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的守望者

2021-02-13 80後生活圈
 

     

教育,我認為是一場飽含冀希的守望,教師就是最忠誠的守望人。

      從教以來,經歷過對教育的思考、迷惘、徘徊,甚至質疑、自我否定。在這並非坦途的教育路上我學會了很多,慢慢的初窺門徑,體會到教育的意義,認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平凡和偉大。如果將學生比喻為麥田,那麼教師就是那個忠誠的麥田守望者,眼眺遠方,守護成長。

      守望者要有寬廣的視野,在空間維度上為麥子選擇一片良田,要土壤肥沃,有陽光,有雨水,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在時間維度上,選擇合適的時機播撒種子,規劃好成長的期限,確定好未來的發展目標,眺望到遠方。每一粒種子就是一個希望。

      播撒好種子之後,守望者便開始精心照料,為種子成長定期施肥、灌澆。遇到雜草幹擾,毫不留情除掉;遇到幼苗長偏,輕輕扶正;遇到蟲害來襲,及時噴灑藥物。守望者看著幼苗一天天長大,發自內心的幸福湧在臉上,即使汗流浹背。

      即將成熟的麥子最怕暴風雨的侵襲,守望人在這個時候也最為緊張,提前做好了迎接風雨的準備。挖溝造渠,搭棚建帳。雖說麥子終歸要經歷風雨的洗禮,但守望人的小心和溺愛使他不忍這麥子經受挫折而夭折。風雨終歸是來了,守望者擦乾沾滿不知是淚水還是雨水的臉龐,開始營救活動。輕輕搖動還未成熟的麥穗,為它們卸去雨水的重擔。有些麥子躺在了泥水裡,幫他們扶正身體;有些麥子枝葉破損,幫他們搭起支架;有的麥子根漏在了土外,幫他們重新培土。守望者用自己挺直的背告訴它們什麼是堅強,用智慧的頭腦告訴它們遇到困難怎麼去做。教它們心向陽光,教它們團結互助,教它們結實紮根。教它們成為一顆優秀麥子的一切品質。當陽光出來時,麥子們都昂起了頭,舒展開身軀,張開枝葉,用力去汲取水分和陽光。那來自守望人的堅持和力量讓它們再也不會畏懼風雨。

      麥子成熟了,終於成熟了,守望人心情複雜,既有喜悅又有不舍。守望人用手輕輕拂過一顆顆飽滿的麥穗,飽含希望的雙眼看著遠方。他知道,即將來到的某一天,這些沉甸甸的麥穗會被收割,去遠方完成他們的使命和願望——即使一年前就已經知道。守望人默默的退到田邊,看完麥子最後一眼就輕輕離開了。而那身影是那麼狼狽,不再挺拔和堅毅。

      某個新的春天,守望人又樂呵呵的來到田邊,開始新一輪不知疲倦的播種和守望,那身影並不高大,但在陽光下卻顯得那麼偉岸和倔強。收穫的種子已經轉播到四面八方,在各個地方發揮自己的能量,這是他們的使命。而播種和守望,是守望人的使命。

      教育者守望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家庭,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或許教育的成果短期內沒有看到,但我堅信,在未來某一天我守望的終會開花結果,朝氣蓬勃!做好守望人,或許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的覺悟和成熟吧。未來我會挺直腰身,不斷前行,繼續成長,守望希望和未來!

