懷的時候,卻不能寬恕自己的缺席和迴避。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生死離別上。
霍爾頓在寒風裡氣喘籲籲地穿過馬路 (這傢伙抽菸特別兇,再加上近期個子長得太快,因而肺不太好)來到了斯賓塞先生的家。
在與斯賓塞太太寒暄了幾句後,霍爾頓進入了斯賓塞先生的房間。在霍爾頓的眼裡,斯賓塞先生是個自得其樂的小老頭。「有些人老得快死了,就像老斯賓塞那樣,可是買了條毯子卻會高興得要命。」
斯賓塞先生的形象以及其房間的陳設和氣味完全符合一個生病的獨居老人的情況。而這些都使霍爾頓感到洩氣。與斯賓塞先生的談話自然逃不過被退學的話題。
談話中,斯賓塞先生戳中了霍爾頓五門功課四門不及格的痛點並且還當著他的面念了他交的歷史試卷。這讓霍爾頓十分難堪,他甚至都有些恨斯賓塞先生了。
談話還提到了霍爾頓以前就讀過的愛爾敦·希爾斯學校,雖然霍爾頓沒有向斯賓塞先生表明自己從那個學校主動退學,是因為當時他的周圍全是偽君子這一點,讓霍爾頓再也無法忍受繼續待在那裡。至於談話的其他內容,不過是斯賓塞先生像神父一樣勸霍爾頓悔改並認真考慮將來。
不過都是些老生常談,霍爾頓感覺疲憊不堪。
談話結束後,霍爾頓回到了他的宿舍。因為無事可做,霍爾頓便戴著他那頂新買的紅色獵人帽窩在椅子上看書。霍爾頓很喜歡託馬斯·哈代的《還鄉》,該書在之後的敘述裡多次被提及(書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一下,以便更好地了解霍爾頓的人物性格)。
就在霍爾頓剛剛開始看書的時候,住他隔壁的阿克萊來到了宿舍。這是個不講衛生(幾乎不刷牙)、滿臉粉刺、自行其是的傢伙。霍爾頓不喜歡這傢伙,因為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外貌和習慣,都讓人無法接受。
阿克萊進入霍爾頓宿舍後一邊和霍爾頓搭話,一邊隨意翻騰霍爾頓室友斯特拉德萊塔的私人物品。而霍爾頓則只顧繼續看書,並沒有任何停下來和阿克萊交談的意思。
正當霍爾頓與阿克萊不算愉快的「交談」還在進行時,斯特拉德萊塔衝進了房間,向霍爾頓借一件狗齒花紋上衣以便和他的女朋友約會。
與阿克萊一樣,斯特拉德萊塔也很邋遢,只不過是屬於在外面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但私底下十分邋遢的那種。同時,斯特拉德萊塔還是一個非常自戀的傢伙,喜歡長時間在鏡子面前收拾打扮。在霍爾頓看來,無疑斯特拉德萊塔也是一個好色的傢伙。
不論是阿克萊還是斯特拉德萊塔,霍爾頓都不喜歡。和這些人怎麼能相處呢?霍爾頓覺得,這些人都太虛偽了,每個人活得都那麼「假」。
最後霍爾頓勉強答應了借狗齒花紋上衣給斯特拉德萊塔。但是在之後的交談中,霍爾頓得知斯特拉德萊塔的女朋友是琴·迦拉格時,霍爾頓的心情糟透了。
原來琴·迦拉格以前有段時間就住在霍爾頓的隔壁,兩人還有過親密的接觸,現在霍爾頓對琴還有那麼一些好感。
所以在得知好色的斯特拉德萊塔將和琴約會時,霍爾頓感到煩躁。但同時霍爾頓又很懦弱,即便對琴有好感,也沒有過多的動作,而是不緊不慢地叫斯特拉德萊塔不要透露他被開除的事。
作為全書的開篇,這部分內容展現了主人公霍爾頓所面臨的生活現狀:
關心霍爾頓但依然沒有與周圍環境脫離獨立的斯賓塞先生;
自以為是又邋遢的阿克萊,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也不招霍爾頓喜歡;
而自大又好色下流的斯特拉德萊塔則更是今霍爾頓厭惡。
在這樣的環境映射之下,似乎註定霍爾頓將要在未來選擇逃離。或許此次被潘西開除與上一次霍爾頓主動退學並無區別,都是霍爾頓厭倦了「周圍都是偽君子」而做出的選擇。但這樣的叛逆還會繼續多久,霍爾頓又將何去何從?我們下次再一起品讀。
【今日話題】
開篇的這一部分,我們大致了解了霍爾頓的現狀,也大致能感受到他的苦悶和焦慮。似乎,他和眼前的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沒有辦法融入,也不屑於融入,便只有逃離這一切。
誰年輕的時候不想逃離世俗的世界?你有經歷過霍爾頓這樣充滿頹廢氣息的青春嗎?
歡迎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你的故事。
麥家理想谷正在獎勵愛讀書的人。我們發起「七天陪你讀完一本書活動」,有名家導讀,原創音頻的精讀小組,歡迎你加入。早上8點讀書15分鐘,一周讀完1本書,一年你比別人多讀52本書。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在微信後臺回復「領讀包」,可立即參與組隊精讀活動。
如果你喜歡麥家理想谷的「陪你讀書」欄目,有什麼話想對谷主麥家說的,可以在文章底部給我們留言噢。讀書就是回家。也許你正在上班途中,或是在發呆……無論你在哪兒,很高興遇見你。
領讀人:郭去疾,人稱紫菀君,新媒體工作者,讀書近三百本的書呆子一枚,微信公眾號:紫菀讀書。
主播:阿尕
今日片尾音樂來自:《Lonely In Gold》—— Maximilian Hecker
長按掃碼添加阿谷君微信(備註:精讀)
拉你進精讀群哦~
▼
邀請更多好友參與《麥田裡的守望者》精讀,
即有機會獲得價值30元的咪咕閱讀卡喔 ~
▽▽▽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查看【麥家理想谷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