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

2020-12-12 中國網

[摘 要]黨的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鄭重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其中包括: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重大論斷;提出了統領「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歷史使命理論;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理論 ;提出了關係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判斷和論斷 ;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布局、新觀點、新要求;最為重要的是,提出和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 。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鄭重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將其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又一次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的報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芒,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做出了開創性歷史性貢獻。


一、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


在世界上更高地舉起了社會主義的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並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涵和重大意義。如何理解這裡的「時代」概念?筆者認為,這裡的「時代」概念,不是對當今世界所處時代主題的改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的,「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對應的反義詞是「戰爭與衰弱」「動亂與停滯」等,政治意義並不明顯。這裡的「時代」概念,也不是歷史學上的 「時代」或「時期」概念,比如現行黨史所採用新民主主義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這樣的歷史分期。當然,這裡的「時代」概念,更不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劃分的概念,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開始,至少要持續一百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才能結束。那麼,這裡的「時代」概念,是在什麼意義上使用的呢?這個「新時代」是從政治意義上使用的一個概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政治論斷。因此,我們必須從政治意義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內涵和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筆者以為,這就是新時代的本質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處在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最前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表明,社會主義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共產主義依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馬克思主義依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完全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使社會主義的旗幟在世界上舉住了、舉穩了,社會主義的旗幟在全球高高飄揚!中國共產黨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們只有把這個「新時代」放到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才能準確把握「新時代」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意義,才能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


二、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重大論斷,


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但是,對於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矛盾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或較少論及。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是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特別是完整提出了社會主要矛盾概念,並全面系統地論述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上,則發生了反覆和失誤。1956年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我國社會發展的狀況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的判斷。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在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正確判斷,提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重要論斷為當時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界定,與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準確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現實,準確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我國社會的新特點。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論述,是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重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重大貢獻。


三、提出了統領「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歷史使命理論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歷史使命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列寧指出:「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的一點,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作用。」而無產階級只有在先進政黨即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才能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進行自覺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在中國這個民族國家內進行的,因此,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一論者。在97年奮鬥歷程中,我們黨緊密結合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要求,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譜寫了民族復興的壯麗史詩。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97年來,我們黨始終初心不改、不懈奮鬥,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了自己在各個階段的歷史使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展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進行了深刻思考,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而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習近平同志提出必須準備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必須建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把先前提出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聯結起來、融為一體,形成新的理論概括,明確回答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幹什麼和怎樣幹的問題,集中揭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寬廣視野、博大胸懷和責任擔當。「四個偉大」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刻分析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這一理論概括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歷史使命理論,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繼續前進的方向。


四、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進行系統安排,


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理論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提出「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的奮鬥目標。新中國成立後,在1954年9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現代化的目標,1956年又一次把這一目標列入黨的八大所通過的黨章中。1964年12月,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紀內,分兩步走,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即「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1975年1月,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重申了三屆全國人大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我們順利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2000年全國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那麼未來50年怎麼走?在黨的十五大上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提出,將未來50年分為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其中,前20年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對黨的奮鬥目標進行闡述、做出新的概括,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總目標,並深入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到本世紀中葉的30年如何進行戰略安排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做了全面闡述,對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歷史時期分兩個階段做出戰略安排,即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就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總任務清晰地展現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


在總的目標任務之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提出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的奮鬥目標,比如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比如提出了把我國建成製造強國、貿易強國、海洋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體育強國、法治中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具體目標。


這些目標任務,既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又明確了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個階段的具體目標,表明我們黨形成了一個分層次、分階段、立體化的目標體系,極大地豐富、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理論,必將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起到巨大的牽引作用。


五、提出了關係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判斷和論斷,


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隨後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二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這一重要思想,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經驗,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三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思想。強調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兩者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相互否定,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四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必須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五是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戰略思想。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能源安全戰略等等。六是堅持正確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中穩和進的關係,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保持戰略定力,防範各種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七是堅持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黨必須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必須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黨中央對經濟發展大局大勢的分析把握,及時對重大方針、重大戰略、重大工作做出決策,確保我國經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實踐中形成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


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和共同體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闡述了世界歷史思想,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推動交往關係的全面發展,擴大了民族間、國家間的全球性交往互動,形成世界市場與民族國家的世界體系,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無產階級奉行國際主義原則,始終代表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隨著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於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分隔和對立日益消失」最終形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即自由人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強權政治、冷戰思維依舊,貿易保護、逆全球化思潮上揚、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局部動蕩、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形勢和人類發展進步的新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呼籲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一重要思想是基於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和「真正共同體」思想,融會「協和萬邦」「世界大同」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本著回答「世界向何處去」這一世界歷史命題的擔當,針對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的發展變遷提出來的,是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轉折關口上貢獻給世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被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寫進決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闡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和共同體理論的重大創新,為當代國際關係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引,為開闢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人類文明發展新道路做出重大貢獻。


七、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布局、新觀點、新要求,


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綱領、組織制度和策略思想等,奠定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理論基礎。但正如鄧小平1977年7月21日在十屆三中全會上所講的,在黨的建設方面,「馬克思、恩格斯講得不多,列寧有個完整的建黨的學說」,而「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同志對於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黨,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黨的作風是什麼,都有完整的一套」。然而,無論列寧建黨學說還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由於歷史的局限,都未能全面系統地回答「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這一歷史性課題。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史上,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的問題」,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和毛澤東建黨思想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繼續把鄧小平同志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並對馬克思主義執政建設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也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發展也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大論斷、重大觀點,其中最突出的有如下幾點,一是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強調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這些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怎樣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問題,澄清了在黨的領導問題的錯誤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的領導理論。二是提出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並把它作為黨的建設的主線,著力提高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性質、地位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彰顯了西方政黨所無法具有的顯著優越性,是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繼承和發展。三是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這一思想集中體現了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政黨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重大原創性貢獻。四是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即「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這是對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創新和發展,深化了新時代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五是提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這既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重大創新,也是世界監督史上的偉大創舉,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原創性貢獻。六是提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重視基層組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特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顯著優勢。列寧說:「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的鬥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以提高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基層組織功能定位上的正本清源,又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黨的組織建設理論的發展。