相關焦點

  •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4 09:50:3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王超
  • 兩個時代的麥田守望者
    五十年前的你看到《麥田守望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 《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作者捷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客觀又深刻的反應了二戰後,美國青少年矛盾成長中面臨的各種問題。15、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 《麥田裡的守望者》——無法逃避的成人世界
    一代又一代叛逆的少年,曾經將《麥田裡的守望者》奉為青春聖經一讀再讀,而霍爾頓之所以走紅主要得益於他以天真對抗經驗,以真誠對抗虛偽的姿態,以及他反叛者與守望者的身份。但霍爾頓真是一個成功的反叛者和守望者嗎?人真得能逃避成人世界嗎?
  • 老師,請學著做「麥田」的守望者
    《麥田的守望者》向世界奉獻了一個寶貴的詞彙——守望!我守望著你,欣賞著你,我不強迫你,不獨佔你,但在你遇到危險的守候我一定會把你拉回來,再放了你,讓你自己去尋找,讓你自己向前走,讓你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為人師者,更需要脫掉功利的枷鎖,改變世俗的眼光,努力去做「麥田」的守望者:遠遠看著,時時關注,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送去難以取代的一臂之力;在孩子能獨立前行的時候,送去內心最深沉的祝福
  • 節日快樂——麥田裡的守望者們
    他們正如《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中形容的那樣:「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的,法治副校長們願共同做一群守望者,守望著未檢視野裡的孩子們,守護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想,這應該是法治副校長們作為「教師」的一份責任與期待吧!
  • 高年級孩子必讀書:《麥田裡的守望者》
    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後,《麥田裡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這一類小說的創作。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年塞林格的彷徨與探索
    塞林格與《麥田裡的守望者》《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塞林格出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紐約,父親是猶太人,家裡做一些小生意,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因此,《麥田裡的守望者》也成為了塞林格最有名的代表作。《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時代背景《麥田裡的守望者》被稱作是美國社會文化的最佳註腳,還引發了當時的一些思潮。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受各國讀者的喜愛,在豆瓣上,它的短評達到了1萬多條,其銷售量也已經超過了6700萬,成了名副其實的暢銷書和長銷書。
  • 作文題簡析+示範:麥田的守望者
    作文題: 《麥田的守望者》:「記住該記住,忘記該忘記,改變能改變,接受不能改變。」結合生活體驗,任選一句為題,可以敘述經歷,可以闡述觀點,可以抒發感情。分析: 這一作文題要求不夠明確。題目中引用《麥田的守望者》書中的名言「記住該記住,忘記該忘記,改變能改變,接受不能改變。」含義頗豐,可是「任選一句為題」是什麼意思?
  • 我們來看看《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英語:The Catcher in the Rye),又譯為《麥田捕手》,為美國作家J·D·塞林格於195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部有爭議的作品原本是面向成年讀者的,但因其青春焦慮和隔絕的主題迅速在青少年讀者中流行。
  • 甘為麥田守望者
    胡林平6月15日柳小軍校長在《教育導報》網上發表了《難忘一代師範生》,其中寫到本人時,用的小標題是筆耕不輟的「作家」,「作家」這個稱號本人實在不敢當,我覺得自己更像一位麥田守望者麥田寓含著希望,每一束麥子都有著長成結實的美好的盼望,每個農村孩子都可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看到一個個農村的孩子,因讀書改變了命運,心裡湧起莫大的欣慰。想當一名守望者,是需要勇氣的。除了勇氣,還需要堅持。當所有的小孩必將走向懸崖邊時,得有這麼一個麥田的守望者,站在那裡將小孩們攔住,不讓他們繼續靠近懸崖。
  • 三分鐘解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第一次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情景,正好和霍爾頓一樣,十六歲,在本地一所較好的高中上學。我拿起麥田,因為它屬於經典文學書目,同樣作為成績差的學生,我的內心對這本書也有一種特別的期待,對叛逆的期待。我期待暴烈的反抗,我期待的,正是人們後來所說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所反對的英雄主義。可想而知,我對這麥田的故事有多麼討厭了,整本書都是霍爾頓的逼叨叨,除了他,其他人要不是虛偽、就是呆頭呆腦或者毫無想像力。我匆匆翻過,就和書裡的「每個人」一樣,感覺他幼稚極了。據說塞林格在隱居鄉間時,被接待的數個客人中,有一個是小朋友。
  • EC人物 | 孟莉:麥田裡的守望者
    孟莉:麥田裡的守望者文 | 蔡玥 「陽光?對啊,我也覺得自己挺正能量的。」說話的人笑得燦爛,毫不掩飾她的自豪感,「我就是希望自己的存在能讓他人感到溫暖。」孟莉,暨陽高級中學心理教師,此時正坐在心理諮詢室中描述著對自己的定位。諮詢室不大,但布置上花了心思。
  • 《麥田裡的守望者》:青春是荒唐的
    霍爾頓真正想當的角色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想阻止孩子們長大以後成為他最討厭的那種虛偽的人。我們望著逆行者會憤慨,不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輕視他人的生命。一個正常有序的世界,不該讓一個善良的孩子變得憤世嫉俗,更不該讓一個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少年在本該無憂無慮探索世界的年紀甘願去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個世界怎麼了?那麼多的暴力,那麼多的虛偽,那麼多的算計。霍爾頓或許只是對這個世界失望的孩子中的一個,有更多的孩子看到這個世界的真面目,讓他們如何選擇。
  • 致敬教師 | 麥田裡的守望者
    當這些熟悉的話語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回想起他奔波勞碌的身影,他就像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一般,靜靜地陪伴你成長,霍爾頓說:「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
  •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 掌閱全球首發《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文簡體版電子書
    2月27日,國內領先數字閱讀平臺掌閱首發上線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經典文學作品《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文簡體版電子書,這是該書繼去年首次數位化以來,第一次發布中文電子版。如果青春需要一部聖經,那它只能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 薦讀 麥田裡的守望者
    他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 作家塞林格在中國:翻譯《麥田裡的守望者》,難點在如何譯好髒話
    1996年(譯林)購買了不少國家的作品版權,其中就包括《麥田裡的守望者》。1997年正式推出《麥田裡的守望者》經授權的中文版,當時譯者是施鹹榮先生。」3月16日,在"20年的守望與傳承:塞林格作品在中國"的活動上,譯林出版社社長顧愛彬介紹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在中國的出版過程。他回憶說, 《麥田裡的守望者》最初出版於上世紀60年代,那時中國還沒加入世界版權公約。
  • 傾 聽---收穫季節,麥田守望者們的心聲
    三年的風雨歷程,我們留下了共同奮鬥的串串足跡……距離2016年的高考還有10天時間,辛勤的麥田守望者們一直堅守著他們的崗位,等待著2016的輝煌。請傾聽他們的心聲……471班 班主任 邸忠科      你們身上洋溢的青春力量,內心深處堅定的意志,讓我們看到嶄新希望,讓我們看到燦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