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本書真的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在我感覺厭倦全世界的時候,知道還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哪怕這是個虛構人物。
我第一次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情景,正好和霍爾頓一樣,十六歲,在本地一所較好的高中上學。我拿起麥田,因為它屬於經典文學書目,同樣作為成績差的學生,我的內心對這本書也有一種特別的期待,對叛逆的期待。
那一年,我對叛逆的期待中,抽菸是必須的,抽菸時如果不說話可以顯得很有思想,他必須在抽菸時冷淡對待以上一切,就好像看霧一樣,他不需要鄙視這些,只要像看霧一樣看這一切。他一般不說話,一說話這些人就都不敢說話。我期待暴烈的反抗,我期待的,正是人們後來所說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所反對的英雄主義。
可想而知,我對這麥田的故事有多麼討厭了,整本書都是霍爾頓的逼叨叨,除了他,其他人要不是虛偽、就是呆頭呆腦或者毫無想像力。我匆匆翻過,就和書裡的「每個人」一樣,感覺他幼稚極了。
據說塞林格在隱居鄉間時,被接待的數個客人中,有一個是小朋友。在書中,妹妹菲比也是少有幾個霍爾頓喜愛的人之一,在他的世界裡,除了小孩子和死去的人,到處都是偽君子和傻瓜。然而,我所理解的虛偽和霍爾頓口中的虛偽是一件事情嗎?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虛偽,就拿霍爾頓的室友來說吧,慷慨、強壯、愛好到處勾搭妹子,出門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私下邋遢不堪,也就一普通高中男生吧;雪天穿著短裙站在路邊等男朋友的少女們,假期穿得美美的出去瘋一下,怎麼就傻逼了?還有那些看節目哭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的人,怎麼就十有八九都成刻薄的混蛋了?
當我當真討厭一個人,這個人到了讓我作嘔的程度,我想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都不會想見到這個人,更不可能在很長時間沒有見面,某天忽然感覺這個人還不錯。但這是霍爾頓說的,有些人很久不見,他忽然想起他們竟然覺得他們還不錯。
這個十六歲男孩的一天兩夜和叛逆、反社會沒有關係,他仔細地觀察這個世界,發現身邊的人的優點和缺點,會被陌生人感動,關心公園裡的鴨子。如果自己的早餐吃著培根和雞蛋,別人只是吃著吐司和咖啡,這就足夠讓他沮喪了。
這個故事和青春期也無關,所講述的進入成人世界之後,一個難以適應的人的焦慮,這種焦慮是會持續終生的。在高中大學時,你感覺身邊充斥著偽君子和笨蛋,難道出了校園,他們就都消失了嗎?這樣感覺的人,可能只是習慣了,或者學會了能夠和笨蛋說笨話,和偽君子說假話,有的人能從中獲得成就感,還有一些人,則是忍不住很快厭倦這些。
霍爾頓所認為的虛偽正是這個世界本身的運行方式。表面上看來是不管在哪裡,人們都在拉幫結派,實際上是,不管在哪裡,和一個人長期相處都讓人煩躁,因為你總會發現他不是屬於偽君子就是呆鵝。你知道他「總是那樣」,知道他會為什麼而哭泣,知道她會和一個發福的闊佬結婚,你一眼就把他的人生都看到頭了。他並不具體討厭哪一個人,只是成人世界已經設定了條條框框,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討厭這個,那就是討厭一切。
這樣的「虛偽」所對立的「不虛偽」根本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偽善,也根本不存在。這是霍爾頓,一個徹頭徹尾的厭世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覺得,在霍爾頓在身上一點也看不到自己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不曾有一刻厭惡過這個世界,也不用在每天早上醒來時,暗示自己,生活很美好,我熱愛它。
為什麼人們不關心冬天公園的湖面結冰,那些鴨子怎麼辦,它們去哪裡了?不能為這件事感到悲傷的人,我猜想也應該不會喜歡麥田吧。
生活是一場遊戲,而你必須按照設定的規則去玩。這是霍爾頓的歷史老師的金言。差不多十年之後我重讀麥田,我想霍爾頓,或者說塞林格並不曾正面反駁這句話。如今的人們也不會反對,每天每天,有學識、很成功的人們都通過娛樂節目、社交網站、書本等等,教你用各種各樣的規則去適應另外一些規則。問題是,如果你是前者,那麼生活是一場遊戲,如果你是接收規則的人,窮其一生也只是學習這些規則罷了,算不上什麼遊戲。表示不願意參加這個遊戲的人會被認為是只會逃避的弱者。一個人只想躲得遠遠的,假裝成一個聾啞人本應該是多麼讓人心碎的一件事啊,這個世界存在的本身就在不停地傷害他了,而他沒有選擇死亡,因為這個世界裡仍有能使他熱淚盈眶的東西。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成年之後,無論多麼不喜歡這個世界,或多或少也能習得一些規則,足夠我們順利融入社會。在成年之後喜歡上這個故事,恰恰是因為在青少年時期,我無畏無懼,卻在走出校園後迅速厭倦了一切。《麥田裡的守望者》定位為YA小說,但是正如兒童故事不只是給兒童看的一樣,我在霍爾頓身上找到了共鳴,區別在於我習得了一項重要規則,那就是不能在其他人面前過於情緒化。我不能像一個十六歲的小子一樣,亂叫亂嚷。希望能和塞林格一樣,熱愛麥田的你我他也能找到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用作品來揣測作家是荒謬的,但我仍不住想,一個如此情緒化的故事,作家本人能全身而退嗎?塞林格是不是追隨著麥田捕手之夢,才選擇隱居?他在新罕布夏州鄉間的幽閉生活對於外界來說一直都是個謎,很多人都在想他太冷酷偏執了,要不就是想藉著隱居製造更大的話題。如果曾一心想闖進塞林格私人生活的人們認真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的話,就應該知道,塞林格在努力擺脫他所生活卻從未產生歸屬感的世界,人們越是追隨他,他越是要躲得遠遠的。「如果我是一個鋼琴家或者演員什麼的,如果那些總是為錯誤的東西鼓掌的人認為我很棒,我會感覺厭煩,我不要他們為我鼓掌。我他媽只會呆在柜子裡彈琴。」
不管怎樣,我真希望塞林格是我的好朋友,只要我想,隨便什麼時候都能給他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