總之,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黨建的論述,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徹底衝破了西方政黨的理論範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八、最為重要的是,提出和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用「十四個堅持」概括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八個明確」是指導思想層面的表述,「十四個堅持」是行動綱領層面的表述,兩者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階段,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一,從國內來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始,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根據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推進實踐基礎的理論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新發展階段。在領導中國人民從「三座大山」壓迫下解放出來、站立起來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三次歷史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只有這個思想而沒有別的思想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解決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在當代中國,堅持這個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高舉這面思想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


第二,從國際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於中國、世界的意義,對於科學社會主義、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概括新時代的歷史意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這個新時代,必將開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必將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紀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加以理論化、系統化,提出了一系列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構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體現人類文明發展趨勢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話語體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水平,就代表了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水平;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水平,就代表了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水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也就意味著開闢了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行動指南,而且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振興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強大思想旗幟。(作者系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院務委員、教授)


相關焦點

  •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它在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程中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它又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報告中37次出現「新時代」一詞。
  • 理論|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揚思想之旗、夯實理論之基,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把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入澎湃精神動力。
  • 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
    沐浴真理之光 匯聚復興偉力——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 鄒 偉 丁小溪 王子銘猶如壯麗的日出,馬克思主義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揚思想之旗、夯實理論之基,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把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入澎湃精神動力。
  • ...匯聚復興偉力——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題:沐浴真理之光 匯聚復興偉力——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  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鄒偉、丁小溪、王子銘  猶如壯麗的日出,馬克思主義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鍛造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蹟。
  • 沐浴真理之光 匯聚復興偉力——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揚思想之旗、夯實理論之基,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把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入澎湃精神動力。
  • 萬眾一心 砥礪前行——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體會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為新時代舉旗定向,以新思想指引航程,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對於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從「五個基本」到「三個基本」,十九大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提出了「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前者主要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後者主要回答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長安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10月30日下午,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交流會在學術交流中心第五會議室召開,專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會議由校黨委書記杜向民主持。  杜向民書記傳達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從總體把握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務兩方面對十九大報告進行了解讀,並結合學校重點工作,就學習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安排部署。
  • 張佔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全會通過的《決定》,是一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芒的重要文獻,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創新發展,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內在聯繫和互動關係。
  • 重大理論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
    「點讚十九大」系列評論(11)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劉德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重大理論創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如何誕生的?這篇文章告訴你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充分認識做好黨的十九大報告起草工作的重大意義,堅持正確思想方法,科學分析和把握國際國內形勢,深入研究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部署和要求,起草組圍繞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實地調研、組織專題調研。
  • 劉靖北:十八大報告有十大重大理論創新和突出亮點
    經過對報告的初步學習和梳理,他認為報告至少有十大重大理論創新和突出亮點。 一、對科學發展觀作出新的歷史定位。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 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收看十九大報告的學習體會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回顧和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個階段」發展戰略,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斷,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以及我們各項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
  • 喜慶十九大 | 學工戰線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新理論對研究生成長成才和教育管理的新要求、新期待、新變化,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把世界一流作為基準方位,堅持把服務大局作為職責使命,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時代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研究生教育教學全過程,採取有力措施,用黨的力量凝聚研究生,用科學的學術精神培育研究生
  • 十九大意義重大 將影響中國與世界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教授、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徐浩然、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劉晨光出席論壇,並圍繞「對於十九大的期待」提出自己的看法。期待十九大制定出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行動綱領,期待中華民族的創造性迸發出來。李海青 :十九大報告將強調以下幾個方面第一、 系統總結十八大以來的各項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從1978年開闢以來成就輝煌,尤其十八大以來這五年的成就更是催人奮進。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尤其這五年的發展成就十九大報告應會展開闡述。
  • 喬傳秀: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作為頭等重大政治任務
    18日下午,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代表在浙江代表團討論十九大報告。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梁臻 攝喬傳秀在浙江代表團討論十九大報告時指出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作為頭等重大政治任務18日下午,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代表在浙江代表團討論十九大報告時指出,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匯聚了全黨智慧、反映了黨心民心、順應了時代要求
  • 進入新時代 譜寫新篇章——黨的十九大報告關鍵詞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正是基於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性意義的準確認識,基於對新的偉大實踐的正確反映,基於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高度概括。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必將大大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藍圖。
  • 中大學生骨幹談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體會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在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會直播後,連日來中山大學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修班學員、「青馬工程」學生骨幹熱議黨的十九大報告,並結合自身學習實踐經歷撰寫心得體會。
  • 中山大學學生骨幹談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體會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在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會直播後,連日來中山大學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修班學員、「青馬工程」學生骨幹熱議黨的十九大報告,並結合自身學習實踐經歷撰寫心得體會。
  • 【我們的十九大】論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上)
    這次大會最重大的意義就在於正式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高舉了旗幟、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方略、描繪了藍圖。  在當今世界前所未有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卓越領袖的出現是順應歷史內在需要和人民深切呼喚之必然。